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祝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14: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福》教案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1、提问: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有些同学可能会和小说的三要素等概念混淆,应加以分清。)
明确: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要求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很多同学会将本道程序和一般的划分层次等同起来,应引导其分清不同。)
明确:
⑴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眼前
⑵结局: 寂然死去
⑶开端: 初到鲁镇
⑷发展: 被卖改嫁 回忆
⑸高潮: 再到鲁镇
⑹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眼前
三、提问: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倒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提问: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衔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四、自学检测
问:最基本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知识为例 寻找工具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1、外貌描写:人物的外貌,不光指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面容,还包括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精神状态、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
提问:课文中对祥林嫂肖像描写主要有三处,同学们读后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比较三处外貌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完成表格:
衣着打扮 脸 色 精神状态 形象特点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做工毫不懈怠,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再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手脚已没有先前那样灵活,记性坏的多,死尸似的脸 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死前相遇 头发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祥林嫂的命运、性格、生活境遇都可以通过外貌描写直观地表达出来。
2、神态描写: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的?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情节 眼睛描写 性格特点
①初到鲁镇 顺着眼 安分、善良
②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③讲阿毛故事 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④捐门槛 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⑤不让祝福 失神 再受打击
⑥行乞 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活僵尸
⑦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窗户,描写眼睛,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地控诉。
3、语言描写: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祥林嫂语言描写较多,根据不同场景的不同语言,我们来分析一下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①与“我”对话灵魂有无 封建迷信思想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② 对四婶讲阿毛 痛苦、自责
③对大家讲阿毛 麻木、空虚
④与柳妈的对话 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小结:语言描写能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 人物性格
① 反对再嫁:逃、撞 性格倔强,有一定反抗性,但在强大的封建礼教和迷信的影响下,终归失败。
②怕被分身:捐(门槛)
③怀疑灵魂:问
小结:动作描写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知,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要想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最基本的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而在这些描写当中,我们一定要写出他个性化的东西,这样,人物形象才够鲜明。
【学以致用】找出文中关于鲁四老爷的描写,试析其人物形象。
1、行动描写
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工钱给婆婆,对祥林嫂冷酷无情;二是祥林嫂遭到厄运时,鲁家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午饭了,才想起了淘箩和米,鲁四老爷“踱出门外”“直到河边”发现了淘箩和米和菜,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在统治阶级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还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冷酷残忍。
2、语言描写
祥林嫂被抢前:38段;祥林嫂的婆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时:41段;“踱到河边”时:46段;祥林嫂被抢时:49段;午饭后,卫婆子又来时:52段;对四婶的暗暗告诫:71段;祥林嫂死后:20段。
一共开了七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示得淋漓尽致 。
师生总结人物形象: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一个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自私,冷漠,。对祥林嫂他开始只是讨厌她是个寡妇,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再嫁回来,鲁四老爷不能容忍,祝福时不让她沾手,死后还骂她是个“谬种”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封建礼教的化身。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丁玲:“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一、讨论: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陈述理由)
二、讨论: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
三、讨论: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1、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的态度(地主阶级,卫道士)
第一次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第二次皱眉——讨厌她逃出家
第三次皱眉——暗暗告诫(含警告?)
学生活动:朗读“这种人似乎很可怜但伤风败俗……”
祥林嫂“讪讪地缩手”“疑惑地走开”
祥林嫂“受了炮烙似缩手,脸色灰黑”
评:鲁四老爷是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地主知识分子典型形象。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把套在祥林嫂脖子上的绳索,勒得死死,永不松动,致死为止。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人,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3、柳妈(与祥林嫂一样的劳动妇女)
[问题设计] 1.如何对待祥林嫂?
2.她是不是凶手,与鲁四老爷这样地道的凶手等同吗?
明确:A祥林嫂唠叨“阿毛的故事”不耐烦—— 缺乏同情心
B第一个奚落祥林嫂额上伤疤——缺乏同情心
C告诉祥林嫂一个秘密——加速死亡
主观角度分析:不具备杀祥林嫂的动机。出于善意,替祥林嫂寻求“赎罪”办法。
客观角度分析:加速了祥林嫂死亡(画虎不成反类犬)
延伸:造成柳妈主客观效果背道而驰的因素是什么呢?
明确: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毒害。
柳妈还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
4 、鲁镇上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四、思考:“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问题设计:1.“我”与祥林嫂进行几次问答?内容是什么?
2、“我”是怎样回答的?心态有何变化?
明确:“三问”。一问,魂灵有无,
二问, 地狱有无,
三问,死掉的家人能否见面。
三答,“也许有”,“就该也有”“说不清”含糊回答,伴随“悚然”“吃惊”“胆怯”。
[讨论]“我”为什么会想到福兴楼吃鱼翅?"我"想回城去,写到一元一大盘的清鱼翅廉物美,为什么会写到这个内容,有什么含义吗?
明确:表现当时的“我”生活得还不错,但祝福里鲁迅是个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延伸: 如果你是“我”,你怎样回答祥林嫂所提的问题? “我”为什么不能回答?我的身份是什么?
明确:“我”是一个具有进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的有无,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因此,只能任由悲剧的发生。
五、思考:祥林嫂对她自己有没有责任呢 (祥林嫂有没有反抗?)
明确:“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 ( http: / / www.21cnjy.com ),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没有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
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怖的深渊。因此,我们可以说,祥林嫂也是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她的死,既是他杀,也是自杀。但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所说:“(《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六、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封建迷信的毒害 君权
封建礼教的束缚 妇女身上 神权
封闭的农村社会 四条绳索 族权
人们的淡薄、冷漠 夫权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把握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理解了祥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嫂是非死不可的,那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我们也认识了一个刽子手——鲁四老爷,对于他的守旧、自私、虚伪、冷漠我们都有充分的认识,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思想的维护者。作者通过他的言行、表情以及他书房的环境,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反映这个人物的特征。在这个人物的描写上,我们认识到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之一,也就是能够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认识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
二、环境描写分析
(一)自然环境描写分析:按要求阅读课文,完成下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考*****:本文的环境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几乎都同雪有关,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句的境界相比,本文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明确:“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一种豪迈,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大气,“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是一种清凉淡远,而本文的雪则是凄苦悲凉的,这给全文抹上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同样的意象,不同的境界,全由主题需要而决定。
社会环境分析:小说名为“祝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三处关于祝福的环境描写,既烘托气氛,营造氛围的作用,又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祥林嫂的性格和悲剧命运。请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分析。完成下表。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人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开头写的是十分沉闷的旧历年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年气象。“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钝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香”等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托出完整的新年气氛。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忙碌制作“福礼”的是女人们,但“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句社会环境描写,为祥林嫂悲惨命运作了伏笔。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贫富差距,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家祝福的描写。
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结构更完善。
****思考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①祥林嫂死在祝福声中,题为“祝福”,突出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时刻。
②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祝福正是毒害人民的封建习俗。
③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死的寂寞、清冷。
④以“祝福”为题,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声”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