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同步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同步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9 20: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同步习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某新型可连续工作的锂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左侧浓度基本不变
B.充电时,电极B发生的反应:
C.当外电路电流为0时,再向储液罐中注入,电池可快速充电,重新工作
D.充电时,电极A质量增加ag时,右侧共有转移至左侧
2.已知:(CH3)3C-Br+C2H5OH→(CH3)3COC2H5+HBr,(CH3)3C-Br与C2H5OH反应的进程与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3)3C-Br与C2H5OH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B.化学键发生异裂时,可以产生正、负离子
C.C2H5OH分子亲核进攻碳正离子时需要吸收能量
D.在过渡态1、中间体1、过渡态2、中间体2、过渡态3中,中间体2最稳定
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库的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以防止其生锈,该法叫外加电流保护法
B.碱性或中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C.在铁制容器上镀铜时,铁制容器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D.电解精炼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
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完成的一组是
A.
B.
C.
D.
5.用铁和石墨作电极电解酸性废水,可将废水中的以(不溶于水)的形式除去,其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Y电极材料连接反了,仍可将废水中的以的形式除去
B.X极为石墨,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解过程中Y极周围溶液的减小
D.电解时废水中会发生反应:
6.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ΔH=+119 kJ/mol,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C.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7.偶氮苯从稳定异构体向亚稳态异构体的转变只能由光触发,而反向转变则可以通过光或热反应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式和Z式结构中都存在大π键
B.E式和Z式结构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都是杂化
C.偶氮苯的E、Z互变所需光的频率相同
D.偶氮苯的E、Z互变中涉及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8.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Al-PbO2电池,电解质为K2SO4、H2SO4、KOH,通过x和y两种离子交换膜将电解质溶液隔开,形成M、R、N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a>b),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区域电解质为KOH
B.R区域的电解质浓度逐渐减小
C.每消耗0.1molPbO2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
D.放电时,Al电极反应为:Al-3e +4OH =[Al(OH)4]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Cl 和Si 非金属性强弱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B 配制100mL1.0 mol L-1 NaOH溶液 称取NaOH固体4.0 g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然后桸释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 测定0.01 mol L-1 NaClO溶液的pH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到湿润的 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验证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为吸热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和氯化铵晶体,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混合,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A.A B.B C.C D.D
10.下图所示的装置中,与手机充电的能量转化形式相同的是
A.电解水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热水器 D.干电池
A.A B.B C.C D.D
11.Pd/Al2O3催化H2还原CO2的机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H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B.①→②,CO2发生加成反应
C.④中,CO被氧化为CH4
D.生成CH4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4H2CH4+2H2O
12.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Zn,其他电极均为Cu。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Ⅰ发生氧化反应
B.相同时间内,电极Ⅱ与电极Ⅳ的质量变化值相同
C.电极Ⅲ的电极反应:4OH--4e-===O2↑+2H2O
D.电流方向:电极Ⅳ→电流表→电极Ⅰ
13.由于存在离子浓度差而产生电动势的电池称为离子浓差电池,当两极室离子浓度相等时放电完成。某离子浓差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电极I上发生氧化反应
B.从左极室透过隔膜移向右极室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右极室浓度增大
D.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填空题(共9题)
14.下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1) 通入O2的电极名称 、
(2)写出通入O2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3)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4)若丙池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则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在 (阳极或阴极)附近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5) 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里增加5.40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 mL(标准状况下);若丙池中饱和食盐水溶液的体积为500mL,电解后,溶液的pH= 。 (25℃,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无变化)。
