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A colony of human beings
01. 乡村与城市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目 录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导入:比较下面两幅图片,说说乡村和城市有哪些不同?
一、乡村与城市
乡村与城市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通常,我们把人类聚居的场所叫聚落。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乡村与城市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 范围大小 建筑物高矮 人口密度大小 道路疏密
乡村
城市
小
大
矮
高
小
大
疏
密
①乡村与城镇在外观上有很大差异。
乡村与城市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②与乡村相比,城市功能区更加多样化。如:
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和休闲娱乐区。
居民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文化区
休闲娱乐区
乡村与城市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③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乡村与城市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④城市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生产活动。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乡村与城市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⑤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化而来的,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俩越多的人口将在城市里居住,生活和工作。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
聚落与自然环境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气候温暖湿润
交通便利
思考:
聚落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聚落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也大。
聚落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
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条带状。
聚落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
河湖附近的聚落,往往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
聚落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
沙漠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
聚落与自然环境
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的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
例如: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干燥,有堆积很厚和直立性较强的黄土,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建造了具有“绿色建筑”之称的窑洞。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学 生 活 动:探究特色民居
小组合作探究: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和因纽特人的雪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各地的聚落千差万别,风格独特。它们即印有人类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痕迹,也记录并传递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它们不但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有文化审美的价值。于是,有的聚落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安徽宏村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北 京 故 宫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拉萨布达拉宫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加拿大魁北克古城
学 生 活 动:保护聚落文化人人有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聚落,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在1994年12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参观布达拉宫的人数急剧增加,布达拉宫的保护面临这巨大压力。
请你就布达拉宫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谈谈个人的观点。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随堂检测)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 下列所示的民居简笔画中,能代表东南亚的典型民居的是( )
A.窑洞 B.蒙古包 C.水乡民居 D.高脚屋
A.窑洞
D.高脚屋
B.蒙古包
C.水乡民居
D
2. 早期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 ②水源充足 ③土壤肥沃 ④科技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B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随堂检测)
01. 乡村与城市
02. 聚落与自然环境
03.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3. 下图为巴塔克式传统居民景观图。房屋下层是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层是竹林拼接的生活区,上层是一个倒扣的船形屋顶。这种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全年寒冷干燥 D.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全年寒冷干燥
D.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A
课堂总结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乡村与城市
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
乡村与城市的本质区别
聚落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聚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的价值
面临的问题
聚落的保护
Thank you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