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
可能使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错误的一组是 ( )
①干冰、冰水混合物、HD均为化合物 ②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稀硫酸均为混合
物 ③烧碱、纯碱、熟石灰均为碱 ④石墨、C60、金刚石均为同素异形体 ⑤液态HCl、
无水醋酸、熔融NaCl均为电解质 ⑥Na2O、Na2CO3、Na2SiO3 均为钠盐
A. ②③⑥ B. ①③⑥ C. ①②⑥ D. ③⑤⑥
2.氧化还原反应与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所示。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阴影3区域的是
A.Cl2+2KI=I2+2KCl
B.Fe2(CO3)3Fe2O3+3CO2↑
C.2CH3CHO+O22CH3COOH
D.3Fe+8HNO33Fe(NO3)2+2NO↑+4H2O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金属单质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②离子方程式H++OH-=H2O可以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③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④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⑤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⑦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A.2个 B.4 C.5 D.6个
4.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后制得的一种碘化银溶胶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化银胶体粒子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碘化银胶体带正电荷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
C.碘化银溶胶中,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nm
D.碘化银固体与水混合形成的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5.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足量的石灰乳吸收废气中的SO2:
B.向胶体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C.将NaHSO4溶液滴入Ba(OH)2溶液中至SO42-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
D.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
7.现有Na2CO3、AgNO3、H2SO4、BaCl2和HCl五种水溶液,有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图中每条连线的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Ag2SO4微溶于水,此题中不考虑其为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X一定为H2SO4 B.Y一定为BaCl2
C.Z肯定是酸 D.M、N分别为为BaCl2、AgNO3
8.下列各组反应,前后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HNO3+Na2CO3;HCl+NaHCO3
B. BaCl2+CuSO4,Ba(OH)2+NaHSO4
C. 向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溶液
D.NaHCO3(过量)和Ca(OH)2;Ca(HCO3)2和NaOH(过量)
室温下,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透明溶液中:K+、Fe2+、Cl-、SO42-
B.在pH=1的溶液中:Na+、Fe2+、Cl-、NO3--
C.FeCl3溶液中:K+、Na+、NO3-、SCN-
D.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Ca2+、Mg2+、HCO3-、Cl-
10.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分别加入硫酸铜固体和Ba(OH)2固体,随着二者的加入,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原硫酸铜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B.若将Ba(OH)2固体换成BaCl2固体,曲线变化可能完全重叠
C.M点后曲线表征的是新加入的硫酸铜固体生成了胆矾晶体,使溶液质量减小
D.N点时CuSO4和Ba(OH)2恰好完全反应
11.有一无色酸性溶液中可能含有、、Cl-、、Mg2+、、、中一种或几种,已知:2Na2O2+2H2O=4NaOH+O2↑,NH3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
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反应②后的溶液部分,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有K+、Cl-、 B.可能有K+、、
C.肯定有、Mg2+ D.肯定有、Cl-
12.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有害的不良气体。处理某废气中的H2S,是将废气与空气混合通入FeCl2、CuCl2、FeCl3的混合液中,其转化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过程中参与循环的离子只有Fe2+
B.转化过程有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过程Ⅲ中发生的反应为CuS+2Fe3+=S+2Fe2++Cu2+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S>Fe3+>O2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零分。)
13.粗盐中含有泥沙以及Ca2+、Mg2+、等杂质,其提纯过程一般经过以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②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量筒
B.操作③按a、b、c顺序可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C.步骤④⑤不可以颠倒
D.加入盐酸的目的是将过量的Na2CO3转化为NaCl
14.分别将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下列试剂中:①5mL20℃蒸馏水中;②5mL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③5mL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少量0.1mol·L-1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相应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③>②>① B.分散系稳定性:③>②>①
C.仅凭观察法就可将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区别开
