第九单元溶液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装有 NaOH 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得水,溶液温度升高
B.用观察法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C.河水经沉淀、过滤、吸附杀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D.汽油除去油垢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溶液均是无色透明的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100mL
C.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
D.当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甲
B.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甲乙各取1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t3℃时,相等质量的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水的质量多一些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将硝酸铵加入水中,液体温度明显升高
C.把打磨过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都需用到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酒精灯
C.漏斗 D.铁架台
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小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
B.2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30℃时,向2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8.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意思是指
A.20℃时100克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克氯化钠
B.20℃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36克氯化钠
C.20℃时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36克氯化钠
D.20℃时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9.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
1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A
B.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C.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B>A=C
D.t1℃时,将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
11.在炎热的夏天,小林从5℃的冰箱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a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b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b溶液的质量一定大于a溶液的质量
C.室温下,b溶液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b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a溶液的浓度
12.吃完饭后的盘子中常沾有油,将盘子洗得最干净的方法是
A.只用冷水洗 B.只用热水洗
C.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洁精 D.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洁精
二、填空题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
(2)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 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4)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可以减缓过多二氧化硫的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 。
(5)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
(6)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 。
14.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1)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C.洗脸水冲厕所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2)小新同学从翠湖取回水样,用自制净水器处理,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NH4C1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H4Cl 37.2 41.4 45.8 50.4 55.2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将等质量NH4Cl、KNO3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所得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5.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3℃时,KCl的溶解度为 ;
(2)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提纯全部的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现有t2℃时,有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 t2℃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分别降温到t1℃,析出KNO3的质量大于析出KCl的质量
C 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保持t2℃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或解释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碳酸钠溶液中的阴离子 (写化学符号,下同);硫酸铁溶液的溶质是 。
(2)我们常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 。
(3)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其原因是 。
(4)用水喷淋灭火,其原理是 。
(5)体育课上,小宁同学不小心崴了左脚,大伟同学向化学老师借了一种化学药品,自制了临时冰袋,给小宁同学进行冷敷,有效减轻了伤痛。大伟同学向老师借的药品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还可以采用的方法为 。
(3)t2℃时,向50克水中加入乙物质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加乙 g。此时溶液中乙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1位小数)。
三、实验题
18.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1、图2回答问题.
(1) ℃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使甲物质从60℃的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最好方法是 .
(3)8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观察到的现象如图2所示. (填A或B)烧杯中的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要使A烧杯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19.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1)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所示的玻璃仪器还缺少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3)配制时应选择 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5)在配制过程中,下述能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2%的可能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向烧杯中倒NaCl时洒了一些
③氯化钠晶体不纯
④配制溶液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向装有 NaOH 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得水,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B、高锰酸钾是紫红色固体,氯酸钾四白色固体,所以可用观察法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故正确;
C、河水经沉淀、过滤、吸附杀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故正确;
D.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所以汽油除去油垢的原理是溶解现象,故错误。
故选D。
2.D
【详解】A.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错误;B.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错误;C. 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以溶解其它物质,错误;D. 当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正确。故选D。
3.D
【详解】A、曲线越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甲曲线比较陡,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说法正确;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该温度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溶解度小于15g、乙等于15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各取1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都能得到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甲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相等质量的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多一些,水少一些,说法错误。
故选D。
4.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将硝酸铵加入水中吸热,液体温度明显降低,故B错误。
C、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把打磨过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故C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2,故D错误。故选C。
【点睛】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简记为:父(负)亲(氢)正想(氧)儿毕业(2:1)。
5.A
【详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中,需要的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则都需用到玻璃棒,故选A。
6.D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D
【详解】A、溶质质量分数=选项中没有说明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应该是10℃时,饱和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饱和的乙溶液,故错误;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将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由图知,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溶解30g甲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g甲,向2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65g溶液,故错误;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正确。
故选D。
8.C
【详解】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C。
9.D
【详解】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称量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溶解时需要烧杯、玻璃棒。故选D。
10.C
【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A和C;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降低温度错误,应该是升高温度,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B>A=C,因为B的溶解度在t2℃时最小,水最多;t1℃时,将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错误。
【详解】A、t2℃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A和C,故A不正确;
B、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故B不正确;
C、 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B>A=C正确,B的溶解度在t2℃时最小,水最多;故C正确;
D、 t1℃时,将A、 B、 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C。
11.C
【详解】A、5℃时,a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体存在,说明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说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因此b溶液的质量一定大于a溶液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室温下,发现晶体消失了, b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相同质量的溶剂中,a溶液比b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故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油污不溶于水,但可以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形成乳浊液冲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洁精是将盘子洗得最干净的方法。
故选D。
13.(1)乳化
(2)活性炭
(3)压强
(4)酸雨
(5)煮沸
(6)可燃冰
【详解】(1)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油污。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
(3)打开瓶盖,瓶中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则有大量气泡冒出,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4)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
(5)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
(6)海底含有可燃冰,将来可代替化石燃料。
14.(1)BCD
(2) 硬水 煮沸
(3)>
【详解】(1)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会造成水的浪费,不符合爱护水资源的要求;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爱护水资源的要求;
C、洗脸水冲则所可以节约用水,符合爱护水资源的要求;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爱护水资源的要求;故答案为:BCD。
(2)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硬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硬水;煮沸;
(3)NH4Cl、KNO3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等质量的NH4Cl、KNO3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两种溶液仍然饱和,此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所得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
15. 40.0g 蒸发结晶 ABCD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查出t3°C时KCl的溶解度;
(2)根据题目中要求全部提纯硝酸钾进行解答;
(3)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的含义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详解】(1)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查出:t3°C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 ;
(2)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提纯全部的硝酸钾,采用蒸发结晶提纯硝酸钾;如果降温结晶,溶液中还有部分硝酸钾。
(3) A、由于在t2°C时KNO3和KCl溶解度相同,则t2°C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B、据图观察,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C ,KNO3析出晶体的质量多,故B正确;
C、由于二者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分别升温至t3°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保持t2°C不变,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40.0g; 蒸发结晶;ABCD 。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对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帮助。
16.(1) Fe2(SO4)3
(2)乳化作用
(3)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4)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5)C
【详解】(1)碳酸钠溶液中的阳离子钠离子,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符号为:;
硫酸铁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铁,化学式为Fe2(SO4)3。
(2)洗涤剂可以除油污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大的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珠。
(3)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4)水能降温,用水喷淋灭火是将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5)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可用作临时冰袋冷敷,故选C。
17. < 降温 蒸发溶剂或加溶质 10g 16.7%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
(2)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要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还可以采用的方法为蒸发溶剂或加溶质。
(3)t2℃时,乙物质溶解度为2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质量为10g;此时溶液中乙的质量分数为。
18. 40 降温 A 23.1% 加溶剂(或降温)
【详解】(1)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使甲物质从60℃的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最好方法是降温;
(3)A烧杯中有固体剩余,所以A一定是饱和溶液;8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甲溶解的多,所以A是乙,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是30g,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所以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23.1%;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A烧杯中的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或增加溶剂;
19.(1)胶头滴管
(2)图②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3)100
(4)④②①⑤③
(5)A
【详解】(1)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胶头滴管;
(2)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3)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2%=12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2g=88g,即88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100mL的量筒;
(4)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5)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②向烧杯中倒NaCl时洒了一些,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③氯化钠晶体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④配制溶液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会导致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