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1月月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1月月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9 18:01:26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1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区,水流流进没有谷口的死胡同或河谷,形成的断尾河景观。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盲谷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景观最可能位于(  )
A.新疆 B.贵州 C.吉林 D.江苏
2.图中河流终年不断,但湖泊水位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  )
A.生活用水量大 B.蒸发旺盛
C.湖水渗入地下 D.该地气候干燥
3.与盲谷地貌成因相似的地貌是(  )
A.牛轭湖 B.“V”形谷 C.溶斗 D.“U”形谷
在距离青海省格尔木市200多千米的地方,G315国道横跨在荒芜的戈壁滩上,被称为“青海最美网红路”。下图为一游客在该公路一段面向正北方拍摄的景观照片。一般情况,该景观照片中的小山丘迎风坡陡,背风坡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路段所经过的地貌是(  )
A.雅丹地貌 B.流水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沙丘地貌
5.该地主导风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6.修建该公路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干旱缺水 ②风沙严重 ③多暴雨 ④物资运输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3④
氧化亚氮(N2O)作为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是大气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N2O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生物质燃烧以及土壤中的生物,其最终会被光分解。N2O还是一种温室气体,近两百年来,大气中的N2O浓度不断攀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N2O主要存在于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氮氧层
8.大气中的氮(  )
A.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基础原料
B.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D.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9.下列措施中,可有效缓解大气中N2O浓度增加的是(  )
A.节约用水 B.光盘行动
C.垃圾分类 D.广泛使用新能源汽车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最北端的希韦卢奇火山于2023年4月11日凌晨剧烈喷发,火山灰柱高度达20000m,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火山喷发,火山灰最高可到达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顶部 C.高层大气 D.平流层底部
11.火山灰笼罩上空,导致该地气候发生变化,图中辐射过程明显减弱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地膜覆盖,是指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地膜覆盖可促进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提高土地肥力,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地地膜覆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北方农田使用地膜覆盖,可有效抵御寒潮,保障农作物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 D.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3.我国华北地区多春旱,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湿度,其原理是减少(  )
A.下渗 B.地表径流 C.蒸发 D.地下径流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上升,然而城市洪涝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下图示意城镇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城镇化前后进行比较,水循环环节明显增强的是(  )
A.地下径流 B.蒸发、蒸腾 C.下渗 D.地表径流
15.下列措施中,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的是(  )
①大楼屋顶花园化 ②城市公共用地绿地化 ③排水管道施行雨污分流 ④人行道地砖渗透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下列城市中,建设“海绵城市”效益最低的是(  )
A.乌鲁木齐 B.哈尔滨 C.广州 D.北京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暑假,小明去挪威旅游,观赏了许多地貌,其中有一处景观在国内未曾见过。该景观峡谷蜿蜒,直通大海,谷底的海水十分宁静。图1示意该地貌景观照片,图2为挪威位置示意图。
(1)该景观名称是   ,其地貌类型为   ,该照片最可能拍摄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地。
(2)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说明我国沿海地区很少有该地貌分布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31日15时3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1)图中②层是   (填名称),其中分布有   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   。
(2)遥感三十九号卫星的预定轨道应位于图中的   层(填数字),地面向外发送的无线电短波可以返回地面,主要得益于该层中的   (填名称)。
(3)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指出其经过①层时气温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某海滨城市市区距海约50km,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为该日该滨海城市西部地区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示意图。
(1)图示时刻,该海滨地区吹   (填海风/陆风),此时应处于   (填夜晚/白天),图中②处温度较③处   (填高/低),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关系是   。
(2)在图中画出③④处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原因。
(3)若考虑城市风,试说明此时段其对③处海陆风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溶斗又称漏斗,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由数十米到数百米,深度常为数米或数十米,最深达400多米。纵剖面形态有碟状、锥状和井状等,底部常有洞,引导地表水向下排泄。地表水流沿垂直裂隙向下渗漏、溶蚀时,先在松散沉积物之下的基岩中形成隐伏的小洞,随后空洞发展扩大,导致上部堆积体和基岩崩落、塌陷,形成溶斗,溶斗被坍塌物堵塞后,可积水成湖,称为喀斯特湖。
1.根据材料可知, 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我国有大量石灰岩分布的地区为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广西等,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区,该地地下径流水量较大,因此能够保持当地湖泊水水位基本稳定,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区,水流流进没有谷口的死胡同或河谷,形成的断尾河景观,她的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与洼地、峰林、溶洞、溶斗等外力作用相同,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4.A
5.D
6.B
