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权力的瞬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告别权力的瞬间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18: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告别权力的瞬间
教学目标
1、品读文本,探究本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写作特色。
2、感受华盛顿非凡的人格魅力及动人的人性光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人物描写和场面描写的特点。
难点:感受华盛顿非凡的人格魅力及动人的人性光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华盛顿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介绍华盛顿的生平。
3、分析题目,华盛顿总统在卸职的“瞬间”会有什么样的事发生?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本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
在文中划出直接描写这个瞬间的句子。
思考:在这一“瞬间”作者集中写了哪几件事?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华盛顿告别权力的瞬间的?
3、讨论华盛顿辞别总统的原因。
三、品读课文,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1、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品读语言。
四、小结
1、从华盛顿“告别权力的瞬间”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五、作业
1、描写一段“精彩的瞬间”。
2、拓展阅读:《林肯的鼻子》。21教育网
高二语文《告别权力的瞬间》教学简案

执教者:胡子 上课时间:2008.03.18
教学目标 一、认识并感受华盛顿淡泊权力的高尚品格和勇于放弃的人生智慧。二、学习通过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场面描写的方法。二、难点:华盛顿人格魅力的感受体会。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一、布置预习内容。二、批阅预习作业。三、制作课件。 一、预习课文,理出文章脉络。二、搜集有关华盛顿的资料,以“我所知道的华盛顿”为题,准备在课堂上演讲(限3分钟内)。三、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1、“瞬间”在课文所选的内容中具体是指什么?“瞬间”有什么深层涵义?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2、你能概括出华盛顿辞去总统的原因吗?对此,你有所感动(感悟)吗?具体是对哪一点感动(感悟)?为什么?3、请就本文的写作特点提出一点评价或质疑。 1、培养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和现场演讲、表达能力。2、通过自读课文,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作出概括和梳理。3、能根据自己阅读体会作出简要的评价或质疑。
导入 关于华盛顿。 激发兴趣。
课堂演讲 适当点评。 以“我所知道的华盛顿”为题,演讲。三人,每人限3分钟内。 对课文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文学习 问1、“瞬间”在课文所选的内容中具体是指什么?评价并明确所答内容。问2、“瞬间”有么深层涵义?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华盛顿挥手告别的一瞬体现了一种永恒的美。因此,瞬间就是永恒。 根据预习回答问题。 品读相关语句。 1、梳理课文脉络,整体把握文意。2、认识主旨,并评价。3、通过典型语句品读,加深理解。
内容递进 问:你能概括出华盛顿辞去总统的原因吗?对此,你有所感动(感悟)吗?具体是对哪一点感动(感悟)?为什么?明确原因。关于感动和感悟。可能获得的启示:①只有具有伟大人格的政治家才能长久地为人民所爱戴。②在荣耀和权力面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③不仅要懂得索取,还要懂得放弃。拓展思考:一个人应如何正确看待“权力”的诱惑? 回答所问。 原因的概括要求准确到位。 如答“感动”,对所答,要求有具体所指,并能讲清理由。 如答“感悟”,要求能从理性的角度,谈出真实体会,避免假大空,同样要求说明获得感悟的依据。 1、能依据文本,对主旨内容作出概括和分析。2、通过文本,体会思想感情。3、感悟是为将来的人生对权力的诱惑能初步具有较为正确的态度。
写法探究 问:请就本文的写作特点提出一点评价或质疑。1、读后感与随笔性质的散文。2、语言特点。3、选材(视角)独到,形象鲜明。4、场面描写生动。场面描写是人物、环境、情节的综合描写,必须正确把握三者关系:①处理好人物与环境的关系;②分清“宾”“主”;③把握感情基调、渲染特有气氛。 回答所问。 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品味有关语句。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掌握场面描写的关键点。 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可探究的特点不少,本节课把重点之一放在场面描写上,通过阅读并结合课后训练落实知识和写作要点。
拓展与作业 布置作业。 1、阅读《走进别人的花园·告别权力的瞬间——读<华盛顿传>漫笔二章》的第一章。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2、写一段场面描写片段(200字左右),如今天这节课的上课场面。 1、延伸阅读,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通过训练,落实知识和写作要点。
后记与反思

设计说明:本教案意在探讨“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有效性”,具体说明请参见“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意图”。实施的效果第一要看课前指导学生准备的情况。第二是看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和调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