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5孔乙己
鲁迅
鲁迅,原名____,字豫才,现代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呐喊》《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呐喊
走进作者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国内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劳动人民遭受着深重的苦难。当时进步的作家以《新青年》为主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文化教育领域,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文言和白话的争论仍在激烈进行。为拯救青年一代,不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写了这篇小说,声讨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
背景链接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知识链接
荤菜( ) 侍候( ) 绰号( )
伤疤( ) 笔砚( ) 惋惜( )
夹袄( ) 乱蓬蓬( )
唠唠叨叨( ) 不屑置辩( )
蘸( ) 茴香豆( ) 羼水( ) 间或( ) 拭去( ) 门槛( )
读读写写
hūn
口语中也读luàn pēnɡ pēnɡ。
shì
chuò
bā
yàn
wǎn
jiá
pénɡ
láo
xiè
意为“双层的(衣被等)”时读“jiá”
huí
chàn
jiàn
shì
kǎn
字
词
清
单
zhàn
外号(多显示本人特点)。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多音字
折
( )打折
( )折扣
哄
( )哄笑
( )一哄而散
( )折腾
( )哄骗
夹
( )夹袄
( )夹道
shé
zhé
zhē
hōnɡ
hònɡ
hǒnɡ
jiá
jiā
【串句记忆法】曾经阔绰( )奢靡的生活让他感到单调、空虚,而如今绰( )起锄头在地里耕耘的日子,给他带来了宁静、安适。
chuò
chāo
叨
( )唠唠叨叨
( )叨扰
dāo
tāo
以义辨音
chuò:宽绰;(体态)柔美。如“绰绰有余”“绰约”。
chāo:抓取。
以义辨音
hōnɡ:与“许多人同时大笑、喧哗或发出声音”相关。
hònɡ:吵闹;开玩笑。
hǒnɡ:哄骗;哄逗。
形近字
辩( )
biàn
辨( )
不屑置辩
明辨是非
biàn
羼( )
羼水
孱( )
chàn
chán
孱弱
碟( )
dié
碟子
蝶( )
dié
蝴蝶
牒( )
dié
通牒
喋( )
dié
喋喋不休
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含贬义)
以义辨形
辩:意为辩解、辩论,与语言相关。
辨:意为辨别、分辨,与认识相关。
蓬( )
pénɡ
篷( )
蓬勃
篷车
pénɡ
【串句记忆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租借、结账( )方式,为游客租用帐( )篷、雨伞等物品带来了便利。
zhànɡ
zhànɡ
阔绰
缠夹不清
污人清白
君子固穷
营生
不屑置辩
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认为不值得争辩。
排场大,生活奢侈。
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
毁坏人家的名誉。
谋生活。
词语集注
多用于书面语。
此处读yínɡ shēnɡ。意为职业、工作时,读yínɡ shenɡ。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理情节
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划分小说的结构。
小说讲了常在鲁镇咸亨酒店喝酒的下层读书人孔乙己的故事,他在人们的嘲笑和戏谑中混度时日,后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最终无声无息地死去。
二、依据这七幅图复述故事情节,划分文章层次。
(1—3段)
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
(4—11段)
介绍孔乙己平日来酒店喝酒的状况和最后一次来喝酒的状况
(12-13段)
推测孔乙己命运结局。
按照小说内容划分:
按照小说情节发展划分:
序幕(1-3)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背景
开端(4-9)孔乙己平日在咸亨酒店的表现
发展(10)听说孔乙己被打断腿
高潮(11)看到断腿的孔乙己艰难买酒
结局(12-13)推测孔乙己的命运和结局。
谁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孔乙己》
情境设置
名侦探柯南邀你破案·案件“孔乙己谜案”
亲爱的同学们,名侦探柯南现邀请你帮忙侦破一桩谜案:有一个叫孔乙己的人失踪很久了,当时人们推测他已经死了。到底是谁杀害了他?现在,就请同学们从文章《孔乙己》中寻找线索,帮助柯南侦破案件吧!
破案任务
任务一
翻开案卷,调查案情
任务二
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任务三
锁定真凶,结案反思
任务一:翻开案卷,调查案情
破案需要了解案情,请大家默读文章,梳理文章情节。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案情调查,并根据案件调查情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案情。
案情调查 案件地点
被害人姓名
被害人外貌
被害人生前生活片段 提示:有6个生活片段
任务一:翻开案卷,调查案情
案情调查表 案件地点
被害人姓名
被害人外貌
被害人生前生活片段
鲁镇的咸亨酒店
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
①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4段)
②众人奚落 孔乙己没考中秀才(第6段)
③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第7段)
④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第8段)
⑤侧面交代孔乙己偷书被打断腿(第10段)
⑥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来买酒(第11段)
孔乙己
任务一:翻开案卷,调查案情
概括案情: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孔乙己是一个没有考中秀才的读书人,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好吃懒做,不会营生,为了生存下去,又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时常成为鲁镇人们轻视和耻笑的对象。一次,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只能靠手行走,之后去了咸亨酒店喝了一碗酒,从此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案情,我们能够看到孔乙己生前过得很悲惨。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关注文中的细节,寻找疑犯。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常说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的命运,那孔乙己有着怎样的性格呢?根据文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写一份孔乙己性格报告。
提示:人物描写的角度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神态描写等。
外貌描写
“身材很高大”:
“青白脸色”: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
“乱蓬蓬”“花白胡子”:
表明他体质好,有力气,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
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也是不肯劳动的结果;
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
他已经衰老,精神萎靡颓唐,正是风烛残年。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他明明有劳动能力,为什么不肯劳动好好生活?
