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课件(共7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课件(共7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9 18: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4.2 洋 流
材料:1992年从香港出发到美国的一艘货船遭遇风暴,2.9万只塑料玩具(以黄色鸭子为主)散落海面,15年以后,“鸭子舰队”终于到达英国海岸。
是什么原因促使鸭子在全球流动???
& 4.2 洋 流
NASA拍摄的全球洋流运动图
洋流的概念及意义
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40°N
洋流的分类
按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差异(按性质分类)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
寒流
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一般是“低纬→高纬”
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一般是“高纬→低纬”
寒、暖流的判断
1
判断半球
判断流向
判断性质
20℃
18℃
20℃
18℃
北半球
南半球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20℃
18℃
20℃
18℃
寒流
暖流
结合温度变化及流向判断洋流的性质
根据温度变化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2
3
思考:
说出下列洋流所在的半球和性质
北半球寒流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暖流




南半球暖流
洋流的分类
按形成原因
风海流
1
密度流
2
补偿流
3
风海流
1
盛行风作用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大规模的洋流,这种洋流叫做风海流
盛行风
风海流
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世界洋流分布图
世界盛行风带图
冬季风
夏季风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索马里洋流:冬暖夏寒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东风

30°N
30°S
30°N
30°S

60°N
60°N
60°S
60°S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风海流是最主要的洋流形式,除赤道逆流(补偿流)外,东西流向洋流均为风海流
0
深度/米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西

直布罗陀海底山脊
地中海
大西洋
36.0
36.5
37.0
37.5
38.0

盐度
密度流
2
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实例: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
大西洋
地中海
降水稀少
蒸发旺盛
河流很少
相对封闭
盐度大
密度大
盐度小
密度小
密度流
(2)
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
海底山脉
密度流: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河水汇入等原因导致盐度不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
实例: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
表层密度流:密度小→密度大
深层补偿流:密度大→密度小
地 中 海
盐度高,密度大
盐度低,密度小
水位低
水位高
大西洋
深层补偿流:密度大→密度小
表层密度流:密度小→密度大
红海的盐度超过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表层是阿拉伯海流向红海,为密度流;
底层是红海流向阿拉伯海,为补偿流
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3.补偿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
补偿流可以是水平流,也可以是垂直流(上升流和下降流)
水平补偿流
上升流
下降流
洋流的形成同时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盛行风
海陆轮廓
地转偏向力
主要
动力
盛行风——使其动; 海陆轮廓——使其阻; 地转偏向力——使其偏
补偿作用
使其连
全球洋流模式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赤道暖流
太平洋
赤道逆流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30
0
60
90
30
60
90
30
0
60
90
30
60
90
赤道两侧,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驱动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北支为北赤道暖流,南支为南赤道暖流。
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西风带
赤道逆流
全球洋流模式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30
0
60
90
30
60
90
30
0
60
90
30
60
90
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至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 暖流
赤道逆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时,其中一部分折向低纬度,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
全球洋流模式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30
0
60
90
30
60
90
30
0
60
90
30
60
90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就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这种大洋环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做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做逆时针流动。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全球洋流模式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30
0
60
90
30
60
90
30
0
60
90
30
60
90
北半球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时,另一部分顺着陆地向北;
南半球因大洋彼此相连,风力强劲,所以西风漂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南纬30°一直扩展至60 °左右。
南赤道暧流
北赤道暧流
赤道逆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东风带
全球洋流模式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30
0
60
90
30
60
90
30
0
60
90
30
60
90
北半球中高纬度,由于北冰洋大部分被陆地包围,向较低纬度流动的寒流,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只能沿着较大海峡西侧海岸与太平洋、大西洋海水沟通。与西风漂流一起形成了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副极地环流。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全球洋流模式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30
0
60
90
30
60
90
30
0
60
90
30
60
90
南半球高纬度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形成绕南极大陆一圈的南极环流。
因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没有陆地阻挡,南极环流没有与西风漂流形成环流。
南赤道暧流
北赤道暧流
赤道逆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南极环流
大西洋
南赤道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本格拉寒流
加那利寒流
巴西暖流
西 风 漂 流
东格陵兰寒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季风环流
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在冬、夏季风的作用下形成季风漂流
冬季
逆时针方向
印度洋海区
东北季风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印度洋
I 冬季
东北季风
南亚冬季风:东北季风
环流成因: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洋流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形成显著的赤道逆流
索马里洋流:索马里暖流
索马里暖流
冬(1月):该地盛行东北风,索马里海域水流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
作为海水来源地的阿拉伯海域纬度也并不高,加上阿拉伯海附近的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导致海洋水温比赤道附近还要高,进而形成索马里暖流。
顺时针方向
北印度洋海区
西南季风
夏季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印度洋
I 夏季
西南
季风
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
环流成因:夏季,西南季风强盛时,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加强了南赤道暖流
索马里洋流: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
索马里寒流
夏(七月):该地盛行西南风,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形成上升补偿流,深海冷水上涌,使得该地在赤道地区的水流变冷,比相对较高纬度的流去地区水温还要低,进而形成索马里寒流。
西部是非洲大陆,西南季风导致
吹离岸风,表层海水吹走之后,底层海水补充。底层水温度低,就形成了寒流。
同时带来饵料,所以夏季渔业产量高。
索马里洋流
夏季:寒流
(低纬流向高纬)
冬季:暖流
(高纬流向低纬)
从南极上空看
南极环流
西风漂流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在南极大陆外围的环流
(30°-60°S)
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分布状况
南半球因三大洋彼此相连,风力强劲,所以西风漂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南纬30°一直扩展到南纬60°左右。
90 北极
0
30
60
90 南极
30
60
(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1)中低纬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2)中高纬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
(3)南极大陆外围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逆南无 ,东暖西寒
西风漂流与南极环流,各自成一圈,均为寒流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北半球:逆时针环流
南半球:自西向东
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副热带海区
副热带海区
副极地海区

