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曾受到列宁接见,成为第一个取得苏联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他也曾受邓小平邀约到中国访问,并与中国签订了当时最大的一份中外合资项目合同。哈默在苏联和中国投资时期两国分别实行着怎样的政策(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改革开放 B.新经济政策 三大改造
C.两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D.新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
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列宁指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苏俄(联)的下列举措最能体现上述主张的是(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3.(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针对下面图片中反映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图一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 图二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的比重
A.图一中出现低谷时期主要是因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图一1921年—1925年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结果
C.图二反映出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图二反映了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
4.(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校考期末)日本学者认为:1917年至1920年,是列宁理论活动中“荒废的时代”,称1920年11月之后是列宁的“最后三年”,在这一时期,列宁的理论活动精彩地复活了。作者所说的“复活”是指( )
A.打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干涉 B.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践 D.实施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5.(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面对经济瘫痪,1921年春天,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的政策。新的政策……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材料中的“他”是指(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6.(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它是苏维埃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认识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性。“它”指(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实行政治多元化
7.(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1921年,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为此,列宁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8.(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1921年春,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进行的调整是( )
A.实施“五年计划”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实施农业集体化
9.(2023上·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末)“它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材料中的“它”是( )
A.废除农奴制法令 B.罗斯福新政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10.(2023上·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11.(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得到优化调整
12.(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
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13.(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比例”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工业化的开展 D.赫鲁晓夫改革
14.(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于是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由传统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大国。这一转变发生在( )
A.十月革命爆发期间 B.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新经济政策实施之中
15.(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确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的事件是( )
A.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
B.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C.1936年新宪法公布
D.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16.(2023上·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末)《新全球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 )
A.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消弥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
C.设定了过高的远离现实的生产目标
D.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
17.(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是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他评价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苏联模式
18.(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是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导致增长率逐年下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增长率
1951--1960 10.25%
1961--1970 6.45%
1971--1980 4.95%
A.美苏争霸的制约 B.高度集中的体制
C.多次改革的完败 D.华约组织的瓦解
19.(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校考期末)“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争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逐渐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料中“这种体制”的特点是( )
A.多种所有制并存 B.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
二、填空题
21.(2023上·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颁布于 年;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三、综合题
22.(2023下·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开学考试)某历史学习小组对“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革命与改革”进行了研究性探究,请你一起参与完成探究。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达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摘自《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
材料三(1)探究一中掀起法国大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2)根据探究二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改革前的主要危机分别是什么?其改革有何共同影响?
(3)根据探究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列宁为改正经济探索中的“错误”,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根据材料三说明斯大林工业化的特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
23.(2023上·山东临沂·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这股思潮最早在哪一地区流行 试举出这一地区较早宣传这一思潮的两位代表人物。
(2)这一时期,新生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追求,除了在思想领域外,还有哪些重要的活动史实 这些活动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形成,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在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摘自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俄)联、中国都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请各举一例重大成果。
(4)根据上述材料,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上得出什么认识
24.(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统考期末)革命和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他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
——《旧制度与大革命》
(1)材料一中“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2)据材料二回答:当时俄国为了国家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三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
年份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普特) 22.13亿 34.55亿 44.24亿
(3)材料三中,苏俄(联)粮食产量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1929年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大崩溃》
(4)材料四中“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什么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改革成败的因素是什么?
25.(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把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地选在俄罗斯。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现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穆拉维约夫(沙俄驻东西伯利亚总督)利用中国与英法开战和被叛乱拖累的绝境,从天朝大国中国那里获得了两个极端有利的条约: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俄国割去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又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约40万平方公里割去。这片太平洋海岸开始渐渐被俄国士兵和拓殖者定居。
——《俄罗斯史·亚历山大二世时期》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九八二——一九九二)》
(1)材料一中的“叛乱”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的“中国与英法开战”是指哪场战争?在这场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了中国多少领土?
(2)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是由谁领导的?十月革命后,在中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是谁?结合材料二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苏联与中国建交“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在工业领域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
(4)材料四中“苏联的模式”是在谁的领导下形成的?邓小平认为苏联“没有完全搞清楚”“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在他带领之下,中国走上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
26.(2023上·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场革命:“……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材料二
材料三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
材料四 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摘自《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
(1)材料一中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的是哪一场革命?毛泽东为什么说这场革命开创了“新纪元”?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指出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改良主义的办法”?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得主要特征。
27.(2022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1921年)……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一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苏联实行这一模式后,以十多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凭借这一成就,苏联模式在当时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长时间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作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
——摘编自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置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摘编自郑易平、龚成《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1)“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同意上面哪一种观点?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四、论述题
28.(2023上·山东临沂·九年级临沂实验中学校考期末)有人说,苏联“成也斯大林模式,败也斯大林模式”,请你写一篇50-120字的小短文论证这一观点。(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线索消哳。)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A
6.C
7.B
8.B
9.D
10.A
11.C
12.C
13.C
14.B
15.C
16.D
17.D
18.B
19.D
20.C
21. 1787 1936
22.(1)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2)危机:俄国,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幕府统治危机。
影响: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3)措施:新经济政策;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措施: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23.(1)内涵: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解放,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地区:意大利(欧洲)。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任意回答2个即可)
(2)史实: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3)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苏俄:新经济政策、两个五年计划、列宁主义、苏联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对2点即可。)
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对2点即可)
(4)思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社会的反映。思想是政治运动的先导,思想进步推动社会变革。
24.(1)革命:法国大革命。意义: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2)措施: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作用: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粮食产量大幅增长;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手段: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效果: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5)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是否与国情相符。
25.(1)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领土: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领导:列宁;代表人物:李大钊;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原因: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表现:一五计划。
(4)领导:斯大林;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6.(1)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原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诞生)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任答一点)
(2)变化: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改良主义的办法”:新经济政策。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任答一点)
27.(1)事件:十月革命或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政策:新经济政策影响:从国情出发,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或依据材料回答,解决了战争危机,工农业产量得到恢复)
(3)同意第一种观点的观点,理由: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成为落后国家实现振兴的样板同意第二种观点的观点,理由:斯大林模式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量停滞不前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28.论证:斯大林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不尊重经济规律,导致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同时斯大林模式也导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综上所述,可以说苏联“成也斯大林模式,败也斯大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