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化学学科·学科活动
班级: 学生姓名: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30分)
1.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近30次的飞行任务,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力量。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
A.发电能力超强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B.精准对接的雷达技术
C.高能的推进燃料
D.航天员出舱的铠甲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筒读数 B.洗涤试管
C.添加酒精 D.吸取液体
3.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
4.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主要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食品充氮气防腐
C.液氦用于冷冻机 D.氮气用于化工原料
5.“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B.拉瓦锡验证了空气由氮气、氧气组成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阿伏伽德罗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6.下列应用符合题意,且符号表达式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化合反应
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分解反应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分解反应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热
B.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液体中有气泡生成,固体消失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稀有气体约占0.94%
B.不使用二氧化锰,加热氯酸钾固体也会产生氧气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方法属于分解反应
D.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都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9.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氧气压缩储存于钢瓶 湿衣服晾干 食品变质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A.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分子性质也发生变化 D.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10.“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钠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外有3个电子层 B.质子数为11 C.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D.最外层电子数为1
1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种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2.科学家制造出原子序数为114号的新原子,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下列有关114号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75 B.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4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4 D.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89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1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B.空气和呼出气体——观察颜色
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 D.木炭粉和铁粉——加入水
15.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a 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16-23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16.(6分)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Fe:① ;② ;③ ;
(2)写出中数字“2”的意义
①化学符号前的数字2表示: ;
②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2表示: 。
(3)3个铝原子 ;(用符号表示)
17.(2分)
有些天然气中含有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硫化氢(化学符号:)气硫化氢外观看起来与氧气相似,有毒。在空气中硫化氢不充分燃烧时,会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有 ;
(2)写出硫化氢不充分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18.(2分)
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根据物质的构成,将以下几种物质进行分类:
①氢气;②氯化钠;③二氧化碳;④氦气;⑤硫酸铜;⑥汞
选出的一组物质为(填序号)(1) ;
该组物质归为一类的依据是:(2) 。
19.(5分)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图1)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 (填“增大”或“减小”)。
图1
(2)为使图2完整准确,应在甲中补充1个 (填“A”或“B”);
A. B.
(3)“氢”洁冬奥,零碳未来!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1个水分子中含有 个质子。
(4)由图2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图2
(5)图2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0.(6分)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原子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① ,硅元素属于②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① ;这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② 。
(3)硅、磷、硫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① 不同(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等质量的硅、磷、硫中原子个数最多的是② 。
21.(7分)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氯酸钾及下列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用图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若补充一种药品,则可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图A装置需要改动的是 。
(4)制取氧气的过程有多步操作,其中的两步操作为:①将集气瓶盛满水,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②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加热。①在② (填“之前”或“之后”)相对合理。
(5)若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收集方法为① ,此收集方法利用了氧气② 的性质。
(6)图C为用图B中的方法刚刚收集满的一瓶氧气,此时集气瓶内压强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22.(4分)
有A、B、C、D四种元素,A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是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C原子比A原子多一个周期,D原子第二层的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2倍。
(1)A的元素符号① ;B元素的名称② 。
(2)写出C元素组成的物质与B元素组成的物质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写出D元素组成的物质在B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反应的实验现象 。
23.(8分)
萧红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想探究氧化铜(CuO)能否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CuO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呢?
【猜想与假设】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探究活动一】探究CuO是否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在试管中加入10mL 5%的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1)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缓慢
实验2 在装有10mL 5%的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uO,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2) CuO(3) (加快/减慢)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交流与讨论】上述探究活动所用的实验方法为(4) ;
【探究活动二】探究CuO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实验步骤】待上述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到木条复燃。多次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到木条始终可以复燃。
【交流与讨论】CuO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5) (改变/不改变)。
【探究活动三】探究CuO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步骤】
①实验前准确称量CuO的质量;
②待反应结束,将试管里的固体过滤、洗净、(6) ;
③再次称量氧化铜的质量,并与实验前进行比较。
【交流与讨论】CuO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改变。
【实验结论】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归纳总结】若要证明物质能作某反应的催化剂,不仅要证明该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7) 化学反应速率,还要证明本身的(8) ,才可以得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