北赤道暖流
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阿拉斯加暖流
千岛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南赤道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西风漂流
秘鲁寒流
太平洋

北大西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加那利寒流
南赤道暖流
巴西暖流
西风漂流
本格拉寒流
大西洋
8
0
※总结












从洋流成因看
东西流向只有赤道逆流是补偿流,其它均为风海流
南北流向全部是补偿流
从洋流性质看
东西流向只有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其它均为暖流
南北向洋流,流向赤道的是寒流,流向两极的是暖流(仅适用于此模型)












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记忆:
全球洋流模式与形成机理 Global ocean c-model and f-mechanism
90°N
60°N
30°N

30°S
60°S
90°S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日本
暖流
千岛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
加那利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巴西暖流
本格拉寒流
厄加勒斯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北太平洋暖流
秘鲁寒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季风环流
几内亚暖流
1、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
不一定。
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例如:加利福尼亚寒流的水温可能比阿拉斯加暖流水温高
关于洋流几个误区:
2、暖流一定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吗?
不一定。
例如:索马里暖流和索马里寒流
沿岸
气候
OA
海洋
生物
OB
海洋
航行
OC
海洋
污染
OD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3.寒流影响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少,下层冷却,易形成逆温,降水稀少,有些地区甚至会出现荒漠。
1.洋流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着热量输送,洋流使地球上高纬度和低纬度间温差大幅度减小。
2.暖流流经地区空气暖湿,大气不稳定,对流强烈,降水较为丰沛。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巴西暖流
马达加斯加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1
2
3
副热带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与暖流效应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desert and cold current effect in the world
世界沿岸荒漠分布与寒流效应
秘鲁寒流
本格拉寒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加那利寒流
5
6
4
8
7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水量每小时达900亿吨,相当于大陆总径流量的20多倍
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5°~70°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
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拉布拉多寒流)北部呈现苔原景观,同纬度的大洋东岸(北大西洋暖流)却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苔原
森林
世界上纬度最高不冻港
——摩尔曼斯克
摩尔曼斯克
北大西洋暖流
66°34′N
从图中可以看出,摩尔曼斯克的纬度位置已处在北极圈以北,但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成为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
The highest latitude ice free port in the world——Murmansk
秘鲁寒流是世界上行程较长寒流之一,流程达4600多千米,水温比邻近海区低7-10℃
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
阿塔卡玛沙漠:沙漠直逼海岸
秘鲁寒流与
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秘鲁寒流
秘鲁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纽芬兰渔场
拉布拉多寒流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日本
暖流
千岛
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
可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鱼类聚集,形成大型渔场。
寒暖流交汇
注:寒暖流交汇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Hydrology
纽芬兰渔场
“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的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
2003年,加拿大渔业部宣布将纽芬兰渔场彻底关闭。
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日本
暖流
千岛
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秘鲁寒流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上升补偿流
