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与水溶液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水与水溶液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9 18: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水与水溶液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碘酒 B.硫酸 C.冰醋酸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纯水 B.氯化银 C.二氧化碳 D.氨的水溶液
3.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4.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所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
A.NaCl B. C. D.
5.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CH3COOH B.C2H5OH C.NaCl D.H2O
6.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  )
编号 HX YOH 溶液的体积关系
① 强酸 强碱 V(HX)=V(YOH)
② 强酸 强碱 V(HX)③ 强酸 弱碱 V(HX)=V(YOH)
④ 弱酸 强碱 V(HX)=V(YOH)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是(  )
A.氨水 B.的溶液
C.的盐酸 D.硫酸
8.现有浓度为1 mol/L的五种溶液:①HCl,②H2SO4,③CH3COOH,④NH4Cl,⑤NaOH,由水电离出的C(H+)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④>③>①=⑤>② B.①=②>③>④>⑤
C.②>①>③>④>⑤ D.④>③>①>⑤>②
9.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mol/L。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该溶液中的c(H+)可能等于10-3
C.该溶液的pH可能为2,可能为12
D.该溶液有可能呈中性
10.某同学拟用 计测定溶液 以探究某酸HR是否为弱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若测得 溶液 ,则HR是弱酸
B.25℃时,若测得 溶液 且 ,则HR是弱酸
C.25℃时,若测得HR溶液 ,取该溶液 ,加蒸馏水稀释至 ,测得 ,则HR是弱酸
D.25℃时,若测得NaR溶液 ,取该溶液 ,升温至50℃,测得 , ,则HR是弱酸
11.下列物质:盐酸 食盐水 熔化的氯化钠 液态氯化氢 铜 氨水 醋酸,其中可以导电并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
A.只有 B. C. D.全部都是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④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⑤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值都为4的稀盐酸和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B.浓度均为0.1mol/L的醋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lg[ ]=0
C.在含浓度都为0.01mol/L的Cl﹣、CrO4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出现沉淀的是AgCl.[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O4)=1.9×10﹣12]
D.浓度均为0.1mol/L的NH4Cl和CH3COONH4溶液中,c(NH4+)相同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③液态HCl不导电,所以属于非电解质;④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但不属于酸;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⑥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强;⑦物质可根据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的导电性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A.4个 B.5个 C.6个 D.全部
1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S的燃烧热是QkJ/mol,充分燃烧H2S,当有0.5QJ热量放出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B.25℃时,500mLpH=11的碳酸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数目为0.0005NA
C.pH=2的H3PO4溶液中,H+的数目为0.01NA
D.0.10L2.0mol·L-1的NalHCO3溶液中HC 和C 的离子数之和为0.2NA
16.某兴趣小组用数字实验系统测定一定浓度碳酸钠的溶液的pH与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c点水解程度最大
B.水的电离平衡不会对溶液的pH产生影响
C.a→b段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D.该水解是吸热过程
二、综合题
17.某学生在实验室测某稀硫酸溶液的pH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是   (填“正确的”或“错误的”),理由是   。
(2)若用此方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   。
(3)该学生用此方法测定下列溶液的pH,其中测定结果无误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NaOH溶液 B.CH3COONa溶液
C.NaCl溶液 D.NaHSO4溶液
18.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五点的KW间的关系是   .
