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同步导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1.看拼音写词语。
tú sū mù tóng líng hún jiā bèi fú hé
tān yù jiǔ jiā gū dú hé chù jiā jié
【答案】屠苏;牧童;灵魂;加倍;符合;贪欲;酒家;孤独;何处;佳节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牧童”的“牧”不要写成形近字“枚”,“忧伤”的“忧”不要写成形近字“优”,“灵魂”的“魂”不要写成形近字“魄”,“加倍”的“倍”不要写成形近字“陪”。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屠苏、牧童、灵魂、加倍、符合、贪欲、酒家、孤独、何处、佳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二、单选题(共5小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洒席 记录 牧童 阿拉伯 B.历史 智慧 大约 社会
C.断魂 创举 冲击 半岛 D.节省 保存 手册 而且
【答案】A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词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洒——酒,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宏华在国外生活多年,每到节日,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真是( )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意思: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意思: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元日》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
A.中秋节 B.除夕 C.春节 D.端午节
【答案】C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元日》是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这一首诗描写大年初一热闹、欢乐的节日景象,诗中详细地描述了在辞旧迎新的节日爆竹中,大宋百姓过春节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解答时结合语境判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井底之蛙”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见识狭小的人。
B.“冒”字书写时要做到上宽下窄,上扁下长。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
D.“花钟”是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来修建的。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BD正确。C:错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华山以东。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我是小裁判: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点明了诗人的家乡在现在的山东省。
B.“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独”“异”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错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点明了诗人的家乡在现在的华山以东。BC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三、填空题(共3小题)
7.比一比,再组词。
酒 异 佳
洒 导 住
唤 付 牡
换 符 牧
【答案】酒水;异常;佳人;喷洒;导游;住房;呼唤;付费;牡丹;交换;音符;牧羊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如:“换和唤”读音相同但偏旁不同,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口字旁,我们做题时就可以根据偏旁进行区分。偏旁相同的字,我们可以根据读音进行区分,如“佳和住”。
故答案为:酒水;异常;佳人;喷洒;导游;住房;呼唤;付费;牡丹;交换;音符;牧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填空。
8.爆竹声中一岁除, 。
9.借问酒家何处有? 。
10. ,每逢佳节倍思亲。
11.清明节到了,绵绵细雨给路上去扫墓的人们增添了无边的愁绪,正如杜牧笔下的诗句:“ , 。”
【答案】8.春风送暖入屠苏
9.牧童遥指杏花村
10.独在异乡为异客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8.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故答案为: 春风送暖入屠苏
9.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故答案为: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故答案为:独在异乡为异客
11.出自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故答案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2.课文内容巩固。
(1)《元日》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写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描绘了古人过年时的活动 、 、 ,文中的诗眼“暖”字寄托了作者希望 的美好心愿。
(2)《清明》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 时节,独自一人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 那一天,作者独自一人在他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之情。
【答案】(1)宋;王安石;春节;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桃符;新政的温暖送入寻常的百姓家
(2)唐;杜牧;清明
(3)唐;王维;重阳节;强烈思念家人和朋友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元日》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写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描绘了古人过年时的活动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桃符,文中的诗眼“暖”字寄托了作者希望新政的温暖送入寻常的百姓家 的美好心愿。
(2)《清明》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独自一人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描写的是在重阳节那一天,作者独自一人在他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强烈思念家人和朋友之情。
故答案为:(1)宋、王安石、春节、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桃符、新政的温暖送入寻常的百姓家
(2)唐、杜牧、清明
(3)唐、王维、重阳节、强烈思念家人和朋友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四、判断
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3.《元日》通过描述元旦的有关习俗,表现了节日期间热闹欢快的景象。
14.“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说“牧童摇着手指看着有杏花的村子”。
15.“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思念在山东省的兄弟。
17.“九月九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
【答案】13.错误
14.错误
15.正确
16.错误
17.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诗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3.错误 。《元日》通过描述春节的有关习俗,表现了节日期间热闹欢快的景象。
14.错误 。“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说牧童笑而不答遥遥指着杏花深处的山村。
