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A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9 23: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的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地级市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该区域等级最高城市的是(  )
A.D市 B.C市
C.A市 D.E市
2.发展速度最快的县可能是(  )
A.F B.H
C.M D.G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城市圈中,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是(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4.关于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腹地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图,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读图,完成5~6题。
5.廊坊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的原因主要是 (  )
A.经济水平较高 B.离北京市较近
C.城市等级较低 D.劳动力较丰富
6.廊坊的燕郊镇因有30万“北漂”在此安家而成为北京的“睡城”。“睡城”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房价水平较低 B.就业机会较多
C.环境质量较高 D.经济联系紧密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城市体系中杭州腹地范围最大
B.南京的辐射范围与无锡相同
C.中等城市的数量最多
D.杭州包含宁波所有的服务功能
8.下列关于上海市城市等级提升原因的叙述,合理的是 (  )
①靠近河流、海洋、铁路,交通便利 ②位于长江下游,地形平坦 ③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发达 ④位于我国南北航线的中点,位置优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路网密度是某一区域内所有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车辆的实际出行中,考虑到拥堵、收费等原因,司机会选择绕行,绕行比率即车辆真实旅行距离和直线距离的比值。下表是部分城市路网密度和2018年1月平均绕行比率。读表,完成9~10题。
城市 路网密度/(km·km-2) 2018年1月平均绕行比率
北京 5.59 1.358
广州 7.02 1.359
成都 8.02 1.313
纽约 13.1 1.405
9.由题目信息可以判断(  )
A.路网密度越大,绕行比率越低
B.城市等级越高,绕行比率越高
C.路网密度与城市辐射范围呈正相关
D.加大道路建设不一定能缓解交通拥堵
10.增大路网密度将使(  )
A.城市功能区边界更明确
B.城市形态演变为组团状
C.城市各区域的联系增强
D.城市土地利用趋于合理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的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强到弱的是 (  )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12.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关于该省级行政区经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比例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14.下列关于该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扭转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一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例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京津冀地区产业和发展条件存在互补优势,北京、天津、河北之间存在产业与技术,工业最终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等的流动、迁移。读京津冀产业一体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数码代表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等的是(  )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16.下列措施中,符合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方向的是 (  )
A.将河北的钢铁企业转移到天津临港地区
B.扩大河北大、中城市的人口规模
C.本区域治污重点是调整北京的能源消费结构
D.打造主要城市一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
20世纪60—80年代,德国鲁尔区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完成17~18题。
17.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
A.重工业比例下降,轻工业比例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例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例都下降
18.为改变工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鲁尔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
B.缩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规模
C.搬迁所有的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引进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2000—2012年上海市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2000—2012年,崇明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 ②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崇明区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优先发展的行业应该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各有分工和侧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香港要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产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澳门的定位主要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广州要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的目标是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下图为粤港澳大港区四大中心城市位置示意图。
(1)试指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城市的共同地理位置优势。
(2)分析香港的金融、商贸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述四大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各有分工和侧重的意义。
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例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      (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2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中A、B、C表示某一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结构变化。
图1
材料二 该区域1985—2010年三大产业产值比例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图。
图2
(1)读图1可知,该区域城市发展的特点是                     。该区域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读图1可知,该区域交通运输业发展变化的两大特点是              、              。
(3)图2中四条曲线标记的数码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城市人口比例
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例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例
(4)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区域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24.(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某年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统计图及主要产业部门比较表。
天津滨 海新区 第二产业 重化工、电子加工装配
第三产业 传统服务业(邮政、仓储、批发零售)
上海浦 东新区 第二产业 高端加工业
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物流、技术服务)
材料二 某地理学习小组考察了中国和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发现该生态城所在地有多种可利用的新能源。
(1)比较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部门特点的差异。
(2)列举中新天津生态城可供开发的新能源,并简要说明这些能源可供开发的原因。除了积极开发新能源外,还有哪些节能减排的措施
第三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的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地级市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该区域等级最高城市的是(  )
A.D市 B.C市
C.A市 D.E市
2.发展速度最快的县可能是(  )
A.F B.H
