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善抓标志,巧断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
01
能够进行文言文断句。
02
能够对古文文段进行编排。
学习目标
定 义
中国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标点符号的,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dòu)。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阔少爷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一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良师秀才
古时,有位秀才出了一张招生告示,报酬方面则写成:“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怠钱也可”。开学以后,秀才只收有钱人家的学费,穷人则分文不收。原来,穷人来读书,秀才就这样读:“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怠钱也可。”当有钱人家到来,则改成:“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怠,钱也可。”
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断句方法
读懂文段
01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这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必须先诵读文章。通过诵读,对这篇文章有个大体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断句范围,遵循先易后难原则。
“前有奇松数十株、修竹千余竿,青罗为墙板,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与元稹书》)
白居易再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一草堂。这个草堂
02
名确词性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往往做谓语。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国名、朝代、器物名、动物名等;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代词,如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即第一人称代词。“我”字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是第二人称代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之、其、彼,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
“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
1、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
2、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3、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03
虚词断句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句尾词:也、矣、焉、耳、哉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5.其它:①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例: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而”表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例: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类别 断句技巧 常见例词
发语词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唯、且
时间词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疑问语
气词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复句关
联词语 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至于、于是、岂、岂非
句末语
气词 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 耶、与、欤、邪、乎
感叹句末尾 哉、夫
特殊词 “乎、也、而、夫”位置不定,灵活对待。
对话断句
04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曰”“云”“言”“谓”“道”等动词可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而断句。
05
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
06
对称断句
文言文具有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可以根据此特点进行断句。
巩固练习
【解析】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准确断句的前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自己揣度不过几十天,也应当能够某得一个官职来施展抱负,只是不知道(这个机会)在什么地方罢了。标志性断句词语有“亦”“但”。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可根据句意来断句。
/
1.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
2.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
/
/
【解析】“问”“曰”是明显的断句标志,前三处较容易判断;“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并列句式,中间要断开。
/
/
/
/
/
/
/
/
/
/
/
/
/
/
/
【解析】由前文可知,“子墨子”“耕柱子”在文中属于人的称谓,在句中做主语,前面一般需要断句;“也”一般用作句末,其后需要停顿。
/
/
有一个穷秀才,他很穷,天天吃不饱。所以就想办法去混口饭吃。他有一个挺富裕的朋友,每当人家差不多要开饭时,他就会到人家家里“拜访”。而且还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让他朋友留他下来吃饭。
这一天,秀才又“拜访”友人。友人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让他离开,就打算看看情形再说。天突然下雨。秀才说:“天下大雨了!”那个富朋友想来想去,就留一张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白话意为:“下雨天就要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你,但我不留你(天留,人不留)。”富朋友留下纸条后就走回房间,心想:一会儿再来,看你还好不好脸皮留下。可是一会儿那个富朋友回来时,还看到秀才在那。就问:“呀,你怎么还在这儿,你不走吗?”秀才就说:“是你叫我留下的啊。”富朋友就奇怪了,问怎么回事。秀才指着那张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白话意为:下雨天就是留客天,留人吗?留!)”秀才就笑着说:“你都这么客气了,我还好意思走吗。”那富朋友差点晕过去。
延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