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6 20:56:39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bó lin jiàn zhuàng bù
jiǎ sī suǒ hòu bèi yì zhǐ
shǒu
huà jiǎo
                   
2.选字填空。
即 既 概 慨
这个老妇人的动作   奇怪又好笑,大家纷纷驻足观看,认为她大   是精神出了问题。一些人嘲笑她,一些人在不停地感   着。这时,一个小伙子从人群中走出来,狠狠地瞪了这些人一眼,人们   刻安静了下来。
3.组词。
思    指    假    神   
腮    脂    遐    伸   
4.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课内四字词语。
(1)他没有思考,迅速地一口答应下来。   
(2)一个失去了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的人躺在地板上喃喃自语。   
5.“不假思索”的“假”,与(  )中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
A.弄虚作假 B.弄假成真 C.狐假虎威 D.半真半假
6.从全文看,《在柏林》一文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
A.对比 B.以小见大 C.以物喻人 D.欲扬先抑
7.对比《桥》和《在柏林》,它们有哪些相同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都是小小说。
B.都是最亲的人死去。
C.都注意设计悬念,结局都是出人意料。
D.都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8.《在柏林》一文中两次写到小姑娘“笑”的目的是(  )
A.写出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人举动的不理解。
B.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
C.以喜衬悲,渲染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D.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9.对《在柏林》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静得可怕”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语之后,心灵产生了震撼。
B.“静得可怕”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C.“静得可怕”是基于老兵说话的同时眼光散发出的威慑力。
D.“静得可怕”激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对战争的憎恶与愤恨。
10.对《在柏林》一文主题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歌颂老兵一家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B.反映战争在人们心灵深处造成的巨大灾难。
C.揭露战争的残酷,控诉侵略战争的罪恶。
D.暗示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练习。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义是指老妇人对   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   。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
(2)文中对老妇人身体状况做了怎样的描写?这些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坐在他身边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3)怎样理解这句话?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2.课外阅读
悲惨世界(节选)
雨 果
沙威脚步缓慢地离开了武人街。
他生平第一次垂头丧气地走着,也是生平第一次把两手放在背后。
直到今天,沙威只采用拿破仑两种姿势中表示果断的那一种:两臂在胸前相抱;另一种表示犹豫不决的是两手放在背后,这种姿势对他是陌生的。现在,发生了变化,他全身显得迟钝忧郁,惶恐不安。
沙威两肘撑在栏杆上,两手托着下巴,指甲机械地紧缩在他密密的颊须里沉思着。一件新奇的事,一次革命,一桩灾祸正在他的心里发生,他有必要检查一下自己。沙威异常痛苦。
几小时以来,沙威已不再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了。他心里十分混乱,这个脑袋在盲目执行时是很清晰的,现在则已失去它的清澈,在这块水晶中已产生了云雾。沙威的良心使他感到他的职责已具有两重性,这一点他已不能对自己掩饰。当他在塞纳河滩意外地碰到冉阿让时,
他当时的心情就好比狼又抓到了它的猎物,狗又找到主人一样。
在他面前他看见两条路,都是笔直的,确实他见到的是两条路,这使他惊惶失措,因为他生平只认得一条直路。使他万分痛苦的是这两条路方向相反。两条直路中的一条排斥另一条,究竟哪一条是正确的呢?
他的处境真是无法形容。
被一个坏人所救,借了这笔债又还了他,这违反自己的意愿,和一个惯犯平起平坐,还帮他忙,以此报答他帮自己的忙;让别人对自己说“走吧”,自己又对他说“你自由了”;为了个人的原因而不顾职责,这一普遍的义务,但又感到在这些个人的因素中也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可能还要高一等;背叛社会为了忠于良心;这些妄诞的事他居然都做了,而且还压在他的心头,把他吓呆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指内心非常害怕,十分焦躁不安。   
(2)拿破仑两种姿势中,两臂在胸前相抱表示   ;两手放在背后表示   。
(3)在沙威前面的两条没有交集相互排斥的路,沙威选择了哪一条?