D.向三种分散系中加入酸性AgNO3溶液后,只有①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15.根据下表信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已知:还原性强弱:Fe2+>Br->Cl-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他反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① Cl2 FeBr2 FeCl3
② KMnO4 H2O2 H2SO4 O2 MnSO4
③ KClO3 浓盐酸 Cl2
④ KMnO4 浓盐酸 Cl2 MnCl2
A.还原性比较:H2O2>Mn2+>Cl-
B. 表中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一定有FeCl3(实为Fe3+)
C.表中③还原产物是KCl
D.④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后,H+的化学计量数为16
16.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B.NaCl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
C.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D.根据产生气体的量分析,样品中Na2CO3和MgCO3不可能同时存在
三、填空题(共4道大题,48分)
17.(12分)现有以下八种物质:
①石墨 ②CO2 ③稀盐酸 ④Ba(OH)2溶液 ⑤熔融KNO3 ⑥NaHSO4溶
液 ⑦CaCO3固体 ⑧酒精(C2H5OH)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填写编号,下同)
(2)属于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将④逐滴滴入⑥至呈中性
将过量的②通入④
(5)溶液的导电能力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其所带电荷数决定,向④中缓慢通入②至过量,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变化为
A.先慢慢增强后又逐渐减弱 B.不变 C.先慢慢减弱后又逐渐增强
18.(12分)(1)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氢碘酸至过量,实验现象 原因是 (并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2)向溴化亚铁和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依据图像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AB段:
BC段:
DE段:
溶液中I—:Br—:Fe2+粒子数目之比为
19.(13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贯穿
古今。
(1)当人体缺铁时,往往需要吃补铁保健品。人体能够吸收的是价的铁,但
是价的铁很容易被氧化。服用维生素,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转化为二
价铁离子。由此可推知,维生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性质。
(2)常用于焊接,在焊接铜器时可用除去铜器表面的氧化铜,便于焊接,其反应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配平上述氧化还原反应 。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被氧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3)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工业上制备的反应为
①用双线桥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②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会生成副产物亚氯酸盐(),需要将其转化为除去,下列试剂能实现其转化过程的是 (填序号)
A. B. C.KI D.
(4)双氧水是公认的绿色氧化剂。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酸化的双氧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还原产物为、转化为和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相同数目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0.(11分)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湿法制备高铁酸钾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微粒:、、、、、。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子工业中,常用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铜箔质量减少,此过程中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由此可以确定、、三种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组成的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发生的反应过程。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将以上物质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 。B
2.【答案】D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阴影部分为不属于置换反应以及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Cl2+2KI=I2+2KCl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阴影部分,选项A不符合;
B.Fe2(CO3)3Fe2O3+3CO2↑属于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阴影部分,选项B不符合;
C.2CH3CHO+O22CH3COOH属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阴影部分,选项C不符合;
D.3Fe+8HNO33Fe(NO3)2+2NO↑+4H2O不属于置换反应以及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但反应中Fe元素、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阴影部分要求,选项D符合;
3.A
4.【答案】C
【详解】A.碘化银胶粒同时吸附阴阳离子,且胶体不带电胶粒可能带电,A错误;
B.胶体粒子和溶液的溶质均可透过滤纸,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B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C正确;
D.AgI难溶于水,混合后得到的分散系应为浊液,D错误;
5.【答案】C
【详解】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该溶液中有可能是SO、HSO或HCO,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故B错误;
