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默写(2023年12月)
一、默写(共25小题)
1.(2023秋 青铜峡市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引用了《诗经》中“ , ”的诗句,将女子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 , 。”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2023秋 仁寿县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的诗句是:“ , 。”
(2)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 ”;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 ”。
(3)“ , ”两句在《沁园春 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2024 金山区一模)按要求填空。
(1)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 》节选)
(2)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 , ”两句,写出了兰亭的气候宜人。
4.(2023秋 东丽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古诗文常借用不同的动物表达各种感情。如曹操《短歌行》中“ , ”。以鸟的徘徊不定写自己的求贤若渴;苏轼《赤壁赋》中“ ”以昆虫的朝生暮死感慨人生的短暂;杜甫《登高》中,“ , ”两句借用两种动物,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寂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写出了宫殿的宏伟密集,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5.(2023秋 湟中区校级期中)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 , 两句从空间角度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2)《短歌行》中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6.(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即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2)当不愿意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3)在《登高》中,杜甫看到峡江秋景,百感交集,以“ , ”两句抒发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感慨。
(4)《劝学》中“ , ”两句与《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一致,说明空想不如学习。
(5)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 ”概括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7.(2023秋 东城区校级月考)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包含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2)《将进酒》中的“ , ”表达了李白对富贵生活的鄙弃与对俗世现实的激愤。
(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 , 。”
(4)《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家族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5)《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
(6)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孔子探讨文与质关系的句子是:“ , ”。《雍也》
(8)孔子阐述进益在己所举例的句子是:“ , ”。《子罕》
(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老子》
(10)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2024 闵行区一模)按要求填空。
(1) ,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2)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 》)
(3)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描写人的表情动作以侧面体现“蜀道难”的句子有“ ”“ ”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
9.(2024 徐汇区一模)按要求填空。
(1)明道德之广崇, ,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2)杜甫的律诗《 》中“ , ”两句称颂了诸葛亮的才干和德行。
10.(2024 青浦区一模)按要求填空。
(1)乌鸟私情, 。(李密《陈情表》)
(2)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贾谊《 》)
(3)杜甫《蜀相》中的“ , ”两句,描写了武侯祠内春光大好、鸟鸣婉转的景象。
11.(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月考)默写。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老子用“ , ”告诫人们,不忘初心,不改始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12.(2023秋 启东市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 , ”两句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2)《劝学》中,作者在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时,随着不断设喻,最终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比如“ , ”便是设喻之后的结论。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 , ”两句,描写神仙们驾云御风而来的情形。
13.(2023秋 五华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景物描写是古典诗文中的重要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表现了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的景物特点;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描写宅地周围植物缭绕丛生来表明谪居地环境特点的句子是“ ”。
②《师说》中在说明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后用“ ”表明孔子曾向几位老师请教过;并将几位老师的才德与孔子进行比较的句子是“ ”。
③“人物不可不饰”,人物形象的刻画在诗文中也颇具匠心,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用战船烧成灰烬来侧面烘托周瑜战功赫赫的形象;《归园田居》(其一)“ ”来表明陶渊明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
14.(2023秋 和平区校级期中)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各题的空缺部分。
(1)古人特别重视自省,强调对自我的认识,荀子认为君子每天反省自我,就会“知明而行无过矣”。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而《老子》则是通过“ , ”表达了“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愿长醉不愿醒。
15.(2023秋 西固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 , ”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时防范之严。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 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话是:“ , 。”
(3)《燕歌行并序》用“ , ”两句写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
16.(2023秋 巴南区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 , ”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3)杜甫在《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17.(2023秋 香坊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
(2)《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 ”,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
(3)《春江花月夜》的结尾两句“ , ”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
(4)李白的《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惟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
(5)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两句是:“ , 。”
(6)老李年近古稀,深感时光易逝,想借有关流水的诗句抒发感慨,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句子,上高中的孙子为他想了两句:“ , 。”
18.(2023秋 官渡区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 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 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 , ”,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 ”。
19.(2023秋 天山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2)《劝学》中与驽马对比,反面设喻强调坚持的两句是“ , ”。
(3)古代的士子在遇到有相同经历的人时,会用《琵琶行》中的“ , ”两句表达共鸣。
(4)《短歌行》中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慕贤才、有远大的志向的诗句是“ , ”。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流露出与陶渊明一样不愿陷于尘网和樊笼之中的情绪。
(6)《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 ”两句体现周瑜的指挥若定。
(7)古代诗歌善于借助花这种意象来表达情感,比如《声声慢》中的“ ”和《虞美人》中的“ ”。
(8)《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9)《涉江采芙蓉》中结尾两句表现分别的忧伤痛苦,与《鹊桥仙》中“ , ”意思表达相矛盾。
(10)《诗经 静女》中,写静女羞涩躲藏,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的句子是“ , ”。
20.(2023秋 锡山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自《诗经 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 。”(《短歌行》)
(2)《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 。”(《琵琶行》)
