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三)(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三)(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9 21: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四年级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三)
一、单选题(20分)
1.小明大声说话,我们听到了他的声音,这是(  )振动使喉咙发出声音的。
A.声带 B.空气 C.舌头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 。
A.出现波纹 B.没有变化 C.发出音乐声
3.雷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A.水 B.空气 C.大地
4.外耳的耳郭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声波 B.为了美观 C.减弱声音
5.停止敲鼓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鼓声,这是因为(  )。
A.敲击虽然停止了,但是鼓的振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B.鼓的振动虽然停止了,但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C.鼓的振动虽然停止了,但我们的耳朵感觉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6.往真空的玻璃钟罩里逐渐加入空气,钟罩里的铃声会(  )。
A.越来越弱 B.越来越强 C.不变
7.古代战土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敌方军队的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蹄声只能沿着地面传播
B.大地的传声速度比空气的传声速度快
C.通过地面听到声音比空气传播过来的要轻
8.人体从呼吸系统中获取(  )。
A.血液 B.氧气 C.细胞
9.午餐中,小明吃了一碗番茄鸡蛋,应该记录为(  )食物。
A.1 B.2 C.3
10.正常情况下,人体吸进的气体中(  ) 。
A.氧气比氮气少得多 B.成分最多的是氧气
C.没有二氧化碳气体
二、判断题(20分)
11.在一定限度内弹簧被拉伸的越长,其产生的弹力越小。(  )
12.自行车的刹车系统利用了摩擦力的原理。(  )
13.摩擦力对于我们的活有百害而无一利。(  )
14.鞋底上的花纹主要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
15.糖类食物都有明显的甜味。(  )
16.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会一直变大。 (  )
17.口腔是人体消化器官之一。(  )
18.不爱运动的同学在运动后恢复正常呼吸所需的时间更短。(  )
19.声带是喉咙里能发声的器官。(  )
20.不同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物体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
三、填空题(28分)
21.风声、雷声是   的声音;汽车喇叭声、二胡声是   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选填“自然界”或是“人类 ”)。
22.敲击鼓面时,鼓面    ,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   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23.
能发出声音:   、   、   不能发出声音:   、   、   
24.蜜蜂发出“嗡嗡”的声音是由翅膀   产生的。
25.粗细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动越   ,音高越   ;弦越细,振动越   ,音高越   。
26.   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   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   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   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   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7.牙齿的   用来切割食物,   用来咀嚼食物,   用来撕碎食物。2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   ,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   。
29.气球里的气体向后喷出时,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   的推力(即   ,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四、连线题(14分)
30.把下面各种力与其对应的现象连一连
弹弓发射石子的力
重力 海绵被压扁后产生的力
弹力 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时,它与滑梯之间的力
反冲力 使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的力
磨擦力 放鞭炮时让鞭炮向上冲的力
提水时,水桶对手的拉力
31.把下列食物与其对应的类别连起来。
鸡腿
 
