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填空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填空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9 23:4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填空题专题训练
1.空气可以被( ),( )空气具有( )。
2.固体在( )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 )或( ),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3.在地下水、海水和河流中,( )和( )属于淡水资源。
4.土壤具有一定的( ),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物质。
5.澄清石灰水倒入呼出的气体中,摇晃一下发现澄清石灰水变(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6.风是由( )形成的;孔明灯和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 )的原理制成的。
7.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 )、( )和( )等因素有关。
8.( )是人类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9.土壤中生活着许多( ),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 )。通过在土壤中( ),帮助土壤通气;通过( ),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 ),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10.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 )且呈( )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 )、( )且枯黄。
11.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是( ),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12.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 ),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 ),沙漏可以计量( )
13.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 )。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 )。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14.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占淡水总量的( )。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 )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1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 );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 )。
16.人的呼吸器官包括( )、咽、喉、( )、支气管和肺。
17.( )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 ),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8.固体在( )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 ),但构成物体的( )没有改变。
19.生活中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的情况有( )、( )、( )等。
20.在比较海洋不同于湖泊的地方时,小红是这样描述的:海洋的面积比湖泊大,水量比湖泊多,海洋里的生物种类更多,海水是咸水,湖泊大多是淡水。请说说她是从( )、( )、( )、( )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的。
2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 )。
22.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准备就绪后,要按一下( )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将要称量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3.液体没有固定的( ),但有确定的( )和( ) 。
24.纱巾、牛奶、粉笔、水这四种物品中,固体的是( ),( ),液体的是( ),( )。
25.除了生物资源,( )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26.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 )。
27.沙粒、黏粒、粉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做( )。
28.地球上( )%的水是海洋和咸水湖里的咸水,只有( )%的水是淡水。在这些的淡水中,( )是冰川和难以利用的深层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29.空气总是在( )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 )。
30.人们根据三种( )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 )、( )和( )。
31.可利用( )把木屑和铁屑分离开来。
3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具有一定的( ),我在土壤中发现过( )。
33.空气占据一定的(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
34.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 )资源,也是许多( )的家园。
35.消化系统:口腔—咽喉—( )—胃—( )—( )—肛门。
36.土壤的成分有( )、( )、( )、( )、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37.( )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38.自然界的水域分成天然水域和( )。
39.超市促销员可以将充有气体的气球随意扭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这说明空气( )。
40.土壤流失还会加剧( )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 )( )。
41.“吹不大的气球”的实验结果说明( );充气床垫、射钉枪、足球等是应用了( )空气的特点。
42.人们利用( )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 )后再作判断。
43.自然界中最大的水体是( ),蕴藏着丰富的各种资源,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44.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热空气( ),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 )形成了风。
45.糖类、脂肪、( ),( )、无机盐、( )和膳食纤维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46.鼻腔、( )与( )、( )和支气管组成了呼吸道。
47.跑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48.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 )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
49.把盐和花生混合后,占据的空间有可能( ),质量不会( )。(填“改变”“不改变”)
50.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为植物生存提供( )和养料。按照土壤中的大小颗粒含量的( )把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51.为了保护家乡的土壤,我们可以( )、( )等等。
52.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 )、( )、壤土三类。
5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 )。
54.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 )、( ),为动物生存提供( )。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55.糖拌花生是固体的( ),而筛沙子是固体的(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压缩 压缩 弹性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 外力 形状 大小
【详解】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性质没有改变,被称为物理变化。
3. 地下水 河流
【详解】对地球水资源分布的认识,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淡水不足3%。在地下水、海水和河流中,地下水和河流属于淡水资源。
4. 肥力 营养
【详解】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5. 浑浊 二氧化碳
【详解】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将澄清石灰水倒入呼出的气体中,摇晃一下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6. 空气的流动 上升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热气球和孔明灯都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7. 温度 是否搅拌 颗粒大小
【详解】通过加快溶解的方法可知,影响食盐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可以通过对比试验得知。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有关。
8.水
【详解】一般来说,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9. 小动物 作用 打洞 吞食、排泄 活动
【解析】略
10. 茁壮 绿色 细弱 柔软