15.正确。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16.错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思念在家乡的亲人。
17.正确。“九月九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
五、信息分析题(共2小题)
1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欲断魂(hún hǔn)
借口(jiàn jiè) 牧童(mù mò)
倍思亲(bèi bì) 每逢(fén féng)
登高(dēn dēng)
【答案】hún;jiè;mù;bèi;féng;dē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欲断魂”的“魂”读二声hún,不要读成三声“hǔn”。“借口”的“借”读 jiè,不要读成“jiàn”。“ 牧童”的“牧”读mù,不要读成“mò”。“登高”的“登”读后鼻音dēng ,不要读成前鼻音“dēn”。
故答案为:hún、jiè、mù、bèi、féng、dēng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汉字。
19.每当春节来临我国有张(帖 贴) 春联、燃放(爆 暴) 竹的习俗。
20.清明是我国的传(通 统) 节日,有踏青、扫(墓 暮) 的习俗。
21.桃符是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 相) ,据说可以求福(辟 避) 祸。
22.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富 福) 秋游(裳 赏) 菊、佩插茱萸等习俗。
【答案】19.贴;爆
20.统;墓
21.像;避
22.福;赏
【知识点】字形
【解析】【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19.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先写出一个形近字,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贴:tiē,粘,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部首:贝,组词:张贴。帖:tiě,邀请客人的通知。部首:巾,组词:帖子。 爆:bào,猛然炸裂。部首:火,组词:爆竹。暴:bào,突然而且猛烈。部首:日,组词:暴雨。
故答案为:贴、爆
20.统:tǒng,事物的连续关系。部首:纟,组词:传统。通:tōng,没有堵塞,可以穿过。部首:辶,组词:通过。墓:mù,坟墓。部首:土,组词:扫墓。暮:mù,傍晚。部首:日,组词:日暮。
故答案为:统、墓
21.像:xiàng,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部首:亻,组词:神像。同:tóng,相同;一样。部首:冂,组词:相同。辟:pì,排除。部首:辛,组词:辟谣。避:bì,躲开;回避。部首:辶,组词:避祸。
故答案为:像、避
22.福:fú,幸福;福气(跟“祸”相对)。部首:礻,组词:祈福。富:fù,财产多(跟“贫、穷”相对)。部首:宀,组词:丰富。赏:shǎng,欣赏;观赏。部首:贝,组词:赏菊。裳:[shang,衣服。部首:衣,组词:衣裳。
故答案为:福、赏
六、古诗阅读(共2小题)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3.《元日》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
24.“元日”指的是农历 月初 。
25.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屠苏( )
A.一种酒。 B.地名。
②新桃( )
A.果树。指条技 B.桃符,春联的前身。
26.根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写的节日情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示词语:热闹 喜庆)
27.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选一选( )。
①畅饮屠苏 ②夜晚赏月 ③开门迎日 ④更换桃符
【答案】23.宋;王安石
24.正;一
25.A;B
26.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人们都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27.①③④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23.《元日》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故答案为:宋;王安石。
24.《元日》的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
故答案为:正;一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①屠苏:一种酒。②新桃:桃符,春联的前身。
故答案为:① A;② B。
2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体现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情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人们都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故答案为: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人们都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27.这首诗诗句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有:放鞭炮 、 畅饮屠苏 、 开门迎日、更换桃符。
故答案为: ①③④
古诗鉴赏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8.《滁州西涧》作者 代诗人 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
29.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 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 (哪个字)。
30.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
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画面的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
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
3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答案】28.唐;韦应物;写景诗
29.喜爱;怜
30.“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31.D
32.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此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8.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滁州西涧》作者唐代诗人韦应物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写景诗。
故答案为:唐、韦应物、写景诗
2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怜”二字,感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故答案为:喜爱、怜
30.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故答案为: “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3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无拟人手法。
故答案为:D
3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滁州西涧》表达了诗人这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同时表露了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故答案为: 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课外阅读。
清明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撑油纸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披蓑戴笠的行人,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奔波。他们忧郁的神情,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两手空空呢?出门在外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影,诗人不觉轻轻喟叹。
