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
词语书写。(5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fán xīnɡ( )满天的夜晚,我坐在ténɡ luó( )下,听妈妈讲有趣的故事。
(2)在jì jìnɡ( )的早晨,我看到了那棵bái huà( )挂满了白霜,枝头máo rónɡ rónɡ( )的。
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18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尘垢(ɡòu) 杜甫(pǔ) B.徜徉(tánɡ) 范仲淹(zhònɡ)
C.光晕(yùn)曝晒(bào) D.涉水(shè)龚自珍(ɡōnɡ)
3.小明在听写词语的时候写了一个错别字,这个词语可能是( )。
A. B. C. D.
4.“璧(bì)”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 )有关。
A.墙壁 B.玉石 C.颜色 D.植物
5.下列选项中,括号里所填的修饰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强劲)的微风 B.(晶亮)的雪花
C.(洁白)的流苏 D.(银色)的光华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部分描写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B.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C.山坡上,一片红艳艳的杜鹃,热情似火,随着风儿尽情舞蹈。
D.丰收的季节,稻穗垂着沉甸甸的头,稻田像铺上了翠色欲滴的毛毯。
7.[莆田市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B.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唱着好听的歌儿。
C.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
D.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8.下列诗歌作品与诗人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繁星》——冰心 B.《绿》——宗璞
C.《在天晴了的时候》——戴望舒 D.《白桦》——叶赛宁
9.[莆田市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白桦》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叶赛宁写的。
B.在冰心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情感。
C.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诗歌,感受了诗歌的魅力。
D.朗读诗歌时,我们不但要表情自然,而且要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10.将下面的内容依次填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一团火焰 ②如一场春雨 ③若一杯美酒 ④似一束鲜花
诗歌 ,点燃了我们澎湃的激情;诗歌 ,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诗歌 ,滋润了我们平淡的生活,诗歌 ,沉醉了我们躁动的心灵。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14分)
1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8分)
诗歌中饱含丰富的情感。冰心用“ , ”说明母亲永远是自己心灵的港湾,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在艾青的眼中,“突然一阵风,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绿”蕴含着生机与活力。正如华兹华斯所说: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
12.仿照诗歌加点的部分,写一写。(6分)
例:春天的早晨, “六一”儿童节的校园,
怎样的可爱呢! 怎样的热闹啊!
融冶的风, ,
飘扬的衣袖, ,
静悄的心情。 。
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作答。(33分)
(一)对比阅读(15分)
[文段一]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
(节选自《绿》)
[文段二]
五月的海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看一眼路边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是“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颜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节选自老舍的《五月的青岛》,有删改)
13.按要求画出句子,并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4分)
(1)用“ ”在文段二中画出和文段一中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意思相近的句子。(2分)
(2)这两句都体现出了绿色( )的形态。(2分)
A.错落有致 B.辽阔无垠
C.深浅不一 D.集中重叠
14.文段一、二中运用了很多形容绿色的词语,这些词语体现出了( )。
(2分)
A.绿的丰富 B.绿的复杂
C.绿的美丽 D.绿的范围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一的语言充满韵律,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B.文段一是诗歌,写的是大自然到处是绿色的景象。
C.文段二是散文,写的是五月的海。
D.文段二的语言优美,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16.文段一与文段二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17.大自然丰富多彩,红、黄、蓝……数不胜数,请选择其中一种颜色模仿文段一写一写。(4分)
(二)[南平市期中]诗中的“秋”(18分)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读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我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首诗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诗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样子,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似的。谢了的花梗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有删改)
18.如果将第①段的“吟哦”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哪个最合适?( )(2分)
A.呻吟 B.吟诵 C.哦呜 D.背诵
19.第②段“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的“捣衣”是什么意思?( )
(2分)
A.儿童调皮捣蛋 B.万户在月下演奏
C.用棒子打衣服 D.特殊材质的衣服
20.读完第③段,你学到了怎样的读诗方法?( )(2分)
A.要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画面体会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21.短文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哪一项?( )(2分)
A.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2.第⑤段中,作者引用了《秋思》和《逢入京使》,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同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同
23.“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说说有哪些妙处。
(4分)
24.短文不仅引用了意境悠远的诗句,句子也写得十分生动。请你从文中摘抄一处描写生动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4分)
习作。(30分)
25.在诗人的笔下,春天的绿色、被积雪覆盖的白桦,甚至雨后的泥路都生机盎然,富有情趣。请你也选择大自然中的事物写一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语句通顺;②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350字。
答案
第三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
1.(1)繁星 藤萝
(2)寂静 白桦 毛茸茸
2.D 3.A 4.B 5.A 6.D 7.D 8.B 9.D 10.C
11.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12.【示例】缤纷的装饰 精彩的节目 绽开的笑脸
(一)13.(1)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颜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2)D
14.A 15.D
16.两个文段都写出了绿色的丰富,都体现了绿色充满活力与生命力,都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17.【示例】在哪儿能找到这么多的红:深红、朱红、血红、鲜红、橙红、粉红……红得耀眼、红得特别。……所有的红汇聚起来,挨挨挤挤,层层叠叠,热烈而又招摇。
(二)18.B 19.C 20.A 21.D 22.B
23.读懂诗的内容,悟出诗的意境,读出兴趣,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
24.【示例】句子: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
感受: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萤火虫等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们人的动作和情态,描写生动形象。
25.略。 【点拨】首先明确写作对象,“春天的绿色、被积雪覆盖的白桦,甚至雨后的泥路”都是大自然中充满生机的美好的事物,选择写作对象时也应该选择表现自然之美的事物;其次要写出事物的特点,可以描写事物的颜色、形状、状态等;最后结合事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情,可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命的赞叹,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