C.M D.G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E市和D市都位于沿海地带,且有港口,对外联系方便,但E市与内陆交通更加便利,辐射范围更大,经济腹地更加广阔,因此未来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该区域最高等级的城市。D项正确。A、C两市均位于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发展速度较慢。第2题,城市发展快慢主要看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状况。读图可知,H县交通发达,且距离沿海城市E较近,受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因而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迅速,故其发展速度最快,B项正确。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城市圈中,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是(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4.关于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腹地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省级行政中心武汉,辐射能力最强,A项正确;咸宁、孝感、黄石城市等级低,辐射能力弱,B、C、D三项错误。第4题,武汉市的腹地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①正确;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近,②错误;天门市比武汉市服务种类少、级别低,③正确;各级城市相互联系,辐射范围没有严格界线,④错误。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图,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读图,完成5~6题。
5.廊坊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的原因主要是 (  )
A.经济水平较高 B.离北京市较近
C.城市等级较低 D.劳动力较丰富
6.廊坊的燕郊镇因有30万“北漂”在此安家而成为北京的“睡城”。“睡城”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房价水平较低 B.就业机会较多
C.环境质量较高 D.经济联系紧密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由材料“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可知,廊坊与北京联系紧密,主要是因为廊坊离北京市较近。第6题,由于北京房价水平较高,而廊坊房价水平较低,“北漂”族白天在北京上班,晚上回到廊坊休息,从而使廊坊成为北京的“睡城”。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城市体系中杭州腹地范围最大
B.南京的辐射范围与无锡相同
C.中等城市的数量最多
D.杭州包含宁波所有的服务功能
8.下列关于上海市城市等级提升原因的叙述,合理的是 (  )
①靠近河流、海洋、铁路,交通便利 ②位于长江下游,地形平坦 ③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发达 ④位于我国南北航线的中点,位置优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该区域上海腹地范围最大,辐射范围最广,A项错误;南京是省级行政中心,辐射范围大于无锡,B项错误;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故小城市的数量最多,C项错误;杭州是浙江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浙江省内等级最高的城市,包含宁波所有的服务功能,D项正确。第8题,上海市城市等级提升的原因是靠近河流、海洋、铁路,交通便利,①合理。位于长江下游,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②合理。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发达,③合理。位于我国南北航线的中点,位置优越,④合理。故C项正确。
路网密度是某一区域内所有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车辆的实际出行中,考虑到拥堵、收费等原因,司机会选择绕行,绕行比率即车辆真实旅行距离和直线距离的比值。下表是部分城市路网密度和2018年1月平均绕行比率。读表,完成9~10题。
城市 路网密度/(km·km-2) 2018年1月平均绕行比率
北京 5.59 1.358
广州 7.02 1.359
成都 8.02 1.313
纽约 13.1 1.405
9.由题目信息可以判断(  )
A.路网密度越大,绕行比率越低
B.城市等级越高,绕行比率越高
C.路网密度与城市辐射范围呈正相关
D.加大道路建设不一定能缓解交通拥堵
10.增大路网密度将使(  )
A.城市功能区边界更明确
B.城市形态演变为组团状
C.城市各区域的联系增强
D.城市土地利用趋于合理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从材料中可知,四个城市中,纽约路网密度最大,但平均绕行比率也最高,A项错误;北京的城市等级比广州高,服务范围比广州大,但广州的平均绕行比率和路网密度皆比北京高,B、C两项错误;加大道路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比如纽约的路网密度最大,但平均绕行比率也最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发展公共交通等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D项正确。第10题,城市的功能分区主要受经济因素(如地价)等的影响,且各功能分区之间没有明确边界,A项错误;道路的建设可以加强城市区域间的联系,而组团状的城市空间结构是一种相对分散的空间结构类型,B项错误,C项正确;扩建公路会侵占其他用地(如建筑用地、绿地等),可能会导致城市土地利用趋向不合理,D项错误。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的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强到弱的是 (  )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12.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答案11.D 12.A
解析第11题,核心城市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相互重叠,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功能减弱。第12题,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北京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等级最高。
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关于该省级行政区经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比例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14.下列关于该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扭转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一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例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答案13.A 14.B
解析第13题,第一产业比例下降并不意味着第一产业产值降低,也不能说明农业地位下降。第14题,随着经济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比例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会逐步上升,因而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三大产业,故B项正确。
京津冀地区产业和发展条件存在互补优势,北京、天津、河北之间存在产业与技术,工业最终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等的流动、迁移。读京津冀产业一体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数码代表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等的是(  )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16.下列措施中,符合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方向的是 (  )
A.将河北的钢铁企业转移到天津临港地区
B.扩大河北大、中城市的人口规模
C.本区域治污重点是调整北京的能源消费结构
D.打造主要城市一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
答案15.D 16.D
解析第15题,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北京和天津提供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D项正确。第16题,河北的钢铁企业需要转型升级,而不是转移到天津,A项错误;要合理规划河北大、中城市的人口规模,B项错误;本区域治污重点是调整北京、天津及河北的产业结构,C项错误;打造主要城市一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D项正确。
20世纪60—80年代,德国鲁尔区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完成17~18题。
17.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
A.重工业比例下降,轻工业比例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例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例都下降
18.为改变工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鲁尔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
B.缩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规模
C.搬迁所有的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引进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
答案17.B 18.D
