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共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共7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9 21: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10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导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名婴,字仲,谥平。春秋时期齐国人,齐国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子使楚
导入新课
蔺(lìn)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完璧归赵
导入新课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舌战群儒
导入新课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上面所列举的只是我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外交使节中的代表,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我国历史上另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就是唐雎。
导入新课
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名《国策》《国事》,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件,重点记录了众多谋臣策士的策论。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作品简介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解题
课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唐雎(jū),战国末期人。
不辱使命: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辜负。
唐雎( ) 怫然( )
韩傀( ) 免冠徒跣( )
缟素( ) 庸夫( )
色挠( ) 以头抢地( )
休祲( ) 寡人谕( )


guī
xiǎn
gǎo
yōng
náo
qiāng
jìn

生字注音
朗读课文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朗读课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朗读课文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使:派遣,派。
谓:告诉,对……说。
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寡人:古代君王的自称。
欲:想。
第一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以:用。介词。
易:交换。
其:表示祈使语气。
许:答应。
第一段
疏通文意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第一段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疏通文意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加惠:给予恩惠。
以:用。介词。
甚善:很好。
虽然:即使这样。虽,即使。然,这样。
于:从。
愿:希望。
第一段
疏通文意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终:始终。
之:它。代词。
弗:不。
第一段
疏通文意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第一段
译文: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的,很好;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希望始终守卫它,不敢用它交换。”
疏通文意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①唐雎使②于秦。
说:同“悦”,高兴。
因:于是。
使①:派,派遣。
使②:出使。
于:到。介词。
第一段
疏通文意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第一段
译文: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疏通文意
10 唐雎不辱使命
第二课时
疏通文意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谓:告诉,对……说。
以:用。
听:听从。
何也:为什么。
第二段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第二段
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疏通文意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①五十里之地存者,以②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且:况且。
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以① :凭。介词。
者:……的原因。
以② :把。介词。
故:所以。
第二段
疏通文意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①五十里之地存者,以②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为:看作,当作。
错意:在意。错,同“措”,放置。
第二段
译文: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可是安陵君却凭着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疏通文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今:现在。
以:用。
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逆:违背。
第二段
疏通文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轻:轻视,看不起。
与:同“欤”,语气词。
第二段
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而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这)是小看我吗?”
疏通文意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对:回答。
若是:像这样。是,这样。
于:从。
虽:即使。
岂直:何况只是。
第二段
疏通文意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第二段
译文: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疏通文意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怫然:愤怒的样子。
公:对人的敬称。
尝闻:曾经听说。
天子之怒:天子发怒。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三段
疏通文意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臣:古代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对君主的自称。
未尝:不曾。
伏尸:横尸在地。
第三段
疏通文意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第三段
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我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
疏通文意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布衣之怒:平民发怒。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冠,帽子。徒,裸露。跣,赤脚。
以:把。
抢:碰,撞。
第三段
疏通文意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尔:罢了。
第三段
译文: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疏通文意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之①②③④⑤: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夫:发语词。
第三段
疏通文意
唐雎曰:“此庸夫之①怒也,非士之②怒也。夫专诸之③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④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⑤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曰:“此庸夫之①怒也,非士之②怒也。夫专诸之③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④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⑤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第三段
疏通文意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仓,同“苍”,青色。
第三段
唐雎曰:“此庸夫之①怒也,非士之②怒也。夫专诸之③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④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⑤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疏通文意
第三段
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疏通文意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皆:都。
之:的。
怀怒未发: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怀,心里。
休祲:吉凶的征兆。偏义复词,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第三段
疏通文意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与,加上。
第三段
译文: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没发作的时候,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疏通文意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若:如果。
缟素:穿白色丧服。(名词活用做动词)
是:这样。
挺:拔。
第三段
疏通文意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第三段
译文: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发怒,将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普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剑而起。
疏通文意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第四段
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屈服。
长跪:直身而跪。把腰挺直,表示敬意。
谢:道歉。
何至于此: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疏通文意
第四段
译文:秦王神色变得沮丧,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疏通文意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①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②有先生也。”
第四段
谕:明白,懂得。
夫:发语词。
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以①:凭。介词。
徒:只,仅仅。
以②:因为。
疏通文意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第四段
译文:我明白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国却凭着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先生啊。”
疏通文意
10 唐雎不辱使命
第三课时
文言词语清单
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放置。
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青色。
轻寡人与
“与”同“欤”,语气词,吗。
文言词语清单
一词多义:
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不辱使命(出使)
亦免冠徒跣(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整理复习
一词多义:

轻寡人与(同“欤”,语气词)
与臣而将四矣(加上)
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
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秦王谓安陵君曰(告诉,对……说)
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一词多义:

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高可二黍许(上下、左右)
休祲降于天(吉祥)
行者休于树(休息)


且秦灭韩亡魏(况且)
年且九十(将近)
整理复习
一词多义:

以五十时之地而存者(凭,凭借)(介词)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介词)
以头抢地耳(把)(介词)
以君为长者(把)(介词)
以大易小(用)(介词)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介词)
整理复习
整体感知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秦王、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结局是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秦国的使命。
文本解读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2.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
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整体感知
4.秦王一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秦王一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5.秦王说“灭韩亡魏”“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逆寡人”“轻寡人与”,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秦王的骄横。他言辞奸诈,实际是恃强凌弱,不可一世,完全的强盗逻辑,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委婉中露出胁迫之意。
整体感知
6.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是什么反应?这体现了唐雎的什么性格特点?
凛然不惧,针锋相对,并以“士之怒”的例子以自比。这体现了他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完成使命的责任感。
7.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整体感知
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
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从侧面衬托了唐雎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忠心爱国的优秀品质。
整体感知
人物形象
1.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谈谈唐雎的性格特点吗?
唐雎是一位忠于使命(爱国忠君),有勇有谋(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临危不惧),不畏强暴,大义凛然,能言善辩的外交家。
2.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
秦王是一个贪得无厌、奸诈狡猾、骄横狂暴、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前倨后恭的封建统治者。
人物形象
3.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性格的?
(1)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2)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方法刻画人物。
唐雎与秦王的对比;安陵君衬托唐雎。
人物形象
语言赏析
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1)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潜台词”
(1)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要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语言赏析
2.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1)“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
“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
“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语言赏析
说话技巧
唐雎的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
乎……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言之有“节”
言之有“据”
言之有“力”
“否,非若是也”
“而守之”
“士之怒”
“而将四矣”
“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说话技巧
语言赏析
2.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2)启示:
说话技巧在与人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勇敢与善辩也是好的品质与能力。
在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拓展延伸
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南北朝】刘勰
中考真题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战国策 赵策三》,有删改)
中考真题
1.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2.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
性格特点: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劝谏方式: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中考真题
课后作业
1.补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