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一切反帝爱国斗争成为清政府承担的“条约义务”,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这里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除此,政府还尝试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
A.提高教育水平 B.开启西化浪潮
C.引领文明开化 D.为了洋务需要
3.1878年开平煤矿建成投产,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再向洋人购买;1891年汉阳铁厂开始兴建,以满足军工和修筑铁路的需求。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以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
B.收回铁路修筑权
C.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优先发展轻工业
4.李鸿章指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 )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企业
C.新式海陆军 D.新式学校
5.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的揭帖:“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均田免粮”
C.“扶清灭洋” D.“反清复明”
6.照片是“可视的历史”,下面两幅照片反映洋务运动重视( )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培养军事人才
C.发展近代民用工业 D.发展交通运输
7.阅读能力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要求。比较如表材料,我们可以得知他们共同的主张是( )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洋务派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维新派
A.发展近代工业 B.重视军队建设
C.重视科教兴国 D.学习先进思想
8.1877年,李鸿章奏请总理衙门批准轮船招商局“任意沿海揽载”,总理衙门批复:“除承运官物外,该局华、洋商人货物,概不准在不通商各处起卸。”这说明洋务企业( )
A.市场经营受限 B.已分洋人之利
C.垄断海上运输 D.冲击外资企业
9.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日本报纸《国民新闻》一文章强调“即便与列国为敌,日本也应该保全清国”。杂志《日本人》有文章称“如果不保全中国,则难以恢复东洋的和平,如果不恢复东洋的和平,则难以维持世界之和平”。据此可知,当时日本( )
A.保全中国并放弃侵华政策
B.保全中国、对抗西方
C.用报道来掩盖其侵华野心
D.维护东洋及世界和平
10.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据此可知(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D.清政府丧失了官员的任免权
11.1895﹣1898年间,全国成立的学会有103个。时论称“学会之风遍天下,一年之间,设会数百”。结合时代背景,此时的学会大多宣传( )
A.民主科学、反对愚昧 B.改革政体、民主共和
C.变法图强、挽救危亡 D.中体西用、实业救国
12.1895年起到20世纪初,外资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的91.9%、棉纺生产的76.6%和内外航运的84.4%。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3.有学者指出:“19世纪中后期,新政三十年的发展是畸形的,经不起考验。”这里的新政指( )
A.辛亥革命
B.维新变法
C.洋务运动
D.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
14.如图漫画《扯线木偶》创作于20世纪初,它讽刺洋人把清朝皇室成员和官员当作扯线木偶一样控制。下列条约内容,与漫画寓意最为契合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5.1890年,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燃料问题,他推动建立了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此外,他还大量选派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以培养铁厂所需人才。由此可知,汉阳铁厂的创办( )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16.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激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17.正当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造船事业发展顺利的时候,顽固派官僚以国家财政困难为由要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停止造船,为此李鸿章向政府建议( )
A.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
C.兴办新式学校和翻译外国书籍
D.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
18.漫画往往会映射一定的时事。如图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
A.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B.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面临列强瓜分危机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19.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20.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慈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所犯罪行是 。
22.文字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条约。
(1)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2)规定“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3)中国近代史上割地给列强最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23.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 ,而不是把中国引向 。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二:1898年爱国人士创作的《时局图》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条约中的哪些内容能说明日本的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
(2)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和影响?
(3)根据材料二,说出该图反映了什么样的情况。图片中“虎”具体指哪个国家?