(2)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升温
b.加入少量的盐酸
c.加入少量的NH4Cl
(3)点E对应的温度下,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
(4)点B对应的温度下,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19.有以下十种物质:①稀H2SO4②纯醋酸(CH3COOH) ③NaOH溶液 ④FeCl3固体 ⑤CaCO3固体 ⑥CO2⑦熔融NaHSO4⑧Ba(HCO3)2溶液 ⑨乙醇(C2H5OH) ⑩NH3 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能导电的是   ;其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2)将题中④物质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出现红褐色可制得Fe(OH)3胶体,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3)按要求写出题中各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与⑧反应   ;
②的水溶液与⑤的反应   ;
③与⑦的水溶液的反应   。
20.按要求填空。
(1)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硫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氨水,⑦碳酸钠粉末,⑧蔗糖晶体,⑨熔融氯化钠,⑩晶体。请用序号填空:
①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沉淀完全,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当有10mol电子发生转移后,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1.根据问题填空: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①亚硫酸溶液 ②次氯酸钠 ③氯化氢气体 ④蔗糖 ⑤硫酸钡
⑥氨气 ⑦冰醋酸 ⑧硫酸氢钠固体 ⑨氢氧化铁 ⑩NO2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硫酸氢钠:   ;次氯酸钠:   ;
(3)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mol L﹣1、0.1mol L﹣1,则c(OH﹣)甲:c(OH﹣)乙   1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现有常温条件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mol L﹣1的NaOH溶液,乙为0.1mol/L的HCl溶液,丙为0.1mol/L的CH3COOH溶液,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   ;
(5)NO2与NO之间存在如下可逆反应:2NO2 2NO+O2.T℃时,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NO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 的比值不再改变的状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化合物,不是弱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是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在水溶液里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是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解质是化合物,碘酒是混合物,硫酸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只有冰醋酸是纯净物且还是部分电离
2.【答案】A
【解析】【解答】A、水电离程度很小,属于弱电解质,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银在水溶液中不导电,水溶液中溶解的部分和熔融状态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不属于弱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的易错点为CD,要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电离都是自身电离,同时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因此也不属于弱电解质。
3.【答案】B
【解析】【解答】
A.在室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若温度不是室温,则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不符合题意。
B.在任何温度下,c(H+)= c(OH-)的溶液一定为中性溶液,符合题意。
C.强酸、强碱的元数没有确定,所以二者以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不符合题意。
D.非电解质溶于水若发生反应产生酸或碱,则溶液可能显酸性或碱性,因此不一定得到中性溶液,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分析】
溶液呈中性的依据就是c(H+)= c(OH-),B满足题意
A、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不同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H也不一样(温度升高,电离程度增大,pH值减小)
C、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不等于电离出的n(H+)与 n(OH-)等量,所以H+与 OH-不一定恰好中和
D、非电解质溶于水若发生反应产生酸或碱,则溶液可能显酸性或碱性,(如:SO2、NH3等)
4.【答案】D
【解析】【解答】A.NaCl溶液中所含粒子为Na+、Cl-、H2O、H+、OH-,共5种粒子;
B.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NH3、NH3 H2O、NH、H2O、H+、OH-,共6种粒子;
C. CH3COOK溶液中,CH3COO-要水解,所含粒子为CH3COO-、K+、H2O、H+、OH-、CH3COOH,共6种粒子;
D.Na2CO3溶液中硫离子分步水解,含有Na+、CO、HCO、OH-、H+、H2O、H2CO3,故7种;可见上述溶液中碳酸钾溶液中含有粒子数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别列出各溶液中的粒子,再进行比较,注意任何溶液中均存在 H2O H++OH-。
5.【答案】C
【解析】【解答】A.CH3COOH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C2H5OH属于有机物,为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NaCl是可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C符合题意;
D.H2O是弱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属于强电解质的有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和金属氧化物。
6.【答案】B
【解析】【解答】①中,c(HX)=c(YOH),V(HX)=V(YOH),则n(HX)=n(YOH),溶液呈中性,①不合题意;
②中,c(HX)=c(YOH),V(HX)③中,c(HX)=c(YOH),V(HX)=V(YOH),则n(HX) =n(YOH),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所以溶液呈酸性,③不合题意;
④中,c(HX)=c(YOH),V(HX)=V(YOH),则n(HX) =n(YOH),由于生成强碱弱酸盐,所以溶液呈碱性,④符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考查的是酸和碱的反应反应后的溶液酸碱性的问题
反应后溶液显酸性情况是①强酸强碱盐,酸剩余②强酸弱碱盐③强酸弱碱盐,酸剩余④弱酸弱碱盐,酸剩余