15.有六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的单质是最清洁的能源物质,其他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B C D E F
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102 0.099 0.074
主要化合价 +1 +3 +6、-2 +7、-1 -2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E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2)关于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一直存在纷争,有人主张把它放在第ⅦA族,试分析其理由 。
(3)用电子式表示B的单质与D的单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4)下列各项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氢化物的沸点:D低于F ②A~F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C的最大
③气态氢化物稳定性:D比E稳定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B小于C
(5)E单质常用于自来水消毒。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
(6)写出C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7)C的单质与元素M的红棕色氧化物N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已知单质M的燃烧热为375kJ/mol,写出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9)已知NH3结合质子的能力强于F的氢化物,请用最恰当的离子方程式证明这个结论 。
16.某科研小组设计利用甲醇(CH3OH)燃料电池(酸性溶液作离子导体),模拟工业电镀、精炼和海水淡化的装置如下。
(1)甲装置中c口通入的气体是 ,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乙装置用来模拟精炼和电镀。
①若用于粗铜的精炼,装置中电极C是 (填“粗铜”或“纯铜”),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CuSO4溶液的浓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若用于电镀金属银,则电镀液宜使用 溶液,镀件是 (填“C”或“D”)。
(3)电渗析法是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某地海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如下表,现利用“电渗析法”进行淡化,技术原理如图丙所示(两端为惰性电极,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离子 Na+ K+ Ca2+ Mg2+ Cl-
含量/mg L-1 9360 83 200 1100 16000 1200 118
①淡化过程中在 室中易形成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该室中除发生电极反应外,还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产生淡水的出水口为 (选填“e”、“f”、“j”)。
17.磷与氯气反应时各状态间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示写出各反应的焓变:
= ;
= ;
= 。
(2)已知常温常压下


③,
则 (填“>”、“=”或“<”,下同); 。
(3)黑磷是磷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已知,则红磷、白磷、黑磷的稳定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填名称)。
(4)将红磷在(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中引燃,生成了大量的白色烟雾,完全反应后,若红磷和均无剩余且生成的每种产物均只有一种状态,此时放出的热量为 。
18.回答下列问题
I.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回答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
(1)用0.1mol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 kJ热量。
(2)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作用是 ;仪器B的名称 ,作用是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ΔH,其结果常常大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 。
II.已知某反应A(g)+B(g) C(g)+D(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3)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的ΔH= 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mol气体A和1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气体C和1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 (填“高”、“低”或“高低不一定”)。
19.已知:I. △H1
II. △H2
III. △H3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迅速变蓝,则△H1 (填“>” “<”或“=”,下同)0, 0。
(2)称取16g(s)和25g(s),将它们分别溶于等量的水中,发现一种溶液温度升高,另一种溶液温度降低,则 (填“>” “<”或“=”,下同)0,△H2 0;若测得16g(s)和25g(s)溶于水的反应热的差值是Q()kJ,则△H1= (用含Q的代数式表示)。
20.装置如图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请回答:
(1)B极是电源的 极,甲中C的电极反应式为 ,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乙溶液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一段时间后丁中X极附近的颜色逐渐 (填“变深”或“变浅”)。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该是 (填“铜”或“银”)。
(4)当外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甲装置内共收集到0.448 L气体(标准状况),若甲装置内的液体体积为200 m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电解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21.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下图为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电极材料为疏松多孔的石墨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燃料电池为氢氧燃料电池。