25.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了“ ”;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发动起义,称为“ ”。
三.材料题(共2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教育逐渐开办起来。1862年,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设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后至1894年,清政府共创办新式学堂24所。1872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出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1877年后,又选派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分别赴英国和法国学习海军、造船及建筑、法律等专业。留学生归国后,大都成为了各领域的骨干力量。当时,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书籍。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洋务教育以培养翻译、军事、科技等专业人才为目标。
(2)洋务教育是从创办外语学校开始的。
(3)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日本留学。
(4)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的一场自救运动。
(5)洋务运动在文化教育和传播西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纪录片《复兴之路》
材料二 如图,江南制造总局厂房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谕”开启了哪一运动?运动中的哪些举措使“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2)材料二图示厂房的创立者是谁?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的认识?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一切反帝爱国斗争成为清政府承担的“条约义务”,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这里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够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北京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排除D项。
故选:B。
2.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除此,政府还尝试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
A.提高教育水平 B.开启西化浪潮
C.引领文明开化 D.为了洋务需要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清政府兴办新式学堂的目的并不是提高教育水平,排除A。
B.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并不是开启西化浪潮,排除B。
C.清政府兴办新式学堂目的并不是文明开化,排除C。
D.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政府还尝试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洋务运动阶段,清政府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故D正确。
故选:D。
3.1878年开平煤矿建成投产,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再向洋人购买;1891年汉阳铁厂开始兴建,以满足军工和修筑铁路的需求。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以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
B.收回铁路修筑权
C.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优先发展轻工业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识记洋务运动相关知识。
【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建立军事工业,70年代后,洋务运动开始以求富为口号,兴建了很多的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入侵,一方面也为军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A项正确。
B.收回铁路修筑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
C.洋务运动时期,我国还未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
D.题意中没有提及优先发展轻工业,排除D项。
故选:A。
4.李鸿章指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 )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企业
C.新式海陆军 D.新式学校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材料“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及所学可知,洋务派认为,中国制度比西方优越,只有军事武器不如西方。为此,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A项正确。
B.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是出于满足军需、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排除B。
C.面对边疆危机,洋务派筹划海防,创建海军,排除C。
D.创办新式学校目的是培养近代军事、科技、翻译人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故选:A。
5.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的揭帖:“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均田免粮”
C.“扶清灭洋” D.“反清复明”
【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排除A。
B.“均田免粮”是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口号,排除B。
C.根据“洋鬼子,尽除完”,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C项正确。
D.“反清复明”是指在清朝统治期间,民间所采取的对抗清政府而欲恢复明朝的运动,排除D。
故选:C。
6.照片是“可视的历史”,下面两幅照片反映洋务运动重视( )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培养军事人才
C.发展近代民用工业 D.发展交通运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解答】根据图片“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平远舰”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60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A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近代军事工业,与“培养军事人才”不符,B不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属于军事工业,不是民用工业,C不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近代军事工业,与“发展交通运输”无关,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阅读能力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要求。比较如表材料,我们可以得知他们共同的主张是( )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洋务派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维新派
A.发展近代工业 B.重视军队建设
C.重视科教兴国 D.学习先进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维新派和洋务派,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今日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可知,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都主张发展近代工业,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重视军队建设、重视科教兴国和学习先进思想,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8.1877年,李鸿章奏请总理衙门批准轮船招商局“任意沿海揽载”,总理衙门批复:“除承运官物外,该局华、洋商人货物,概不准在不通商各处起卸。”这说明洋务企业( )
A.市场经营受限 B.已分洋人之利
C.垄断海上运输 D.冲击外资企业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材料“1877年,李鸿章奏请总理衙门门批准轮船招商局‘任意沿海揽载’,总理衙门门批复:‘除承运官物外,该局华、洋商人货物,概不准在不通商各处起卸’”可知,李鸿章奏请批准轮船招商局任意沿海揽载,但总理衙门]拒绝了,认为只能承运官物,这就说明洋务企业主要是承运官物,其他市场受限制,A项正确。
B.材料没有体现洋务企业已经分享了洋人的利益,与材料无关,排除B。
C.李鸿章的请求遭到拒绝,说明洋务企业没有垄断海上运输,该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D.材料体现不出冲击外资企业,排除D。
故选:A。
9.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日本报纸《国民新闻》一文章强调“即便与列国为敌,日本也应该保全清国”。杂志《日本人》有文章称“如果不保全中国,则难以恢复东洋的和平,如果不恢复东洋的和平,则难以维持世界之和平”。据此可知,当时日本( )
A.保全中国并放弃侵华政策
B.保全中国、对抗西方
C.用报道来掩盖其侵华野心