反应后溶液显碱性情况是①强碱强酸盐,碱剩余②强碱弱酸盐③强碱弱酸盐,碱剩余④弱酸弱碱盐,碱剩余
7.【答案】B
【解析】【解答】A.0.01mol/L氨水中,一水合氨发生部分电离,所以c(OH-)<0.01mol/L, A不符合题意;
B.pH=12的NaOH溶液,c(H+)=10-12mol/L,则,B符合题意;
C.盐酸为一元强酸,pH=2的盐酸,c(H+)=10-2mol/L,,C不符合题意;
D.H2SO4为二元强酸,则 H2SO4中c(H+)=2×0.01mol/L=0.02mol/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依据和计算。
8.【答案】A
【解析】【解答】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因此酸或碱都是抑制水的电离,而某些发生水解的盐可以促进水的电离。且氢离子或OH-浓度相等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是等效的。由于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强碱,醋酸是弱酸,氯化铵水解,因此由水电离出的C(H+)大小关系是④>③>①=⑤>②,答案选A。
【分析】
电离平衡H2O H++OH-,改变条件,平衡移动。
消耗OH-(④NH4Cl水解),C(H+)将增大,所以④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排除B、C选项
增加H+或OH-,都将抑制水的电离,造成由水电离出的C(H+)减小。加入等浓度的①HCl,②H2SO4,③CH3COOH⑤NaOH,弱酸CH3COOH不完全电离,增加H+相对较少,抑制水电离最弱;H2SO4是二元强酸,增加H+最多,抑制水电离最明显;HCl和NaOH均为一元强电解质,因此抑制水电离程度是一样的。选择A选项
9.【答案】C
【解析】【解答】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mol/L,说明该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是酸或碱,pH可能约为2或12,该溶液中的c(H+)可能等于10-2mol/L或10-12mol/L,
故答案为:C。
【分析】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4,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mol/L,说明该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是酸或碱,若是酸,则c(H+)=10-2mol/L,若是碱,则c(H+)=10-12mol/L。
10.【答案】B
【解析】【解答】A. 25℃时,若测得 溶液 , 显示中性,因此 HR是弱酸 故A不符合题意
B.25℃时, 若为强酸,则pH=2,但是给出的大于2小于7,可说明为弱酸,故B符合题意
C. 25℃时,若测得HR溶液 ,取该溶液 ,加蒸馏水稀释至 ,测得 ,则HR可能是强酸可能是弱酸,故C不符合题意
D. 25℃时,若测得NaR溶液 ,取该溶液 ,升温至50℃,测得 , , 可能是是弱酸或是强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某酸是否为弱电解质,在某温度下测定某浓度的酸性溶液的pH.以及测定某浓度盐溶液的pH是否大于7,以及测定与同浓度强酸与同一种金属反应时的气泡速率等等
11.【答案】A
【解析】【解答】①盐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熔化的氯化钠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且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③符合题意;
④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氨水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⑥不符合题意;
⑦SO3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⑦不符合题意;
⑧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2.【答案】A
【解析】【解答】①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目越多,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就越强,而与电解质强弱无关。因此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①不符合题意;
②金属氧化物可能是碱性氧化物,如CaO是碱性氧化物;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因此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所有的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符合题意;
③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因此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破坏,但不是所有的化学键破坏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时,断裂HCl分子中的H-Cl键,产生自由移动的H+、Cl-,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③符合题意;
④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但比滤纸的缝隙直径小,所以胶体、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④不符合题意;
⑤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氧化物,所有的碱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如CO2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产生Na2CO3、H2O,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答案为:A。
【分析】①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带有的电荷有关;
②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③化学变化即有旧键断裂又有新键形成;
④胶体分散质粒子能够透过滤纸;
⑤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1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pH值都为4的稀盐酸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促进,所以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故A错误;
B.0.1mol/L的醋酸中氢离子的浓度小于0.1mol/L,0.1mol/L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0.1mol/L,所以lg[ ]<0,故B错误;
C.AgCl饱和所需Ag+浓度c(Ag+)= = =1.8×10﹣8mol/L,
Ag2CrO4饱和所需Ag+浓度c(Ag+)= = mol/L=4.36×10﹣5mol/L,则1.8×10﹣8mol/L<4.36×10﹣5mol/L),所以Cl﹣先沉淀,故C正确;
D.浓度均为0.1mol/L的NH4Cl和CH3COONH4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浓度减小,由于CH3COO﹣水解显碱性,促进铵根离子水解,所以CH3COONH4溶液中,c(NH4+)较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酸抑制水电离,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B.0.1mol/L的醋酸中氢离子的浓度小于0.1mol/L;
C.根据Ksp(AgCl)、Ksp(Ag2CrO4)计算生成AgCl、Ag2CrO4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比较大小后确定谁先沉淀;
D.根据影响铵根离子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