米饭
 
苹果 动物类食物
鸡蛋
 
牛奶
 
西蓝花 植物类食物
羊肉
 
土豆
 
五、实验探究题(12分)
32.猜一猜小车能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验证。
猜想:运动小车的能量跟小车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能量越大。
实验设计:让相同速度不同质量的小车撞击木块,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比较小车能量的大小。
实验操作:让小车从斜坡滑下撞击木块,记录木块移动的距离。
保持小车起始高度、木块摆放的位置不变。每次在小车上增加一个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记录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次序 砝码个数 木块移动距离(cm)
1 0 5
2 1 10
3 2 15
4 3 20
(1)实验结论:运动小车的能量与小车的   有关,速度相同时,   越大,   越大。
(2)实验应用:甲、乙、丙三辆大小一样的货车以相同的速度在马路上行驶,甲车装有3吨货物,乙车装有2吨货物,丙车装有1吨货物,如果这三辆货车撞击同一物体时,____产生的能量最大。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3)实验拓展:
①运动小车的能量还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能量   。
②行驶中的汽车具有很大的能量,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在过马路时应   。
A.闯红灯B.遵守交通规则C.和同伴打闹
六、综合题(6分)
33.声音的研究。
小强一家人下午去逛公园,还没到公园,小强就听到了公园里传来的歌声。到了公园发现有人在对着话筒唱歌,唱得可好听了,歌声是由放在地上的一个喇叭播放出来的。小强跑到喇叭旁边,用手摸了摸喇叭的外箱,感觉外箱振动得很快,非常疑惑,外箱怎么会振动?声音又是怎么传到耳朵里的?
(1)小强没到公园就听到歌声是因为喇叭振动带动   振动,声音以   的形式传到耳朵。
(2)小强发现随着歌声的强弱变化,喇叭外箱的振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请你判断下面这句话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声音强,物体振动次数多;声音弱,物体振动次数少。(  )
(3)正当大家倾听优美的歌声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调大了音量,大家急忙捂住耳朵,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护耳朵里的    部位。
(4)悦耳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旷神怡,嘈杂刺耳的声音使人心烦意乱,应该保持安静的地方有:   ;   ;   ;   等。(写出4个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发出声音是因为我们的喉咙里面有声带,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故选A。
2.【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出现波纹,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答案】B
【解析】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4.【答案】A
【解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
5.【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停止敲鼓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鼓声,这是因为敲击虽然停止了,但是鼓面的振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用手按住鼓面,则鼓不再发出声音。选项A正确。
6.【答案】B
【解析】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7.【答案】B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物体的弹性好,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就快。一般来说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中,固体的弹性最好,气体最差,因此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古代,战士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敌方军队的到来,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要快。故选B。
8.【答案】B
9.【答案】B
【解析】番茄鸡蛋里面有番茄、鸡蛋两种食物,所以应该记录为2种。选项B正确。
10.【答案】A
【解析】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而吸入气体中氧气比氮气少得多,A符合题意。
11.【答案】(1)错误
【解析】像皮筋、弹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在一定限度内,弹簧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
12.【答案】(1)正确
【解析】根据对摩擦力的认识,刹车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达到让车轮减速至停止的目的,是对摩擦力的应用。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3.【答案】(1)错误
【解析】摩擦力在生活中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比如鞋底的花纹可以增加鞋和地面的摩擦力,可以防止人滑倒,这就是摩擦力有益的一面。
14.【答案】(1)错误
【解析】 鞋底上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15.【答案】(1)错误
16.【答案】(1)错误
【解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会逐渐减小,而不是一直变大。
17.【答案】(1)正确
【解析】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杀菌,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18.【答案】(1)错误
【解析】 喜爱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心肺功能强,在运动后可以很快恢复正常的心跳和呼吸。
19.【答案】(1)正确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所以声带是喉咙里能发声的器官。
20.【答案】(1)正确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能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式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题目说法正确.
21.【答案】自然界;人类
【解析】我们周围的声音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和人工世界的声音,其中风声、雷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二胡声属于人工世界的声音。
22.【答案】振动;鼓声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23.【答案】②;③;⑥;①;④;⑤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能够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不能够发出声音。
图中能够发出声音的是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用两个烧杯交替倒水、敲击音叉。其余行为不能发出声音。
24.【答案】振动
【解析】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蜜蜂发出的声音是翅膀振动产生的。
25.【答案】慢;低;快;高
【解析】考查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弦的粗细、长短都直接影响弦的振动频率,弦越粗频率越慢声音越低,越细频率越高;弦越长频率越慢,越短频率越快声音越高。
26.【答案】口腔;胃;小肠;胃;小肠
【解析】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部分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口腔能够湿润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食管能够将食物从口腔中运输到胃里;胃将食物进一步磨碎,进入小肠吸收;小肠是人体消化的主要场所;经过小肠吸收后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水分然后排出身体。
27.【答案】门齿;犬齿;臼齿
【解析】考查牙齿的作用,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主要用来切割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
28.【答案】摩擦;摩擦力
【解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利,有时对我们有害。
29.【答案】相反;反冲力;火箭、喷气式飞机
【解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气球小车向前运动就是利用反冲力推动的。火箭、喷气式飞机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0.【答案】
【解析】弹弓发射石子产生的力和海绵被压扁后产生的力属于弹力;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时,它与滑梯之间产生的力属于摩擦力;使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的力是重力;放鞭炮时让鞭炮向上冲的力是反冲力;提水时,水桶对手的拉力属于重力。
31.【答案】
【解析】根据食物分类的认识,鸡腿、鸡蛋、牛奶是来自动物的食物,称为动物类食物;米饭、苹果是来自于植物的食物,称为植物类食物。
32.【答案】(1)质量;质量;质量
(2)A
(3)越大;B
【解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一定,质量越大,能量就越大;质量相同,速度越大,能量越大。
(1)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小车没放砝码时,撞击木块移动5厘米;装入1个砝码后,撞击木块移动10厘米;装入2个砝码后,撞击木块移动15厘米;装入3个砝码后,撞击木块移动20厘米,说明运动小车的能量与小车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能量越大。
(2)实验证明运动小车的能量与小车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能量越大。甲、乙、丙三辆大小一样的货车以相同的速度在马路上行驶,甲车装有3吨货物,乙车装有2吨货物,丙车装有1吨货物,如果这三辆货车撞击同一物体时,质量最大的甲车产生的能量最大。
(3)①运动小车的能量还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能量越大,我们可以用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下落来模拟。
②行驶中的汽车具有很大的能量,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在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严禁闯红灯、在路上打闹等行为。
33.【答案】(1)空气;波
(2)×
(3)鼓膜
(4)教室;图书馆;会议室;音乐会场所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所以小强没到公园就听到歌声这是因为喇叭振动带动空气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耳朵。
(2)摸了一会儿,小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现随着唱歌的声音的高低变化外箱振动的快慢也会发生变化,声音高振动次数快,声音低振动次数慢。不是强弱,故这种说法错误。
(3)正当大家倾听优美的歌声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调大了音量,大家急忙捂住耳朵,都说太吵了。大家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护耳朵里的鼓膜部位。
(4)悦耳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旷神怡,嘈杂刺耳的声音使人心烦意乱,教室、图书馆、会议室、公共场所等应该保持安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