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0 23:2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上)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 6000 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2.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经过长期纷争, 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后形成了七个大国, 史称“战国七雄”。下列诸侯国均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齐、楚、燕、晋 B.韩、赵、楚、秦
C.齐、鲁、楚、秦 D.韩、赵、燕、晋
3.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统一度量衡 B. 奖励耕织 C. 废除井田制 D. 按功授爵
5.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B.有利于中央集权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D.加剧了阶级矛盾
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7.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8.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合,不断碰撞与交融。两宋时期,曾出现了辽、西夏、金、蒙古几个政权前后并立的局面。下列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推行南面官、北面官制度
B. 960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C.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实行“猛安谋克制”
D. 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
9.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下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时 间 事 件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D.统治危机的初现
10. 如表是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学大事记。这样的求学经历最主要得益于( )
求学经历 主要内容
初入学为生员 岁经两考,名列第一,补廪生
考入山东客籍高等学堂 兼学中西课程,熟练运用英语
通过京师学部考试 授予举人出身
考入京师大学堂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A..洋务运动 B. 清末新政 C. 中华民国建立 D. 新文化运动
11.近代中国有一本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编著者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 )
A.《资政新篇》 B.《新青年》 C.《新学伪经考》 D.《海国图志》
12.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 )
A.颁布了《资政新篇》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
C.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13.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载:“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作战”( )
A. 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 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14.识别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
A.武汉会战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5.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发表声明如下。据此可知, 当时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让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6.“1956年8月公私合营的民丰造纸厂发行了股票”这一票证可以( )
A.见证历史时代变迁 B.全面解释历史事实
C.体现口述史料价值 D.科学预见历史趋势
17.下表是1978—1982年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年人均纯收入(元) 133.6 191.3 270.1
A.经济特区广泛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8.为促进香港行稳致远,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人大代表法案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践行( )
A.和平建国方针 B.睦邻友好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方针
19. 在苏美尔文献中,神试图将人类毁灭,众人通过方舟得以逃生。该神话传说与下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21.英国历史学家A·R·布恩说,亚历山大最大的功绩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这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 )
A. 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B. 改变了文明交流的方式
C. 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 D.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22.牛津大学位于英国牛津市,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其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授课时间为1096年。牛津大学的兴办主要得益于这一时期(  )
A.专制王权的形成 B.基督教的诞生
C.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D.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23.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近代某事件的重大意义,他说:“旧的地球界限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这事件指的是(  )
A.地理大发现 B.自然科学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24.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体现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传统 B.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
C.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D.浪漫主义的气息
25.1497年,卡伯特带着英王亨利七世的特许状,从英国出发向西航行,到达纽芬兰岛北部并举行了占领仪式。凭借国王颁发的特许状,卡伯特以国家名义向任何使用这条航路的商人征收税款。据此推测,英王亨利七世支持卡伯特主要是为了( )
A. 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 B. 应对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扩张英国的海上通道 D. 打破荷兰的贸易垄断
26.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前后美国就业行业的比例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就业队伍 1870年 1920年
农业 52% 27%
工业 29% 44%
贸易、服务业、管理 20% 27%
A.海外殖民的扩大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世界大战的爆发
27.俄国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彻底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28.冷战发生后,一些国家希望保持中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导下,这些国家的首脑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独立、自主、非集团等原则,标志着( )
A.反战运动兴起 B.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
29.如表是小英同学所写的历史学习笔记,她当时学习的主题应为( )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A.“大萧条”下的大国角逐 B.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30.1964年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来自第三世界的77个国家发表联合宣言,提出了改变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反映了( )
A.南北合作的局面 B.冷战对峙的格局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D.美国霸权的削弱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隋书·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图2和图3中的相关制度。(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的措施及弊端。这种弊端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利用什么政策得到解决?指出该皇帝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的措施。(5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2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三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习近平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图1所示生产工具出现在我国哪一朝代?图2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农民生产的场景,这一时期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工业生产的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一国家?指出其突出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什么时代?概括这一时代劳动方式呈现的趋势。(3分)
(4)根据材料四,我国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3分)
3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部分)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部分)
年份 事件
1978年 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三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取得了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次会议,说明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3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下)》部分目录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请结合目录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D A B D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D B A B D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A C C C A C B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40分)
【答案】31、(1)郡县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3分)
措施:郡县与分封并行制。(1分) 弊端:削弱了中央集权。(1分)
政策:汉武帝、“推恩令”(2分) 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3)政治制度要因时而变;政治制度变革是为维护国家统一服务的等。(2分)
32、【答案】(1)朝代:唐朝。(1分) 农业经济组织:庄园。(1分)
国家:英国。 (1分) 特点;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1分)
(3)时代:信息时代。(1分) 趋势:自动化、智能化。(2分)
(4)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1分)
认识:抓住机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言之有理即可)(2分)
33、【答案】(1)①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也可以具体阐述: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等)
②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④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
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任选一个,会议1分,影响答出3点得3分)
(2)特点: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由点到面;从试点到推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开放;坚持党的领导。(任答3点得3分)
(3)建设成就: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科技创新快速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任答3点得3分)
34、(10分)【答案】论题︰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
论证: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通过建立斯大林体制,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重心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重大贡献,并在战后成为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强国,与美国争当世界霸主。然而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最终导致强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总之,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历史现象,社会主义国家应当积极地吸取教训,朝着健康的方向继续发展。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需要结合所给的目录对信息进行梳理,找出其中蕴含的主要发展趋势,例如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国际秩序的民主化进程、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选中的历史趋势进行解读,注意结合背景和影响对其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得出结论,需紧扣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基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