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素养4 历史解释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 素养4 历史解释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0 18:30: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 4 历史解释
1. 下表信息反映了从不同的史观视角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评价。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史观 评价
是二战亚洲战场的重要战争,更是全世界人民在二战胜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全球史观
部分
唯物史观 是人民群众反抗暴力压迫的正义战争,推动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进程
文明史观 是人类正义和良知的胜利,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A.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B. 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C.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 D. 抗日战争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转折点
2. 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补上省略号处的论点,下列论点最符合的是( )
论点 论据
1.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 2.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加班加点工作,使绝大部分指标
大幅度超额完成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科学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 D. 实现工业化是人民的梦想
3. 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
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 注重产品质量 B. 发展举步维艰
C. 采用先进技术 D. 推动交通革新
4.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
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改革
5.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截至 2019年 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55项,其中文化遗产 37项,自
然遗产 1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4项。我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部分)
遗产名称 入选理由
商朝晚期的一座古都城,位于今河南安阳。它见证了早期中国文
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以及中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这里
A.______
出土的甲骨文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系统、古代信仰和社会体系提
供了宝贵证据。
B.都江堰灌溉系统
隋朝开通的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贯通了中国最重要的五大水
C.______ 系,成为古代运送粮食和战略物资的内陆交通支柱,有利于国家
的经济繁荣与稳定。直到今天,它仍发挥着航运的重要作用。
D.北京故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 A、C两处填写世界遗产名称。(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 B、D中任选一项,在表中填写其入选的理由。(6分)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世界遗产的认识。(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B
2.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推出来的”“人民群众
全力支持第一个五年计划……加班加点工作”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和在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作出的突出贡献,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项符合题意。
3. B
4. B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
判。据此分析,“1787 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对美国宪法性质
或意义的分析或评判,属于历史解释,B项符合题意。
5. (1)A:殷墟;C:大运河(4 分)
(2)【示例】B: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 3 世纪,这一大型综合水利枢纽科学地解决
了岷江的分流和排沙等难题,其防洪、灌溉等功效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这在世界水利史上
绝无仅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D: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近五百年最高权力中心,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园
林和众多建筑群,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智
慧和创造力的经典杰作。(6分,B、D 任选其一,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类别齐全、数量众多,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认识历史
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遗产人人有责。 (2分,任答 2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4 历史解释
1. 下表信息反映了从不同的史观视角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评价。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史观 评价
全球史观 是二战亚洲战场的重要战争,更是全世界人民在二战胜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 是人民群众反抗暴力压迫的正义战争,推动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进程
文明史观 是人类正义和良知的胜利,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A.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B. 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C.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 D. 抗日战争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转折点
2. 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补上省略号处的论点,下列论点最符合的是(  )
论点 论据
…… 1.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2.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加班加点工作,使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科学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 D. 实现工业化是人民的梦想
3. 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 注重产品质量 B. 发展举步维艰
C. 采用先进技术 D. 推动交通革新
4.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改革
5.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截至2019年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55项,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我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部分)
遗产名称 入选理由
A.______ 商朝晚期的一座古都城,位于今河南安阳。它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以及中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这里出土的甲骨文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系统、古代信仰和社会体系提供了宝贵证据。
B.都江堰灌溉系统
C.______ 隋朝开通的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贯通了中国最重要的五大水系,成为古代运送粮食和战略物资的内陆交通支柱,有利于国家的经济繁荣与稳定。直到今天,它仍发挥着航运的重要作用。
D.北京故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A、C两处填写世界遗产名称。(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在表中填写其入选的理由。(6分)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世界遗产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 B
2.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推出来的”“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第一个五年计划……加班加点工作”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作出的突出贡献,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项符合题意。
3. B
4. B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据此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对美国宪法性质或意义的分析或评判,属于历史解释,B项符合题意。
5. (1)A:殷墟;C:大运河(4 分)