几十年耳濡目染的教育,早已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孔乙己的心灵深处,让他觉得除了考试做官,其余的一切都是不值得干的,都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外貌描写
“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满手是泥”
“破”,表明他穷困不堪;“脏”,表明他四体不勤,懒得出奇。孔乙己总要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说明他死要面子,不肯脱下这作为读书人身份的标志。
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被打折了腿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断腿的形象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诚实而又迂腐、炫耀 “排”表示他对酒店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同时在“短衣帮”面前炫耀一下,以遮掩自己被嘲笑的窘态。
动作描写
1.“排出九文大钱”
2.孔乙己教“我”识字
迂腐不堪,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3.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
善良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动作描写
4.“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首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人的善良、贫寒、迂腐。
5.摸出四文大钱
“摸”写出动作的迟钝,“四文大钱”藏放严实,从侧面介绍这钱来之不易,写出孔乙己的进一步穷困、肉体受摧残之深。
从“排”到“摸”动作的变化,前后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孔乙己已经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
6.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照应上文“打折了腿”,反映了孔乙己的遭遇的悲惨;也说明孔乙己好喝(酒)成性,即使腿断了,还要用手“走”来买酒喝。封建教育就是这样毒害了无数个读书人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语言神态描写
1.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2.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
死要面子、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4.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5.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自命清高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对孔乙己的鄙视和嘲笑。“笼”字形象写出来孔乙己自尊受伤时痛苦不安的表情。通过细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传神刻画了一个醉心科举却又屡试不中,受人凌辱的知识分子形象。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6.不要取笑!/跌断,跌,跌……
分明是(丁举人)封建统治者残害了他,他却还要口口声声辩解说是“跌断”,这揭示了孔乙己痛苦、懊丧、爱面子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他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孔乙己性格报告
通过对孔乙己的容貌、服饰、神态、语言、行动的描写,刻画了孔乙己的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的性格特征。然而造成孔乙己这样思想性格的深层因素,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因而归结到底,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本原因。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说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是造成及孔乙己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主要疑犯。同时,他的性格也是造成他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以判定为疑犯之一。然而,杀害孔乙己的疑犯不止是他们。现在,我们根据以下线索,接着侦查,把其余疑犯都揪出来。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线索一:“长衫帮”要酒要菜,慢慢坐着喝,而“短衣帮”只能站着喝酒,很少点下酒菜。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来,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才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
可以看出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充满了虚伪与欺诈。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线索二:孔乙己多次被众人嘲笑,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每次是为什么而笑。众人的笑贯穿孔乙己的一生,有什么用意?
第一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脸上的伤疤来取笑,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
第二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
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第三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描摹得淋漓尽致。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四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 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在笑声中出场
在笑声中生活
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以乐景写哀,更令人悲哀,增加了悲剧效果。冷漠无情,没有人性的笑,体现出人们的麻木不仁、穷极无聊,蕴藏着一股悲凉的意味。人与人之间在千百年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经济的剥削、封建文化的毒害下,形成了一种隔膜,冷酷、麻木、不觉悟,甚至连最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了。反映出病态的社会现象。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可以说,孔乙己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可为何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是一个“笑”字,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任务二:关注细节,寻找疑犯
线索三:“他总仍就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许是死了。”
同为读书人,丁举人对孔乙己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孔乙己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这无疑是给本就不会营生的孔乙己增加了生存下去的难度。可以说,遭到丁举人的毒打,直接造成了孔乙己难逃死亡的悲惨命运。
孔乙己谜案侦查报告
(1)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
(3)直接原因:因为偷窃而遭到丁举人的毒打。
(4)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
通过对以上线索的分析,我们能发现,“杀害”孔乙己的疑犯不只是封建科举制度和他自身的性格,也有人情淡漠的社会,更有丁举人的毒打。现在,我们找出了所有疑犯。然而,真凶到底是谁呢?
任务三:锁定真凶,结案反思
真凶
任务三:锁定真凶,结案反思
现在,我们已经帮助名侦探柯南找出了“杀害”孔乙己的真凶,但现在还有两个疑难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不确定,而“的确”表肯定,这样写是否矛盾?
2.这篇小说为什么要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叙述故事?
任务三:锁定真凶,结案反思
1.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不确定,而“的确”表肯定,这样写是否矛盾?
①不矛盾;②“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再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中,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
任务三:锁定真凶,结案反思
2.这篇小说为什么要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叙述故事?
①作者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②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任务三:锁定真凶,结案反思
同学们,到此,关于“孔乙己谜案”我们已经结束了全部侦查。我们看到了受到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他过着被人轻视与嘲笑的生活,最终因偷东西而遭到丁举人的毒打,从此消失在了人们的生活里。可以说,他是一个社会的弱者,在人们的自私冷漠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作为一个人,我们永远都不应该丢失掉自己内心里的善良与同情心。最后送给同学们一段话,期盼我们都能善待每一个生命。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呐喊》自序
暴君的臣民,只愿意暴政暴在他人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
——《暴君的臣民》鲁迅
在中国,尤其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的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于高兴的尽有。时至今日,这一类的人又何尝少呢?
——《南腔北调急》鲁迅
任务三:锁定真凶,结案反思
我们该如何对待弱者
对待那些有缺点的弱者
其实,想想我们都是弱者
我们都是有缺点的弱者!
我们对待有缺点人的方式,
就是别人待我们的方式!
所以,让我们
善待生命,
善待每一个生命,
用诚和爱浇灌生命之花!
品主题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呐喊》自序
板书设计
孔乙己
功名不就,自命清高
四体不勤,好吃懒做
穷困潦倒,死爱面子
受尽摧残,麻木不仁
对封建科举制度与凉薄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