【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4.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青海省,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较大,照片中为小山丘,可判断为雅丹地貌,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雅丹地貌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该景观照片中的小山丘迎风坡陡,背风坡缓,由图可知,该地风向应为东北吹向西南,为东北风,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青海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自然环境脆弱,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风沙严重,交通运输不便,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7.A
8.B
9.D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7.根据材料可知,N2O会被光分解,说明其主要存在于对流层,因为光照比较充足,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大气中的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大气中N2O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生物质燃烧以及土壤中的生物,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开油车,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该气体的排放,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一样,低纬度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7-18公里;中纬度温带地区约为10-12公里;高纬度寒带地区仅为8-9公里。
10.根据材料可知,希韦卢奇火山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最北端,高纬度对流层高度为8-9千米,而火山灰柱高度达20000m,因此火山灰达到平流层,且位于平流层底部,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火山灰弥漫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没有影响;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量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将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弱;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导致③增强;④表示地面辐射,大量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下降,④减弱;⑤表示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量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会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⑤增强。
故答案为:B。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农业中地膜的作用:保温(以春播为主的地区)、保湿(针对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地方)、保土(针对我国降水较少、风力作用较强的地区)。
12.由于早春时气温较低,热量不足。通过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地面向外辐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正常发芽生长,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直接进入大气,被拦截在薄膜内,再渗入土壤,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C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4.D
15.C
16.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我们的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如植草沟、雨水花园、雨水塘、多功能调蓄水体等,这些设施还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径流污染和内涝风险,降低水环境污染巨额治理费用,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14.由图可知,城镇化之后,下渗量明显减少,地表径流量明显增加,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海绵城市"的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下雨时能“蓄水”,需要时能""放水”。城市公共用地绿地化和人行道地砖渗透化可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雨水的利用率,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建设海绵城市需要考察该地区的降水量,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较干旱,降水少,存水储水能力较差,因此在该地建设海绵城市效益最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峡湾;冰川地貌;甲
(2)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槽谷被海水入侵,成为狭长的海湾。
(3)我国大部分地区纬度较低,沿海地区冰川发育较少,所以很少有峡湾地貌分布。
【知识点】冰川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挪威位于欧洲大陆西北角,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多冰川地貌,山地丘陵多,多峡湾景观。读图分析可得,该照片最可能拍摄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的甲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槽谷被海水入侵,成为狭长的海湾。
(3)根据我国地理位置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纬度较低,沿海地区冰川发育较少,所以很少有峡湾地貌分布。
【点评】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上,半岛上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挪威全境,因此在地形上,挪威主要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而且面积约占整个国土的三分之二以上。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作为欧洲为数不多的大型山脉,最高峰加尔赫峰海拔2468米,由于纬度较高,以及暖流降雨的影响,形成了布满山脊的雪山冰川。
18.【答案】(1)平流层;臭氧;臭氧能吸收紫外线
(2)③;电离层
(3)特点:气温逐渐变低。原因:①层是对流层;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②层高度为12-50千米,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增加,因此为平流层,该层中分布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量紫外线,被称为地球保护伞。
(2)遥感三十九号卫星的预定轨道应位于图中的高层大气,即③,由于该层存在电离层,地面向外发送的无线电短波可以返回地面。
(3)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①层时,气温逐渐变低。原因在于:①层是对流层;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点评】 在气象上,通常按大气的热力性质,即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把大气由地面向上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19.【答案】(1)陆风;夜晚;高;①<④=②<③
(2)作图如下:
原因:此时为夜晚,陆地地区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而下沉。
(3)市区位于③处的东方,此时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反;会对海陆风产生减弱的效果。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近地面陆地等压线向上凸起,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此时应为陆风,为晚上。图②处温度较③处要高。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温度、气压均越低,同一等压线上的气压相同,因此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关系是①<④=②<③ 。
(2)由第一题可知,此时为夜晚,近地面吹陆风,③处空气遇冷收缩下沉。②处受热膨胀上升。图略。
