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hǔ dié jīng bǐng
爬山 重 嫩 叶
【答案】虎;叠;茎;柄
【知识点】拼音;词形;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叠、茎、柄”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写一写,读一读
jūn yún chóng dié hén jì zhú jiàn
【答案】均匀;重叠;痕迹;逐渐
【知识点】拼音;词形;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痕、均、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pá shān hǔ de yè zi jūn yún de pū zài qiáng shang。
【答案】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
【知识点】词形;语言表达;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拼读的能力,学生应先试读拼音成句,然后写出句子,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爬、均”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的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根据课文《爬山虎的脚》内容填空。
①人有悲欢离合, , 。但愿人长久, !
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 ,是 ,不几天就变成 。叶子长大了, , 。
【答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很小;嫩红的;嫩绿的;绿得那么鲜艳;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填空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晴、圆、婵、嫩、舒。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5.默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再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答案】新鲜;舒服;均匀;空隙;拂过;漾起波纹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特别注意“舒、均、隙、拂、漾”。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6.《爬山虎的脚》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 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 以及它是 。
【答案】爬山虎;爬山虎的脚;如何往上爬的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本文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以及它是如何往上爬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7.《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先生,请你阅读有关他的资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叶圣陶原名 ,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
【答案】叶绍钧;稻草人;倪焕之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资料整体感知内容,边读边思考,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点评】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8.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 的。爬山虎的脚长在 上。茎上长 的地方,反面伸出 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 上。茎上长 的地方,反面伸出 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2)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脚的 、 、 。
(3)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答案】(1)茎;叶柄;枝状;蜗牛;嫩红
(2)位置;形状;颜色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1)需要学生熟背课文知识点。(2)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点评】短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从文章找到答案。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紫罗兰
我赞美紫罗兰,赞美它别具一格的颜色、姿态,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
紫罗兰的叶子真奇怪,别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紫色的,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那样浓,好像有谁刚在那叶子上染上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紫罗兰的叶子狭长,跟竹叶的形状差不多。盘屈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生的芽儿茁壮向上。
紫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它好象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的红玉石。紫罗兰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有几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顶金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欲飞的金蝴蝶。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弯,有的直。看上去,那几个花蕊好像正围着一个圆圈游戏,玩得多开心!要是你去闻,鼻子还未凑近,一股淡淡的香味早钻进了鼻孔。雨洒在叶面上,结成了一个个晶莹的小水珠儿,春风拂过,不时机灵地钻进泥土里。
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玩得高兴,一不小心,把一枝紫罗兰折断了。当时我很后悔,这么美的枝叶就要枯萎了,我的眼睛润湿了,呆呆地站在那儿。李阿姨见此情景,走过来对我说:“不要紧,断了可以再插上,它又会生根,长出很多很多紫罗兰来。”哦,没想到它的生命力这么强,离开了根,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果然,不几天,那枝紫罗兰真吐出了嫩芽儿。
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1)短文的结构方式是( )
A.总起——分述——总结
B.总述——分述
C.分述——总述
(2)①短文开头的特点是 。
②短文结尾的特点是 。
③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
(3)第3自然段的前六句,先写了紫罗兰花的 ,接着写了紫罗兰花的 ,最后写了紫罗兰花的 。
(4)根据段意给短文分段。
第一段:写作者赞美紫罗兰。
第二段:写紫罗兰叶子和花的颜色,以及姿态。
第三段:写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
第四段:写紫罗兰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5)写出概括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6)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作用。
①概括这段内容。 ②点明这段中心。
【答案】(1)A
(2)紧扣文题,总起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
(3)颜色;姿态;香味
(4)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
(5)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6)①
【知识点】散文阅读;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依据段意比较判断。
(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短文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这段话的中心句是最后一段。
(6)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A
(2)紧扣文题,总起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
(3)颜色、姿态、香味
(4)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
(5)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6)①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结构的掌握。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依据段意划分段落的能力。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6)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hǔ dié jīng bǐng
爬山 重 嫩 叶
2.写一写,读一读
jūn yún chóng dié hén jì zhú jiàn
3.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pá shān hǔ de yè zi jūn yún de pū zài qiáng shang。
4.根据课文《爬山虎的脚》内容填空。
①人有悲欢离合, , 。但愿人长久, !
