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hé shì bì zhuàng suì yǔn nuò lóng zhòng
miǎn chí dǎn qiè dǐ yù gǔ sè
2.给形近字组词
骗 秦 捧 璧 渑
编 泰 棒 壁 绳
3.补写词语。
完 归赵 无价 宝 勇敢机 理直气
攻无不 战无不 负 请罪 同心 力
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侮辱 (wǔ huí) 击缶 (fǒu guài) 削弱 (xuē xiāo)
战袍 (páo báo) 乘机 (chéng shèng ) 示弱 (ruò rào)
5.查字典填空。
(1)“弱”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2)“辞”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6.仿写词语
客客气气:
同心协力(含有一对同义词):
7.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加下划线词语。
①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②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
8.写出近义词
称赞— 立即— 诚意— 商议—
9.写出反义词
胆怯— 推辞— 拒绝— 便宜— 进攻—
10.按音序从新排列下列各字。
璧、廉、颇、侮、辱、拒、屈、御
11.按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②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
③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④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⑤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2.选词填空。
埋怨 抱怨
①事后他 自己考虑不周到。
②他一个劲的跟我 这坏天气。
13.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兔得跟廉颇见面。
②有一天,蔺相如座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③如果我们两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④于是,他脱下战炮,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14.在句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秦王 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把璧交给他。
②蔺相如 立了功, 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③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15.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削:xiāo xuē
答:dā dá
重:zhòng chóng
16.给句子加标点。
蔺相如对他们说 诸位请想一想 廉将军和秦王比 谁厉害 他们说 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 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就因为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 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 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17.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出— 童— 若—
成— 高— 即—
18.《将相和》选自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 》,文中的“将”是指 ,“相”是指 ,“和”的意思是 。课文讲述了 , 和 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19.《将相和》一文中,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20.《将相和》一文中,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21.按课文《将相和》内容填空。
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 到 又到 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 、 的精神,以 为重, 、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 的精神,赞扬了将相 的好品质。
22.看人物,填成语。
渔人 项庄 司马昭 东施 愚公 塞翁 夸父 江郞 沛公
才尽 效颦 逐日 移山 失马,焉知非福
鹬蚌相争, 得利 之心,路人皆知 舞剑,意在
二、阅读理解
23.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1)给文中划线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②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间接叙述: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24.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 “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
②罕见:
③至宝: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 欺骗— 戏弄— 来历—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和氏璧;撞碎;允诺;隆重;渑池;胆怯;抵御;鼓瑟
【知识点】拼音;词形;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璧、撞、允、隆、渑、怯、御、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骗局;秦国;捧着;和氏璧;渑池;编辑;泰安;木棒;墙壁;绳索
【知识点】字形;字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骗局、秦国、捧着、和氏璧、渑池、编辑、泰安、木棒、墙壁、绳索。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璧;之;智;壮;克;胜;荆;协
【知识点】成语;将相和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这些词语有:完璧归赵、无价之宝、勇敢机智、理直气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答案】wǔ;fǒu;xuē;páo;chéng;ruò
【知识点】拼音;将相和
【解析】【分析】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本题中:侮辱(wǔ)、击缶(fǒu)、削弱(xuē)、战袍(páo)、乘机(chéng)、示弱(ruò)。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5.【答案】(1)弓;7;R;ruò;示弱
(2)辛;6;C;cí;推辞
【知识点】将相和;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6.【答案】大大方方;郁郁葱葱;密密层层;斑斑点点;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聚精会神;凝心聚力。
【知识点】将相和;AABB式词语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客客气气”来看,是AABB式结构,如:大大方方、郁郁葱葱、密密层层、斑斑点点。从给出的词语“同心协力”来看,含有一对同义词,如: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聚精会神、凝心聚力。
【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7.【答案】①我所以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为的是不伤到这个孩子的自尊。
②我们班本来计划今天去春游的,结果早上就下大雨了,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
【知识点】语言表达;将相和
【解析】【分析】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①我所以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为的是不伤到这个孩子的自尊。②我们班本来计划今天去春游的,结果早上就下大雨了,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
8.【答案】赞扬;马上;诚心;商量
【知识点】词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称赞:夸奖;表扬。立即:马上。诚意: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商议: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9.【答案】勇敢;答应;接受;昂贵;撤退
【知识点】词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胆怯:胆量小;畏缩;害怕。推辞:拒绝;辞谢。拒绝: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便宜:价钱低。进攻:接近敌人并主动攻击。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10.【答案】璧、拒、廉、颇、屈、辱、侮、御
【知识点】拼音;将相和
【解析】【分析】所谓音序就是汉字音节的第一个字母,但要大写。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读准字音,然后再写出音序即可。
故答案为:璧B、拒J、廉L、颇P、屈Q、辱R、侮W、御Y。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汉字音序的掌握能力。
11.【答案】无价之宝;理屈;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知识点】词形;词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故答案为:①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无价之宝。②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理屈。③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理直气壮。④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完璧归赵。⑤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心协力。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负荆请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2.【答案】埋怨;抱怨
【知识点】词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抱怨和埋怨都有不满和责怪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抱怨一般是针对事物或环境的,如:②。埋怨一般是针对某人的。如:①。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13.【答案】兔—免;座—坐;两—俩;炮—袍
【知识点】字形;词形;将相和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故:①兔—免②座—坐③两—俩④炮—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14.【答案】只要;就;因为;所以;如果;就
【知识点】句式衔接;将相和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只要……就……”;②分句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③分句前后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 “如果……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5.【答案】刀削面;削弱;答应;回答;尊重;重复
【知识点】拼音;词形;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故:削:xiāo刀削面、xuē削弱;答:dā答应、dá回答;重:zhòng尊重、chóng重复。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16.【答案】∶“;,;,;?”;∶“;!”;∶“;,;?;,;,;,;。;,;,;。;,;!”