(3)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个说法与韩愈《师说》中的“ , ”的观点是相同的。
(4)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虽有“ ”之雄心,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徒留“ ”的结局。
(5)《登高》一诗中“ , ”两句视听结合、俯仰结合描写江边见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
(6)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抒发年岁已老、功业未成之感的两句是“ , ”。
21.(2023秋 东莞市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 。”
(2)壬戌之秋,苏轼“ ”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赤壁夜景。最后与客“ ”,不知不觉东方已露出白色曙光。
(3)“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你遭遇挫折时,可用“ , ”这两句诗来安慰自己。
22.(2023秋 仓山区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以“ , ”为喻,引出后天学习、反省可以改变人的天性的论断。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诸侯为了削弱秦国,“ ”来招纳天下的贤才,但当秦国军队“开关延敌”时,“九国之师”却“ ”,最终“从散约败”。
(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在现代多用于地名,如杭州、苏州等;“洲”指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如沙洲、三角洲。在你读过的包含“州”和“洲”的诗句中,“ ”为前者之意,“ ”符合后者之意。
23.(2023秋 高密市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卸守中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 。
(2)古人见流水,常会生出无限感慨,多用比喻等手法来渲染。王安石在《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登山远眺,望金陵城景,写下“ ”;辛弃疾在《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一同中,写下“ ”,由水及人,更见无奈。
(3)自古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在古代诗词中,有时酒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与酒的情缘,如“ , ”。
24.(2023秋 温州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琵琶行》中白居易听到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同病相怜,发出了“ , ”的感慨。
②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气质最接近的诗句是“ , ”。
25.(2023秋 东城区校级期中)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杜甫《登高》中“ , ”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诗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意境阔大悲凉。
②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发出慨叹,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谁主沉浮?”
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与傲岸不屈的精神品格。
④曹操《短歌行》中“ , ”把人才比喻为明月,表达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⑤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 ”;面对永无穷尽的浩翰长江,苏轼用“ ,羡长江之无穷。”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⑥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从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特点的句子是“ ,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默写(2023年12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默写(共25小题)
1.(2023秋 青铜峡市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引用了《诗经》中“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的诗句,将女子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谢公宿处今尚在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3)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勤于记诵,反复巩固,不错写、多写、漏写。
【解答】 故答案为:
(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重点字:衿、悠)
(2)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重点字:渌、荡、漾)
(3)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重点字:暧、墟)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作)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2.(2023秋 仁寿县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的诗句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2)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 鼓瑟吹笙 ”;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 月明星稀 ”。
(3)“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两句在《沁园春 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2)鼓瑟吹笙 月明星稀
(3)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勤于记诵,反复巩固,不错写、多写、漏写。
【解答】 故答案为:
(1)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2)鼓瑟吹笙 月明星稀(重点字:瑟、稀)
(3)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重点字:携、侣、稠)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3.(2024 金山区一模)按要求填空。
(1)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 离骚 》节选)
(2)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 天朗气清 , 惠风和畅 ”两句,写出了兰亭的气候宜人。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
(2)乌鸟私情
(3)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重点字:厚)
(2)乌鸟私情(重点字:私)
(3)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重点字:惠)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4.(2023秋 东丽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古诗文常借用不同的动物表达各种感情。如曹操《短歌行》中“ 绕树三匝 , 何枝可依 ”。以鸟的徘徊不定写自己的求贤若渴;苏轼《赤壁赋》中“ 寄蜉蝣于天地 ”以昆虫的朝生暮死感慨人生的短暂;杜甫《登高》中,“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两句借用两种动物,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寂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写出了宫殿的宏伟密集,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寄蜉蝣于天地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蜂房水涡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寄蜉蝣于天地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蜂房水涡(重点字:匝、蜉、蝣、涡)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5.(2023秋 湟中区校级期中)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句从空间角度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2)《短歌行》中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 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千岩万转路不定 , 迷花倚石忽已暝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3)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2)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重点字:唯)
(3)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重点字:暝)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6.(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 明明如月 , 何时可掇 ”两句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即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2)当不愿意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3)在《登高》中,杜甫看到峡江秋景,百感交集,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两句抒发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感慨。
(4)《劝学》中“ 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两句与《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一致,说明空想不如学习。
(5)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位卑则足羞 , 官盛则近谀 ”概括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重点字:掇)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事)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常)
(4)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臾)