①a极通入的物质为 (填物质名称),电解质溶液中的OH-移向 极(填”负”或“正”)。
②写出此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2)若该燃料电池为甲烷燃料电池。已知电池的总反应为CH4+2O2+2OH-=+3H2O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燃料电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7H2O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D.通入甲烷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②当消耗甲烷33.6L(标准状况下)时,假设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为80%,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 。
(2)在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写出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在载人航天器中,可以利用与的反应,将航天员呼出的转化为等,然后通过电解得到,从而实现的再生。已知:


请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4)下表中的数据表示气态分子中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即键能)。
化学键
键能
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

(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发生反应:
。温度分别为和时,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由图像可得出 (填“>”“<”或“=”,下同),该反应的 0。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电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锂离子,电极反应式为Li—e—=Li+,电极B为正极,碘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碘三离子,电极反应式为3I2+2e—=2I,正极室中阴离子电荷数增大,负极室生成的锂离子通过锂超离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维持两边溶液电荷守恒;充电时,电极A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电解池的阴极,电极B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做阳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负极室生成的锂离子通过锂超离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维持两边溶液电荷守恒,则左侧锂离子浓度会基本保持不变,故A正确;
B.充电时,电极B做电解池的阳极,碘三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单质碘,电极反应式为2I—2e—=3I2,故B正确;
C.当外电路电流为0时说明碘完全反应转化为碘三离子,向储液罐中注入氯化铁和盐酸混合溶液,铁离子能将碘三离子氧化为单质碘,使碘在正极上放电,起到快速充电的作用,使电池重新工作,故C正确;
D.锂超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锂离子通过,不允许钾离子通过,故D错误;
故选D。
2.A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CH3)3C-Br与C2H5OH反应时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选项A错误;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化学键发生异裂时,可以产生正、负离子,然后它们重新结合产生新的物质,选项B正确;
C.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碳正离子与C2H5OH结合产生的过渡态2时能量增加,说明C2H5OH分子作为亲核进攻碳正离子时需要吸收能量,选项C正确;
D.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越强。根据图示可知在过渡态1、中间体1、过渡态2、中间体2、过渡态3中,中间体2的能量最低,因此中间体2最稳定,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3.C
【详解】A.水库的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以防止其生锈,此时铁作阴极,该法为外加电流的保护法,故A项正确;
B.碱性或中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 2H2O+4e- = 4OH-, B项正确;
C.电镀时镀件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C项错误;
D.电解精炼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u2+ +2e -= Cu,故D项正确;
答案选C。
4.A
【详解】A.氯化钠溶液通电电解可以制得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以制得含有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漂白粉,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完成,故A正确;
B.氯化铝溶液通电电解制得氢氧化铝,不可能制得金属铝,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完成,故B错误;
C.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一氧化氮,不可能生成二氧化氮,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完成,故C错误;
D.硫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可能生成三氧化硫,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完成,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电极材料为铁,Y电极材料为石墨。若X、Y电极材料连接反了,铁就不能失电子变为离子,也就不能生成,A项错误;
B. Y极为石墨,该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
C. 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变大,C项错误;
D. 铁在阳极失电子变为,通入的氧气把氧化为,与反应生成,D项正确;
故选D。
6.C
【分析】A、硫蒸气变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
