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总框架
你最棒
核心考点
理解重要概概念的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情息
分析文章站构,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框架一
1.理解与分析 设问标志: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观点与论据 设问标志:是否作为观点证明某一材料
3.分析论证 设问标志: 论证特点,如何展开论证
4.合理推断 设问标志: 说法不正确
5.下定义 设问标志: 结合文本内容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6.行文脉络 设问标志: 简要梳理行文脉络
必考题型
考点框架二
六大抢分步骤
1.读
2.理
3.筛
4.依
6.定
读题读文,宏观把握
理清思路,同类合并
筛选重点,合理排除
紧扣文本,抓住关键
根据分数,确定要点
5.循
遵循方法,准确答题
考点框架三
六大
“坑点”
选项以偏概全 ,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原文表述很有分寸,没有绝对肯定,而选项过于明确、武断绝对
原文明确肯定,选项意含糊其词,貌似留有余地
选项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存在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混为一谈,或将必然性与可能性混为一谈
选项妄加臆测,说其中某一方面是“主要的”“根本的”或者说甲比乙更为重要
原文已有比较,选项表述故意颠倒信息间的主次关系
选项将原文各概念、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故意混淆、颠倒
无中生有,即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信息,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已有的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1.有意模糊范围大小
2.有意混淆程度深浅
3.有意混淆已然未然
4.有意混淆主次本末
5.有意错乱逻辑联系
6.有意增减文中信息
框架四
1.抓住重要考点,盯住新增内容
2.掌握读法,胸有成竹
3.善于运思,准确解题
三大
备考策略
考点框架五
8大
坑点
1.无中
生有
2.张冠
李戴
3.武断绝对
4.强加因果
大招一 避坑点搞定“理解分析”题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或概念。
选项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
选项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逐句比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
原文中没有关系的两件事物,强行增加关系,强拉硬扯,常用词语:因此、所以等。
无根无据 凭空捏造
人物张冠李戴
事件颠三倒四
时空南辕北辙
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全”“都”“一定”“就”“可以”
因此、所以
因而、就、导致
8大
坑点
5.以偏概全
6.曲解文意
7.混淆时态
8.偷换概念
大招二 用逻辑法搞定合理推断题
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主要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
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前后、现在、将来混淆。重点关注:现在、目前、过去、迄今为止、之后,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必然、一定、必将;也许、可能、估计、尚未、如果、未必;等等。
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
注意:范围 、轻重部分整体、个别一般、特殊普遍
注意: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注意:表时态的关键词
暗中偷换
隔空嫁接
大招一 避坑点搞定“理解分析”题
A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大招二 用逻辑法搞定合理推断题
B
推出
A
B
推不出
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A
A
B
B
B
B
A
A
推不出
推出
推出
推出
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是B的充要条件
假设A是条件,B是结论
观点与论据之“1察2筛3定”
观察论据
筛查论据
确定答案
大招三 观点与论据之“1察2筛3定”
代入原文后,将论据进行筛查,然后进行排除
辨明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后,进行最终确定
了解各个论据的侧重点
下定义之“5步走——标圈缩提连”
标句子
圈要点
缩范围
提关键
连成句
大招四 下定义之“标圈缩提连”
找到材料中所有含有被定义概念的语句,并进行标注
圈画所标注的句子中能够体现被定义概念特点、性质的词语
根据下定义的要求,缩小筛选信息的有效范围
提取最能阐释概念特点、性质或内涵、外延的词句
根据定义特点,把关键词句连缀成句,尽量多地涵盖圈画句子中的要点
关注标题
理清
思路
第三步:全局兼顾,连缀成文
大招五 行文脉络之“1关注2理清”
第一步:化整为零,概括段意
第二步:段落整合,切分层次
关注材料出处,文章的题目中含有主要写作对象
要记
清楚呀!
大招六 “三看”解答“论证特点”题
要记
清楚呀!
大招六 “三看”解答“论证特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