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土学案
年 级 学 科 执笔人 审核人
编 号 授课时间 班 级 姓 名
课 题 祖国土
课前预习2.词语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砂砾:细小的石块。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齑粉:细粉,碎屑。3.作者简介: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国)女诗人。作品有 《没有主角的长诗》《光阴飞逝》 等4.十四行诗:又称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这种诗体的诗节长度适宜,是抒发复杂情感的极好形式。一般说来,前八行倾向于问题、景况或事件的陈述,后六行则得出答案,最后的对句常常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 十四行诗很短,押韵极严格,押韵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一般是abab、cdcd、ef ef、gg。它的节奏也是复杂多变的,前八行为抑扬格4~6音步,后六行为抑抑扬格3—4音步。所谓抑扬格(轻重格),是指每个音步第一个音节轻读,第二个音节重读,而抑抑扬格(轻轻重格),是指每个音步第一、二个音节轻读,第三个音节重读,这使原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合作探究1.诗人围绕“祖国土”描写了哪两组具体的意象 “护身香囊”、“激情的诗”、“苦味的梦”、“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砂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2.诗人用第一组意象是为了表明什么 诗人在前4句第一组意象前用了“不用”、“不给”、“不像”等否定词,来表明土地这一祖国的象征却常常被人们忽略,记不起它的存在。女诗人鄙弃地用“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等语,实际上是否定了那种浅薄空洞的“爱国感情”。3.第二组意象有什么特点 这些意象与一般歌颂祖国的意象是否一样 这些意象不仅平常、为人熟悉,而且常被人忽略、遗忘甚至为人所不屑、鄙弃。同开头的“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之类构成了尖锐对比,说明“祖国土”是如此平凡甚至微贱,所以遭受儿女们的冷漠和鄙弃。这也透露出女诗人内心莫名的酸楚。一般歌颂祖国的意象大多是宏大壮观、庄严肃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令人景仰的,而这首诗的意象则不同。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来具体表现人们对脚下土地的忽视,也巧妙地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中统治者对土地和人民的漠视与轻蔑甚至践踏的不满与讥讽。4.诗的最后为什么要不拘礼节地称呼土地为”自己的土地” 因为诗人生于斯,长于斯,已经和土地“化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诗人当时处在一个动荡、痛苦、遭受灾难的时代,然而,诗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背弃祖国,而是号召人们要“躺进它的怀里”,和祖国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深厚的爱国之情。土地已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礼节反而是疏远的表现,万千感情,都凝缩在一句质朴、亲切的称呼中:“自己的土地。”我们为生活在祖国土地上而自豪。用“不拘礼节”更能体现作者对土地的亲切感。 最后一句是诗人真情的呼唤,是祖国人民真诚的呼唤,诗人用它来揭示诗歌的主题。她曾在诗中这样吟唱:“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决不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粗俗的谄媚我决不聆听,我的诗歌也决不向他们献呈。”可见,她唾弃那种对祖国的浅薄的廉价的颂歌式的赞美,并称之为“粗俗的谄媚”,这是一种在苦难中升华的从灵魂深处重新获得的对祖国的认同与归属感,读来对我们的心灵有强烈的冲击力,闪耀着真理的光辉。6.诗人笔下的“祖国土”象征了什么 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的依靠,人类总是在不断接受着土地博大丰厚的滋养和恩情。祖国土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繁衍和生息,是民族的母亲。达标检测1. 音形香囊( ) 苦楚( ) 砂砾( ) 蹂( ) 躏( ) 齑( )粉2.词语苦楚: 砂砾: 蹂躏: 齑粉: 3.作者简介:阿赫玛托娃(1889-1966), (国)女诗人。作品有 、 等4.十四行诗:又称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这种诗体的诗节长度适宜,是抒发 复杂 情感的极好形式。5.诗人围绕“祖国土”描写了哪两组具体的意象 6.诗的最后为什么要不拘礼节地称呼土地为”自己的土地” 7.诗人笔下的“祖国土”象征了什么 美文欣赏 我爱这土地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