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我们周围的物质
第五章 总复习
质量和密度的概念
1.质量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kg ,常用单位有 t 、 g 、 mg 。
2.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位置 、 形状 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基本属性 。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kg
t
g
mg
位置
形状
基本属性
3.密度定义: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 kg/m3 ,常用单位是 g/cm3 。
4.密度公式:ρ= 。
5.密度的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或体积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同种物质密度一般 相同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不同 ,状态不同的同种物质密度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kg/m3
g/cm3
无关
相同
不同
不同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6.天平的使用方法。
(1)“放”:把天平放在 水平工作台面上 ,把游码放在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
(2)“调”:调节天平 平衡螺母 ,使指针指在 分度盘中央红线处 ,使横梁平衡。
(3)“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左盘 ,用 镊子 向 右盘 里加减砝码,并调节 游码 ,直到横梁平衡。
水平工作台面上
标
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平衡螺母
分度盘中央
红线处
左盘
镊子
右盘
游码
(4)“记”:被测物体的质量= 砝码的质量 + 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 。
砝码的质量
游码在标尺
上的示数
测量物质的密度
7.工具:测量体积的仪器是 量筒 ,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天平 。
8.原理: ρ= 。
量筒
天
平
ρ=
9.测量固体的密度,一般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2)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1 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V2 ,则固体的体积为V=V2-V1(该方法称之为排水法);
(3)固体密度表达式为ρ= 。
10.测液体的密度,一般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4)液体密度表达式为ρ= 。
物质的物理属性及新材料的应用
11.磁性:物体具有吸引 铁 、 钴 、 镍 等物质的性质叫作磁性。
12.物质的导电性:① 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作导体,例:铜。②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作绝缘体,例:陶瓷。
13.物质的导热性:① 容易导热的物体 叫作热的良导体,例:铁。②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 叫作热的不良导体,例:木材。
铁
钴
镍
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容易导热的物体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
14.新材料有 纳米材料 、 半导体材料 、 超导材料 、 隐形材料 等。
纳米材料
半导体材料
超导材料
隐形材料
※思维导图
12
1、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C
练习题
2、一瓶饮料喝掉一半后,质量____,体积_____,密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变小
变小
不变
3、铁的密度是7.9 ×kg/,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kg
4、对于密度公式的正确理解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只跟其质量成正比。
B.同种物质的密度只跟其体积成反比。
C.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正比。
D.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形状有关。
5、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3:4,体积之比是4:5,则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
A.3:5 B.3:4 C.5:3 D.4:3
A
C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2:1,密度之比是1:2,那么他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
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2:1,体积之比是3:5,那么他们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
3、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是2:1,密度之比是7:2,那么他们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
4、铁锅质量是3kg,铁勺质量是600g,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
5、有两杯液体,甲杯内装水,乙杯内有密度0.9×kg/的煤油,液体体积相等时,质量之比为________,质量相等时,体积之比为________
6、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倍,乙的体积是甲的体积的2倍,则组成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为_________.若将甲物体截取三分之一,将乙物体截取三分之二,则甲乙物质密度之比为_________.
变式:
4:1
10:3
7:1
5:1
1:1
10:9
9:10
6:1
6:1
6、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且> B. >>,且>
C. <<,且< D. <<,且<
A
变式: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
A.ρ甲∶ρ乙=4∶1
B.ρ甲∶ρ乙=1∶4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A
鉴别物质的方法
7、体育课所用的铅球,质量是5 kg,体积为5×10-4 m3,这种铅球是纯铅做的吗?(ρ铅=11.3×103 kg/m3)
8、 一个瓶子的质量是500 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1 000 g,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900 g. 则
(1)瓶子容积是多少?
(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变式:
小明用一个最多能装5Kg水的塑料桶装满酒精,则桶内酒精的质量( )
A、大于5kg B、小于5kg C、一定等于5kg
D、可能等于5kg
老瓶装新酒
9、小明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在调节天平平衡前,小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先把 游码 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仍向右偏转,此时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左 (填“左”或“右”)调,直到指针指在 分度盘中线 的位置,表示天平平衡.测量时待测物体放在 左 盘,砝码放在 右 盘,取放砝码时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手直接去拿.
水平桌面
游码
左
分度盘中线
左
右
不能
(2)测量时,当加上质量为5 g的最小砝码后,指针右偏;当拿走5 g的砝码后,指针左偏.此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取下5 g的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使横梁恢复平衡.
取下5 g的砝码并向右移动
游码
(3)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矿石的质量为 62 g.
(4)如图丙所示,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中浸没并记下总体积,则小矿石的体积为 2×10-5 m3.
(5)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3.1×103 kg/m3.
(6)如果所使用的砝码带有铁锈,则测得的密度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62
2×10-5
3.1×103
偏小
(7)若小明先用量筒测出矿石的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 偏大 (填“偏小”或“偏大”),原因是 小矿石表面沾水,造成所测质量偏大,而体积测量准确,由ρ=可知,密度偏大 .
偏大
小矿石表面沾
水,造成所测质量偏大,而体积测量准确,由ρ=可知,密度偏大
实验2 测量液体的密度
例2 各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小明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见图甲),由图甲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 0.2 g,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72.4 g.
0.2
72.4
(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见图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是 40 cm3.
(3)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盐水密度的 1.125×103 kg/m3.
40
1.125×103
(4)向量筒倒入盐水时,若不慎有盐水溅出,则测出的盐水密度会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