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9 16:5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阅读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及气候对民俗的影响,知道其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景观
黄土高原
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革命圣地延安的窑洞
黄土高原
黄土风情的羊肚头巾和信天游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01
位置与范围






乌鞘岭
长 城
东起太行山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举例说说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黄土土层深厚,且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上的沙尘和汗水;羊皮坎肩,保暖防风。是陕北文化的鉴证和缩影。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对此,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02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种黄土地貌景观
塬 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梁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川塬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同是高原,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平坦宽阔,而黄土高原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呢?
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03
水土流失的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的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泥沙下泄,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结合课本和相关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
降水
土质
土壤为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植被覆盖率越低,保持水土的能力弱
植被
在相同的条件下,植被越丰富,水土流失越少
高原地形,坡度较陡
坡度
过度开垦或毁林开荒
开垦
过度放牧
放牧
过度开采、不合理开采
开采
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已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生产活动等多方面着手。
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04
植树种草,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等生物措施
修建梯田、修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合理放牧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修建梯田,通过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等方式,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打坝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
淤地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
种田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
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措施和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城乡社会经济繁荣
知识总结
Knowledge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