(2)【示例】B: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 3 世纪,这一大型综合水利枢纽科学地解决了岷江的分流和排沙等难题,其防洪、灌溉等功效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D: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近五百年最高权力中心,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园林和众多建筑群,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经典杰作。(6分,B、D 任选其一,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类别齐全、数量众多,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遗产人人有责。 (2分,任答2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
第三部分
历史解释
素养4
内涵: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目标要求:①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
②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③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1. 由史实得出结论
古希腊社会很重视体育竞技,人们也积极参加。①主要项目有赛马、举哑铃、投掷标枪、投掷铁饼、格斗、摔跤等,②竞技中名列前茅的人会获得极大的荣誉。这表明古希腊( B )
A. 和平时代来临 B. 崇尚力量之美
C. 生活方式朴素 D. 文化水平低下
【素养解读】本题给出史实,要求在理解古希腊社会体育活动状况的史实基础上得出结论,即依据现有史料去推断符合史实的结论,主要考查“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即由历史史实推断出合理、科学的历史结论。
特色考法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1审设问 明确作答信息 “这表明古希腊……”
步骤2读素材 据设问,提取有效信息 ①→古希腊体育项目众多
②→竞技中名列前茅的人会获得极大的荣誉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3 定答案 分析备选项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主要项目有赛马、举哑铃、投掷标枪、投掷铁饼、格斗、摔跤等”“竞技中名列前茅的人会获得极大的荣誉”可知,古希腊人重视参与体育活动,体育项目类型多样,对竞技中表现突出的人会给予极大荣誉,反映其崇尚竞争与力量,B项符合题意。运动比赛项目与和平、生活方式朴素、文化水平无关,A、C、D三项排除。
2. 异同比较
国民革命“①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五四运动“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都坚持( C )
A. 三民主义 B. 君主立宪 C. 反帝反封建 D. 人民民主
【素养解读】本题涉及国民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比较。要求学生归纳两者的共同点,体现了对历史事物进行解释的考查。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1 审设问 明确作答信息 “它们都坚持……”
步骤2 读素材 据设问,提取有效信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强调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强调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惩处卖国贼,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3 定答案 分析备选项 材料中“打倒列强”“外争主权”都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除军阀”“内除国贼”都体现了反对本国封建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项符合题意;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排除A项;君主立宪不是这一时期的目标,排除B项;人民民主通过材料中口号无法得出,排除D项。
3. 主题归纳
阅读下列表格,你认为最适合的主题是( A )
A. 年轻有为 民族精英 B. 革命领袖 国家栋梁
C. 民主共和 时代先锋 D. 公而忘私 助人为乐
姓名 ①年龄(岁) ②成就
孙中山 28 创立兴中会
邹容 20 出版《革命军》
周恩来 26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雷锋 22 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素养解读】本题以孙中山、邹容、周恩来、雷锋四位人物的年龄和事迹创设情境。考查学生从历史信息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作出解释的能力。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1 审设问 明确作答信息 “下列表格……最适合的主题是……”
步骤2 读素材 据设问,提取有效信息 ①→四位人物年龄在20—28岁之间,都处于青年时期
②→孙中山:建立革命组织,反抗封建专制统治;邹容:出版革命刊物,进行革命宣传;周恩来:投身国民革命,救国救民;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助人为乐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3 定答案 分析备选项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邹容、周恩来、雷锋都是在青年时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表格的主题应为“年轻有为 民族精英”,A项符合题意。“革命领袖 国家栋梁”只符合周恩来和孙中山,排除B项;“民主共和 时代先锋”只符合孙中山和邹容,排除C项;“公而忘私 助人为乐”只符合雷锋,排除D项。
4. 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百川归海之时】
材料一
①战国形势图
昔②秦皇帝……蚕食天下,③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意为“功绩很大”)。
——摘编自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图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指出“秦皇帝”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1分)并说明其“功齐三代”的理由。(4分)
【素养解读】本题通过战国形势图以及《汉书》对秦始皇功绩的描述,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秦统一的背景,并结合史实说明秦始皇功绩卓著的理由,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考查。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1 审设问 1.明确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并说明”→答案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合,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明确作答内容 “上图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局面”“‘秦皇帝’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其‘功齐三代’的理由”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2读材料 1.据设问,提取有效信息 ①②③
2.信息转化 ①→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兼并战争不断
②③→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秦朝建立,嬴政成为皇帝
步骤3规范答 分层、分点、历史术语作答: 局面:群雄并立,战争频繁。(2分)时间:公元前221 年。(1分)理由: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实现了中国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5. 围绕某一主题,自拟题目,写小论文
加强国防建设,反对分裂,反抗侵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类别 中国 其他国家
反抗侵略 郑成功收复台湾 抗日战争 《波茨坦公告》苏联卫国战争
反对分裂 清朝平定西北叛乱 2005年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美国南北战争 1871年德国统一
国防建设 “两弹一星”成功 “辽宁舰”服役 1957年苏联发射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怎样维护国家安全”的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至少有2个史实证明观点,条理清晰,260字以内。)
【素养解读】本题以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反抗侵略”“反对分裂”“国防建设”这三个方面的相关史实创设情境,要求以“怎样维护国家安全”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的考查。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1 审设问 1.给定主题: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2.论据范围:根据上述材料
3.字数要求:260字左右
步骤2 选择史实,定观点 1.选择材料史实内容:从材料中至少选择2个史实,如反抗侵略中的“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
2.拟定观点:根据所选材料,凝练主旨,确定合适论点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3规范答 答案包括史实论述+总结两部分
①整理史实论述: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对材料信息进行阐述
②总结评述:根据史实论据并结合主题进行归纳性评述
解题思维可视化
步骤3规范答 示例: 反抗侵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4分)
反抗侵略,能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安全。
(3分)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1937年,日本又发动七七事变,企图灭亡中国。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保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面临严重的民族灾难。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同仇敌忾,打败了德国,保证了国家安全。
(12分)
总之,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实现国泰民安。(3分)
历史解释全国特色考法还包括判断事件的等级、层次、因果关系,备考时可关注山西等省市试题。
全国视野特色考法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