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用能级的符号及能级中容纳电子数值表达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的式子称为电子排布式,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②③,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B.电负性: ③>②>①
C.原子半径: ③>②>① D.第一电离能: ③>②>①
2.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①6s ②2d ③3f ④7p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前四周期同族元素的某种性质X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c表示碱金属元素,则X表示对应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B.若a、b、c表示卤族元素,则X表示对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
C.若a、b、c表示氧族元素,则X表示对应单质的得电子能力
D.若a、b、c表示第ⅡA族元素,则X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4.2022年12月24日,乌克兰的马林卡重镇受到俄罗斯的铝热弹打击,3000℃高温熔炼成的火雨倾泻而下,城区内一片火海,顿时变成废墟。铝热弹实际上是利用铝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即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热量的原理,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和氧化镁能发生铝热反应
B.Cr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C.分子结构如上图所示,据此推测有强氧化性
D.工业上不使用无水氯化铝为原料而使用氧化铝来冶炼金属铝,原因是氧化铝熔点低,耗能少
5.在现代工业中,锰及其化合物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领域,用锰量占90%—95%,主要作为炼铁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和脱硫剂。在自然界中,锰有II、III、IV及VII价态,对于基态锰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15种
B.4s电子能量较高,总是在比3s电子离核更远的地方运动
C.电负性比钾高,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比钾大
D.锰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
6.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是
A.K、、 B.C、N、O C.、S、P D.、、
7.2021年12月31日北碚区新开通的“协合路”,将大大缓解我校上下学高峰期的拥堵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协合路上的霓虹灯发出红色的光与电子的跃迁有关
B.协合路上的铁护栏涂上油漆是电化学保护法
C.马路基底钢铁材料中的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II族
D.斜拉肋筋钢添加了钒、钛、铌,使钢材的强度和韧性都更强,其中钒最高可为+5价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过程中形成的是发射光谱
②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③与Na相似,Li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锂
④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推测Tl(OH)3也具有两性
⑤基态原子的4s能级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只有K
⑥同一原子中,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半径越大
A.2 B.3 C.4 D.5
9.结构是预测物质性质的重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热稳定性:
C.第一电离能:
D.酸性:
10.X、Y、Z为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Z存在同素异形体
B.简单离子半径:Z>X>Y
C.同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Y还原性最强
D.同周期元素中Z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左右相邻的元素
1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2.下列电子排布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能作为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能力)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是 (填序号)。
a.Cl2、Br2、I2的熔点
b.Cl2、Br2、I2的氧化性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
d.HCl、HBr、HI的酸性
(3)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NaCl溶液NaClO3溶液KClO3晶体
①完成I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NaCl+ H2O电解 NaClO3+ 。 。
②II中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过程能析出KClO3晶体而无其它晶体析出的原因是 。
(4)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①D是 (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4.填写下列空白[第(1)~(3)小题用元素符号填写]。
(1)第三周期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离子为 。
(2)前四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 。
(3)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 。
(4)前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基态原子价电子轨道表式为 。
(5)、HCOOH、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15.填表
微粒 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最外层电子数
Cl
Al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列出的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族/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⑥ ⑦ ⑩
3 ① ③ ⑤ ⑧ ⑨
4 ② ④
(1)元素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名称)。
(2)元素③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是 ,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
(3)①③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4)②③④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离子符号)。
(5)元素①和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和 。
(6)NaBr的溶液与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⑧⑩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
(8)已知元素硒(Se)与元素⑦同主族,位于第4周期,则硒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根据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硒可能具有的性质有 。
A.其单质常温下为气态
B.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最高价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4
D.气态氢化物比H2S稳定
17.某同学探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成红色
②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镁表面有细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投入—定浓度的稀盐酸中 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投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反应平缓,产生无色气体
⑤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生成淡黄色沉淀
(1)由实验①②可知,金属性Na (填“>”或下“<”同)Mg。
(2)由实验③④可知,金属性Mg A1。
(3)由实验⑤可知,非金属性S C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同时含有三硅酸镁()等化合物。
(1)铝单质与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某元素与铝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径比镁原子半径大,写出该元素符号 ,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铝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MgO和都可以制耐火材料,其原因是
a. 、MgO和都是白色固体
b. 、MgO和都是氧化物
c. 、MgO和都有很高的熔点
(4)氢氧化铝在强酸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5)明矾常用作净水剂,结合相关理论解释其净水原理 。
(6)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还有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的化学式 。
19.请填空:
(1)在KH2PO4的四种组成元素各自所能形成的简单离子中,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是 (填离子符号)。
(2)Fe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基态Z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
(4)基态T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0.依据原子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硅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 。
(2)基态的铁原子有 个未成对电子,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
(3)、、O、F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电负性最大的是 。
(4)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排列顺序错误的是_______。
A.元素的电负性:P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CC.离子半径:
D.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5)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违反能量最低原理的是 ;违反洪特规则的是 ;违反泡利原理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下列硼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 、 (填选项字母)。
A.B.
