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概、阻”等9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姓陈,你们叫我?
生:陈老师!
师:很高兴和你们在这儿相遇,现在老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你们也准备准备好吗?
生:好!
师:好的,那就请你们把书翻到51页,读读课文和后面的内容,看谁读的最多、最好。
师:差不多了吧孩子们?哎呀,你们坐得最精神,喜欢你们。小眼睛也很亮,很棒哦!好,上课前呢,我们先聊一聊好吗?我们转过头看看下面,看看客人老师们,挥挥手,跟他们问好。声音响亮一点。
生:客人老师好。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老师一走进咱们校园,就看到大屏幕上丰富多彩的活动画面,特别感兴趣。能给大家说说咱们学校有哪些主题活动吗?主题活动有什么呀?
生:我们学校有艺术节。
师:哦!校园艺术节。
生:我们好多人都拿着漂漂亮亮的画去参加比赛。
师:哇,你得奖了吗?
生:没有。
师:那班里好多同学都得奖了是吧?
生:是的。
师:好的,还有什么节日?
生:老师,我们学校还有体育节,体育节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得了一等奖。
师:哇,了不起的班级!同学们,这么多的节日,你们都得奖了 吗?
生:得了。
师:好,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一到你们学校啊就听说你们学校新一届的科技节招募成功实验者,做一个小实验,写一篇实验小作文,优胜者可以获得“小法布尔”奖。想得奖吗?
生:想!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生:14《蜜蜂》。
师:蜂,后鼻音,再读一遍。
生:蜜蜂。
师:这两个生字都有个虫字,两个虫长得哪里不一样,请你说一说。
生:第一个“蜜”的“虫”字扁扁的,胖胖的,第二个“蜂”的“虫”字瘦瘦的,长长的。
师:呦,你真会观察!伸出小手一起写。(师板书:蜜蜂)
(生跟写并大声说出笔顺及笔画。)
师:响亮地读读课题。
生:14《蜜蜂》
师:刚才呀,大家把课文读完了,那大家知道这篇课文出自于谁的哪本书呀?你来说。
生: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
师:对,看,这就是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看来你已经读过资料袋了,那从资料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生:法布尔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师:嗯,还知道吗?你还知道了?
生:我还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他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从《昆虫记》里节选出来的。
师:看来,《昆虫记》呀,值得我们一读。孩子们,法布尔真了不起呀!那获得小法布尔奖多光荣啊!看,奖章就在这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法布尔做实验。
师:大家做过实验吗?
生:做过。
师:那你们一定知道一个实验一般要记录什么呀?你来说。
生:实验目的
师:还要记录?请你说说
生:实验过程
师:做完实验呢?
生:还有实验结论。
师:真棒!咱们读课文呀,应该从习题当中得到一些启示。看,课后习题一就启发我们从三个方面读实验。分别是:
生: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师:那在这篇课文当中,实验目的和结论分别在哪里呢?你来说说。
生:第一自然段是实验目的,第八自然段是实验结论。
师:很明显,中间的2-7自然段就是:
生:实验过程。
师:课文脉络清楚了,我们先来看实验目的。法布尔做实验想验证什么?默读第1段,谁有答案了?你已经有答案了,来,你说,他想验证什么?
生:他想验证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师:一语中的,一下子就被她概括出来了呢!男生,读实验目的。
(男生齐读)
师:那法布尔为什么要去验证呀?请你。
生:因为这件事情是听说的。
师:哦,听说的,法布尔就不肯轻易相信。她关注了“听说”这个词。法布尔呀还有一句名言呢,我们一起读。
生: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师:再看实验结论。蜜蜂靠什么辨认方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读。好,来,你给大家读读。
生: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读的好极了,请坐。靠什么辨认方向?谁找到了?好,请你。
生:它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一下子就找到了关键,来,女生读读实验结论。
(女生齐读。)
师:明确了目的和结论,下面我们有一个重要任务:梳理实验过程。梳理过程最难,不着急,我们先浏览2-7自然段,找一找:这个实验是在哪里做的呢?男生找的真快,来,你来说说这个实验是在哪里做的?
生:这个实验是在法布尔家里的草料棚的蜂窝旁,还有他家草料棚4公里以外的地方。
师:四公里可远了,相当于咱们大操场走20圈,一个多小时呢。不仅如此,放完蜜蜂后,法布尔还要怎样呢?
生:回来。
师:对的,再走四公里回到草料棚的蜂窝旁。(师黑板画线路图)同学们,很明显,这实验基本上可以分成:放蜜蜂飞和等蜜蜂回两个部分,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那么实验中法布尔做了哪些事呢?我们先来看放蜜蜂部分:浏览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了法布尔做的事,看谁找的最快。找到的同学请举手。好,你找到的句子是。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找到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师:我发现你不但会找句子,还读的特别准。看,他找到的是第一、二句,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法布尔做了这么多的事,怎么把它梳理清楚呢?咱们还是要借助关键语句来概括。来,请你给大家读读第一句,大家一边听一边找找关键词。生读。
师:好,找到了吗?法布尔做了什么事?你来说。
生:法布尔他先是在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再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师:说说关键词
生:捉蜜蜂、放纸袋。
师:哎呀,这么聪明呀!孩子们有没有听清楚呀?你看,他就是抓住“捉”“放”这两个关键动词,(板书:捉蜜蜂(蜜蜂为图片教具) 放纸袋(纸袋为图片教具))捉什么?