D.维护东洋及世界和平
【分析】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知识。
【解答】A.根据材料“即便与列国为敌,日本也应该保全清国”“如果不保全中国,则难以恢复东洋的和平,如果不恢复东洋的和平,则难以维持世界之和平”可知,日本强调保全中国,但并没有放弃侵华政策,而是用报道来掩盖其侵华野心,排除A项。
B.材料未体现对抗西方,排除B项。
C.根据材料“即便与列国为敌,日本也应该保全清国”“如果不保全中国,则难以恢复东洋的和平,如果不恢复东洋的和平,则难以维持世界之和平”可知,日本强调保全中国,但并没有放弃侵华政策,而是用报道来掩盖其侵华野心,C项正确。
D.材料未体现维护东洋及世界和平,排除D项。
故选:C。
10.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据此可知(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D.清政府丧失了官员的任免权
【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辛丑条约》,和义和团无关,排除C;丧失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
故选:B。
11.1895﹣1898年间,全国成立的学会有103个。时论称“学会之风遍天下,一年之间,设会数百”。结合时代背景,此时的学会大多宣传( )
A.民主科学、反对愚昧 B.改革政体、民主共和
C.变法图强、挽救危亡 D.中体西用、实业救国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可知,1895﹣1898年正处于维新变法时期,这一时期成立的学会大多宣传变法图强、挽救危亡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民主科学、反对愚昧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的思想,排除A项;改革政体、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时期宣传的思想,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宣传的思想,排除D项。
故选:C。
12.1895年起到20世纪初,外资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的91.9%、棉纺生产的76.6%和内外航运的84.4%。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依据材料“1895年”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处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侵略加剧,进行资本输出,B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60年,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1895年到20世纪初,而《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13.有学者指出:“19世纪中后期,新政三十年的发展是畸形的,经不起考验。”这里的新政指( )
A.辛亥革命
B.维新变法
C.洋务运动
D.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题干材料、结合要求、作出选择。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19世纪中后期”“三十年”“经不起考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所以C项正确;A项所述史实发生在1911年,是20世纪初,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所述史发生在19世纪末,与题干材料中的“19世纪中后期”不同,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所述史实在19世纪末开始出现,到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颇为流行,与题干材料中的“新政”无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14.如图漫画《扯线木偶》创作于20世纪初,它讽刺洋人把清朝皇室成员和官员当作扯线木偶一样控制。下列条约内容,与漫画寓意最为契合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分析】本题以一则漫画为背景,主要考查对《辛丑条约》的理解。
【解答】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和经济衰败,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漫画《扯线木偶》表明清政府就像图中的木偶一样,完全受洋人的操控,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而在《新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反映出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因此B符合题意;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中国战略要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排除C项。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破坏中国主权,排除D项。
故选:B。
15.1890年,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燃料问题,他推动建立了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此外,他还大量选派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以培养铁厂所需人才。由此可知,汉阳铁厂的创办( )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题意中未提及汉阳铁厂的结局,排除A。
B.根据材料“他推动建立了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可知,为了创建汉阳铁厂,张之洞推动了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的建立,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建立、新式人才的培养,可见汉阳铁厂的创办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
C.题意中未提及汉阳铁厂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排除C。
D.题意中未提及汉阳铁厂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排除D。
故选:B。
16.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激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明代戚继光领导军民沉重的打击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势力,排除A。
B.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排除B。
C.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排除C。
D.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故D正确。
故选:D。
17.正当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造船事业发展顺利的时候,顽固派官僚以国家财政困难为由要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停止造船,为此李鸿章向政府建议( )
A.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
C.兴办新式学校和翻译外国书籍
D.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故B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属于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排除A;兴办新式学校和翻译外国书籍和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没有办法解决国家财政困难,排除CD。
故选:B。
18.漫画往往会映射一定的时事。如图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
A.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B.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面临列强瓜分危机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分析】本题考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答】《时局图》反映的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随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符合题意。
故选:C。
19.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需要考生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影响。
【解答】材料“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是指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材料“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及清政府统治危机,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是近代以来最不平等的一个条约,割三地、赔两亿、开四口、允设厂让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同时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告急,亡国灭种的危机警醒了大批的中国人,纷纷抵抗议和、反对签条约。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意识开始觉醒,A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社会风俗变化加快,排除B项;材料强调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但是改革尚未开展,不能得出“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的结论,排除C项;思想解放发生在戊戌变法后,排除D项。