C. D.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规律可知,①所表示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即原子序数为16,为S元素;②表示的电子排布式中电子数为15,即原子序数为15,为P元素;③表示的电子排布式中有9个电子,即原子序数为9,为F元素。
【详解】A.F、P、S均为主族元素,其最高正价即为主族序数,其中F没有最高正价,其最高正价大小顺序为①>②>③,故A错误;
B.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减弱,F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所以电负性:③>①>②,故B错误;
C.原子半径变化规律为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依次递减,所以原子半径:②>①>③,故C错误;
D.第一电离能与电负性成正相关,即电负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由于P原子3p轨道半充满,第一电离能比S大,所以第一电离能:③>②>①,故D正确;
故选D。
2.D
【解析】能级数与电子层数n相同,当n=2时,只有2s、2p能级,不能出现d能级,而当n=3时也不会出现3f能级。
3.C
【详解】A.根据题意,若是碱金属,则a、b、c分别是、、K,金属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强,A错误;
B.若是卤族元素,则a、b、c分别是F、、,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B错误;
C.若是氧族元素,则a、b、c分别是O、S、,对应单质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C正确;
D.若是第ⅡA族元素,则a、b、c分别是、、,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金属镁的活泼性比铝强,铝和氧化镁不能发生铝热反应,A错误;
B.根据洪特规则,Cr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B错误;
C.分子中有过氧键,能体现出强氧化性,C正确;
D.高温时氯化铝不能电离出离子,工业上使用熔融的氧化铝来电解冶炼铝,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而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而s能级有1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5个原子轨道,则基态锰原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数为15,所以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15种,A正确;
B.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念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称为电子云;同一原子的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即4s电子比3s电子能量高,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在离核更远的空间出现的概率比3s大,而不是在离核更远的地方运动,B错误;
C.钾的金属性大于锰的,所以锰的电负性大于钾的,即锰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比钾大,C正确;
D.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排布为,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B。
6.A
【分析】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IA族最外层为n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确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V A族np能级容纳3的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电离能降低,以此来解析;
【详解】A.K、Na、Li处于同主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电离能降低,故K、Na、Li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A正确;
B.N、O、C同周期,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C、N、O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最外层2p能级容纳3的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C、O、N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B错误;
C.Cl、S、P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C、S、P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P最外层3p能级容纳3的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S、Cl、P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C错误;
D.Al、Mg、Na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Al、Mg、N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但Mg最外层3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确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a< Al< Mg,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霓虹灯发出红色的光,是电子吸收能量发生跃迁,然后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A正确;
B.铁护栏涂上油漆是物理过程,主要是隔绝空气,防止铁护栏生锈,同时增加美观,B不正确;
C.铁为2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II族,C正确;
D.钢中添加钒、钛、铌制成合金,可使钢材的强度和韧性都更强,钒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34s2,最高可为+5价,D正确;
故选B。
8.A
【详解】①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2px与2py空间伸展方向不同,但轨道的能量相同,不是发射光谱,①错误;
②氢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所以它的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不表示电子,只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②正确;
③虽然Li与Na的化学性质相似,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Li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锂,③错误;
④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Tl的金属性比Al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则Tl(OH)3应呈碱性,④错误;