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读出,该区1958年第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的比例分别约为18%、62%、20%,1995年第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的比例分别约为32%、39%、29%,据此判断,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B项正确。第18题,为改变工业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鲁尔区可新建和引进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2000—2012年上海市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2000—2012年,崇明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 ②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崇明区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优先发展的行业应该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答案19.A 20.A
解析第19题,图中信息显示,2000—2012年,第一产业产值比例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整体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有所增加。第20题,崇明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内经济发达,尤其是靠近上海市区,居民消费水平高。并且崇明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各有分工和侧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香港要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产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澳门的定位主要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广州要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的目标是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下图为粤港澳大港区四大中心城市位置示意图。
(1)试指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城市的共同地理位置优势。
(2)分析香港的金融、商贸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述四大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各有分工和侧重的意义。
答案(1)临近海洋,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南部地区的出海门户;有多条铁路与祖国内地相通;临近太平洋—印度洋航线。
(2)经济发达,为国际性金融和商贸中心,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政策支持力度大。
(3)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和内部竞争;有利于做大做强广东经济,拓展粤港澳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化进程,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第(1)题,四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主要从经济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分析。第(2)题,香港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为国际性金融和商贸中心,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对外辐射能力强;据材料可知,在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政策优惠、支持力度大。第(3)题,四大中心城市都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功能定位各有分工和侧重,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和内部竞争;有利于做大做强广东经济,拓展粤港澳经济发展空间;四大中心城市之间优势互补性强,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化进程,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例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      (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答案(1)商业区 制造业就业比例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解析第(1)题,从其居于中心位置以及制造业就业比例偏低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从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原有工业基础以及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国家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
2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中A、B、C表示某一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结构变化。
图1
材料二 该区域1985—2010年三大产业产值比例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图。
图2
(1)读图1可知,该区域城市发展的特点是                     。该区域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读图1可知,该区域交通运输业发展变化的两大特点是              、              。
(3)图2中四条曲线标记的数码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城市人口比例
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例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例
(4)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区域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答案(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 交通运输线路网格化
(3)D
(4)1985—2010年,该区域第二产业比例稳中有升,工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用地向城市用地的转变,同时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该区域城镇化的发展。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城市数目增多且规模扩大,总体上由最初沿河发展,向沿公路、铁路干线分布,最后向沿海地区聚集,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影响该区域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逐渐增多且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交通线路由简单到复杂,呈现网格化的特点。第(3)题,结合两则材料可知,该区域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可判断曲线②代表城市人口比例;曲线④逐年下降,应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例;与曲线①相比,③上升速度较快,应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第(4)题,由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可知,工业化的推进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区域城镇化的发展。
24.(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某年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统计图及主要产业部门比较表。
天津滨 海新区 第二产业 重化工、电子加工装配
第三产业 传统服务业(邮政、仓储、批发零售)
上海浦 东新区 第二产业 高端加工业
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物流、技术服务)
材料二 某地理学习小组考察了中国和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发现该生态城所在地有多种可利用的新能源。
(1)比较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部门特点的差异。
(2)列举中新天津生态城可供开发的新能源,并简要说明这些能源可供开发的原因。除了积极开发新能源外,还有哪些节能减排的措施
答案(1)产业结构:天津滨海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上海浦东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部门特点: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源密集型产业,上海浦东新区工业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天津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多为传统服务业,上海浦东新区的第三产业多为现代服务业。
(2)①风能,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风力资源丰富;②太阳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故太阳能较丰富。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对高耗能产业形成节能和产业升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解析第(1)题,读产业结构图和主要产业部门比较表即可得出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差异。第(2)题,新能源通常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结合天津位置可知,该区域相对丰富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除了开发新能源外,节能减排要着重“节约”,提高节约意识、提高能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