14.【答案】C
【解析】【解答】①BaSO4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虽然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只要溶解就完全电离,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是混合物,混合物不是电解质,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②不符合题意;③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液态的HCl只有HCl分子,没有电离出离子,也不能导电,但是HCl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③不符合题意;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NaHSO4=Na++H++SO42 ,属于盐,故④符合题意;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碳酸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溶于水,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几乎不导电;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碳酸钙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不导电,如NH3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导电,氨气自身未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⑤不符合题意;⑥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和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和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故⑥不符合题意;⑦物质可根据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的导电性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合物,故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15.【答案】B
【解析】【解答】A.由H2S燃烧热可知放出QkJ热量有1molH2S完全燃烧,1molH2S转移的电子数为6NA,当有0.5Q kJ热量放出时,参加反应的H2S物质的量为0.5mol,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A不符合题意;
B.pH=11的碳酸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 =1×10-3mol/L,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OH-)=1×10-3mol/L×0.5L=5×10-4mol, Na2CO3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则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5×10-4mol,所以水电离出的OH-数目为:5×10-4mol×NA mol-1= 0.0005 NA,故B符合题意;
C.没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不符合题意;
D.HCO3-既能水解为H2CO3又能电离为CO32-,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aHCO3溶液中H2CO3.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2NA,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燃烧热的概念计算反应热与电子转移物质的量计算;
B.根据盐类的水解和水的电离计算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
C.有n=cV可知,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需要溶液的体积和溶液的浓度;
D.根据盐类的水解和溶液中物料守恒计算分析即可。
16.【答案】B
17.【答案】(1)错误的;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相当于稀释了原溶液,使其浓度减小,会引起测量误差
(2)盐酸
(3)C
【解析】【解答】(1)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的正确操作为:用镊子取一小块干燥的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或滴管滴一滴待测液于pH试纸中央,迅速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其pH值,由于湿润的pH试纸将稀释待测液,引起实验误差,故该学生的操作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的;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相当于稀释了原溶液,使其浓度减小,会引起测量误差;(2)加水稀释促进弱电解质电离,相同浓度的一元强弱酸稀释相同的倍数后,弱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强酸,所以弱酸pH变化小于强酸,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则误差较大的是盐酸,故答案为:盐酸;(3)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会导致溶液浓度降低,如果溶液是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不变,如果是酸、碱或含有弱离子的盐溶液,溶液的pH会改变,所以溶液的pH不一定改变:A.NaOH溶液稀释后碱性减弱,pH减小,故测量结果偏小,A不合题意;
B.CH3COONa溶液呈碱性,稀释后碱性减弱,pH减小,故测量结果偏小,B不合题意;
C.NaCl溶液呈中性,稀释后仍然呈中性,pH不变,故无影响,C正确;
D.NaHSO4溶液呈酸性,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故测量结果偏大,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考查pH试纸的操作;(2)根据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进行解题;(3)根据稀释对不同溶液的pH的影响情况进行解题。
18.【答案】(1)B>C>A=D=E
(2)bc
(3)10:1
(4)a+b=14(或pH1+pH2=14)
【解析】【解答】解:(1)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同一曲线是相同温度,根据图知,温度高低点顺序是B>C>A=D=E,所以离子积常数大小顺序是B>C>A=D=E,
故答案为:B>C>A=D=E;(2)在A点时,c(H+)=c(OH﹣),溶液显中性,而到D点c(H+)变大,c(OH﹣)变小,溶液显酸性,即由A点到D点,溶液由中性变为酸性,但Kw不变.
a、升高温度,Kw变大,故a错误;
b、加入少量盐酸,则溶液显酸性,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故b正确;
c、加入氯化铵,水解显酸性,且Kw不变,故c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bc;(3)E对应的温度下,Kw=10﹣14,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酸溶液中的n(H+)等于碱溶液中的n(OH﹣),故有:
10﹣5mol/L×V碱=10﹣4mol/L×V酸,解得: = ,故答案为:10:1;(4)要注意的是95℃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即酸、碱浓度相等时pH(酸)+pH(碱)=12,现强碱的OH﹣浓度是强酸H+浓度的100倍,所以pH(酸)+pH(碱)=14,即pH1+pH2=14,或a+b=14,
故答案为:a+b=14(或pH1+pH2=14).