海水上涌,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为鱼类提供饵料,鱼类聚集,形成秘鲁渔场。
离岸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
Hydrology
秘鲁附近海区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秘鲁渔场
在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
深层海水上涌(上升补偿流)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
(1)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和时间,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则相反。
(2)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对航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3)高纬度的洋流会把来自极地地区的冰川带去中低纬度地区,威胁航海安全。
海雾分布:
①寒暖流交汇;
②中低纬寒流流经,季节多为夏季;
③中高纬暖流流经,季节多为冬季。
3.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海雾
纽芬兰岛海雾
海雾的形成条件:水汽多;降温作用;风力微弱。
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
1.寒暖流交汇多海雾
原因:暖流带来充沛水汽,遇寒流冷却,水汽凝结,形成混合雾。
原因:夏季,空气温度高,海上空气湿润,寒流流经时会导致近洋面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滴,形成平流雾。
原因: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蒸发水汽多,暖而湿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容易凝结,形成蒸发雾。
2.夏季在中低纬海区,寒流流经的海域多海雾
3.冬季在中高纬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域多海雾
海 雾
分析纽芬兰岛东海岸夏季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
纽芬兰岛,原系北美大陆古老阿巴拉契亚山系的延续,是一个大陆岛,面积11.1万平方千米,主体地形海拔300米左右,该岛夏季大雾天气多,特别是在东海岸。纽芬兰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目前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来自各地游客。
1. 暖流带来了大量的暖湿气流;寒流使暖湿气流降温,水汽易凝结;
2. 夏季气温高,蒸发强。
资料: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敦港驶向美国的纽约港,不料在航行的第四夜遭遇了一座高达30米的冰山而被撞沉,1294人眼睁睁地随船下沉。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客运轮船,有“永不沉没” 的美誉
1912年4月14日23时左右,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1517人丧生,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
泰坦尼克号
航行路线与洋流
英国南安普敦
法国瑟堡
美国纽约
爱尔兰皇后港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①海水浅,阳光充足,浮游生物繁盛;
②暖寒流交汇,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浮游生物众多;
③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④季节变化引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海面。
因此,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因此产生天然渔场。
世界大渔场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的原因
注意:秘鲁渔场的形成是因为上升流引起海底营养物质上泛
下面左图是某国地理位置和等高线地形图。该国首都年降水量约2O毫米,冬季多浓重湿雾,表现出“少雨、多雾”的独特气候特点。下面右图中的装置是用特殊材质生产的捕雾网,用来采集大气中的雾气,令雾气成为饮用水。
分析该国首都“少雨、多雾”气候特征的成因。(1O分)
少雨原因:受安第斯山阻挡,该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2分)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2分)
多雾:西邻海洋,水汽较充足;(2分)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2分)冬季近地面气温低,有逆温层,大气层稳定,不利于浓雾的扩散。(2分)
雾是小水滴或者冰晶水汽吸附在凝结核降温水汽凝结
雾的
消散
日出过后,地面升温,
空气水汽不饱和
日出过后,逆温逐渐消失,空气对流增强
大风加快雾气扩散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
出现逆温现象
空气对流弱
地形封闭雾气不易扩散(风力微弱)

的形成
充足的水汽
凝 结 核


上升遇冷
辐合上升
对流上升
地形抬升
锋面抬升
气旋雨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水平冷却
辐射冷却
热空气遇到冷地面
冷空气缓慢进入下沉
寒流经过中低纬度
雾露霜等
雨雪冰雹等
昼夜温差大
中低纬度的洋面
中、高纬度地区
寒暖流交汇处
寒流流经(夏)
暖流流经(冬)
形成条件
暖湿空气与下垫面的温差大
大气稳定(如逆温)
风力微弱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时空分布
空间上
时间上
冷暖流交汇处的冷水面
信风带海洋东岸附近的上翻冷水面上
影响
航行
捕雾取水
能见度降低(航线储差、触礁、搁浅等)海难事件
海雾
及时关注海雾监测和预报,采用雷达等先进技术
不易扩散:副高、逆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