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
识字与写字(20分)
1.照样子,抄写句子,请注意美观。(4分)
2.读语段,在括号里填上读音为“chéng”的字。(5分)
我们一行人( )船游荡在水面上,欣赏着这座( )市的风光。我的眼中( )满了美景,两岸的草木( )现出勃勃生机,历史古迹掩映其中,有褪不去的旧日温暖。这美景( )功地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
3.[新情境]下面是元元在路边拍的照片,照片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B. C.
4.典典通过查资料了解到,“荒”字的本义是“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荒”的本义的一项是( )(2分)
A.他小时候由于贪玩把学业荒废了,现在追悔莫及。
B.由于人们的过度砍伐,这一片林地荒芜了。
C.今天这么冷,他却穿得这么少,真荒唐。
D.我们必须储备一些粮食,以备荒年之用。
5.[新题型]观察下面的几幅图,完成练习。(3分)
① ② ③ ④
“勤”字共 画,第十笔是 。上面的几幅图是“勤”的不同字体,有楷书、小篆、金文和隶书,请根据汉字的演变过程给这几幅图排序: 。(填序号)
6.猜字谜。(4分)
(1)多出一半。( )
(2)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
(3)耳朵贴在门缝里,听听有无好东西。( )
(4)一人关入口,急得乱发抖,下边蹬掉底,上边顶出头。( )
积累与运用(20分)
7.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恰当的填空。(填序号)(8分)
A. ——照旧(舅)
B. 四月的冰河——
C. ——有言(盐)在先
D. 梁山泊的军师——
E. ——无法(发)无天
F. 隔着门缝吹喇叭——
(1)尽管父母、老师都苦口婆心地劝他,可他仍是( )。
(2)[新材料]近年来,我国航天领域捷报频传:“嫦娥五号”探月成功,探月工程“三步走”完美收官,“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我国航天科技实力惊艳世界,已经是“( )”了!
8.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最适合做“凌云劲力真君子”下联的是( )(2分)
A. 野泉声入砚池中 B. 清香移在菊花枝
C. 梅梢月斜人影孤 D. 空谷幽兰绝美人
9.下列关于研究报告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研究报告要有一个标题。
B.研究报告要写清楚研究的具体方法。
C.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并不是所有研究报告都要具备的。
D.要把研究结果整理出来。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B.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C.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D.“李”姓源于唐代时期的官名“理”,后来改“理”为“李”。
11.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请分析给大家听。(2分)
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12.[新角度]右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图案中间是汉字“节”的变形,“节”的下半部分是“能”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此图案整体主要为蓝色。认真看图案,你能从图案中读出哪些信息?(至少写两处)(4分)
阅读与感悟(30分)
(一)汉字的使用(10分)
右图是一则倡导环保的公益广告。作者巧妙地利用“活”字的结构特征,对其部件要素进行了“肢解”——一个偌大的“活”字,绝大部分被“污”占据。它黑白分明,触目惊心,向人们发出无言的警示:再不注意保护环境,再不进行污染控制,人类将无处容身、无以生存。
左图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部设计的保护自然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设计者对“森”字逐级拆分删减,将“森→林→木→十”这一演变过程呈现在人们面前,说明了“对森林的破坏,将给地球带来严重的伤害,人类必将自食其果”这一深层含义。设计者机智地利用了从“森”到“林”、“林”到“木”、“木”到“十”笔画越来越少这一字形特征,逐步推进,把乱砍滥伐必将导致的地球植被惨遭破坏、人类社会面临危机的严重后果真实地反映出来。“于无声处听惊雷”,其警示意义、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13.感受汉字趣味。这两则公益广告向读者传达的信息是( )(2分)
A.要巧妙利用汉字 B.要精心设计公益广告
C.要注意保护环境 D.汉字的宣传效果最好
14.体会表达情感。“于无声处听惊雷”表达了设计者怎样的情感?( )(2分)
A.欣喜 B.害怕 C.愧疚 D.担心
15.理解设计含义。请将第二则公益广告的深层含义写在横线上。(2分)
16.[新题型]提出自己观点。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发表你对生活中如何使用汉字的看法,并简述理由。(4分)
【阅读链接】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但不知从何时起,被篡改的成语屡屡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上或店铺中,如服装店中的“衣衣不舍”,驱蚊器广告牌上的“默默无蚊”,摩托车广告牌上的“骑乐无穷”。
在调查中,小记者看到一块巨型广告牌上赫然写着“3周年庆宾宾有礼”这几个粉红色大字。其中“宾宾有礼”就是篡改了成语“彬彬有礼”。
在道路上,小记者发现一些货车上喷着“领鲜一步”“食全食美”的字样,这是在为某海鲜店打广告。这些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成语,叫人啼笑皆非。
(二)小篆变奏曲(20分)
小篆的诞生,得从秦始皇统一天下说起。在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秦国最终在秦始皇嬴政的带领下,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没多久,秦始皇就遇到了新问题。他颁布的政策法令,很多臣民看不懂。原来在统一天下之前,各国的文字(差异 差距)很大。同一个字,齐国的,楚国的,燕国的……字形都不尽相同,这下可怎么办呢?