(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7.(2023秋 东城区校级月考)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的“ 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 ”两句包含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2)《将进酒》中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 , 但愿长醉不愿醒 ”表达了李白对富贵生活的鄙弃与对俗世现实的激愤。
(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4)《大学之道》中,用“ 家齐而后国治 , 国治而后天下平 ”两句强调家族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5)《大学之道》中用“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
(6)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孔子探讨文与质关系的句子是:“ 质胜文则野 , 文胜质则史 ”。《雍也》
(8)孔子阐述进益在己所举例的句子是:“ 未成一篑 , 虽复一篑 ”。《子罕》
(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 , 自是者不彰 。《老子》
(10) 合抱之木 ,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2)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4)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6)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7)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8)未成一篑 虽复一篑
(9)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10)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默写能力。首先要熟悉课标要求的必背篇目并积极课外积累,根据题中情境提示补写诗文句,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重点字:逐)
(2)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重点字:馔)
(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
(4)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重点字:齐)
(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庶)
(6)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毅)
(7)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重点字:野)
(8)未成一篑 虽复一篑(重点字:篑)
(9)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重点字:彰)
(10)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重点字:毫)
【点评】《春江花月夜》名句辑录: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8.(2024 闵行区一模)按要求填空。
(1)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2)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屈原《 离骚 》)
(3)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描写人的表情动作以侧面体现“蜀道难”的句子有“ 使人听此凋朱颜 ”“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鼎铛玉石
(2)忍尤而攘诟 离骚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侧身西望长咨嗟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鼎铛玉石(重点字:鼎)
(2)忍尤而攘诟 离骚(重点字:攘)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侧身西望长咨嗟(重点字:凋)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9.(2024 徐汇区一模)按要求填空。
(1)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 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2)杜甫的律诗《 蜀相 》中“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句称颂了诸葛亮的才干和德行。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
(2)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重点字:靡)
(2)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重点字:频)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0.(2024 青浦区一模)按要求填空。
(1)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2)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贾谊《 过秦论 》)
(3)杜甫《蜀相》中的“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句,描写了武侯祠内春光大好、鸟鸣婉转的景象。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愿乞终养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论
(3)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愿乞终养(重点字:乞)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论(重点字:弱)
(3)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重点字:鹂)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1.(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月考)默写。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文质彬彬 , 然后君子 。”
(2)《大学之道》中,用“ 物有本末 , 事有终始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老子用“ 慎终如始 , 则无败事 ”告诫人们,不忘初心,不改始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2)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3)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重点字:彬)
(2)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重点字:末)
(3)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重点字:慎)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2.(2023秋 启东市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两句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2)《劝学》中,作者在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时,随着不断设喻,最终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便是设喻之后的结论。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 霓为衣兮风为马 ,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两句,描写神仙们驾云御风而来的情形。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重点字:衿)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知)
(3)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重点字:霓)
【点评】《短歌行》名句辑录:
1.《短歌行》中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短歌行》中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的句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5.《短歌行》中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的句子: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3.(2023秋 五华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景物描写是古典诗文中的重要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渌水荡漾清猿啼 ”表现了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的景物特点;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描写宅地周围植物缭绕丛生来表明谪居地环境特点的句子是“ 黄芦苦竹绕宅生 ”。
②《师说》中在说明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后用“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表明孔子曾向几位老师请教过;并将几位老师的才德与孔子进行比较的句子是“ 其贤不及孔子 ”。
③“人物不可不饰”,人物形象的刻画在诗文中也颇具匠心,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樯橹灰飞烟灭 ”用战船烧成灰烬来侧面烘托周瑜战功赫赫的形象;《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 ”来表明陶渊明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渌水荡漾清猿啼 黄芦苦竹绕宅生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其贤不及孔子
(3)樯橹灰飞烟灭 少无适俗韵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渌水荡漾清猿啼 黄芦苦竹绕宅生(重点字:漾)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其贤不及孔子(重点字:苌)
(3)樯橹灰飞烟灭 少无适俗韵(重点字:樯)
【点评】《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辑录: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霄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4.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14.(2023秋 和平区校级期中)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各题的空缺部分。
(1)古人特别重视自省,强调对自我的认识,荀子认为君子每天反省自我,就会“知明而行无过矣”。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而《老子》则是通过“ 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表达了“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
