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师大附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上师大附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9 23:13:23

文档简介

上师大附中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参考答案(合格考)
选择题(共40分)
1-5:DADCC 6-10:AACAC 11-15:BDBCD 16-20:BADBC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 平原(2分)
22.①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②南极大陆纬度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 (2分)
23.南美 (2分)
24.低 中低 沿海 (6分)
25.ACE(2分)
26.D(2分)
27.下降(2分)
28. a c(4分)
29.商业 交通便利 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住宅区 (8分)
30.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备;教育、医疗、交通等条件优越。(任答2点)(4分)
31.3 000 2 300(4分)
32.自然资源 对外开放程度(4分)
33.开发新能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加强国内外合作等。(任答2个)(4分)
34. 国内 国际(4分)
35. 政治因素:政策鼓励,抵御外敌,开垦边疆;
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频发,耕地不足,人口密度大,地狭人稠。(4分)
36.经济(2分)
37.使人口分布更加趋于合理化。减少了山东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为东北开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能,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传播了儒家文化。(任答2个)(4分) 上师大附中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合格考)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40 分)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人口密度较小。近年来,由于宗教、资源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军事冲突不断。下图为近年来叙利亚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该国难民人数大量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生态环境因素
C.历史文化因素 D.政治军事因素
2.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科技发达
C.开放程度高 D.资源丰富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制约塔里木盆地人口与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土壤 D.水源
4.图示区域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的地形(地貌)类型是( )
A.峡谷 B.山地 C.冲积扇 D.高原
我国青藏高原人口分布格局长期稳定。“祁吉线”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等。下图为“祁吉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 )
A.西北密,东南疏 B.中间疏,四周密
C.西北疏,东南密 D.中间密,四周疏
6.造成祁吉线两侧人口疏密格局长期稳定的最根本因素是( )
A.自然环境条件 B.经济发展水平 C.计划生育政策 D.社会历史条件
下图示意1995―2015年我国不同劳动力类型迁移的基尼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基尼系数被运用于测度劳动力迁移网络的不平衡程度,数值越接近1,劳动力迁移的空间不平衡性越高。
7.1995-2015年,我国普通劳动力迁移的基尼系数一直高于高技能劳动力,主要原因是( )
大量吸纳普通劳动力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普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面较广
高技能劳动力人口数量少,迁移频率较低
D.高技能劳动力薪酬要求高,主要迁入东部地区
8.1995-2015年我国劳动力迁移基尼系数的变化,反映出( )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低迷期
B.经济发达地区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增大
C.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两种劳动力的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毕业生粘滞率是指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就学地工作的比例。研究表明,北京毕业生粘滞率明显低于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完成下面小题。
9.不利于毕业生粘滞率提高的是( )
A.较高的消费水平 B.较高的开放程度
C.较多的就业机会 D.较好的社会保障
10.与上海相比,北京毕业生粘滞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B.城市内部差异更大
C.落户制度更为严格 D.交通条件更加不便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①地最适宜的用地类型是( )
A.食品零售业用地
B.造纸工业用地
C.行政办公区用地
D.高级住宅用地
12.导致住宅区②房屋单价较住宅区④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主城区远近 B.距离交通干线远近
C.房屋建筑面积大小 D.环境质量优劣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完成下面小题。
13.诗词中体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板桥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道路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14.该聚落( )
①规模较小②成团块状③人口较少④空间分布较分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示意“2028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预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预测2028年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是( )
A.5-9岁 B.25-29岁
C.45-49岁 D.55-59岁
16.应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生的社会问题,需要( )
A.增加就业机会 B.增建养老设施
C.扩大城市规模 D.完善交通建设
17.“品类齐全、一站式购齐”的传统大卖场,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商业中心的地下楼层,是因为中心城区( )
A.地租较高 B.交通拥挤 C.人口密度高 D.商业集聚度高
18. 随着郊野公园的建设,上海市增加了森林面积,提升了生态服务价值,体现了( )
A.提高资源效益 B.提高居民收入
C.促进社会和谐 D.优化人居环境
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20.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分析题(共 60 分)
(一)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1. 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2分)
2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洲。(2分)
24.据图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____(高、低)地区、______(中低、中高)纬度地区和____________(沿海、内陆)地区的趋向性。(6分)
2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______。(多选题,2分)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 朝鲜半岛 F. 青藏高原 G. 刚果盆地 H. 加拿大
(二)下图为“某城镇商业、住宅、工业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及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26.有关A功能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2分)
A.建筑物高大密集 B.人员流量大
C.交通线密度大,交通便捷 D.是城镇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7. 地租水平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 。(升高、下降)(2分)
28. a、b、c三条曲线中表示商业付租能力的是 曲线;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是 曲线。(4分)
29. 城市中心对 (工业、商业、住宅)活动吸引力最大,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 、 ;B区域最可能分布的功能区为 区。(8分)
(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 189.3万人,同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 228.1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84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8.5%。
材料二:专家根据北京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类资源总量,估算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情况下可供养2300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3000万人。
材料三:2019年底,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0万人。据报道,北京的常住人口连续三年减少,主要得益于北京市对人口的调控。
简述北京市外来人口比重较大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专家根据北京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类资源总量,估算出北京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________万人,人口合理容量约为________万人。(4分)
32.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生态环境、__________、科学技术与消费水平。(4分)
33.从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角度,分析北京市未来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以“闯关东”历时最长,迁移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关东”指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闯关东”以山东人为主、河北及河南人次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山东省地狭人稠,加上黄河下游连年遭灾,人民迫于生计,流入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的东北垦殖发展。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日俄加强对东北的侵略。清政府放弃封禁,利用人口优势,改以保卫边疆的移民戍边政策。不仅沿途给予交通食宿帮助,迁入东北还分配土地和农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______(国内、国际)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________(国内、国际)人口迁移。(4分)
结合材料,列举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2分)
37.分析“闯关东”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