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 梅岭三章
陈毅
作者名片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有《陈毅诗词选集》。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这三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写作背景
阎罗
捷报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yán)
(jié)
(xīng)
课本6页
读读写写
补充
旌旗
当
(jīng)
(dàng)
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
2.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梅岭三章
陈 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朗读课文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朗读课文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朗读课文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朗读课文
解题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梅岭,即大庾(yú)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三章,即三首。从古体诗的角度看,这三首诗属于七言绝句。诗前面的文字是小序。
词语解释
①余:我。
②丛莽:丛生的草木。
③余:多,表示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
④得:能够。⑤得:写成。
⑥旋:不久、随即。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①伤病伏丛莽②间二十余③日,虑不得④脱,得⑤诗三首留衣底。旋⑥围解。
①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
②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③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④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词语解释
⑤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借喻】
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词语解释
①烽烟:古代边境有敌入侵时在高台上点起报警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当时的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6)。【借代】
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词语解释
②诸君:指各位同志。
③当:当作。
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词语解释
①涯:边际,止境。
②血雨腥风:这里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士的血腥镇压。【借喻】
③自由花:指幸福花,即人类的解放。【借喻】
第三章: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词语解释
④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出自《孟子》),“杀身成仁”(出自《论语》)。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引用】
第三章: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1.请用四字短语给《梅岭三章》每首诗起一个标题(概括内容)。
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整体感知
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整体感知
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整体感知
文本解读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背景。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从“旋围解”可以看出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写的。
1.“断头今日意如何”有什么作用?
运用设问,交代写作背景,表现了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起总领全篇(三章)的作用。
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文本解读
2.赏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运用比喻的修辞,用阎罗王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运用借代的修辞,用“旌旗”借指军士,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气概。同时,诗句中“招”表达出作者旗帜鲜明的态度,有声势,有感召力;“斩”给人力度强、速度快、居高临下的气势。
文本解读
1.第二章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头悬国门”运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
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文本解读
2.“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传”?为什么?
不能。“飞”形容轻而快、形象感强烈,用在句中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传”,显得呆板、无形象感。所以不能换。
文本解读
“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第三章: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文本解读
课文小结
郭沫若评价陈毅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三首诗中,诗人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课后作业
1.补充作业第2课。
2.抄写并背诵这三首诗(不包括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