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冷战
一、选择题
1.(2023上·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图片中属于冷战表现的有( )
①朝鲜战争 ②修建柏林墙
③美国援助西欧经济 ④苏联宣传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二战后,美国用经济、政治两条绳索很快就将西欧圈进了自己的霸主战略。这条政治“绳索”是( )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杜鲁门主义 D.华约
3.(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这种局面在欧洲基本形成的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4.(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是( )
A.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联合国成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5.(2022·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的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 B.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C.实现自由贸易 D.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6.(2023上·山东枣庄·九年级统考期末)“杜鲁门及其顾问认识到,比起维持与苏联战时合作的心愿,他们将重建西欧……看得更重。”因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欧盟”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建立“经互会” D.实施“马歇尔计划”
7.(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二战结束后,美国跨越大西洋搭建了联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材料中的“联盟”包括( )
A.反法西斯同盟 B.联合国 C.北约 D.欧盟
8.(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其美国主导的军事集团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9.(2023·山东东营·统考二模)某校乡土教材引用以下素材来研究某一事件。据此判断,该校乡土教材还可能引用的素材是( )
A.三国协约 B.《国家工业复兴法》颁布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华沙条约组织
10.(2023下·山东枣庄·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1990年10月德国统一,德国成为促进欧盟发展的发动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二战后导致德国分裂的最主要原因( )
A.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B.柏林墙的修建
C.德国人民不团结 D.美苏冷战对峙
11.(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校考期末)观察下图,选出对这一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一项( )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A.实质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 B.埋下了德国复仇情绪的隐患
C.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是帝国主义瓜分会议的结果
12.(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下面是一幅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该漫画最能说明的是(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科技革命威胁世界和平
C.核威慑下的美苏争霸 D.“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13.(2023·山东枣庄·统考二模)以下是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演变示意图。导致世界格局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意识形态的不同 D.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14.(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某同学为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制作了如下示意图。你觉得图中“共同点”处应填( )
A.都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B.都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C.都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D.都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二、综合题
15.(2023上·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0分)
【时空观念】
(1)根据上面两幅图片,简述欧洲版图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史料实证】
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卫家园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不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
(2)阅读上述文字材料,概括丘吉尔的讲话体现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历史解释】
(3)根据上面年代尺,写出A、B处最终形成的国际格局的名称,并归纳两个格局的共同点。
16.(2023下·山东枣庄·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第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英国)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材料三: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博,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武力较量后形成了哪一国际体系?图二与美国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3)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在欧洲采取了什么措施?
(4)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17.(2023·山东滨州·统考二模) 战争·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惟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自华师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材料二
图1 对峙中的两大集团 图2 邪恶的“轴心”(柏林-罗马-东京)
(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对当时世界构成的影响。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一战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二战 60多个 6年 20亿 1亿 0.7亿 4万亿美元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别举出一例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
材料四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
(4)概括材料四对美苏“冷战”的评价。
材料五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的主旨演讲(2017年)
(5)结合材料五,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18.(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温顿·丘吉尔,英国著的政治家、作家、记者、历史学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
1914年8月1日,丘吉尔收到“德国已经对俄国宣战”的电讯后,下达海军总动员令1919年,参加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提出成立俄罗斯问题委员会,主张对苏俄进行国际性干涉。
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丘吉尔对妥协退让政策激烈抨击,认为《慕尼黑协定》使英国“遇到了一次完全而彻底的失败”,是“一次欧洲最大的灾祸”。
1940年5月10日,危机中就任英国首相。13日,发表简短演说:“要竭尽一切可能和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陆上和空中进行战争……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1940年7—10月,领导不列颠之战击败德国空军,迫使希特勒放弃进攻英国的企图。1942年1月1日,与美、苏、中等二十六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3年11月,与罗斯福、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5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演讲,对苏联大加攻击:“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1)丘吉尔对《慕尼黑协定》的抨击准确吗?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2)不同时期,丘吉尔对俄国(或苏联)的态度不同。请依据材料列举各时期的态度,并结合史实分析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时期 态度 主要原因
一战前
一战后初期
二战
二战后初期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4)2002年,英国BBC举行了一个“最伟大100名英国人”的调查。最终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你认为丘吉尔为什么能成为英国历史第一人呢?
19.(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1)两次世界大战后,对国际关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会议是什么?一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2)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的演讲有什么标志意义?美国为“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的自由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美国的举措,苏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这一应对措施有何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20.(2023·山东济宁·模拟预测)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一一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二,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3)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1.(2023·山东德州·统考模拟预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都力求在变局中谋发展,某班同学以“变”为主题探究东西方大国崛起的因素,设计了以下问题。
【思想之变】
图一:但丁 图二:伏尔泰 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图中两位人物分别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图一人物为代表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宣扬了怎样的时代思潮?材料中提到“两个德国人”宣告的“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请用一例具体史实来证明。
【制度之变】
材料一:“在欧洲,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北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它们都通过革命颁布了法律文献,确立了新的制度,反映了时代的趋势,并以强有力的姿态展露在世界的前面。”——《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2)对比两则材料,分析17——19世纪,东西方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方式有何不同?材料一欧美通过革命确立的“新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二中日本通过哪一事件实现了社会转型?