B、依据反应热量变化判断物质能量大小,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C、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D、H2燃烧热是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详解】A、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
B、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H=+119kJ·mol-1,反应吸热,B的能量高于A,A能量低,A比B稳定,故B错误;
C、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H+(aq)+OH-(aq)═H2O(l)△H=-57.3kJ·mol-1,浓硫酸稀释时放热,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C正确;
D、在101kPa时,2gH2即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1/2O2(g)═H2O(l)△H=-285.8KJ·mol-1,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 E式和Z式结构中都含有苯环,都存在大π键,故A正确;
B. E式和Z式结构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都形成3个价层电子对,碳形成3个 键,氮形成2个键,有一个孤电子对,都是杂化,故B正确;
C. 偶氮苯的E、Z互变所需光的频率不相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反转的条件不同,故C错误;
D. 偶氮苯的E、Z互变中涉及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8.B
【分析】由图可知,原电池工作时,Al发生氧化反应,则Al为负极,PbO2为正极,负极生成,则M区域电解质为KOH,R区域电解质为K2SO4,N区为硫酸,a>b,N区硫酸浓度下降,硫酸根离子向R区迁移,则x是阳离子交换膜,y是阴离子交换膜。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M区域电解质为KOH,故A正确;
B.原电池工作的过程中,M区域的K+通过x膜移到R区,N区的硫酸根离子通过y膜移到R区,则硫酸钾的浓度逐渐增大,故B错误;
C.PbO2为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则每消耗0.1molPbO2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故C正确;
D.放电时,Al电极是负极,Al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电极反应式为:Al-3e +4OH =[Al(OH)4] ,故D正确;
答案选B。
9.D
【详解】A.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可生成硅酸沉淀,符合强酸制弱酸,只能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硅酸,由于盐酸不是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形成的酸,故不能比较Cl 和Si 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配制100mL1.0 mol L-1NaOH溶液时,溶质NaOH溶解的过程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容量瓶溶解,故B错误;
C.测定0.01 mol L-1NaClO溶液中的次氯酸根离子水解形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pH试纸褪色,所以不能用 pH试纸测定0.01 mol L-1NaClO溶液的pH,故C错误;
D.氢氧化钡和氯化铵晶体混合后发生反应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能感觉到发凉,则能验证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10.A
【分析】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对每个选项能量转化形式分析判断。
【详解】A.电解水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与手机充电的能量转化形式相同,A符合题意;
B.水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与手机充电的能量转化形式不相同,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与手机充电的能量转化形式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D.干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与手机充电的能量转化形式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1.C
【详解】A.H—H的断裂,需要破坏H—H的键能,也就需要吸收能量,A正确;
B.①→②, CO2分子中断裂1个碳碳双键中的1个键(键),然后连接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从而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
C.④中,CO转化为CH4,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4价,化合价降低,CO作氧化剂,被还原,C不正确;
D.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4H2 CH4+2H2O,D正确;
故选C。
12.C
【分析】电极Ⅰ为Zn,其它均为Cu,Zn易失电子作负极,所以电极Ⅰ是原电池的负极、电极Ⅱ是原电池的正极;电极Ⅲ与正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阳极,电极Ⅳ与负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阴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电极Ⅰ上为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电极Ⅱ是正极,电极反应:Cu 2++2e-=Cu;电极Ⅳ是阴极,该电极上发生反应为Cu 2++2e-=Cu,由于流经各个电极的电子的量相同,故两个电极的质量变化相同,故B正确;
C.电极Ⅲ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C错误;
D.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电子流动方向从负极流向正极,即电极Ⅰ→电极Ⅳ,故电流的流向为:电极Ⅳ→电流表→电极I,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正确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来分析解答。该装置中,左边是原电池,右边是电解池,要注意,电解池中阳极为铜,铜电极本身放电。
13.C
【分析】由于存在离子浓度差而产生电动势的电池称为离子浓差电池,当两极室离子浓度相等时放电完成,说明左侧硫酸铜溶液浓度高,应发生反应Cu2++2e-=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右侧硫酸铜溶液浓度低,应发生反应Cu-2e-=Cu2+,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铜电极I附近CuSO4浓度高,发生的反应是Cu2++2e-=Cu,是还原反应,A错误;
B.根据题意,当两极室离子浓度相等时放电完成,说明左侧硫酸铜浓度要降低,右侧硫酸铜浓度要升高,直至左右两侧硫酸铜浓度相等,则隔膜应为阴离子交换膜,硫酸根离子从左侧移向右侧,B错误;
