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四单元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考点聚焦:
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成的事实
2.江南经济发展原因、表现。
3.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内容、影响。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数学、农学、地理学。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书法、绘画、石窟一、政治——国家分裂 政权更替频繁1、曹操统一北方: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有利的政治地位,招贤纳士。②.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③.军事上: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原因: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与袁绍200年曹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以少胜多孙刘联军VS曹操208年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少胜多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思考:3、三国鼎立的形成魏曹丕220年洛阳蜀刘备221年成都吴孙权222年建业(今南京)(pī)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生活在东汉后期。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煮酒论英雄”评说曹操在民间传说和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被塑造成奸臣的形象而遭到贬斥。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怎样评价曹操?曹丕220年魏洛阳刘备221年蜀成都孙权222年吴建业ABC4、政权更替
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局部统一:曹魏、前秦、北魏二、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淝水之战东晋胜利,保证了南方的安定.
2.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3.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4.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5.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主要原因)
2、北方人口南迁
①原因:②开始:
③高潮:
④概况:躲避战乱
东汉末年
西晋后期A、西北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地区
B、中原地区人口迁至江南地区
北方民族西 晋中原汉族迁往江南江南经济的开发(5)、人口南移的意义 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人手,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经验,使本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自改革开放以来,北方人口纷纷涌向南方,这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南迁是否相同?请说说你的观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是为了躲避战乱,获得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北方人口涌向南方,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谋求在物质和精神上提高自己或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拓展思维3、江南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①
②
③(2)手工业:①纺织业:
②冶铸业:
③制瓷业:
(3)商业:城市繁荣,建康城人口达百万。技术进步(蜀锦)发明灌钢法青瓷烧制技术高 开辟湖田实行麦稻兼作,种植双季稻。兴修水利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òu)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 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原文大意: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荆州的富饶,扬州的肥沃,渔、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
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将上述变化的历史现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概括为一句话。材料分析汉朝时期东晋南朝时期三、民族关系——北方民族大融合2、北魏 孝文帝 改革
目的:措施:意义: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迁都洛阳(494年),
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与汉族人通婚。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鲜卑族)(拓跋宏)匈奴、鲜卑、氐、羌、羯。1、科技成就数学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圆周率,比欧洲早1000年地理学贾思勰著有《水经注》 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郦道元农学著有《齐民要术》, 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北朝(北魏和东魏)北魏四、科技文化南朝(宋齐)
2、艺术成就书法王羲之(“书圣”)东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绘画顾恺之
东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石窟艺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政权分立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战争不止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南方经济发展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原因数学.农学.地理学.
书法.绘画.雕塑经济文化政治民族关系民族汇聚
(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意义)小结小试身手1、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A、222年?B、221年?C、220年?D、223年?
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3、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D4、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C、北方农民南迁 ,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6、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7、三峡是我国著名的景点之一。古代有人曾对三峡两岸的猿声作这表的描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李冰父子
8、(2010·南京)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集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材料解析题: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材料二:魏主“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
(2)两则材料分别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除上述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1)和睦相处、友好交流。(2)要增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请回答:
1、曹操的壮心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曹操的什么精神?
2、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作为?“壮心”是指统一全国 。 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大历史功绩: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局面。原因: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有利的政治地位,招贤纳士。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③.军事上: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美文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