丞相李斯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秦始皇非常赞同。李斯激动万分,迅速(号召 召集)专家,成立智囊团,(广泛 宽泛)听取意见。
专家A:必须以大秦帝国的籀(zhòu)文(大篆)为基础,加以简省改造。
专家B:要考虑到原先各国的文字特点,完美大融合!
专家C:原先各国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异体字,严禁继续使用!
李斯根据这些意见,开始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字样,这就是“小篆”,也称“秦篆”。那么,文字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呢?
举个例子吧,战国时期,“马”字在各国的写法不一,字形相差很大,而统一后的小篆“马”字,就是以秦国的“马”为标准,适当调整字形而成的。
燕 齐 赵 魏 韩 楚 秦 秦统一后的文字
经过李斯的收集整理,改造升级,文字数量大大(增加增长)。后来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一书时,就收录了小篆9353字呢!
李斯的文字改革大功告成,他赶紧送给秦始皇审阅。自此之后,小篆就成了标准字体。为了使小篆能够更容易地被广大民众接受,秦始皇还让李斯等人写了一些范本,供大家学习。
在小篆书法作品中,《峄山刻石》久负盛名,相传为李斯所书。《峄山刻石》上的字,笔画粗细一致,横平竖直,字形瘦瘦长长,大小统一,布局疏朗有序,端庄优雅,是秦朝小篆的优秀代表。秦朝以后,由于书体的演变,小篆在汉字发展的舞台上,由“主角”渐渐变成了“配角”,但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喜爱它。
17.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4分)
18.根据短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篆诞生的前提条件是秦始皇统一天下。
B.小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C.小篆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收集整理的。
19.[新题型]根据短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8分)
20.根据短文内容描述,我能判断下面( )是《峄山刻石》的局部文字。(2分)
A. B.
C. D.
21.短文结尾处,作者说小篆在汉字发展的舞台上逐渐变成了“配角”,此时,谁又变成了新的“主角”呢?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选一选:( )和( )(4分)
A.甲骨文 B.隶书 C.金文 D.楷书
表达与交流(30分)
22.题目:《我与汉字的故事》
汉字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谱出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又像一支支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在生活中,你和汉字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请选择一个故事写下来。
要求:语句要通顺,过程要具体,要有自己的感受。
答案
1.抄写略。
2.乘 城 盛 呈 成
3.C 4.B
5.13 丨 ④③②①
6.(1)岁 (2)明 (3)闻 (4)内
7.A.外甥打灯笼 B.开动(冻)了
C.咸菜烧豆腐 D.无(吴)用
E.和尚打伞 F.名(鸣)声在外
(1)A(或E) (2)F
8.D 9.C 10.D
11.这个字是“默”。画中是一条黑色的狗,狗又叫犬,“黑”和“犬”合起来就是“默”。
12.示例:图案中的“节”字的上半部分很像长城,代表着中国;未封口的“C”是“中国”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蓝色表示我们要节能,还天空、大海以蓝色。
13.C
14.D
15.对森林的破坏将给地球带来严重的伤害,人类必将自食其果。
16.示例:看法:我们应该在生活中规范使用汉字。
理由: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一些商家在制作广告时,随意篡改成语,这不仅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在汉字书写上出现错别字,也不利于汉字的正确使用和传承。
17.
18.C
19.统一的秦国需要有统一的文字,以便管理 以秦籀文(大篆)为基础 完美融合原先各国的文字特点
李斯
20.A 21.B D
22.思路点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你经历的、了解的、感兴趣的一个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语句通顺,详略得当。注意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