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 ,是 ,不几天就变成 。叶子长大了, , 。
5.默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再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6.《爬山虎的脚》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 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 以及它是 。
7.《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先生,请你阅读有关他的资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叶圣陶原名 ,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
二、现代文阅读
8.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 的。爬山虎的脚长在 上。茎上长 的地方,反面伸出 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 上。茎上长 的地方,反面伸出 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2)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脚的 、 、 。
(3)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紫罗兰
我赞美紫罗兰,赞美它别具一格的颜色、姿态,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
紫罗兰的叶子真奇怪,别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紫色的,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那样浓,好像有谁刚在那叶子上染上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紫罗兰的叶子狭长,跟竹叶的形状差不多。盘屈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生的芽儿茁壮向上。
紫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它好象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的红玉石。紫罗兰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有几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顶金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欲飞的金蝴蝶。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弯,有的直。看上去,那几个花蕊好像正围着一个圆圈游戏,玩得多开心!要是你去闻,鼻子还未凑近,一股淡淡的香味早钻进了鼻孔。雨洒在叶面上,结成了一个个晶莹的小水珠儿,春风拂过,不时机灵地钻进泥土里。
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玩得高兴,一不小心,把一枝紫罗兰折断了。当时我很后悔,这么美的枝叶就要枯萎了,我的眼睛润湿了,呆呆地站在那儿。李阿姨见此情景,走过来对我说:“不要紧,断了可以再插上,它又会生根,长出很多很多紫罗兰来。”哦,没想到它的生命力这么强,离开了根,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果然,不几天,那枝紫罗兰真吐出了嫩芽儿。
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1)短文的结构方式是( )
A.总起——分述——总结
B.总述——分述
C.分述——总述
(2)①短文开头的特点是 。
②短文结尾的特点是 。
③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
(3)第3自然段的前六句,先写了紫罗兰花的 ,接着写了紫罗兰花的 ,最后写了紫罗兰花的 。
(4)根据段意给短文分段。
第一段:写作者赞美紫罗兰。
第二段:写紫罗兰叶子和花的颜色,以及姿态。
第三段:写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
第四段:写紫罗兰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5)写出概括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6)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作用。
①概括这段内容。 ②点明这段中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虎;叠;茎;柄
【知识点】拼音;词形;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叠、茎、柄”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均匀;重叠;痕迹;逐渐
【知识点】拼音;词形;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痕、均、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
【知识点】词形;语言表达;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拼读的能力,学生应先试读拼音成句,然后写出句子,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爬、均”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的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答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很小;嫩红的;嫩绿的;绿得那么鲜艳;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填空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晴、圆、婵、嫩、舒。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5.【答案】新鲜;舒服;均匀;空隙;拂过;漾起波纹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特别注意“舒、均、隙、拂、漾”。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6.【答案】爬山虎;爬山虎的脚;如何往上爬的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本文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以及它是如何往上爬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7.【答案】叶绍钧;稻草人;倪焕之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资料整体感知内容,边读边思考,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点评】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8.【答案】(1)茎;叶柄;枝状;蜗牛;嫩红
(2)位置;形状;颜色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1)需要学生熟背课文知识点。(2)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点评】短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从文章找到答案。
9.【答案】(1)A
(2)紧扣文题,总起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
(3)颜色;姿态;香味
(4)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
(5)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6)①
【知识点】散文阅读;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依据段意比较判断。
(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短文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这段话的中心句是最后一段。
(6)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A
(2)紧扣文题,总起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
(3)颜色、姿态、香味
(4)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
(5)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6)①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结构的掌握。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依据段意划分段落的能力。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6)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