生:蜜蜂
师:圈一圈,连一连。放在哪儿?
生:纸袋
师:圈一圈,连一连。你看,他抓住这两个关键动词,法布尔做的第一件事就出来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捉蜜蜂、放纸袋
师:那下面这句话中还藏着法布尔做的哪些事呢?请大家也像这样抓住关键动作圈一圈、连一连。默读,开始。
(师巡视。)
师:好,都圈好了呀!看一看,这是哪位同学的?你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是?
生:我找到的是:带蜜蜂走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做记号。
师:好的,谢谢。同学们看,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法布尔做的两件事。一件是带蜜蜂走四公里路,还有:做记号放蜜蜂。。还有没有补充的?来,请你说说。
生:没有太多想补充的了。
师:老师发现好多同学都比他多呀,把你圈到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师:你看,你就补的很好呀!要自信呀孩子!你看,她就补了这一步。那孩子们,在等蜜蜂回的时候,法布尔又做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浏览2-7自然段,再找找关键。他多次来到蜂窝旁,做了一件什么事呀?请你说一说。
生:他先推测蜜蜂找不到家了,然后才到蜂窝旁等着。他亲眼看到三只蜜蜂飞回来了。
师:哦,他在检查蜂窝数蜜蜂呢!孩子们真了不起:把法布尔做的每一件事都找到了。仔细看,这些事是在哪些地方做的呢?能把它们贴在合适的位置吗?好的,这位男生,你来贴贴看!昂首阔步地上来,真棒,你来说。
生:“捉蜜蜂放在纸袋里”应该是放在草料棚蜂窝旁,“叫小女儿等着”也是在草料棚蜂窝旁,“带蜜蜂走四公里路”是在路上,“做记号放蜜蜂”是在四公里外的地方,“查蜂窝数蜜蜂”是返回了。(生将师板书教具分别贴在教师所画路线的相应位置)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孩子们好了不起啊!你们把一篇长长的课文读成了一张简单的表格、一幅过程图。敢不敢接受更大的挑战?那就请你们按顺序说清实验过程。怎么说清呢?可以借助这些表示顺序的词(屏幕出示:首先…接着…、然后…再…、最后…)连起来说一说,力争做到过程清楚、语句通顺、声音响亮、自信大方。好,在座位上看着图连起来说说看,看谁得的星最多。大声地讨论起来吧!
师:这是谁做实验的?咱们要说完整。
师:好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呀!特别想说的把你的小手摇一摇,你最想说,那就奖励你到上面指着图给大家说一说。
生:法布尔的实验开始了:首先捉蜜蜂放纸袋,接着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然后再带蜜蜂走四公里路,再做记号放出蜜蜂,最后爬蜂窝数蜜蜂。
师:你想给她几颗星?
生:我想给她三颗星,因为她读得非常响亮,自信大方,过程清楚。
师:你想给她的建议是什么呢?
生:我想让她语句再通顺一点。
师:你的要求非常高,老师觉得她已经非常厉害了,我还要再给你一颗勇敢之星。因为你是全班第一个举手的孩子,掌声送给她!
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进入实验大揭秘!看着这个实验,老师很想问一问:咦,为什么要把蜜蜂放在纸袋子里呢?透明的塑料袋不行吗?看看图,你们也能问问为什么吗?你想问什么?
生:我想问为什么要做记号再放蜜蜂?不能直接放蜜蜂吗?
生:我想问为什么要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它不会被蒙死吗?
师:你的疑问和老师的一样,还有谁想问?
生:我想问为什么要叫小女儿等呢?
生:我想问为什么要走四公里这么远的路不怕累吗?
师:这个问题问的特别有价值,喜欢你。还有吗?
生:为什么他最后非要查蜂窝呢?
师:孩子们,你们问了这么多的为什么?会提问的孩子很了不起。现在,看这么多的疑问就让我们做做小法布尔,来解一解这些疑惑。想一想,我把蜜蜂放进纸袋是为了?小组讨论起来,看哪个小组解决的疑问最多。
(学生讨论。)
师:哪组小组来解惑呢?好,你们这一组。大家仔细听,看看他们解开了多少疑惑。
生:把蜜蜂放进纸袋是为了不让蜜蜂知道之前走过了哪条路。
师:不让它知道之前走的路是为了?
生:是为了知道它到底能不能辨认方向。
师:这个问题清楚了吗?一个疑惑消除了,继续。
生:蜜蜂走四公里路是为了弄清楚蜜蜂是不是真的可以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回到原处。
师:你用了不论这个词,告诉我们路程越远,实验结果就越让人相信。说的真好呀!又一个疑惑消除了,来,继续。
生:我查蜂窝数蜜蜂是为了查一下到底有多少能飞回来。
师:同学们,其实她这个回答已经解决了两个疑惑。哪两个呢?
