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9 17: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期末单元复习大串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一、单元时间脉络
1939年
1840年6月
1842年8月
1851年
1856年10月
1860年
1864年
鸦片战争
侵略
第二次
鸦片战争
抗争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关天培、陈化成对英作战
太平天国运动
《南京条约》签订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火烧圆明园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单元知识建构
时间 地点 人物
背景 世界 中英 贸易 原因 概况 意义 评价 1839年6月(道光帝统治时期)
广州虎门
林则徐
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扩张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贸易顺差)地位,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摧残吸食者体质;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1)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2)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考点1.1:林则徐虎门销烟
三、单元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林则徐-虎门销烟
民族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鸦片“适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鸦片危害
①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
②摧残吸食者体质;
③政治腐败;
④军队战斗力削弱。
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并远离,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虎门销烟
史料分析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 开始
英勇反抗
结果
性质 影响 反思与探索
(1)林则徐—《四洲志》
(2)魏源—《海国图志》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海外市场和原料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端
1840年6月~1842年8月(道光帝)
英国
根本原因: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巨额利益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关天培战死→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陈化成牺牲
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屈服,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封建主义的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界碑):
(1)政治: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1.2:鸦片战争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①英国-鸦片战争
②两次进攻:
广州-天津
香港岛-南京
③五口通商:地理位置
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读图学史
原因 根本原因
内因
外因
启示 在XX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原因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
内因-政治腐朽,经济落后,军事落后,指挥战略问题。
外因-其他国家的经济军事强大,作战准备充足
启示:
侵略史:侧重落后就要挨打,变革才能富强
探索史:侧重XX阶级的运动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上行不通
反抗史:侧重于反抗精神-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力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武器装备落后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
要树立忧患意识,培养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
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和启示
知识拓展
时间 签约双方
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 危害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危害 割地 赔款 通商 协定关税 地位 影响 (1)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
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后续条约
1842年8月
清政府VS英国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增加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两者均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完整
(2)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开创了列强通过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蚕食中国的先例
考点1.3:《南京条约》



关税主权不完整
议税



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被动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
主权完整
领土主权不完整
割地
通商
议税
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战前
战后
司法主权不完整
领事裁判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拓展
链接中考
1、(2023年苏州)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八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1939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C项正确;ABD项不是其主要原因,可排除。
链接中考
2、(2023年辽宁营口)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护国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所学和材料“把中国拖入世界、百般蹂躏、百般苦难”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护国战争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性质 影响 继续:
原因相同-为开拓市场,掠夺原料
性质相同-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影响相同-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加深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咸丰帝)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时间”和“马神甫事件”
签订《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
签订《北京条约》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侵略战争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扩大:
侵略力量-从一国到多国
时间-从2年到4年
条约-增多
侵略-从沿海到内陆发展
影响-从开始到进一步加深
考点2.1: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单元知识梳理
认识:是列强侵华的暴行,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读图学史
条约 内容 影响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天津条约》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中国主权进一步沦丧,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南京在《天津条约》开的,
天津在《北京条约》开的
香港岛-鸦片战争
九龙司-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界-1898年
考点2.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概况 时间
国家
割占范围及面积
具体表现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影响 最早签订;
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割占东北的条约有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沙俄
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库页岛
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割占中国西北部领土
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俄第一个条约是《尼布楚条约》
三、单元知识梳理
考点2.3: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时空观念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面积:共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
割占最多和最早的:《瑷珲条约》
读图学史
链接中考
1、(2023年江苏盐城)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银4.5亿两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1861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知是这次远征是法国和英国共同进行的,发生在1860年之前。结合课本所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其他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B正确;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A排除;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D排除;故选B。
链接中考
2、(2023年甘肃天水)“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将园中的财物洗劫一空,B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者是八个国家,排除D。故选B。
洪 秀 全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背景
过程
性质
结果
影响
启示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华尔-洋枪队】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开始传教,积极发展反清力量。
1851年-领导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称“天王”。
1864年-病逝于天京(南京)
1851~1864年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定都天京(正式建立革命政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和西征后(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由盛转衰)-《资政新篇》-天京陷落(失败标志)
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失败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地位)
2.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考点3.1:太平天国运动
三、单元知识梳理
金田起义
1851-开始
永安建制
1853
正式建立革命政权
定都天京
(南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后
天京事变
1856秋
由盛转衰
1853-1856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陷落
1864
失败标志
《资政新篇》
1859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目的
评价
人物
内容
地位
评价
《资政新篇》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局限性:《天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2)积极性: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洪仁玕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
局限性:超越当时国情,缺乏客观环境和条件,未能实施
积极性:《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与富强道路的迫切愿望
考点3.2:纲领性文件
史料实证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鸦片战争后
洪秀全
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
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它本身充满空想,脱离实际,并未真正得到实施。
读图学史
链接中考
1、(2023年成都)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A.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C
【详解】
结合材料内容“1851年……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可知此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C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翻清朝统治,A排除;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B排除;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排除。故选择C。
链接中考
2、(2023年湖南怀化)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故C正确;A、B都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故错误;“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故D错误。综上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