C.加OH-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一定是NH3,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故C正确;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该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碳酸钙,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Ba2+或Ca2+,故D错误;
6.【答案】C
【详解】A.石灰乳为悬浊液,不能拆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将NaHSO4溶液滴入Ba(OH)2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则氢离子完全反应生成水,硫酸根离子部分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2H+++2OH-+Ba2+=BaSO4↓+2H2O,故C正确;
D.H2S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7.【答案】C
【分析】能与、反应,只能发生两个反应;HCl能与、反应;由此说明X、Z各为、HCl中的一种;能与其他四种物质发生反应,所以Y为;M、N各为、中的一种;
【详解】A.X、Z各为、HCl中的一种 ,X可能为H2SO4,A错误;
B.Y为,B错误;
C.X、Z各为、HCl中的一种,则Z肯定是酸,C正确;
D. M、N必定各为BaCl2、AgNO3中的一种,D错误;
D
【详解】A.Na2CO3写成Na+和CO离子形式,NaHCO3写成Na+和HCO离子, 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不同,故A错误;
BaCl2和Cu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Ba(OH)2和NaH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水,水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离子反应不同,故B错误;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先无明显现象,后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向稀盐酸中滴加溶液立即就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不同,B不符合题意;
D.NaHCO3(过量)和澄清石灰水之间的反应、Ca(HCO3)2和NaOH(过量)之间的反应实质均可以用2OH-+Ca2++2HCO=CaCO3↓+2H2O+CO,D正确;
9.【答案】A
【详解】A.溶液透明不代表溶液没有颜色,各离子能大量共存,选项A正确;
B.在pH=1的溶液中,Fe2+与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共存,选项B错误;
C.和SCN-会生成Fe(SCN)3,选项C错误;
D.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均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10.【答案】B
【详解】A.加入硫酸铜固体后导电能力增强,所以原硫酸铜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A项正确;
B.若将Ba(OH)2固体换成BaCl2固体,导电能力应先基本不变,后上升,B项错误;
C.M点后加入的硫酸铜固体变成胆矾晶体,使溶液质量减小,C项正确;
D.N点时导电能力几乎为0,所以是CuSO4和Ba(OH)2恰好完全反应的点,D项正确;
11.【答案】C
【分析】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紫色离子;在酸性溶液中,H+与会发生反应产生CO2、H2O而不能大量共存,因此不能存在;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Na2O2与H2O发生是是放热反应,反应产生NaOH、O2,O2是无色无味气体,NaOH与Mg2+反应产生Mg(OH)2是白色沉淀;由于与OH-共热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故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Mg2+,而不含;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是BaSO4,则原溶液中含;③取反应②后的溶液部分,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AgCl,但由于②中加入理科Cl-,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酸性溶液中不含,A错误;
B.根据加入适量Na2O2固体,Na2O2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溶液中不含;在酸性溶液中不含,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该溶液中肯定有、Mg2+,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该溶液中肯定有、Mg2+,但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D错误;
12.【答案】C
【分析】某废气中的H2S与空气混合通入FeCl2、CuCl2、FeCl3的混合液中,Ⅰ氧气将Fe2+氧化为Fe3+,ⅡCu2+与H2S反应生成CuS,ⅢCuS和Fe3+作用生成S、Fe2+和Cu2+,据此作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此过程中参与循环的离子有Fe2+、Cu2+、Fe3+,故A不符合题意;
B.转化过程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Fe、S、O三种,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过程ⅢCuS和Fe3+作用生成S、Fe2+和Cu2+,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CuS+2Fe3+═S+2Fe2++Cu2+,故C符合题意;
D.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故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O2>Fe3+>S,故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AD
【分析】粗盐中含有泥沙以及Ca2+、Mg2+、等杂质,向其中加水溶解,得到悬浊液,过滤除去泥沙,然后向滤液中可以先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2+,再加入BaCl2溶液除去,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水中Ca2+及为除而引入的过量Ba2+,只要保证BaCl2溶液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与加入过量NaOH溶液顺序无关,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调整溶液pH,除去NaCl中过量NaOH及Na2CO3杂质,最后蒸发结晶,获得精盐。
【详解】A.操作②的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不使用量筒,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③按a、b、c顺序可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也可以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或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B正确;