⑤基态原子的4s能级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除去K,还有Cr和Cu,⑤错误;
⑥同一原子中,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半径越大,⑥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是②⑥,故选A。
9.A
【详解】A.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O>S,A正确;
B.非金属性:F>O>S,故简单氢化物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F>H2O>H2S,B错误;
C.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g>Na>K,C错误;
D.酸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3COOH>CH2ClCOOH>CH3COOH,D错误。
故选A。
10.A
【分析】从结构简式可知:X得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X为第ⅥA族元素;Y为正一价阳离子,Y为锂或钠;Z为正5价,可能为氮或磷,结合X、Y、Z属于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推出X为氧元素、Y为钠元素、Z为磷元素。
【详解】A.Na元素不存在同素异形体,A项错误;
B.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B项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减弱,金属单质还原性减弱,Na的还原性最强,C项正确;
D.在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的趋势是上升的,P>Si,但P原子最外层3p能级电子为半充满,较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S的第一电离,D项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结构决定性质,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所以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答案选C。
12.D
【详解】.电子排布式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所以原子为基态,故不选;
B.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所以为基态,故不选;
C.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所以为基态,故C不选;
D.为激发态,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知,其基态应为,故选;
故选。
13. bc NaCl+3H2O=NaClO3+3H2↑ 复分解反应 室温下,氯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小于其它晶体 ClO4- 3ClO-=ClO3-+2Cl-
【详解】(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是氟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②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或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与物质的沸点、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则b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
(3)①电解时,阳极上Cl-放电生成ClO3-,阴极上H+放电生成H2,故反应方程式为NaCl+3H2O=NaClO3+3H2↑,故答案:NaCl+3H2O=NaClO3+3H2↑;
②NaClO3转化为KClO3,说明该反应中两种物质互相交换离子生成盐,为复分解反应;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析出。室温下,KCl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其他晶体,所以先析出KClO3,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室温下,KClO3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小于其他晶体;
(4)①根据图象可知,D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所以ClOx-中的x为4,则D为ClO4-,故答案为:ClO4-;
②B→A+C,根据图象可知为:ClO-→Cl-+ClO3 ,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 =2Cl +ClO3 ,故答案为:3ClO-=ClO3-+2Cl-。
14.(1)Al3+
(2)He
(3)F
(4)
(5)ClCH2COOH、HCOOH、CH3COOH
【解析】(1)
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第三周期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离子为Al3+;故答案为:Al3+。
(2)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因此前四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He;故答案为:He。
(3)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F;故答案为:F。
(4)前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基态原子是Cr,有6个未成对电子,其价电子轨道表式为;故答案为:。
(5)ClCH2COOH中 Cl是一种强吸电子基团,能使 OH上的H原子具有更大的活动性,而CH3COOH中 CH3是斥电子基团,使 OH上的H原子活动性减弱,因此、HCOOH、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CH2COOH、HCOOH、CH3COOH;故答案为:ClCH2COOH、HCOOH、CH3COOH。
15. 17 17 20 37 7 13 13 14 27 3
【详解】某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某原子的中子数等于质量数-质子数;某原子的质量数在原子符号中的左上角标出,根据此结论有:
Cl的电子数为17,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37-17=20,质量数为37,最外层电子数为7;
Al的电子数为13,质子数为13,中子数为27-13=14,质量数为27,最外层电子数为3。
16.(1)氩
(2) 有耀眼的白光 MgO
(3)NaOH
(4)K+>Ca2+>Mg2+
(5) NaOH HClO4
(6)2Br-+Cl2=Br2+2Cl-
(7) HF F>Cl
(8) 6 BC
【详解】(1)元素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0族元素⑨,⑨是氩。
(2)元素③的单质Mg,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是有耀眼的白光, 生成物的化学式是MgO。
(3)①③⑤元素分别是Na、Mg、Al,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依次是NaOH、MgOH、Al(OH)3,碱性最强的是NaOH。