远处的树阴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了。
3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不休 不息 摇曳 模糊
34.照样子写词语。
行色匆匆
断断续续
35.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请你指出来。
①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②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36.“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这个句子表达的感情是( )
A.喜爱酒店那温柔的灯光。
B.酒店的灯光让人沉醉。
C.通过酒店的灯像家人的眼睛,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37.为杏花村酒店拟一条广告招牌。(10个字以内)
38.选选,填填。
短文描写的景色是( )季,地点是( )。
A.秋、北京 B.春、江南
39.短文是通过( )的眼睛来观察清明时节的景物的。
A.行人 B.老者 C.诗人 D.牧童
【答案】33.喋喋;潇潇;悄悄;渐渐
34.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整整齐齐;稳稳当当
35.拟人;比喻
36.C
37.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38.B
39.C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
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5)设计标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
(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7)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3.考查补写词语,只要细读短文就能找到词语,补充答案,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喋喋不休、潇潇不息、悄悄摇曳、渐渐模糊。
故答案为:
3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如:气息奄奄、千里迢迢
①从给出的词语“行色匆匆”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断断续续”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如:整整齐齐、稳稳当当。
故答案为:
35.①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句中把“雨”当作“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来写是拟人。②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把“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比作“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是比喻。
故答案为:
3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句子,结合选项判断正误。“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这个句子表达了通过酒店的灯像家人的眼睛,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故答案为:C。
37.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广告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故答案为:
38.由第1自然段“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可知,短文描写的景色是春季,地点是江南。
故答案为:B。
39.蒸汽感知短文内容可知,短文是通过诗人的眼睛来观察清明时节的景物的。
故答案为:C。
1 / 1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同步导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1.看拼音写词语。
tú sū mù tóng líng hún jiā bèi fú hé
tān yù jiǔ jiā gū dú hé chù jiā jié
二、单选题(共5小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洒席 记录 牧童 阿拉伯 B.历史 智慧 大约 社会
C.断魂 创举 冲击 半岛 D.节省 保存 手册 而且
3.宏华在国外生活多年,每到节日,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真是( )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元日》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
A.中秋节 B.除夕 C.春节 D.端午节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井底之蛙”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见识狭小的人。
B.“冒”字书写时要做到上宽下窄,上扁下长。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
D.“花钟”是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来修建的。
6.我是小裁判: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点明了诗人的家乡在现在的山东省。
B.“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独”“异”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三、填空题(共3小题)
7.比一比,再组词。
酒 异 佳
洒 导 住
唤 付 牡
换 符 牧
填空。
8.爆竹声中一岁除, 。
9.借问酒家何处有? 。
10. ,每逢佳节倍思亲。
11.清明节到了,绵绵细雨给路上去扫墓的人们增添了无边的愁绪,正如杜牧笔下的诗句:“ , 。”
12.课文内容巩固。
(1)《元日》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写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描绘了古人过年时的活动 、 、 ,文中的诗眼“暖”字寄托了作者希望 的美好心愿。
(2)《清明》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 时节,独自一人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 那一天,作者独自一人在他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之情。
四、判断
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3.《元日》通过描述元旦的有关习俗,表现了节日期间热闹欢快的景象。
14.“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说“牧童摇着手指看着有杏花的村子”。
15.“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思念在山东省的兄弟。
17.“九月九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
五、信息分析题(共2小题)
1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欲断魂(hún hǔn)
借口(jiàn jiè) 牧童(mù mò)
倍思亲(bèi bì) 每逢(fén féng)
登高(dēn dēng)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汉字。
19.每当春节来临我国有张(帖 贴) 春联、燃放(爆 暴) 竹的习俗。
20.清明是我国的传(通 统) 节日,有踏青、扫(墓 暮) 的习俗。
21.桃符是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 相) ,据说可以求福(辟 避) 祸。
22.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富 福) 秋游(裳 赏) 菊、佩插茱萸等习俗。
六、古诗阅读(共2小题)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3.《元日》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
24.“元日”指的是农历 月初 。
