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2-20 16:5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阿里山姑娘 课时安排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阿里山的姑娘》采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谱写而成,由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具一格。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性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3.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感受台湾阿里山高山族的民俗风情,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高山族的盛赞,逐步树立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2.运用聆听、模唱旋律等方法,唱准旋律;通过小组合作创编,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创造力。 3.了解歌曲背景,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舞蹈编创。
4.课堂评价任务 1.通过课堂展示和课堂观察评价。检测目标1. 评价标准:要带着一种自豪、热爱的深情。 2.完整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检测目标2. 评价标准:音准、节奏准确 3.小组合作编创并展示。检测目标3 评价标准:动作协调大方自然。
5.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教师活动 1.教师运用对媒体图片的方式导入,为学生展示台湾的地图、风貌及景色。提出问题:图片上展示的是哪里 2.教师总结:台湾省,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为2216米有个地方叫做阿里山,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是台湾省的著名旅游风景区。今天老师就将带领大家乘着歌声的翅膀去这里看一看。 3.顺势引入本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台湾) 学生是否认真聆听,积极发言。环节二:新知教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请学生聆听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速度如何 师生共同总结:大家听得很认真,这是一首4/4拍情绪优美且中速稍快的歌曲。 2.复听歌曲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描述了一个怎样的阿里山 3.教师总结:是啊,歌声中的阿里山如诗如画,大家听得非常仔细。仿佛一幅美妙的画卷。高山青、涧水蓝,还有阿里山的姑娘小伙们。 4..再次聆听歌曲 教师播放多媒体音频,学生边聆听音乐边了解作品背景。教师背景介绍: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著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5..发声练习 (1)教师弹琴伴奏,在大屏幕上出示谱例,带领学生用C大调音阶做发声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以字母“a”发声,进行连续三次的上下行音阶练习。练习过程中注意提醒嗓音的保护,不要大声嘶吼。 6..学唱曲谱 (1)教师大屏幕展示旋律片段,带领学生随琴视唱。提示学生注意音准、节奏,演唱时要连贯。 (2)教师范唱全曲旋律。 (3)教师弹奏钢琴,教师指导旋律要唱得优美且连贯。 7..朗读歌词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带领学生加入节奏读歌词。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地评价,并提示学生注意节奏。 8.完整演唱 (1)教师弹琴,提示节奏、音准问题。 (2)教师纠错指导,讲解一字多音知识:一字多音是指歌词中的一个字配多个音的一种歌曲创作手法。一个词很长,而且有很多发音。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声音很多, 经常出现在京剧、昆曲等剧种中,具有抒情的功能。演唱中要清晰,声音要连续,力度要均匀,每个字要连贯、清晰。 教师范唱,随后以挥拍、画旋律线的方式练习一字多音处乐句。 (4)教师伴奏学生们完整演唱。1.学生自由回答。(优美地;中速)教师追问:歌曲是几几拍子的 学生自由回答。(4/4) 2.学生自由回答。(山青水蓝;姑娘美如水,男孩壮如山) 认真聆听 随老师的琴进行发生练习。 (1)学生随琴视唱。 学生模唱。 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旋律。 按照老师的要求读歌词。 学生填词随琴演唱 练习演唱及时纠正。 随老师的拍子,画旋律线演唱。
(4)完整演唱。 分小组进行演唱,注意声音和情绪要准确。环节三:拓展延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教师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请学生以8人为一组,进行10分钟的舞蹈创编练习。要求小组分工明确,有歌有舞,练习结束后展示。 2.教师鼓励性评价。 小结:高山青青、涧水蓝蓝,好美丽的阿里山,今天我们跟着音乐认识了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这里的美,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够去发现祖国大好河山更多的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小组合作舞蹈边唱。并进行展示。小组合作是否积极参与,编创内容有自己的想法。
6.板书设计 阿里山的姑娘 中速稍快 优美的 一字多音
7.作业设计 以“家乡”为主题,在这首歌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成果。
8.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情感这一主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和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坚定祖国一定要统一的信念与决心,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学生从“听,赏,唱,演”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和风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分析比较,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即准确掌握歌曲的典型节奏、歌曲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以多形式创作、练习进行歌曲表现,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在歌唱方法教学中,教导学生做好歌唱的状态,用较深的气息支持发声,唱歌中要以连音为主,装饰音要唱得自然,歌词咬字要清楚,把握好歌唱的情感。 在创编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绪意境中,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创编表演,从而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通过“比一比,演一演”这种创作形式,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同学们非常积极勇跃参与。 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是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景,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增强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