C.若将步骤④⑤颠倒,Mg(OH)2、BaCO3、BaCO3被HCl溶解,使得到的食盐中仍然含有杂质离子,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步骤④⑤不可以颠倒,C正确;
D.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食盐水中过量的Na2CO3、NaOH,达到净化NaCl的目的,D错误;
14.【答案】AC
【详解】A.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分别是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为浊液>胶体>溶液,即③>②>①,A正确;
B.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即①>②>③,B错误;
C.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形成的是黄色溶液,滴入5mL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形成胶体,滴入5mL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少量0.1mol·L-1的NaOH溶液形成红褐色沉淀,仅凭观察法就可将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区别开,C正确;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酸性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将酸性AgNO3溶液滴入胶体中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银沉淀,5mL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少量0.1mol·L-1的NaOH溶液加入酸性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 D错误。
15.【答案】BD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产物。①由于还原性强弱:Fe2+>Br->Cl-,足量Cl2与FeBr2反应产生FeCl3、Br2,反应方程式为:3Cl2+2FeBr2=2FeCl3+2Br2,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为FeCl3、Br2,还原产物只有Cl-;
②KMnO4、H2O2、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K2SO4、MnSO4、O2、H2O,反应方程式为: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O2,还原产物是Mn2+;
③KClO3与浓盐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KCl、Cl2、H2O,反应方程式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ClO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Cl2;
④KMnO4、与浓盐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KCl、MnCl2、Cl2、H2O,反应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
【详解】A.根据②知还原性H2O2>Mn2+,根据④知还原性Mn2+<Cl-,A错误;B.氯气和溴化亚铁反应时先氧化亚铁离子后氧化溴离子,所以表中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中一定有FeCl3,B正确C.反应③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ClO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Cl2,C错误;D.反应④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根据物质拆分原则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16H++10Cl-=2Mn2++5Cl2↑+8H2O,H+的化学计量数为16,D正确;
16.【答案】AC
【分析】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x,纯盐酸的质量为y,则有 , ,x=13.8g; ,y=7.3g。
根据计算可知即使全部是碳酸钾也只能生成4.4g二氧化碳,但题干中给的信息是,K2CO3固体不纯,故根据近似平均值法,则其中混有的杂质: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钾强,另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钾弱;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酸根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故通过比较碳酸根的含量来确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多少,在碳酸钾中,含碳酸根为,在碳酸钠中,含碳酸根为,在碳酸镁中,含碳酸根为,碳酸钠和碳酸镁中碳酸根的含量都比碳酸钾中碳酸根的含量高,即在质量相同时,碳酸根含量多的物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大。
【详解】A.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故A正确;
B.结合以上分析,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故B错误;
C.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C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样品中可能含有Na2CO3和MgCO3中的一种,也可能两种均含有,故D错误。
17.(12分,每空2分)
【答案】
(1) ①③④⑤⑥ (2分) (2)⑤⑦ (2分) (3)②⑧ (2分)
2H++2OH—+SO42—+Ba2+===BaSO4↓+2H2O CO2+OH—====HCO3—(每个2分)
C(2分)
18.(12分,每空2分)
【答案】
(1)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棕褐色(或者棕黄色)(2分)
胶体中滴加电解质氢碘酸,胶体发生聚沉,后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呈现棕褐色,2Fe(OH)3+6H++2I—====2Fe2++I2+6H2O(2分)
(2)AB段:2I—+Cl2===2Cl—+I2 (2分)
BC段:2Fe2++Cl2===2Fe3++2Cl— (2分)
DE段:2Br—+Cl2===2Cl—+Br2 (2分) 1:3:2 (2分)
19.(共13分)
【答案】
(1)还原性 (1分)
(2) (2分)
CuO (1分) 氮(1分)
(3)
①(2分) ② BC (2分)
2Fe2++4I—+3H2O2+6H+===== 2Fe3+ +2I2+6H2O (2分)
(2分)
20.(共11分)
【答案】
(1)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2分)
(2)2Fe3++Cu =====2Fe2++Cu 2+ (2分) 65g (2分)
(3)Ce4+>Fe3+>Sn4+ (1分)
(4)① Mn BiO3— (各1分)
② 2Mn2++5BiO3—+14H+=====2MnO4—+5Bi3++ 7H2O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