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下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太阳 B.地球 C.行星 D.恒星
读某示意图,回答下题。
3.若图中表示的是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层为日冕层,c层为光球层
B.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C.b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c层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
D.当b、c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
4.若图中表示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地壳,b为地核,c为地幔 B.a为地核,b为地壳,c为地幔
C.a为地幔,b为地壳,c为地核 D.a为地壳,b为地幔,c为地核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的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5.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人们生活取暖,能耗增加
6.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最低值出现时刻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分布图,①③两地为陆地,②地为湖泊,P1、P2代表近地面的等压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此时,小船上的旗帜最可能飘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该地区处于夜晚 B.③地气温高于②地 C.②地为阴雨天气 D.①地盛行下沉气流
读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完成下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图中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等压线数值L1>L2 D.图中F3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
10.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A.F1 B.F2 C.F3 D.F2、F3的合力
读全球水循环局部图,完成下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12.关于城市路面硬化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③环节的量增加 B.使④环节的变化加大
C.使⑤环节的量增加 D.使⑥环节的量增加
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2018年,我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日照海域下水,并投放来自挪威的三文鱼苗。该网箱可视水温调整潜水深度,实现了我国三文鱼规模化养殖的突破。据此完成下题。
13.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主要是因为( )
A.受洋流影响小 B.海水温度高 C.受海浪影响大 D.海水盐度低
14.夏季,深海网箱调节方向和原因分别为( )
A.向上,降低水温 B.向上,提升水温 C.向下,降低水温 D.向下,提升水温
15.与近岸养殖相比,深海养殖的三文鱼品质好,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区( )
A.饵料来源丰富 B.海水水质较好 C.水域空间广阔 D.海水密度较大
下图中虚线为洋流。读图,完成下题。
16.A洋流的流向及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寒流 D.向北,暖流
17.A洋流的影响是( )
A.增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形成渔场 D.增加蒸发
黄土及其下砂岩是陕北地区绝大多数地貌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围谷,是一种三面合围的谷地,是陕北常见的一种沟谷型地貌。下图为围谷形成的三个时期。据此完成下题。
18.早期该地砂岩层非常平缓,说明砂岩层形成时期( )
A.侵蚀环境稳定 B.风蚀作用强烈 C.搬运作用强烈 D.沉积环境稳定
19.围谷形成中期至晚期,导致沟谷不断加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下蚀 B.流水侧蚀 C.风力吹蚀 D.风力磨蚀
地质作用包括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题。
20.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21.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特征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 新疆正在利用戈壁荒漠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利用基地,将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以及3~5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
(1)写出图中甲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简要分析甲地成为高值中心的原因。(6分)
(2)读材料二,简析在新疆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6分)
(3)列举目前人类所利用的与太阳辐射有关的能源。(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湖陆风包括湖风和陆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其影响范围小,易受背景风(如当地盛行风)的干扰。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东北部,受湖陆风影响较明显。据多年观测发现,该地冬季湖陆风较弱。近些年,岳阳市城市建成面积扩张,当前建成面积比40年前扩大了10多倍。图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的位置,图2示意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图1 图2
(1)据图判断岳阳市该日湖陆风转换的时间,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分析岳阳市冬季湖陆风较弱的原因。(6分)
(3)说明岳阳市大规模城市建设对该地湖风和陆风强弱产生的影响。(6分)
2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经杭州湾注入东海。“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2020年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潮期恰好与国庆、中秋假期重叠。
材料二 舟山群岛周围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下图为舟山群岛位置示意图。
(1)对比A、B两地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3分)
(2)分析夏季C地盐度比B地高的主要原因。(4分)
(3)分析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发生“壮观天下无”大潮的自然原因。(4分)
(4)请从洋流角度分析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的原因。(3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图1)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图2)。近年来为开发东、西台吉乃尔湖盐业资源,在流入两湖的河流上筑坝让河水流入鸭湖,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1)推测鸭湖陆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2分)
(2)分析鸭湖部分陆上雅丹转变为水上雅丹的原因。(2分)
(3)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水上雅丹潜藏的衰亡危机。(6分)
高一地理答案
1-5BCCDB 6-10BCADD 11-15BDCAD 16-21BDACBA
22.【答案】
(1)3 600小时~3 800小时。甲地的地势(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该地日照时数长,获得太阳辐射多,因而成为高值中心。
(2)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荒漠土地租金低廉。
(3)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石油等。
23.【答案】
(1)10~11时。湖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
(2)冬季风(背景风)强,干扰了湖陆风,湖陆风弱;洞庭湖面积小,湖陆温差小。
(3)在湖边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24.【答案】
(1)A地表层水温比B地高。原因:A地纬度比B地低,太阳辐射量大,表层水温高;受洋流影响,A地有暖流经过,表层水温较高,B地有寒流经过,表层水温较低。
(2)原因:夏季长江径流量大,B地离河口较近,淡水汇入量较大,河水稀释作用明显,盐度低;而C地离河口较远,长江的淡水对其影响小,盐度高。
(3)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中秋节(农历的十五)前后,恰逢天文大潮;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水位较高;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
(4)舟山渔场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25.【答案】
(1)古湖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干旱),该区地势较低,接受大量沉积物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该地区受挤压变形,形成众多褶皱山脉,气候越来越干(古湖萎缩);湖泊沉积物暴露于地表,风力和流水不断侵蚀出露的湖底,形成雅丹地貌。
(2)由于气候转暖变湿,径流增多,河流汇入鸭湖;人工修筑堤坝阻挡河水注入东、西台吉尔乃湖,致使更多径流流入鸭湖,导致部分陆上雅丹浸泡于水中,最终形成水上雅丹。
(3)该地区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雅丹底部常年浸泡在水中,岩石易变软,加上水浪冲刷,将底部掏空,导致重力坍塌。雅丹地层夹有盐层,湖水易溶蚀。该地常年受风力等侵蚀作用,导致雅丹裂隙扩大,直至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