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陆游看似闲散无聊举动下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幽愤。
3、鉴赏诗中以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情感词中去辨析作者的心情。
教学重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陆游看似闲散无聊举动下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幽愤。
教学准备:PPT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与探讨相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由高二上学期学过的陆游的《书愤》导入新课。简短回顾诗人有关情况。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今存 9300首,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少时“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坚持抗金主张;政治斗争中,屡遭排挤、打击。陆诗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是否也是陆游诗的典型之作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首诗。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陆游看似闲散无聊举动下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幽愤。
3、鉴赏诗中以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
三、开门见山
赏题目诗题交代了哪些信息?由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临时安置,收复失地后还要回北方的。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由这个题目想到春雨后杭州的景象及诗人可能有的活动与感受。
四、初读诗歌品音韵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注意节奏停顿,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五、再读诗歌识整体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陆游初到临安感受到了什么?在临安他听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准备在这里常住吗?
六、知人论世品诗情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陆游素以国事为重,以收复中原为志,严州知府,一任地方官而已,远离前线,这与诗人的抗金报国夙愿相距甚远。但迫于“圣命”,只得接受。赴任之前,照例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一)“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哪些词可以解释他心情不美丽?“薄似纱”“客”“谁令”。
“薄似纱”,比喻,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跃然纸上。京华官场主和的官员把持朝政,大多庸庸碌碌,追名逐利,过着偏安一隅歌舞升平的生活。诗人喜论恢复大业,也早为朝中上下当权者所不喜。这种的不满,乃是自己一腔忠君报国的热忱和满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不被接受、不被理解的委屈和备受冷落的无奈。
“骑马京华”,本来是极春风得意之事,但中间插一“客”字,就显得不那么得意了。“客”指客居。
“京华过客”,表明自己是被当权者视为外人,不是权力中心的人物,自然有抱负也没有机会实现。
“谁令” 二字,谁叫、谁让你来凑这个热闹,看似自责自悔,实则满含怒愤,诗一开始就流露出迫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
(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黄裳盛赞:“江南春的神魄被这14个字描绘尽了。”诗人听了一夜沙沙落地的春雨, 次日清晨整个江南小城都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诗人听到小巷深处传来卖花姑娘声声清脆的叫卖声。春雨、杏花小楼、深巷和卖花姑娘的叫卖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构成江南之春的特有图景和风情。“春雨”“杏花”无不是美的事物,无不透出春的生机,然而作者是否就传达一种对美妙春色的喜爱之情呢 从什么字眼读出?
“一夜听春雨”, 这里强调“一夜”,表明诗人是失眠了,因国事家愁。
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一联虽然用了明快的字眼,但用意却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这是诗人听到的“春”。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又做了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这两句在写诗人沐浴着阳光写草书和品茶。看起来很闲适。但我们深入挖掘一下可能不是表面呈现的这么简单。
“作草”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作草书讲究章法,是个极需要耐心的慢活儿。
“分茶”是唐宋以来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喜欢玩的雅事。一般认为,“茶百戏”就是分茶。那时的茶都是磨成末,再做成茶饼。冲泡时,用茶匙在茶汤上划,使茶汤的沫呈现各种有趣的形象或文字。“分茶”是在极端清闲的情况下玩的游戏,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诗人享受这种悠闲生活吗?从哪些字眼得知?一个“闲”、一个“戏”点出了作者百无聊赖消磨大好春光而烦躁不安的心情,包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于是诗人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四)“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还来得及在清明节到家。陆机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京洛,古代首都很多定在洛阳,所以京洛代指京城。京城这样的大都市人多车多,扬起的灰尘将白衣染成了黑色,指羁旅风霜之苦;同时,京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政治漩涡也是利益漩涡,京城风气不好,在这里待久了,人心也变黑了。所以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被污染之意。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因为不用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愤之言。
这首诗结构上首尾呼应,风尘和世味薄照应,到家和客居对应,结构上讲究章法,首位圆合。
七、课堂小结升目标
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了诗歌音乐节奏,体会到了陆游看似闲散无聊举动下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幽愤,以及因志不得伸对官场生活产生的厌倦之情。而这些情感借由情感词、用典、反衬等得以表达。
八、比较鉴赏悟诗风
《书愤》是陆游豪丽语诗风的典型代表,豪放壮丽、大气磅礴,慷慨悲壮。《临安春雨初霁》的风格是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含蓄蕴藉婉深。
当然,细细读过之后,发觉陆游始终是那个陆游,他只是用另一种笔法谈自己报国无门的惆怅渴望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读诗要知人论世,要不然我们又怎会知道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背后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呢。
九、作业:
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