【分析】(1)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2)从A点到D点c(H+)变大,c(OH﹣)变小,但Kw不变;(3)E对应的温度下,Kw=10﹣14,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酸溶液中的n(H+)等于碱溶液中的n(OH﹣),据此计算;(4)酸、碱都是强电解质,溶液呈中性说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确定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19.【答案】(1)①③⑦⑧;⑥⑨;②⑩
(2)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3)2H++SO42-+Ba2++2HCO3-= BaSO4↓+2H2O+2CO2↑;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H++OH-=H2O
【解析】【解答】(1)①稀H2SO4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稀H2SO4含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②纯醋酸(CH3COOH)在水溶液中部分发生电离,属于弱电解质,纯醋酸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③NaOH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NaOH溶液含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④FeCl3固体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FeCl3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⑤CaCO3固体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CaCO3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⑥CO2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⑦NaH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熔融NaHSO4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⑧Ba(HCO3)2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Ba(HCO3)2溶液含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⑨乙醇不能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⑩NH3 H2O在水溶液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NH3 H2O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所以其中能导电的是①③⑦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②⑩。(2)FeCl3溶液加热煮沸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反应方程式是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3)稀H2SO4与碳酸氢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H++SO42-+Ba2++2HCO3-= BaSO4↓+2H2O+2CO2↑;
CaCO3固体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
NaOH溶液与NaHSO4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
【分析】(1)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能导电;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2)FeCl3溶液加热煮沸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3)稀H2SO4与碳酸氢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二氧化碳气体;CaCO3固体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二氧化碳气体;NaOH溶液与NaHSO4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20.【答案】(1)②⑥⑨;①③④⑦⑨⑩;⑤⑧
(2)+Ba2++2OH-+H++=BaSO4↓+H2O+NH3 H2O
(3)5SO2+2+2H2O=5+2Mn2++4H+
(4)5:1
【解析】【解答】(1)①氢氧化钠固体,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②铜丝,为单质,是纯净物;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氯化氢气体,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④硫酸,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⑤二氧化碳气体,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⑥氨水,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碳酸钠粉末,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⑧蔗糖晶体,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⑨熔融氯化钠,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⑩晶体。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①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②⑥⑨。故答案为:②⑥⑨;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④⑦⑨⑩。故答案为:①③④⑦⑨⑩;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⑧。故答案为:⑤⑧;
(2)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沉淀完全,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水合氨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2OH-+H++=BaSO4↓+H2O+NH3 H2O。故答案为:+Ba2++2OH-+H++=BaSO4↓+H2O+NH3 H2O;
(3)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硫酸锰、硫酸和硫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SO2+2+2H2O=5+2Mn2++4H+。故答案为:5SO2+2+2H2O=5+2Mn2++4H+;
(4)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KClO3中的Cl由+5价降低为0价,化合价降低5,被还原;HCl中的Cl由-1价升高为0价,化合价降低1,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相等,故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故答案为:5:1。
【分析】(1)依据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分析;
(2)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沉淀完全,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水合氨和水;
(3)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硫酸锰、硫酸和硫酸钾;
(4)依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21.【答案】(1)⑦⑨;④⑥⑩
(2)NaHSO4═Na++H++SO42﹣;NaClO═ClO﹣+Na+
(3)小于
(4)丙>甲=乙
(5)①③④⑤
【解析】【解答】解:(1)①亚硫酸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次氯酸钠是盐,属于强电解质;③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④蔗糖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⑤硫酸钡是盐,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⑥氨气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⑦冰醋酸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⑧硫酸氢钠固体是盐,属于强电解质;⑨氢氧化铁是碱,属于弱电解质;⑩NO2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⑦⑨;④⑥⑩;(2)NaHSO4是强电解质,NaHSO4在水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NaHSO4═Na++H++SO42﹣,次氯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用等号,电离方程式为:NaClO=Na++ClO﹣,故答案为:NaHSO4═Na++H++SO42﹣;NaClO═ClO﹣+Na+;(3)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里存在电离平衡,氨水的浓度越大,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越小,浓度越小,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越大,
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的浓度的10倍,由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小于10,故答案为:小于;(4)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乙酸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酸和盐酸和氢氧化钠,盐酸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醋酸,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对水电离抑制程度相等,盐酸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所以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丙>甲=乙,故答案为:丙>甲=乙;(5)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可以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正确;②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③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所以可以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可以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正确;⑤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有热量变化,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 不再变化,则可以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①③④⑤.
【分析】(1)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达到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2)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硫酸氢根在水溶液中能拆,次氯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用等号;(3)弱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小,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4)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5)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