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陋室铭刘禹锡文学常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陋室,室名,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交往甚多,也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别开生面。但晚年部分作品,流露安于闲适和感叹“人事沧桑”的消极情绪。《秋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背景资料: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 重点实词
名:闻名,著名 灵:灵异 斯:这 惟:只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 入,映入。 鸿:大 儒:读书人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没有学问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 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扰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有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结构提纲第一层(开头—“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值得称颂,在于身居陋室的品德高尚。
1.主旨句(点题句)
2.引出方式(作用)
3.赏析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明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居室环境 清幽雅致
2.交往人物 高雅脱俗
3.日常生活 雅致恬淡
第三层: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1.典故作用
2.引出孔子语言作用1.全文主旨句、点题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句作用
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3.如何引出本文主题(或前四句作用)
文章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自然引出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
4.赏析
本层文字主要采用比喻、类比的手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自然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点明文章主旨,统领下文。 5.作者从几方面写陋室不陋,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特征。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
居室环境注重其清幽雅致,交往人物注重其高雅脱俗,生活环境注重其恬淡雅致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赏析
巧妙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生动传神,不但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7.文章中有两处虚实结合的语句,分别是什么?
(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三处描写的作用?
eg.仅举第一句为例,下两句格式同。
本句描写陋室的居室环境,突出其清幽雅致的特点,表明居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突出“陋室不陋”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作用?
以古代先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先贤的志趣和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10.“何陋之有”作用.
画龙点睛,照应上文“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1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2 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
文题为陋室,而作者却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把本来没有必然关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突出其节操和情趣,写法新颖别致,构思精妙。问题研讨3.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4.本文韵脚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5.骈散结合写法 好处
文章只最后一句话为散句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无呆板感。表现一种整齐美和错综美相结合的和谐美。6.如何评价刘禹锡?能否谈一下其他与其相似特征的人。
刘禹锡是一个才华横溢,又有着广阔胸襟的人,身居陋室却视荣华如粪土,高雅淡泊,安贫乐道。
eg. 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为自己的居室命名,并阐释命名理由,以铭的形式呈现出来。7.本文评注:
内容:本文通过“山”、“水”、“仙”、“龙”,为喻,运用类比手法,旨在引出“陋室”.经过对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篇幅虽然短小,但尽显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写法:本文运用类比立论,引出全文的主旨.句式上运用比喻、对偶、排比,更生动形象地描绘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志向.写法上又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自己不同流俗的生活.恰当引出古代名贤以自比,更具有说服力. 爱莲说周敦颐本文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代哲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南康郡(现江西省星子县)任职时写的。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属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周敦颐的遗居以“爱莲”为名,还有爱莲亭、爱莲池,且将此说刻于壁间。颐“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爱莲说》属于后一种。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喜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噫 fányūliánxièzhuóxiǎn蕃: 染:
濯: 亵:
鲜: 宜:多沾染(污染)洗涤亲近而不庄重很少应当yī第一段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生性高洁,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
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
方正,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娇艳,是雍容华贵的富贵人的象征。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莲君子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正衬反衬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写作特点1 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2 巧妙运用衬托
3 运用比喻手法
菊:比喻隐士
牡丹:比喻富贵者
莲:比喻君子
重点默写1 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是:
2 核心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淤 染 濯 涟 zhuó重点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