(4)沙威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处境真是无法形容?
三、综合题
13.拓展延伸。
课文《在柏林》深刻揭露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古代也有许多描写战争或将士戍边的诗词,这些诗词或悲壮,或豪迈。如唐代诗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战争和将士的诗词?请写一写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柏林;健壮;不假思索;后备役;指手画脚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柏、健、壮、假、役”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柏林、健壮、不假思索、后备役、指手画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既;概;慨;即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结合语境填空。
故答案为:既、概、慨、即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结合语境。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答案】思想;手指;假期;神仙;腮红;脂肪;闻名遐迩;伸手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思想、手指、假期、神仙、腮红、脂肪、闻名遐迩、伸手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答案】(1)不假思索
(2)神志不清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故答案为:(1)不假思索;(2)神志不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题干“不假思索”的“假”指的是假:借助;假借;依靠。
A:弄虚作假(欺骗)
B:弄假成真(作假,假的,虚假的事情)
C:狐假虎威(借助;假借;依靠。)
D:半真半假(不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课文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错误《在柏林》是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答案】A,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A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D正确。
C:错误。车厢里的静是人民对战争的反思和对老兵的遭遇的同情。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0.【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1.【答案】(1)失去了三个儿子;罪恶的强烈控诉
(2)“身体瘦弱多病”需要“送进疯人院”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3)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2)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3)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可以渲染气氛,可以烘托人物心情。
故答案为:(1)失去了三个儿子;罪恶的强烈控诉。
(2)“身体瘦弱多病”需要“送进疯人院”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3)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点评】(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3)此题主要考查外貌、环境描写的妙处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12.【答案】(1)垂头丧气;惶恐不安
(2)果断;犹豫不决
(3)选择了违背职责帮助冉阿让。
(4)因为他做了背叛社会为了忠于良心的妄诞的事。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垂头丧气、惶恐不安
(2)果断、犹豫不决
(3)选择了违背职责帮助冉阿让。
(4)因为他做了背叛社会为了忠于良心的妄诞的事。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3.【答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描写战争和将士的诗词的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 / 1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bó lin jiàn zhuàng bù
jiǎ sī suǒ hòu bèi yì zhǐ
shǒu
huà jiǎo
                   
【答案】柏林;健壮;不假思索;后备役;指手画脚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柏、健、壮、假、役”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柏林、健壮、不假思索、后备役、指手画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选字填空。
即 既 概 慨
这个老妇人的动作   奇怪又好笑,大家纷纷驻足观看,认为她大   是精神出了问题。一些人嘲笑她,一些人在不停地感   着。这时,一个小伙子从人群中走出来,狠狠地瞪了这些人一眼,人们   刻安静了下来。
【答案】既;概;慨;即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结合语境填空。
故答案为:既、概、慨、即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结合语境。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组词。
思    指    假    神   
腮    脂    遐    伸   
【答案】思想;手指;假期;神仙;腮红;脂肪;闻名遐迩;伸手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思想、手指、假期、神仙、腮红、脂肪、闻名遐迩、伸手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课内四字词语。
(1)他没有思考,迅速地一口答应下来。   
(2)一个失去了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的人躺在地板上喃喃自语。   
【答案】(1)不假思索
(2)神志不清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故答案为:(1)不假思索;(2)神志不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不假思索”的“假”,与(  )中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
A.弄虚作假 B.弄假成真 C.狐假虎威 D.半真半假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题干“不假思索”的“假”指的是假:借助;假借;依靠。
A:弄虚作假(欺骗)
B:弄假成真(作假,假的,虚假的事情)
C:狐假虎威(借助;假借;依靠。)
D:半真半假(不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6.从全文看,《在柏林》一文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