25.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屠苏( )
A.一种酒。 B.地名。
②新桃( )
A.果树。指条技 B.桃符,春联的前身。
26.根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写的节日情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示词语:热闹 喜庆)
27.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选一选( )。
①畅饮屠苏 ②夜晚赏月 ③开门迎日 ④更换桃符
古诗鉴赏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8.《滁州西涧》作者 代诗人 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
29.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 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 (哪个字)。
30.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
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画面的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
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
3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课外阅读。
清明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撑油纸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披蓑戴笠的行人,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奔波。他们忧郁的神情,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两手空空呢?出门在外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影,诗人不觉轻轻喟叹。
远处的树阴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了。
3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不休 不息 摇曳 模糊
34.照样子写词语。
行色匆匆
断断续续
35.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请你指出来。
①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②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36.“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这个句子表达的感情是( )
A.喜爱酒店那温柔的灯光。
B.酒店的灯光让人沉醉。
C.通过酒店的灯像家人的眼睛,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37.为杏花村酒店拟一条广告招牌。(10个字以内)
38.选选,填填。
短文描写的景色是( )季,地点是( )。
A.秋、北京 B.春、江南
39.短文是通过( )的眼睛来观察清明时节的景物的。
A.行人 B.老者 C.诗人 D.牧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屠苏;牧童;灵魂;加倍;符合;贪欲;酒家;孤独;何处;佳节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牧童”的“牧”不要写成形近字“枚”,“忧伤”的“忧”不要写成形近字“优”,“灵魂”的“魂”不要写成形近字“魄”,“加倍”的“倍”不要写成形近字“陪”。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屠苏、牧童、灵魂、加倍、符合、贪欲、酒家、孤独、何处、佳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A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词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洒——酒,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意思: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意思: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答案】C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元日》是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这一首诗描写大年初一热闹、欢乐的节日景象,诗中详细地描述了在辞旧迎新的节日爆竹中,大宋百姓过春节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解答时结合语境判断。
5.【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BD正确。C:错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华山以东。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错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点明了诗人的家乡在现在的华山以东。BC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酒水;异常;佳人;喷洒;导游;住房;呼唤;付费;牡丹;交换;音符;牧羊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如:“换和唤”读音相同但偏旁不同,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口字旁,我们做题时就可以根据偏旁进行区分。偏旁相同的字,我们可以根据读音进行区分,如“佳和住”。
故答案为:酒水;异常;佳人;喷洒;导游;住房;呼唤;付费;牡丹;交换;音符;牧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答案】8.春风送暖入屠苏
9.牧童遥指杏花村
10.独在异乡为异客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8.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故答案为: 春风送暖入屠苏
9.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故答案为: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故答案为:独在异乡为异客
11.出自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故答案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2.【答案】(1)宋;王安石;春节;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桃符;新政的温暖送入寻常的百姓家
(2)唐;杜牧;清明
(3)唐;王维;重阳节;强烈思念家人和朋友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元日》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写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描绘了古人过年时的活动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桃符,文中的诗眼“暖”字寄托了作者希望新政的温暖送入寻常的百姓家 的美好心愿。
(2)《清明》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独自一人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描写的是在重阳节那一天,作者独自一人在他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强烈思念家人和朋友之情。
故答案为:(1)宋、王安石、春节、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桃符、新政的温暖送入寻常的百姓家
(2)唐、杜牧、清明
(3)唐、王维、重阳节、强烈思念家人和朋友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答案】13.错误
14.错误
15.正确
16.错误
17.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诗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3.错误 。《元日》通过描述春节的有关习俗,表现了节日期间热闹欢快的景象。
