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质量检测
参考答案
一、(20分)
1、(4分)丙 乙
2、(4分)E 共面性
3、(6分)短波 可见光 色球层
4、(2分)C
5、(4分)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形成的尘埃颗粒漂浮于大气层中,阻挡太阳辐射射向地面,地面的气温降低,引发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绿色植物死亡,同时地表气温骤降,最终导致恐龙灭绝。
二、(16分)
1、(2分)D
2、(4分)① ③
3、(4分)波速明显加快 突然消失
4、(2分)A
5、(2分)D
6、(2分)C
三、(20分)
1、(2分)D
2、(4分)甲 上升
3、(2分)乙>甲>丁>丙
4、(4分)乙 海风
5、(6分)乙
建议: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提高绿地生态环境功能;减少人为热源的进入;减少城市污染物,低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降低城市建筑密度,适当通风(任答两点,每点2分)
6、(2分)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四、(20分)
1、(2分)A
2、(6分)大气逆辐射 大气削弱作用 散射
3、(4分)增强 ③
4、(2分)B
5、(2分)A
6、(4分)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从而大气逆辐射会减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五、(24分)
1、(8分)a地表径流 b 下渗 c地下径流 d蒸发
2、(4分)增强 减弱
3、(4分)夜晚 陆风
4、(4分)甲区。
甲区降水多;地表硬化,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低洼地区易积水,形成内涝。(任答一点2分)
5、(4分)增加城市绿地、水体(或海绵城市、城市雨水花园等);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或减少硬化率);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等(任答两点,每点2分)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质量检测
一、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所构成的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读“太阳系和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图2的天体系统中,表示太阳系的是 (甲/乙/丙)。比邻星距离太阳4.22光年,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应为 (甲/乙/丙)。(4分)
2.图1中代表木星的字母是 ,它与地球公转运动有相似的特点:从地球北极上空看都按逆时针方向,具有同向性;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具有近圆性;轨道倾角都不大,具有 性。(4分)
3.太阳辐射是 (短波/长波)辐射,50%的能量集中在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区。2022年科学家监测发现太阳出现了六次中、大型的耀斑活动,这是发生在太阳 层的现象,显示太阳活动进入了活跃期。 (6分)
4.恐龙灭绝事件发生的地质年代,主要的植物类型是( )(2分)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5.科学家普遍认为,恐龙灭绝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大气层的成分变化有关,请解释具体原因。(4分)
二、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但彼此不是截然分开的。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2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2分)
A.物质密度的变化 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图1中表示地壳的是 (填序号),表示岩石圈的是 (填序号)。(4分)
3.依据图2,莫霍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古登堡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4分)
4.2019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发生了5.8级地震,据测定,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2分)
A.地壳 B.地幔顶部 C.地幔底部 D.软流层
5.下列关于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地震波属于电磁波,能释放能量
B.地震波能够测量地震对于地表各处的破坏程度
C.探测地震波的传播是解谜地球内部结构的唯一方式
D.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6. 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地震发生时震区人们的感受( )(2分)
A.一直左右摇晃 B.一直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三、大气运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深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
图1 图2
1.图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 )(2分)。
A. B. C. D.
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图2中的白天,表示石质地面的是 (填甲或乙),此时甲处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做 运动。(4分)
3.比较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分)
4.假若图2表示的环流为海陆风,则甲、乙两地中表示白天海洋的是 地,海洋与陆地之间吹的是 (海或陆)风。(4分)
5.假如图2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填甲或乙),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6分)
6.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2分)
四、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两种辐射和两种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来自( )(2分)
A. 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数字②表示 ,③表示 ,太阳未升起时天空已发亮,该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有关(填“反射”或“散射”)。(6分)
3.夜间雾霾天气会使当地④____ (增强或减弱),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与____ (填数字)最相关。(4分)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4.图中的网纱(左图)在冬季主要能够( )(2分)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
5.图中的熏烟(右图)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2分)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6.开发利用新能源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4分)
五、近年来,城市内涝已成为城市之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图为江苏省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湖陆风是指沿湖地区,由于陆地和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温度差异,导致风向出现昼夜变化的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湖陆之间近地面气压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下表为某城市甲区与乙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该城市所在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较为低洼。
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甲区 695 405 337 68 270
乙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 ,b ,
c ,d 。(8分)
2.伴随城市发展,路面硬化会使水循环示意图中a环节 (增强/减弱),b环节 。(增强/减弱)(4分)
3.材料二中,图示时刻为 (白天/夜晚),此时,湖陆之间盛行 (湖或陆)风。(4分)
4.根据材料三表格数据,判断城市甲、乙两区中易发生内涝的地区是哪一个,并说明原因。(4分)
5.往年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试举例说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合理措施。(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