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
司、庭”等7个生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
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
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
发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
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
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难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
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 司、庭”等7个生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
词句间的停顿,了解课文的大意。
一、解题导入
1.你知道司马光吗 听说过“司马光
砸缸”的故事吗 请你讲一讲!
司马不仅是复姓,在古代还是官职的
名称呢!我们熟悉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做过 江州的司马!
司马光(1019 — 1086),字君
实。陕州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 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 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 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 体通史《资治通鉴》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3.认识文言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一件事,用口头语言
和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如问某人吃饭 没 ,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 面语言表述就是“饭否 ” “饭否”就是文言 文。所以文言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二、 听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司马光 好名
群儿戏于庭, 一
wèng diē
儿登瓮,足跌没水
jiē qì
中。众皆弃去,光
chí
持石击瓮破之,水
bèng
迸,儿得活。
2.会认的字
3.会写的字
zhòng
dēng
tíng
chí
chí
笔画:12
部首:足
笔画:5
部首:口
笔画:9
部首:白
笔画:7
部首:升
笔画:9
部首:扌
笔画:12
部首:欢
笔画:9
部首:广
连续 分步
连续 分步
连续 分步
笔画:12
部首:足
连续 分步
diē
连续 分步
笔画:5
部首:口
笔画:6
部首:人
笔画:7
部首:升
连续 分步
连续 分步
连续 分步
连续 分步
连续 分步
连 续 分步
笔画:9
部首:扌
qì
分步
连续
CT S1
CI ●1
He
lV
CIe
三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
有什么不同
3.大声朗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
四、 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
1.填空
课文主要写司 马 光 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
沉着冷静地 砸缸 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 过、结果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 把事件说完整呢 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 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了吗 (用原文回答)
起因: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经过: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 儿得活。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背诵本课,需要首先理解文言
的 文 意 , 然 后 反 复 跟 读 , 在 熟 诗
A
的基础上不看教材, 试着背诵,注
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 词句间的停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
自 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一、咬文嚼字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课文只用了30个字就把故事讲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1.逐字逐句翻译,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的
内容。
2.读一读课文,试着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群儿童 在 庭院 爬 ( 到 )
群儿 戏 于庭, 人
译文: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 一个小孩
爬(到)大缸(上玩耍)
盛物的陶
器, 口小
肚大。
其中一个小孩子
玩耍
都 离开 手 有 语气助词
元 持石击瓮破之。
其他小孩 丢下 敲打
译文:其他小孩(见出了事情)都吓跑了
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
▲
译文:一失足就掉到了 缸中,并淹没在水中。
掉到 淹没
足跌没水中。
合 ,
)
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小孩
面对落水小孩
司马光
众皆弃去
司
HJ 儿 儿
吓跑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