(3)根据材料可知,某海滨城市市区距海约50km,市区位于③处的东边,受热岛效应的影响,此时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反;会对海陆风产生减弱的效果。
【点评】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 / 1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1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区,水流流进没有谷口的死胡同或河谷,形成的断尾河景观。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盲谷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景观最可能位于(  )
A.新疆 B.贵州 C.吉林 D.江苏
2.图中河流终年不断,但湖泊水位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  )
A.生活用水量大 B.蒸发旺盛
C.湖水渗入地下 D.该地气候干燥
3.与盲谷地貌成因相似的地貌是(  )
A.牛轭湖 B.“V”形谷 C.溶斗 D.“U”形谷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溶斗又称漏斗,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由数十米到数百米,深度常为数米或数十米,最深达400多米。纵剖面形态有碟状、锥状和井状等,底部常有洞,引导地表水向下排泄。地表水流沿垂直裂隙向下渗漏、溶蚀时,先在松散沉积物之下的基岩中形成隐伏的小洞,随后空洞发展扩大,导致上部堆积体和基岩崩落、塌陷,形成溶斗,溶斗被坍塌物堵塞后,可积水成湖,称为喀斯特湖。
1.根据材料可知, 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我国有大量石灰岩分布的地区为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广西等,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区,该地地下径流水量较大,因此能够保持当地湖泊水水位基本稳定,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区,水流流进没有谷口的死胡同或河谷,形成的断尾河景观,她的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与洼地、峰林、溶洞、溶斗等外力作用相同,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在距离青海省格尔木市200多千米的地方,G315国道横跨在荒芜的戈壁滩上,被称为“青海最美网红路”。下图为一游客在该公路一段面向正北方拍摄的景观照片。一般情况,该景观照片中的小山丘迎风坡陡,背风坡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路段所经过的地貌是(  )
A.雅丹地貌 B.流水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沙丘地貌
5.该地主导风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6.修建该公路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干旱缺水 ②风沙严重 ③多暴雨 ④物资运输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3④
【答案】4.A
5.D
6.B
【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4.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青海省,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较大,照片中为小山丘,可判断为雅丹地貌,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雅丹地貌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该景观照片中的小山丘迎风坡陡,背风坡缓,由图可知,该地风向应为东北吹向西南,为东北风,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青海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自然环境脆弱,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风沙严重,交通运输不便,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故答案为:B。
氧化亚氮(N2O)作为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是大气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N2O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生物质燃烧以及土壤中的生物,其最终会被光分解。N2O还是一种温室气体,近两百年来,大气中的N2O浓度不断攀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N2O主要存在于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氮氧层
8.大气中的氮(  )
A.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基础原料
B.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D.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9.下列措施中,可有效缓解大气中N2O浓度增加的是(  )
A.节约用水 B.光盘行动
C.垃圾分类 D.广泛使用新能源汽车
【答案】7.A
8.B
9.D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7.根据材料可知,N2O会被光分解,说明其主要存在于对流层,因为光照比较充足,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大气中的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大气中N2O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生物质燃烧以及土壤中的生物,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开油车,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该气体的排放,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最北端的希韦卢奇火山于2023年4月11日凌晨剧烈喷发,火山灰柱高度达20000m,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火山喷发,火山灰最高可到达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顶部 C.高层大气 D.平流层底部
11.火山灰笼罩上空,导致该地气候发生变化,图中辐射过程明显减弱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一样,低纬度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7-18公里;中纬度温带地区约为10-12公里;高纬度寒带地区仅为8-9公里。
10.根据材料可知,希韦卢奇火山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最北端,高纬度对流层高度为8-9千米,而火山灰柱高度达20000m,因此火山灰达到平流层,且位于平流层底部,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火山灰弥漫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没有影响;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量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将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弱;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导致③增强;④表示地面辐射,大量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下降,④减弱;⑤表示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量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会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⑤增强。
故答案为:B。
地膜覆盖,是指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地膜覆盖可促进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提高土地肥力,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地地膜覆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北方农田使用地膜覆盖,可有效抵御寒潮,保障农作物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 D.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3.我国华北地区多春旱,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湿度,其原理是减少(  )