【知识点】标点符号;将相和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故: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点评】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7.【答案】屈;理屈;撞;撞碎;诺;允诺;诚;诚意;敲;敲缶;卿;上卿
【知识点】字形;词形;将相和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部首加一个部首,组成一个新字,然后用这个新字组一个词,如:屈—理屈、撞—撞碎、诺—允诺、诚—诚意、敲—敲缶、卿—上卿。
【点评】先看清题的要求,再做题就容易。平时多注意区别、比较。掌握字的结构。通过加部首组新字,再组词的方法记忆生字。
18.【答案】《史记》;廉颇;蔺相如;和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要注意“廉、颇、蔺、璧、渑、荆”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19.【答案】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说明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由“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说明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点评】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20.【答案】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可知,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1.【答案】和;不和;和好;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国家利益;顾大局;勇于改过;爱国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要注意“畏、暴、益、顾”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22.【答案】江郎;东施;夸父;愚公;塞翁;渔人;司马昭;项庄;沛公
【知识点】成语;将相和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这些词语有:(江郎)才尽、(东施)效颦、(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23.【答案】(1)拒绝 回绝
(2)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3)蔺相如看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4)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知识点】词义;句式转换;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推辞:拒绝;辞谢。拒绝: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2)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如:①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②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由“渑池之会”这个小故事说明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掌握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的方法。平时多练习。(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24.【答案】(1)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难得见到,很少见到。;最珍贵的宝物。
(2)贡献;蒙骗;捉弄;来源
(3)因为他们请人鉴定的结果是石头,厉王、武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
(4)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先后被两位君王砍掉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5)忠贞、执著。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近义词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①鉴定: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②罕见:难得见到,很少见到。③至宝:最珍贵的宝物。(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忠贞、执著。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hé shì bì zhuàng suì yǔn nuò lóng zhòng
miǎn chí dǎn qiè dǐ yù gǔ sè
【答案】和氏璧;撞碎;允诺;隆重;渑池;胆怯;抵御;鼓瑟
【知识点】拼音;词形;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璧、撞、允、隆、渑、怯、御、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给形近字组词
骗 秦 捧 璧 渑
编 泰 棒 壁 绳
【答案】骗局;秦国;捧着;和氏璧;渑池;编辑;泰安;木棒;墙壁;绳索
【知识点】字形;字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骗局、秦国、捧着、和氏璧、渑池、编辑、泰安、木棒、墙壁、绳索。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补写词语。
完 归赵 无价 宝 勇敢机 理直气
攻无不 战无不 负 请罪 同心 力
【答案】璧;之;智;壮;克;胜;荆;协
【知识点】成语;将相和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这些词语有:完璧归赵、无价之宝、勇敢机智、理直气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侮辱 (wǔ huí) 击缶 (fǒu guài) 削弱 (xuē xiāo)
战袍 (páo báo) 乘机 (chéng shèng ) 示弱 (ruò rào)
【答案】wǔ;fǒu;xuē;páo;chéng;ruò
【知识点】拼音;将相和
【解析】【分析】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本题中:侮辱(wǔ)、击缶(fǒu)、削弱(xuē)、战袍(páo)、乘机(chéng)、示弱(ruò)。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5.查字典填空。
(1)“弱”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2)“辞”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答案】(1)弓;7;R;ruò;示弱
(2)辛;6;C;cí;推辞
【知识点】将相和;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6.仿写词语
客客气气:
同心协力(含有一对同义词):
【答案】大大方方;郁郁葱葱;密密层层;斑斑点点;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聚精会神;凝心聚力。
【知识点】将相和;AABB式词语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客客气气”来看,是AABB式结构,如:大大方方、郁郁葱葱、密密层层、斑斑点点。从给出的词语“同心协力”来看,含有一对同义词,如: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聚精会神、凝心聚力。
【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7.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加下划线词语。
①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②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
【答案】①我所以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为的是不伤到这个孩子的自尊。
②我们班本来计划今天去春游的,结果早上就下大雨了,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
【知识点】语言表达;将相和
【解析】【分析】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①我所以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为的是不伤到这个孩子的自尊。②我们班本来计划今天去春游的,结果早上就下大雨了,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
8.写出近义词
称赞— 立即— 诚意— 商议—
【答案】赞扬;马上;诚心;商量
【知识点】词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称赞:夸奖;表扬。立即:马上。诚意: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商议: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9.写出反义词
胆怯— 推辞— 拒绝— 便宜— 进攻—
【答案】勇敢;答应;接受;昂贵;撤退
【知识点】词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胆怯:胆量小;畏缩;害怕。推辞:拒绝;辞谢。拒绝: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便宜:价钱低。进攻:接近敌人并主动攻击。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10.按音序从新排列下列各字。
璧、廉、颇、侮、辱、拒、屈、御
【答案】璧、拒、廉、颇、屈、辱、侮、御
【知识点】拼音;将相和
【解析】【分析】所谓音序就是汉字音节的第一个字母,但要大写。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读准字音,然后再写出音序即可。
故答案为:璧B、拒J、廉L、颇P、屈Q、辱R、侮W、御Y。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汉字音序的掌握能力。
11.按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②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