(2)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2)天生我材必有用 钟鼓馔玉不足贵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重点字:贤)
(2)天生我材必有用 钟鼓馔玉不足贵(重点字:材)
【点评】《将进酒》名句辑录:
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3.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4.《将进酒》气势惊人,以时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诗句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5.(2023秋 西固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时防范之严。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 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话是:“ 忧劳可以兴国 , 逸豫可以亡身 。”
(3)《燕歌行并序》用“ 大漠穷秋塞草腓 , 孤城落日斗兵稀 ”两句写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重点字:弩)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重点字:豫)
(3)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重点字:腓)
【点评】《过秦论》名句辑录: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式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并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句子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3.最能揭示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外采取了一系列文治武攻之举措。在南方: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在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5.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16.(2023秋 巴南区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千岩万转路不定 , 迷花倚石忽已暝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3)杜甫在《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2)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重点字:裳)
(2)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重点字:暝)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点评】《登高》名句辑录: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7.(2023秋 香坊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吾止也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吾往也 ”。
(2)《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 常于几成而败之 ”,如果能做到“ 慎终如始 ”,就不会失败。
(3)《春江花月夜》的结尾两句“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月摇情满江树 ”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
(4)李白的《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惟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陈王昔时宴平乐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5)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两句是:“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6)老李年近古稀,深感时光易逝,想借有关流水的诗句抒发感慨,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句子,上高中的孙子为他想了两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 , 古来万事东流水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吾止也 吾往也
(2)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
(3)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4)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5)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6)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吾止也 吾往也(重点字:往)
(2)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重点字:慎)
(3)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重点字:摇)
(4)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重点字:谑)
(5)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
(6)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亦)
【点评】《春江花月夜》名句辑录: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8.(2023秋 官渡区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 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自勉。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 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在明明德 在亲民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毅)
(2)在明明德 在亲民(重点字:德)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重点字:镜)
【点评】《大学之道》名句辑录:
1.《大学之道》中,写知道应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够做到心不妄动的句子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2.《大学之道》中,写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的句子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大学之道》中,写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的句子是“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4.《大学之道》中,写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的句子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大学之道》中,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
19.(2023秋 天山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位卑则足羞 , 官盛则近谀 ”。
(2)《劝学》中与驽马对比,反面设喻强调坚持的两句是“ 骐骥一跃 , 不能十步 ”。
(3)古代的士子在遇到有相同经历的人时,会用《琵琶行》中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两句表达共鸣。
(4)《短歌行》中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慕贤才、有远大的志向的诗句是“ 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两句流露出与陶渊明一样不愿陷于尘网和樊笼之中的情绪。
(6)《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两句体现周瑜的指挥若定。
(7)古代诗歌善于借助花这种意象来表达情感,比如《声声慢》中的“ 满地黄花堆积 ”和《虞美人》中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 ”。
(8)《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9)《涉江采芙蓉》中结尾两句表现分别的忧伤痛苦,与《鹊桥仙》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意思表达相矛盾。
(10)《诗经 静女》中,写静女羞涩躲藏,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的句子是“ 爱而不见 , 搔首踟蹰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4)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6)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7)满地黄花堆积 春花秋月何时了
(8)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9)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10)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2)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重点字:骥)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涯)
(4)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重点字:哺)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
(6)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樯)
(7)满地黄花堆积 春花秋月何时了(重点字:堆)
(8)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9)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重点字:暮)
(10)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重点字:踟、蹰)
【点评】《登高》名句辑录: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023秋 锡山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自《诗经 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短歌行》)
(2)《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3)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个说法与韩愈《师说》中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观点是相同的。
