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0 09: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去推想词语的意思;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3.欣赏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积累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二、教学过程
(一)阅读交流平台,交流学习好习惯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
2.小组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3.学生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每天阅读有益的书、边阅读边思考做笔记(旁批)、习作完成后认真修改、遇到不懂的问题想办法解决。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学会推想词意、引用名言
1.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1)小组交流: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2)学生汇报。
走: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弗:不。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俱:都。边诉说边哭泣,形容说话时极其悲伤。
然:对。不认为是对的。
及:到。事情做得过了头如同做得不够一样。
汤:热水。跳进滚烫的沸水,脚踏熊熊的烈火。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进而推想出一个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你在习作中是否也引用过名人名言?和同学交流。
(1)学生读句子。
(2)师生探讨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可以激发读者兴趣;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3)师生交流引用名人名言的注意事项。
——要理解引文的意思,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在引用时注明来源出处。
(三)阅读书写提示,提升审美能力
1.学生观察范字。
2.介绍赵孟頫: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3.临摹书写“四步法”。
第一步,写前要认真读帖,分析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第二步,认真临写;第三步,写后要和范字进行对比,找出差距;第四步,继续临写,直到满意为止。
(四)积累创新名言,体会创新价值
1.读“日积月累”,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理解关于创新的名言警句的意思。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就要变革,变革了,才会使事物的发展顺畅,事物的发展顺畅就会长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译文: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3.学生背诵。
三、板书设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