14.错误 。“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说牧童笑而不答遥遥指着杏花深处的山村。
15.正确。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16.错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思念在家乡的亲人。
17.正确。“九月九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
18.【答案】hún;jiè;mù;bèi;féng;dē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欲断魂”的“魂”读二声hún,不要读成三声“hǔn”。“借口”的“借”读 jiè,不要读成“jiàn”。“ 牧童”的“牧”读mù,不要读成“mò”。“登高”的“登”读后鼻音dēng ,不要读成前鼻音“dēn”。
故答案为:hún、jiè、mù、bèi、féng、dēng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答案】19.贴;爆
20.统;墓
21.像;避
22.福;赏
【知识点】字形
【解析】【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19.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先写出一个形近字,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贴:tiē,粘,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部首:贝,组词:张贴。帖:tiě,邀请客人的通知。部首:巾,组词:帖子。 爆:bào,猛然炸裂。部首:火,组词:爆竹。暴:bào,突然而且猛烈。部首:日,组词:暴雨。
故答案为:贴、爆
20.统:tǒng,事物的连续关系。部首:纟,组词:传统。通:tōng,没有堵塞,可以穿过。部首:辶,组词:通过。墓:mù,坟墓。部首:土,组词:扫墓。暮:mù,傍晚。部首:日,组词:日暮。
故答案为:统、墓
21.像:xiàng,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部首:亻,组词:神像。同:tóng,相同;一样。部首:冂,组词:相同。辟:pì,排除。部首:辛,组词:辟谣。避:bì,躲开;回避。部首:辶,组词:避祸。
故答案为:像、避
22.福:fú,幸福;福气(跟“祸”相对)。部首:礻,组词:祈福。富:fù,财产多(跟“贫、穷”相对)。部首:宀,组词:丰富。赏:shǎng,欣赏;观赏。部首:贝,组词:赏菊。裳:[shang,衣服。部首:衣,组词:衣裳。
故答案为:福、赏
【答案】23.宋;王安石
24.正;一
25.A;B
26.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人们都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27.①③④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23.《元日》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故答案为:宋;王安石。
24.《元日》的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
故答案为:正;一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①屠苏:一种酒。②新桃:桃符,春联的前身。
故答案为:① A;② B。
2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体现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情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人们都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故答案为: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人们都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27.这首诗诗句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有:放鞭炮 、 畅饮屠苏 、 开门迎日、更换桃符。
故答案为: ①③④
【答案】28.唐;韦应物;写景诗
29.喜爱;怜
30.“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31.D
32.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此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8.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滁州西涧》作者唐代诗人韦应物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写景诗。
故答案为:唐、韦应物、写景诗
2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怜”二字,感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故答案为:喜爱、怜
30.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故答案为: “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3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无拟人手法。
故答案为:D
3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滁州西涧》表达了诗人这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同时表露了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故答案为: 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答案】33.喋喋;潇潇;悄悄;渐渐
34.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整整齐齐;稳稳当当
35.拟人;比喻
36.C
37.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38.B
39.C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
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5)设计标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
(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7)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3.考查补写词语,只要细读短文就能找到词语,补充答案,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喋喋不休、潇潇不息、悄悄摇曳、渐渐模糊。
故答案为:
3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如:气息奄奄、千里迢迢
①从给出的词语“行色匆匆”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断断续续”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如:整整齐齐、稳稳当当。
故答案为:
35.①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句中把“雨”当作“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来写是拟人。②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把“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比作“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是比喻。
故答案为:
3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句子,结合选项判断正误。“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这个句子表达了通过酒店的灯像家人的眼睛,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故答案为:C。
37.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广告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故答案为:
38.由第1自然段“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可知,短文描写的景色是春季,地点是江南。
故答案为:B。
39.蒸汽感知短文内容可知,短文是通过诗人的眼睛来观察清明时节的景物的。
故答案为:C。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