(4)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虽有“ 封狼居胥 ”之雄心,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徒留“ 赢得仓皇北顾 ”的结局。
(5)《登高》一诗中“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两句视听结合、俯仰结合描写江边见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
(6)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抒发年岁已老、功业未成之感的两句是“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4)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6)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重点字:衿)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唯)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字:贤)
(4)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渚)
(6)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重点字:华)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1.(2023秋 东莞市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载舟覆舟 , 所宜深慎 。”
(2)壬戌之秋,苏轼“ 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赤壁夜景。最后与客“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不觉东方已露出白色曙光。
(3)“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你遭遇挫折时,可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两句诗来安慰自己。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2)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重点字:覆)
(2)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相与枕藉乎舟中(重点字:藉)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材)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2.(2023秋 仓山区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以“ 故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 ”为喻,引出后天学习、反省可以改变人的天性的论断。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诸侯为了削弱秦国,“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来招纳天下的贤才,但当秦国军队“开关延敌”时,“九国之师”却“ 逡巡而不敢进 ”,最终“从散约败”。
(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在现代多用于地名,如杭州、苏州等;“洲”指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如沙洲、三角洲。在你读过的包含“州”和“洲”的诗句中,“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为前者之意,“ 海客谈瀛洲 ”符合后者之意。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逡巡而不敢进
(3)江州司马青衫湿 海客谈瀛洲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重点字:砺)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逡巡而不敢进(重点字:逡)
(3)江州司马青衫湿 海客谈瀛洲(重点字:瀛)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3.(2023秋 高密市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卸守中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2)古人见流水,常会生出无限感慨,多用比喻等手法来渲染。王安石在《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登山远眺,望金陵城景,写下“ 千里澄江似练 ”;辛弃疾在《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一同中,写下“ 中间多少行人泪 ”,由水及人,更见无奈。
(3)自古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在古代诗词中,有时酒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与酒的情缘,如“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2)千里澄江似练 中间多少行人泪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重点字:喧)
(2)千里澄江似练 中间多少行人泪(重点字:练)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4.(2023秋 温州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琵琶行》中白居易听到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同病相怜,发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
②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气质最接近的诗句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涯)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鬓)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事)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5.(2023秋 东城区校级期中)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杜甫《登高》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诗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意境阔大悲凉。
②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发出慨叹,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与傲岸不屈的精神品格。
④曹操《短歌行》中“ 明明如月 , 何时可掇 ”把人才比喻为明月,表达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⑤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面对永无穷尽的浩翰长江,苏轼用“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⑥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从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特点的句子是“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⑤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⑥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平时要加以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②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重点字:寥)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
④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重点字:掇)
⑤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重点字:臾)
⑥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重点字:暧)
【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卡片
1.名篇名句默写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二、考查形式
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1.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考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
2.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3.区分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篇名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在这个例子中,“直”容易误写成“值”。
4.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下面列举了几个省市的默写真题:
(北京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天津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重点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
(4)复道行空,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申之以孝悌之义
(江苏卷)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诗经 卫风 氓》)
(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_.(《论语 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 (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 (8)在地愿为连理枝
(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2)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 氓》)
(4)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鹧鸪天》)
答案:(1)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4)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5)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 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答案:(1)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辍)
(3)惊涛拍(裂)岸 卷起千堆雪
5.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
如:同样是关于“三人行”后一句的填写,如果后面出处标注是《论语》的话,则填写“必有我师焉”,而若标注是韩愈的《师说》,则需填写“则必有我师”。
【规律总结】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