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9 19:29: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1张PPT)
叶圣陶
驱遣我们的想象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1.了解作者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朴素简洁而又严谨的语言。
3.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想象能力。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然而,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需要我们遣我们的想象,去挖掘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作品的时候驱遣我们的想象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文章,让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来告诉我们答案。
导入新课
知作者,筑基础


叶圣陶(1894—1988年) 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大家看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欣赏文艺作品,他提出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回归作品的意境中,并作下文章。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集》第十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文艺作品的鉴赏》还包括“要认真阅读”“训练语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等内容。1912 年起,叶圣陶先生即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工作,之后又接触编辑、出版工作,写下了大量文章,就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说利弊,谈得失,找方法。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创作背景
拘泥(jūnì) 歌谣(yáo) 契合(qì)
  旷远(kuàng) 海啸(xiào) 苟安(gǒu)
字词过关
契合:
萌生:
苟安:
怅然:
意境:
拘泥:
固执,不知变通。
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开始发生;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字词过关
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作者的观点。
思考:想象对于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学生通读课文或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整体感知
2.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自己观点的?请同学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观点”的论证思路划分文章大致结构层次。
提出问题(1--7):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分析问题(8--13):具体论述要驱遣想象力,才能透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总结观点(14):欣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的目的。
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相当于中心话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先阐述“写”的角度)
(先阐述“读”的角度)
(举第一个例子论证之后的小结论)
(举第二个例子论证之后的小结论)
(结尾得出全文中心论点)
3、说说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4.综合上述,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文中最后一段)
整体感知
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交流点拨】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2、第8、9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说说要如何驱遣想象。
举例论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仅按字面解释,是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的。
在想象中睁开眼来,就会发现这两句的图画美和意境。
根据景物,想象画面,领会意境。
死盯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反面分析
正面分析
体会到一种愉悦。
3.阅读11-1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海燕
单就字面解释,领会不到《海燕》这首诗的意思。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会进入到作者创造的情境中去,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驱遣想象去阅读,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鉴赏文艺不能“死盯着文字”,不然就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
反面分析
正面分析
得到一种受用
4.文中列举了两句诗的例子,为什么还要列举散文诗的例子呢?
【交流点拨】
列举两句诗的例子重在阐明透过修饰词,展开合理的想象,眼前呈现一幅图画,从而走进作者的心灵。列举散文诗的例子,意在阐明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并且展开这对翅膀,与文中所描绘的事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可以接触到作者的意境。作者列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阐明要多角度驱遣我们的想象,才可以走进作者的意境。
5、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题,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指出鉴赏文艺的最大目的以及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再读课文,含英咀华

文中许多句子具有十分深刻的哲理性,或者在写作上具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文中找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明确】
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结合,具有文本表现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这样的文章绝不可能随意拼凑,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
2.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明确】
文字本身是抽象的冰冷的,我们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透过文字,才能看到精彩的画面,感悟独特的意境,体味内在的情感,也才能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在文学艺术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3.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明确】
“见”可指代材料,无“见”便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有所创造;“见”也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就平庸文章,难见深度;“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寄寓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也提示了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积累,多观察,积累一定材料;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文章。
升华主旨,拓展延伸

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然后以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的《海燕》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驱遣想象的重要性。
最后得出结论:鉴赏文艺,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课堂小结
字词学习
升华主旨
本文关于驱遣阅读者内心的想象方面的论述,对我们学习语文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让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们在以后的语文阅读中,要透过文字深入作品内部,体验阅读的快乐。

1.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说作者在说理时,一般会有哪几种顺序?
2.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说作者在说理时,一般会有哪几种说理方法?
温故知新
明确:一般是逻辑顺序,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结构上,一般是“总一分总”的形式。
明确: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运用本课学习的方法,对下面这句古诗进行鉴赏。200字左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拓展训练
边塞一夜大雪,枯枝落满雪花,本来是一片苦寒,但在诗人的想象里,却完全是另一个世界。雪压冬林玉树琼枝的景象,与梨花盛开,花团锦簇,压枝欲坠的景象极为神似。诗人“妙手回春”,以花喻雪,匠心独运,将塞外冬景比作江南春景,构思奇巧,意境奇绝,充满了浪漫色彩,体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想象力。
赏析示范
仿照拓展训练中,请你在你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进行鉴赏,字数200字左右。
字词学习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