故选:A。
20.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慈禧
【分析】本题以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的清朝皇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因这次变法仅历时103天又称它为“百日维新”。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所犯罪行是 旅顺大屠杀 。
【分析】本题以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所犯罪行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依据所学,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军攻占旅顺,大肆屠杀居民,制造旅顺大屠杀。对中国民族犯下严重罪行。
故答案为:
旅顺大屠杀。
22.文字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条约。
(1)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辛丑条约》
(2)规定“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马关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割地给列强最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瑷珲条约》 。
【分析】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近代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解答】(1)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为抵押。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2)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据所学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中国东北、西北土地达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中俄《瑷珲条约》是掠夺中国土地最多的条约。
故答案为:
(1)《辛丑条约》.
(2)《马关条约》.
(3)《瑷珲条约》。
23.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 维护封建统治 ,而不是把中国引向 资本主义 。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解答】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其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维护封建统治;资本主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二:1898年爱国人士创作的《时局图》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条约中的哪些内容能说明日本的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
(2)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和影响?
(3)根据材料二,说出该图反映了什么样的情况。图片中“虎”具体指哪个国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据材料一“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重庆开埠通商说明日本的势力已伸入了内地。
(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之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根据材料二图片内容可知该图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势力范围的情况。图片中“虎”具体指英国。
故答案为:
(1)中日《马关条约》。重庆开埠通商。
(2)《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与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虎:英国。
25.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了“ 公车上书 ”;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发动起义,称为“ 黄花岗起义 ”。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和命志士的奋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故答案为:
公车上书;黄花岗起义。
三.材料题(共2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教育逐渐开办起来。1862年,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设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后至1894年,清政府共创办新式学堂24所。1872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出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1877年后,又选派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分别赴英国和法国学习海军、造船及建筑、法律等专业。留学生归国后,大都成为了各领域的骨干力量。当时,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书籍。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洋务教育以培养翻译、军事、科技等专业人才为目标。 A
(2)洋务教育是从创办外语学校开始的。 A
(3)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日本留学。 B
(4)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的一场自救运动。 C
(5)洋务运动在文化教育和传播西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A
【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解答】(1)根据材料“1862年,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设立了京师同文馆”“又选派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分别赴英国和法国学习海军、造船及建筑、法律等专业。”可知,洋务教育以培养翻译、军事、科技等专业人才为目标,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
(2)根据材料“1862年,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设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可知,洋务教育是从创办外语学校开始的,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
(3)根据材料“1872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出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1877年后,又选派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分别赴英国和法国学习海军、造船及建筑、法律等专业。”可知,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美国、英国和法国留学。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日本留学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4)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的一场自救运动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5)根据材料“留学生归国后,大都成为了各领域的骨干力量。当时,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书籍。”可知,洋务运动在文化教育和传播西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
(1)A。
(2)A。
(3)B。
(4)C。
(5)A。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纪录片《复兴之路》
材料二 如图,江南制造总局厂房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谕”开启了哪一运动?运动中的哪些举措使“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2)材料二图示厂房的创立者是谁?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的认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2)本题考查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者.
(3)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解答】(1)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他们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还创办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
(2)根据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3)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筹建新式海陆军,举办新式学堂.
(2)曾国藩、李鸿章.
(3)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或: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