③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④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⑤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答案】无价之宝;理屈;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知识点】词形;词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故答案为:①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无价之宝。②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理屈。③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理直气壮。④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完璧归赵。⑤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心协力。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负荆请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2.选词填空。
埋怨 抱怨
①事后他 自己考虑不周到。
②他一个劲的跟我 这坏天气。
【答案】埋怨;抱怨
【知识点】词义;将相和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抱怨和埋怨都有不满和责怪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抱怨一般是针对事物或环境的,如:②。埋怨一般是针对某人的。如:①。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13.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兔得跟廉颇见面。
②有一天,蔺相如座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③如果我们两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④于是,他脱下战炮,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答案】兔—免;座—坐;两—俩;炮—袍
【知识点】字形;词形;将相和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故:①兔—免②座—坐③两—俩④炮—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14.在句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秦王 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把璧交给他。
②蔺相如 立了功, 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③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答案】只要;就;因为;所以;如果;就
【知识点】句式衔接;将相和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只要……就……”;②分句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③分句前后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 “如果……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5.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削:xiāo xuē
答:dā dá
重:zhòng chóng
【答案】刀削面;削弱;答应;回答;尊重;重复
【知识点】拼音;词形;将相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故:削:xiāo刀削面、xuē削弱;答:dā答应、dá回答;重:zhòng尊重、chóng重复。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16.给句子加标点。
蔺相如对他们说 诸位请想一想 廉将军和秦王比 谁厉害 他们说 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 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就因为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 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 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答案】∶“;,;,;?”;∶“;!”;∶“;,;?;,;,;,;。;,;,;。;,;!”
【知识点】标点符号;将相和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故: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点评】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7.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出— 童— 若—
成— 高— 即—
【答案】屈;理屈;撞;撞碎;诺;允诺;诚;诚意;敲;敲缶;卿;上卿
【知识点】字形;词形;将相和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部首加一个部首,组成一个新字,然后用这个新字组一个词,如:屈—理屈、撞—撞碎、诺—允诺、诚—诚意、敲—敲缶、卿—上卿。
【点评】先看清题的要求,再做题就容易。平时多注意区别、比较。掌握字的结构。通过加部首组新字,再组词的方法记忆生字。
18.《将相和》选自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 》,文中的“将”是指 ,“相”是指 ,“和”的意思是 。课文讲述了 , 和 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答案】《史记》;廉颇;蔺相如;和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要注意“廉、颇、蔺、璧、渑、荆”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19.《将相和》一文中,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说明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由“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说明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点评】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20.《将相和》一文中,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答案】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可知,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1.按课文《将相和》内容填空。
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 到 又到 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 、 的精神,以 为重, 、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 的精神,赞扬了将相 的好品质。
【答案】和;不和;和好;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国家利益;顾大局;勇于改过;爱国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要注意“畏、暴、益、顾”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22.看人物,填成语。
渔人 项庄 司马昭 东施 愚公 塞翁 夸父 江郞 沛公
才尽 效颦 逐日 移山 失马,焉知非福
鹬蚌相争, 得利 之心,路人皆知 舞剑,意在
【答案】江郎;东施;夸父;愚公;塞翁;渔人;司马昭;项庄;沛公
【知识点】成语;将相和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这些词语有:(江郎)才尽、(东施)效颦、(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二、阅读理解
23.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1)给文中划线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②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间接叙述: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拒绝 回绝
(2)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3)蔺相如看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4)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知识点】词义;句式转换;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推辞:拒绝;辞谢。拒绝: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2)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如:①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②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由“渑池之会”这个小故事说明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掌握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的方法。平时多练习。(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24.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 “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
②罕见:
③至宝: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 欺骗— 戏弄— 来历—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1)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难得见到,很少见到。;最珍贵的宝物。
(2)贡献;蒙骗;捉弄;来源
(3)因为他们请人鉴定的结果是石头,厉王、武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
(4)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先后被两位君王砍掉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5)忠贞、执著。
【知识点】词义;课文内容理解;将相和;近义词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①鉴定: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②罕见:难得见到,很少见到。③至宝:最珍贵的宝物。(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忠贞、执著。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