C.铜电极II附近CuSO4浓度低,发生的反应是Cu-2e-=Cu2+,硫酸根离子从左侧移向右侧,导致右极室浓度增大,C正确;
D.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
故选C。
14. 正极 O2+2H2O+4e-=4OH- CH3OH+8OH--6e-=CO+6H2O 2Cl--2e-=Cl2↑ 2H++2e-=H2↑ 阴极区 280 13
【详解】(1)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甲醇燃料电池中,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通入O2的电极是正极;
(2)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3)通入甲醇的电极为负极,甲醇失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6H2O;
(4)丙池中C是阳极,D是阴极。阳极Cl-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为:2Cl--2e-=Cl2↑;阴极H+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阴极生成氢气的同时有碱生成,所以滴加酚酞,阴极溶液变红;
(5)乙池中,A是阳极、B是阴极,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阴极Ag+得电子生成Ag,阴极电极反应为:Ag++e﹣=Ag,所以乙中化学方程式为:;
(6)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根据Ag++e﹣=Ag,即B极析出银0.05mol,则电路中转移0.05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甲池电路中中转移电子为0.05mol,O2+2H2O+4e-=4OH-,理论上消耗O2物质的量为 ,V(O2)=0.0125mol×22.4L/mol=0.28L=280mL;
丙池中总反应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甲池中转移电子0.05mol,则生成0.05mol氢氧化钠,若丙池中饱和食盐水溶液的体积为500mL,电解后,c(NaOH)==0.1mol/L,溶液的pH=13。
15.(1) 第三周期,第ⅥA族
(2)氢元素的负化合价是-1价(或氢的最外层得到一个电子达到饱和结构)
(3)
(4)①
(5)Cl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6)2Al+2OH-+2H2O=2AlO +3H2↑
(7)2Al+Fe2O3Al2O3+2Fe
(8)Fe(s)+2/3 O2(g)=1/3 Fe3O4(s)ΔH=-375kJ/mol
(9)NH3 + H3O+=NH+ H2O
【分析】已知A的单质是最清洁的能源物质,A是H;根据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可知D一定是S,E一定是Cl,F一定是O,则B一定是Na,C一定是Al。
【详解】(1)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ⅥA族;Cl-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2)由于氢元素的负化合价是-1价(或氢的最外层得到一个电子达到饱和结构),因此有人主张把它放在第ⅦA族。故答案为:氢元素的负化合价是-1价(或氢的最外层得到一个电子达到饱和结构);
(3)B的单质与D的单质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硫化钠,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故答案为:;
(4)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氢化物的沸点:D低于F,正确;②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A~F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S的最大,错误;③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气态氢化物稳定性:E比D稳定,错误;④钠的金属性强于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B大于C,错误,答案选①;故答案为:①;
(5)Cl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故答案为:Cl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6)铝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 +3H2↑;
(7)C的单质与元素M的红棕色氧化物N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即铝与氧化铁发生的铝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故答案为:2Al+Fe2O3Al2O3+2Fe;
(8)已知铁的燃烧热为375kJ/mol,则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Fe(s)+2/3O2(g)=1/3Fe3O4(s)ΔH=-375kJ/mol。故答案为:Fe(s)+2/3 O2(g)=1/3 Fe3O4(s)ΔH=-375kJ/mol;
(9)根据反应NH3+H3O+=NH+H2O可说明NH3结合质子的能力强于水。故答案为:NH3 + H3O+=NH+ H2O;
16. O2 CH3OH-6e-+H2O=CO2+6H+ 粗铜 减小 AgNO3 D 戊 Ca2+ + + OH- = CaCO3↓ + H2O、Mg2+ + 2OH- =Mg(OH)2↓ ej
【详解】(1)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甲图中移动方向可知B为原电池的正极,A为负极,a应该是甲醇(CH3OH)燃料,电极反应为CH3OH-6e-+H2O=CO2+6H+,c为空气或氧气,故答案为:O2,CH3OH-6e-+H2O=CO2+6H+
(2) 乙装置用来模拟精炼和电镀。C与正极相连做阳极,D为阴极。
①若用于粗铜的精炼,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装置中电极C是为阳极,应该是粗铜,D为纯铜,电解质为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浓度减小,因为有杂质离子放电,故答案为:粗铜、减小
②若用于电镀金属银,镀层金属银要放在阳极,镀件做阴极,所以镀件应该在做D电极,电镀液应该是AgNO3溶液,电镀过程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故答案为:AgNO3、D
(3)利用该燃料电池电解海水,甲室为阳极室,戊室为阴极室,甲极室电极反应为:,阴极室电极反应为:,根据电极反应可知戊室产生容易于阳离子反应生成水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 + OH- = CaCO3↓ + H2O、Mg2+ + 2OH- =Mg(OH)2↓,故答案为:戊、Ca2+ + + OH- = CaCO3↓ + H2O、Mg2+ + 2OH- =Mg(OH)2↓
②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电解时乙室中阴离子移向甲室,阳离子移向乙室,丁室中的阳离子移向戊室,阴离子移向乙室,则乙室和丁室中部分离子的浓度减小,剩下的物质主要是水,淡水的出口为ej,故答案为:ej
17.(1)
(2) < >
(3)
(4)19.364
【分析】(1)
依据图示写出各反应的焓变:
==;故答案为:;
= =;故答案为:;
= =。故答案为:;
(2)


③,
从白磷变成红磷要吸收能量,则<(填“>”、“=”或“<”,下同);三氟化磷比三氯化磷稳定,生成三氟化磷放出的热量更多,>。故答案为:<;>;