生:还可以解决“让小女儿等”和“查蜂窝数蜜蜂”这两个疑惑。
生:在蜜蜂身上做白色标记是为了知道有多少只蜜蜂飞回来了。
师:有没有同学不明白的地方?谢谢这组小法布尔。都没有啦?真厉害!你有,我最喜欢提问题的孩子了。
生:为什么不自己等,反而放小女儿等?
师:哪位同学来帮助他?
生:因为如果自己等,那蜜蜂可能比他先飞回来。
师:大家听懂了吗?你看,就是为了精准地记录呀!
生:做白色记号不怕被蜜蜂咬吗?
师:真是善良的孩子!所以呀,做科学研究有时候还是有困难的。爱科学的人愿意付出,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孩子们真厉害!解开了这一个个疑惑,有没有发现实验过程中,法布尔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到了呀?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说个词夸夸他!好,请你。
生:我认识了一个无论怎样都要得出实验结果的法布尔。
生:我认识了一个聪明的法布尔。
生:我认识了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法布尔。
师:我猜想你是一个非常爱预习的孩子,积累了好多词!孩子们,你们说的都对,这就叫:认真、严谨。我们读读这一段话,读出法布尔的严谨。
生: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了?
师:法布尔是怎么观察的呢?后面这句话值得我们认真品一品。默读,用横线划出法布尔看到的,用波浪线划出他想到的。开始。
师:好的,我们按顺序交流。
生:法布尔看到了“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法布尔想到了“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了?”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们仔细看:看、想、看、想、看、想,把看和想融合在一起,写的多秒呀!读的时候怎么读出想的感觉呢?谁来尝试一下?
(生朗读,师指导朗读。)
师:越读越好,读出了边看边想的感觉。孩子们,读这一段法布尔的观察记录,你又认识了怎样的法布尔呀?
生:我认识了一个细心观察的法布尔。
2:我认识了一个爱思考的法布尔。
师:对,边看边想才叫善于观察。这段话中有两个生词,我们一起读。
生:大概、阻力。
师:大概是什么意思?
生:大概就是大约的意思。
师:好办法。那这里“大概”能去掉吗?你不同意,你来说说看。
生:不能,如果去掉就变成一定了,它的本意是认为可能。
师: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这个“大概”表示猜测,具有不确定性。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段话中还藏着几个表示不确定的词,能找到吗?大家找找看。你找到了。
生:我找到“左右”、“好像”、“几乎”。
师: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多呀!孩子们,你们看,法布尔用这么多的词写他的猜测和疑惑,写他的不确定。这就是科学家语言的准确。咱们在写实验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准确。猜测就是猜测,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这就叫什么呀?
生:实事求是。
师:你们都说出来了,就叫:实事求是!就是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多么宝贵的精神呀!难怪法布尔会说:“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孩子们,还记得刚才说的科技节招募成功实验者的活动吗?那法布尔和他的蜜蜂实验对你做实验写实验有什么启示呢?好,你来说。
生:法布尔做的这个实验给了我一个启发: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严谨。
师:说的好极了!还给你的启示是?
生:法布尔做的这个实验告诉了我做实验不能再中途放弃,要是放弃了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师:那对你们写实验有什么启示呢?
生:写实验要善于观察!不能光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
师:真会学习!好,最后一位,请你。
生:法布尔这篇课文告诉我要写清楚目的和结论。
师:对的,写文章时要将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的结论要写清楚。孩子们的收获真多呀!希望你们课后好好准备,争取获得“小法布尔”奖,好吗?
生:好的。
师:来看这课的生词,一起读:蜜蜂、辨认、大概、阻力(生齐读)。看这个“辨”字,中间是:点、撇。看这个“辨”字:原来中间是个“刀”,辨,判也。——《说文解字》它表示宣判、判别,后来中间的“刀”演变成了一点、一撇,表示区分、辨别。
师:好,拿出作业纸,认真书写这四个字,力争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师巡视。)
师:看看这位同学写的,你想给她几颗星?
生:我想给她三颗星因为她横平竖直看起来很舒服。
师:嗯,做到了规范、端正、整洁。有个小小建议:如果这个撇能再稍长一些就更美观了。好,你来说说。
生:我感觉有两颗星,因为那个“虫”应该更瘦一些,旁边的应该胖一些。
师:你看,他分析了两个“虫”字,“虫”字底扁扁的,“虫”字旁瘦瘦的,好孩子,真会学习。孩子们,这节课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下一堂课的时候,继续去阅读“查蜂窝数蜜蜂”的过程,继续实验大揭秘,好不好?
生:好!
师:另外告诉你们啊,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当年的法布尔他无法解释,后来的科学家有没有新的发现呢?我建议大家课后去查查资料,进一步探秘。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