A.对比 B.以小见大 C.以物喻人 D.欲扬先抑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课文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对比《桥》和《在柏林》,它们有哪些相同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都是小小说。
B.都是最亲的人死去。
C.都注意设计悬念,结局都是出人意料。
D.都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错误《在柏林》是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在柏林》一文中两次写到小姑娘“笑”的目的是(  )
A.写出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人举动的不理解。
B.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
C.以喜衬悲,渲染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D.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答案】A,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A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对《在柏林》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静得可怕”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语之后,心灵产生了震撼。
B.“静得可怕”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C.“静得可怕”是基于老兵说话的同时眼光散发出的威慑力。
D.“静得可怕”激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对战争的憎恶与愤恨。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D正确。
C:错误。车厢里的静是人民对战争的反思和对老兵的遭遇的同情。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0.对《在柏林》一文主题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歌颂老兵一家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B.反映战争在人们心灵深处造成的巨大灾难。
C.揭露战争的残酷,控诉侵略战争的罪恶。
D.暗示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练习。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义是指老妇人对   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   。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
(2)文中对老妇人身体状况做了怎样的描写?这些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坐在他身边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3)怎样理解这句话?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答案】(1)失去了三个儿子;罪恶的强烈控诉
(2)“身体瘦弱多病”需要“送进疯人院”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3)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2)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3)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可以渲染气氛,可以烘托人物心情。
故答案为:(1)失去了三个儿子;罪恶的强烈控诉。
(2)“身体瘦弱多病”需要“送进疯人院”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3)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点评】(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3)此题主要考查外貌、环境描写的妙处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12.课外阅读
悲惨世界(节选)
雨 果
沙威脚步缓慢地离开了武人街。
他生平第一次垂头丧气地走着,也是生平第一次把两手放在背后。
直到今天,沙威只采用拿破仑两种姿势中表示果断的那一种:两臂在胸前相抱;另一种表示犹豫不决的是两手放在背后,这种姿势对他是陌生的。现在,发生了变化,他全身显得迟钝忧郁,惶恐不安。
沙威两肘撑在栏杆上,两手托着下巴,指甲机械地紧缩在他密密的颊须里沉思着。一件新奇的事,一次革命,一桩灾祸正在他的心里发生,他有必要检查一下自己。沙威异常痛苦。
几小时以来,沙威已不再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了。他心里十分混乱,这个脑袋在盲目执行时是很清晰的,现在则已失去它的清澈,在这块水晶中已产生了云雾。沙威的良心使他感到他的职责已具有两重性,这一点他已不能对自己掩饰。当他在塞纳河滩意外地碰到冉阿让时,
他当时的心情就好比狼又抓到了它的猎物,狗又找到主人一样。
在他面前他看见两条路,都是笔直的,确实他见到的是两条路,这使他惊惶失措,因为他生平只认得一条直路。使他万分痛苦的是这两条路方向相反。两条直路中的一条排斥另一条,究竟哪一条是正确的呢?
他的处境真是无法形容。
被一个坏人所救,借了这笔债又还了他,这违反自己的意愿,和一个惯犯平起平坐,还帮他忙,以此报答他帮自己的忙;让别人对自己说“走吧”,自己又对他说“你自由了”;为了个人的原因而不顾职责,这一普遍的义务,但又感到在这些个人的因素中也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可能还要高一等;背叛社会为了忠于良心;这些妄诞的事他居然都做了,而且还压在他的心头,把他吓呆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指内心非常害怕,十分焦躁不安。   
(2)拿破仑两种姿势中,两臂在胸前相抱表示   ;两手放在背后表示   。
(3)在沙威前面的两条没有交集相互排斥的路,沙威选择了哪一条?
(4)沙威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处境真是无法形容?
【答案】(1)垂头丧气;惶恐不安
(2)果断;犹豫不决
(3)选择了违背职责帮助冉阿让。
(4)因为他做了背叛社会为了忠于良心的妄诞的事。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垂头丧气、惶恐不安
(2)果断、犹豫不决
(3)选择了违背职责帮助冉阿让。
(4)因为他做了背叛社会为了忠于良心的妄诞的事。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三、综合题
13.拓展延伸。
课文《在柏林》深刻揭露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古代也有许多描写战争或将士戍边的诗词,这些诗词或悲壮,或豪迈。如唐代诗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战争和将士的诗词?请写一写吧。
【答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描写战争和将士的诗词的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