(3)
黑磷是磷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已知由图得结合,黑磷能量最低,最稳定,则红磷、白磷、黑磷的稳定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填名称)。故答案为:;
(4)
将红磷在(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中引燃,生成了大量的白色烟雾,若红磷和均无剩余且生成的每种产物均只有一种状态,生成PCl3是液态,生成PCl5是固态,红磷的物质的量为=0.06mo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为=0.1mol,设生成PCl3的物质的量为x,生成PCl5的物质的量为y,x+y=0.06mol,3x+5y=0.1mol×2,解得x=0.05mol,y=0.01mol,,放出的热量为(851.8KJ/mol×0.01mol+604.2KJ/mol×0.05mol) =19.364,完全反应后,此时放出的热量为19.364。故答案为:19.364。
18.(1)11.46
(2) 环形玻璃搅拌棒 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 温度计 测量温度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实验中不可避免的有少量热量损失
(3) 吸热 E1-E2 低
【详解】(1)由H+ (aq) +OH- (aq) =H2O(1) ΔH=-57.3kJ/mol可知生成1molH2O放出热量为57.3kJ,而0.1mol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可得0.2molH2O,所以放出的热量为57.3kJ/mol×0.2mol=11.46kJ;
(2)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其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仪器B的名称温度计,作用是测量温度,碎泡沫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若保温效果不好,有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由于中和热为负值,所以中和热的ΔH大于-57.3kJ/mol,因为实验难免会有少量的热量散失,所以所测数值偏低;
(3)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一个能量升高的反应,所以属于吸热反应;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ΔH=E1-E2,1mol气体A和1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气体C和1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低。
19. < < > < -10Q
【详解】(1)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迅速变蓝,即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原因见下面的注释),则△H1<0;左侧为固体和液体,右侧为固体,混乱度减小,所以<0。答案为:<;<;
(2)CuSO4溶于水,发生题中II反应,左侧为固体,右侧为液体,混乱度增大,则>0,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反应,所以△H2<0;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可由反应Ⅱ-反应Ⅲ得到,故△H1=△H2-△H3,又知二者反应热的差值为QkJ,且16g(s)和25g(s)的物质的量都为0.1mol,则△H1=△H2-△H3=-10Q,故△H1=-10Q。答案为:>;<;-10Q。
(注释:△H1=△H2-△H3,其中△H2<0,反应Ⅲ过程温度降低,则△H3>0,所以△H1<0,为放热反应。)
20.(1) 负 变小
(2) 变浅
(3)铜
(4)0.05mol/L
【分析】将直流电源接通后,由F极附近呈红色可知,F极发生电极反应,则F为电解池的阴极,E为电解池的阳极;则B为电源的负极,A为电源正极;C为电解池的阳极,D为电解池阴极;X为电解池阳极,Y为电解池阴极。
【详解】(1)由分析知,B极是电源的负极,C为电解池的阳极,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阴极发生反应,溶液的pH变小。
(2)由图示可知,乙溶液中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离子方程式是;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电源的负极,故Y为阴极,X为阳极,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向Y极移动,所以X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
(3)由图可知,G为电镀池的阳极,则丙装置给铜件镀银时,H为镀件铜。
(4)电解CuSO4溶液阳极发生,阴极先Cu2++2e-=Cu,后2H++2e-=H2↑;当外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阳极得到氧气0.0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24L,B装置内共收集到0.448L气体(标准状况),则氢气体积为0.448L 0.224L=0.224L,生成氢气0.01mol,得到的电子0.02mol,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则溶液中Cu2+得到电子0.02mol,Cu2+物质的量为0.01mol,则电解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1. 氢气 负 H2-2e-+2OH-=2H2O BD 9.6
【详解】(1)①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根据电子移动方向知,a为负极、b为正极,所以a通入的物质是氢气,放电时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OH-移向负极,故答案为:氢气;负;
②该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故答案为:H2-2e-+2OH-=2H2O;
(2)①A.燃料电池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7H2O,故B正确;
C.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B错误;
D.通入甲烷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BD;
②n(CH4)=33.6L÷22.4L/mol=1.5mol,消耗1mol甲烷转移8mol电子,则消耗1.5mol甲烷转移电子物质的量=1.5mol×8=12mol,假设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为80%,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2mol×80%=9.6mol,故答案为:9.6。
22.(1)
(2)
(3)
(4)(4a+4d-4b-4c) kJ/mol
(5) < <
【详解】(1)在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放热焓变为负,所以 ;
(2)在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则为46g,释放1366.8kJ能量,所以 ;
(3)可得;
(4);
(5)由图可知,t1下后达到平衡,速率慢,温度低,t1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