(4)比较离子半径的方法是: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②③④元素分别是K、Mg、Ca,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是K+、Mg2+、Ca2+,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Ca2+>Mg2+。
(5)元素①和⑧分别是Na和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NaOH、HClO4。
(6)元素⑧的单质是Cl2,氧化性:Cl2>Br2,所以NaBr的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
(7)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性。⑧⑩两种元素分别是Cl和F,非金属性:F>Cl,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HCl和HF,最稳定的是HF。
(8)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硒(Se)与元素O是同族元素,则硒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同族元素具有递变性,单质S是固态,那么Se单质常温下也为固态,A错误;Se的最高价态是+6,最低价态是-2,所以SeO2中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正确;Se的最高价态是+6,最高价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4,C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性,非金属性:S>Se,气态氢化物H2S更稳定,D错误;故答案为:BC。
17. > > > Cl2+S2-=S↓+2Cl-
【详解】(1)由钠单质与冷水反应比镁条与热水反应剧烈,可得金属性。
(2)由镁条与稀盐酸比铝条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可得金属性。
(3)由反应现象可得离子反应为,单质的氧化性,非金属性。
18. 2Al+6H+=2Al3++3H2↑ Na Al(OH)3+OH-=AlO2-+2H2O c Al(OH)3Al3++3OH- 明矾溶于水发生Al3++3H2OAl(OH)3+3H+,生成Al(OH)3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 NaHCO3
【分析】(1)与铝同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氯元素,由题意写出离子方程式;
(2)根据半径的变化规律来确定元素,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根据耐火材料的特点来选择.
【详解】(1)与铝同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氯元素,其气态氢化物是氯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
故答案为:2Al+6H+=2Al3++3H2↑;
(2)与铝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径比镁原子半径大的元素是钠元素,其符号是:Na,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Na;Al(OH)3+OH-=AlO2-+2H2O;
(3)所谓耐火材料,就是要耐得住高温,所以显然要有很高的熔点,c对;
故答案为:c。
(4)氢氧化铝在强酸环境中应该发生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是:Al(OH)3Al3++3OH-,
故答案为:Al(OH)3Al3++3OH-;
(5)明矾溶于水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
故答案为:明矾溶于水发生Al3++3H2OAl(OH)3+3H+,生成Al(OH)3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 ;
(6)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还有多种,除了氢氧化铝外还有碳酸氢钠,
故答案为:NaHCO3 。
19.(1)K+和P3-
(2)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3) 第三周期第IIIA族 3d104s2
(4)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
【详解】(1)四种组成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为K+、H+(或H-)、P3-、O2-,其中K+和P3-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均与Ar原子相同。
(2)Fe是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3)Al的核外电子排布为[Ne]3s23p1,故Al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基态Z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3d104s2,故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
(4)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基态T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
20.(1)
(2) 4
(3) K F
(4)B
(5) ①⑤ ② ③ ⑥
(6) B D
【详解】(1)基态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排布式为:;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基态的铁原子电子排布为:,3d轨道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价电子排布图为:;
(3)根据原子结构,最容易失电子的为,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K,F吸引电子能力最强,所以电负性最大的是F;
(4)A.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的非金属性:,所以电负性:,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是N原子,因为最外层电子为,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O原子大,所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错误;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C正确;
D.Mn原子价电子排布为:,未成对电子数为5,S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未成对电子数为2,Cl原子价电子数为:,未成对电子数为1,所以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D正确。
故选B。
(5)①符合原理;
②,电子排完2s轨道,应该排在2p轨道,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③,违背了洪特规则,不符合原理;
④,电子排布不完整,不符合原理;
⑤,符合原理;
⑥,排布在能量相同的电子对,自旋状态相反,不符合泡利原理;
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正确的是①⑤;违反能量最低原理的是②;违反洪特规则的是③;违反泡利原理的是⑥;
(6)能量最低的是基态硼原子,选B,能量最高的是跃迁的电子较多的激发态,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