【详解】腐烂动植物的遗体统称为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长出的植物茁壮、呈绿色,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枯黄,可知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11.水
【详解】一般来说,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12. 质量 体积 时间
【详解】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科学的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捷的解决很多问题。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用天平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测量液体的体积可以使用量筒;沙漏是我国古代的简易计时工具,可以计量时间。
13. 氧气 氧气
【详解】人体的呼吸道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通过吸气过程,使外界的空气中的氧气经由呼吸道进入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再通过呼气过程,将交换后的二氧化碳经由呼吸道排出体外。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要求学生掌握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14. 30% 雨水
【详解】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15. 上方 下方
【详解】冷空气下降是因为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冷空气比较重,可以到房间下方去;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热空气会上升。
16. 鼻 气管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7. 土壤 肥力
【详解】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土壤就在我们身边,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18. 外力 形状或大小 物质状态
【解析】略
19. 八宝米 中药材 混凝土
【解析】略
20. 面积 水量 生物种类 水的咸淡
【详解】海洋的面积比湖泊大,这是从面积大小来比较;水量比湖泊多,海洋里的生物种类更多,这是从来比较;这是从生物种类来比较;海水是咸水,湖泊大多是淡水,这是从水的咸淡来比较。所以在比较海洋不同于湖泊的地方时,小红是从面积、水量、生物种类、水的咸淡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的。
21. 空间 弹性
【详解】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空,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有:气钉枪、充气城堡、足球、轮胎等。
22. 水平 归零
【详解】电子天平是天平中最新发展的一类天平,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称量仪器之一。它具有称量快捷,使用方法简便等优点。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准备就绪后,要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将要称量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3. 形状 体积 质量
【解析】略
24. 纱巾 粉笔 牛奶 水
【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纱巾、牛奶、粉笔、水这四种物品中,纱巾、粉笔是固体;液体的是牛奶、水。
25.海洋
【详解】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海洋里生活着20 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 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海洋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海洋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海洋中的绿藻是大气层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26.腐殖质
【解析】略
27.壤土
【详解】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黏质土粘性大,土中空隙少,不易通风漏气;壤土通气性能好,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所以沙粒、黏粒、粉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做壤土。
28. 97.5 2.5 三分之二
【详解】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5%都是咸水(海洋、咸水湖),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左右,约3500万立方千米,在这些的淡水中,三分之二冰川和难以利用的深层地下水。淡水中近70%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永冻积雪和大部分不易利用的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
29. 循环 风
【解析】略
30. 颗粒含量 沙质土 粘质土 壤土
【解析】略
31.磁铁
【解析】略
32. 肥力 石头
【详解】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我在土壤中发现过石头。
33. 空间 弹性
【详解】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排斥力,与距离成反比,当空气被压缩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变短,排斥力就变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4. 淡水 生物
【解析】略
35. 食道 小肠 大肠
【详解】消化过程是通过消化器官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
36. 小石子 水 空气 黏土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37. 固体 液体
【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8.人工水域
【详解】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39.容易被压缩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超市促销员可以将充有气体的气球随意扭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这说明空气容易被压缩。
40. 水资源 土地荒芜 环境恶化
【详解】土壤资源正在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流失、土壤退化等。而土壤流失还会加剧水资源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地荒芜、环境恶化。
41.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压缩
【详解】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无论怎么努力吹,都无法将气球吹得圆鼓鼓的;这是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吹不大。充气床垫、射钉枪、足球等是应用了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的特点。
42. 水平面 稳定
【详解】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
43.海洋
【详解】自然界中最大的水体是海洋。海洋里不仅有许多生物资源,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44. 上升 补充到 热空气 空气的流动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冷空气下降。所以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45. 蛋白质 维生素 水
【详解】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46. 咽 喉 气管
【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
47.肺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肺主要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48. 3.62 70.8%
【详解】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多。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
49. 变小 改变
【详解】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几种固体混合后和混合前相比,混合后固体的体积可能变小,也可能不变;但是质量不变。把盐和花生混合后,占据的空间有可能变小,质量不会改变。
50. 水分 多少
【详解】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种,其中含沙量最多的是沙质土,含黏土较多的是黏质土。
51. 植树造林 宣传环保
【详解】土壤是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要保护土壤,比如植树造林、宣传环保、不随意倾撒垃圾等等。
52. 沙质土 黏质土
【详解】按照土壤中的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砂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53. 弹性 风
【详解】用橡皮泥把针筒的口堵住,然后用手推活塞,感觉到很吃力,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把手松开,活塞会反弹回来,是因为压缩的空气有弹力。通过实验可知,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流动形成风。
54. 养料 水分 栖息地
【详解】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它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55. 混合 分离
【详解】根据对物质的认识,固体物既可以混合,又可以把混合进行分离。糖拌花生米是固体的混合,筛沙子是固体的分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