A.下渗 B.地表径流 C.蒸发 D.地下径流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农业中地膜的作用:保温(以春播为主的地区)、保湿(针对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地方)、保土(针对我国降水较少、风力作用较强的地区)。
12.由于早春时气温较低,热量不足。通过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地面向外辐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正常发芽生长,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直接进入大气,被拦截在薄膜内,再渗入土壤,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C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C。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上升,然而城市洪涝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下图示意城镇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城镇化前后进行比较,水循环环节明显增强的是(  )
A.地下径流 B.蒸发、蒸腾 C.下渗 D.地表径流
15.下列措施中,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的是(  )
①大楼屋顶花园化 ②城市公共用地绿地化 ③排水管道施行雨污分流 ④人行道地砖渗透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下列城市中,建设“海绵城市”效益最低的是(  )
A.乌鲁木齐 B.哈尔滨 C.广州 D.北京
【答案】14.D
15.C
16.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我们的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如植草沟、雨水花园、雨水塘、多功能调蓄水体等,这些设施还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径流污染和内涝风险,降低水环境污染巨额治理费用,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14.由图可知,城镇化之后,下渗量明显减少,地表径流量明显增加,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海绵城市"的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下雨时能“蓄水”,需要时能""放水”。城市公共用地绿地化和人行道地砖渗透化可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雨水的利用率,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建设海绵城市需要考察该地区的降水量,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较干旱,降水少,存水储水能力较差,因此在该地建设海绵城市效益最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暑假,小明去挪威旅游,观赏了许多地貌,其中有一处景观在国内未曾见过。该景观峡谷蜿蜒,直通大海,谷底的海水十分宁静。图1示意该地貌景观照片,图2为挪威位置示意图。
(1)该景观名称是   ,其地貌类型为   ,该照片最可能拍摄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地。
(2)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说明我国沿海地区很少有该地貌分布的原因。
【答案】(1)峡湾;冰川地貌;甲
(2)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槽谷被海水入侵,成为狭长的海湾。
(3)我国大部分地区纬度较低,沿海地区冰川发育较少,所以很少有峡湾地貌分布。
【知识点】冰川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挪威位于欧洲大陆西北角,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多冰川地貌,山地丘陵多,多峡湾景观。读图分析可得,该照片最可能拍摄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的甲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槽谷被海水入侵,成为狭长的海湾。
(3)根据我国地理位置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纬度较低,沿海地区冰川发育较少,所以很少有峡湾地貌分布。
【点评】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上,半岛上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挪威全境,因此在地形上,挪威主要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而且面积约占整个国土的三分之二以上。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作为欧洲为数不多的大型山脉,最高峰加尔赫峰海拔2468米,由于纬度较高,以及暖流降雨的影响,形成了布满山脊的雪山冰川。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31日15时3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1)图中②层是   (填名称),其中分布有   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   。
(2)遥感三十九号卫星的预定轨道应位于图中的   层(填数字),地面向外发送的无线电短波可以返回地面,主要得益于该层中的   (填名称)。
(3)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指出其经过①层时气温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1)平流层;臭氧;臭氧能吸收紫外线
(2)③;电离层
(3)特点:气温逐渐变低。原因:①层是对流层;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②层高度为12-50千米,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增加,因此为平流层,该层中分布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量紫外线,被称为地球保护伞。
(2)遥感三十九号卫星的预定轨道应位于图中的高层大气,即③,由于该层存在电离层,地面向外发送的无线电短波可以返回地面。
(3)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①层时,气温逐渐变低。原因在于:①层是对流层;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点评】 在气象上,通常按大气的热力性质,即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把大气由地面向上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某海滨城市市区距海约50km,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为该日该滨海城市西部地区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示意图。
(1)图示时刻,该海滨地区吹   (填海风/陆风),此时应处于   (填夜晚/白天),图中②处温度较③处   (填高/低),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关系是   。
(2)在图中画出③④处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原因。
(3)若考虑城市风,试说明此时段其对③处海陆风的影响。
【答案】(1)陆风;夜晚;高;①<④=②<③
(2)作图如下:
原因:此时为夜晚,陆地地区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而下沉。
(3)市区位于③处的东方,此时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反;会对海陆风产生减弱的效果。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近地面陆地等压线向上凸起,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此时应为陆风,为晚上。图②处温度较③处要高。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温度、气压均越低,同一等压线上的气压相同,因此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关系是①<④=②<③ 。
(2)由第一题可知,此时为夜晚,近地面吹陆风,③处空气遇冷收缩下沉。②处受热膨胀上升。图略。
(3)根据材料可知,某海滨城市市区距海约50km,市区位于③处的东边,受热岛效应的影响,此时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反;会对海陆风产生减弱的效果。
【点评】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