【科技之变】
(3)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不同时期的科技成果,请你帮他进行分类,填写ABCD处相应内容。
事件 序号 时代
工业革命 ①⑧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C D
【格局之变】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新崛起的大国必然挑战现存的大国,而现存的大国必然回应这种威胁。
北约永远不满足的目标,是所有这些冲突的根源和癌细胞。美国与北约的行为加剧了局部冲突,破坏了世界和平。——《人民日报》2022.4
(4)图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议”两大集团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新秩序?《人民日报》中提到的“北约”这一组织是哪一世界格局的产物?
(5)综合以上探究,谈一谈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变局中谋发展。
22.(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战争与和平,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反思战争与和平问题,避免战争,是人类始终要认真对待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以自己犀利的历史之眼,洞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科技进步、生产发达之间存在着绝对的联系,战争的需要催生了新科技发明,而科技进步起前于人的思想进步,无所顾忌地运用于战场,推动现代战争的升级。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用格局之所以脆弱,是因为未能形成影响战争与和平的核心力量。……所以,二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摘编自王建期《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材料三 主要由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尽管仍然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但是这一国际秩序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它第一次将苏联和美国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维持了整体和平状态。
——摘编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
材料四 俄乌战争,是由北约东扩引起的。北约是当年为对抗苏联而成立的。北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
(1)据材料一,请用史实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科技进步、生产发达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旧格局”“脆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战后国际秩序”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北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5)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对当代世界如何避免战争、加强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看法。自拟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实充分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书写工整,不少于200字。
23.(2023·山东泰安·统考三模)大国发展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历史社团的同学围绕“大国发展”的主题,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思维导图归纳历史】
(1)根据提示信息,请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时间轴记录历史】
图1 日本和俄国发展史
(2)图1日本发展史时间轴中,A点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苏联为对抗美国,在B点成立了一个组织,标志着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
【图片再现历史】
图2 林肯(1809-1865) 图2 爱迪生(1847-1931)
(3)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图片2、3中的历史人物所涉及的事件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哪些条件?
(4)以上大国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
24.(2023·山东日照·统考三模)美俄(苏)关系一度引领世界局势的发展,在国际关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图A 图B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A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强化了哪一手段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从工业方面说明图B中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改革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两国在二战时期的关系,任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材料四 冷战结束之后,有人不断发表有关新冷战已经或正在出现的言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冷战结束后,导致冷战的基本前提条件即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但是,目前还不能说,人类已经超越冷战了。因为冷战的影响不是短时间所能消除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以及“非友即敌”的观念等冷战思维,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4)根据材料四,概括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
25.(2023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第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就研究美苏“冷战”而言,材料一、二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
(2)你认为研究美苏“冷战”对峙的表现,上述材料充分吗?说明理由。
26.(2023·山东潍坊·统考模拟预测)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在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
——《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二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
材料三 当前,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面对当前世界变局提出的新理念及具体措施。
27.(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
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1)根据材料一划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王斯德《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
材料三: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018-01-17光明日报)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5)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8.(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大国发展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历史社团的同学围绕“大国发展”的主题,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思维导图归纳历史】
(1)根据提示信息,请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时间轴记录历史】
图1:日本和俄国发展史
(2)图1日本发展史时间轴中,A点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苏联为对抗美国,在B点成立了一个组织,标志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图片再现历史】
图2 图3
(3)图片2、3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以上大国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
三、论述题
29.(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6年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1949年10月 新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53年12月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5月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请阅读上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A
6.D
7.C
8.C
9.D
10.D
11.A
12.C
13.A
14.C
15.(1)变化:奥匈帝国分裂,出现新兴独立国家,德国面积减少,苏联成立。(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或答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均可)。
(2)由合作变为对抗。
(3)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共同点:都在世界大战后形成;都具有大国强权色彩;都通过国际条约建立;都客观上协调了大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和平;都体现了合作与对抗并存的特点,最终都瓦解、结束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6.(1)一战中德国战败;俄国十月革命。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结束。
(3)由合作到对抗;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
(4)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
17.(1)方式:和平和战争。
(2)影响:推动战争爆发,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的威胁。
(3)共同点:规模大(全球性、持续时间长、卷入人口多等);破坏性大(经济损失巨大);残酷性(伤亡惨重)。
一战:凡尔登战役等;
二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
(4)评价:冷战推动了军备竞赛;冷战威胁和平;避免了世界大战;促进了科技发展。
(5)提出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美苏冷战带来的动荡。如何构建:尊重主权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等等。
18.(1)判断:准确。
说明:《慕尼黑协定》加剧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步伐,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国进攻北欧、西欧,使法国沦陷,英国遭到轰炸。(有主要史实即可)
(2)
时期 态度 主要原因
一战前 合作、伙伴 德国崛起,与英国争夺殖民地,英德矛盾不断激化
一战后初期 敌对 俄国十月革命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对立
二战 合作、伙伴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使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
二战后 敌对、冷战 二战后,德国战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加剧
(3)外交政策的调整始终以国家利益为转移。
(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临危受命,领导英国人民坚决抗击法西斯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英国人民避免了战争灾难。(有主要意思)
19.(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美苏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3)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宗教、民族矛盾的激化等。
20.(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柏林危机”等。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表现在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正式建交等。
(3)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等。
21.(1)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时代思潮:人文主义;
史实: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运动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方式:一种是革命,一种是改革;
“新的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事件:明治维新。
(3)A:蒸汽时代;B:②③④⑦;C:⑤⑥;D:信息时代;
(4)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5)如何谋发展:思想解放、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地区与国际合作等。
22.(1)科技进步:一战爆发催生了服务战争的科技发明,如坦克、飞机、潜艇等新发明在一战中也得到广泛运用。
生产发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导致了帝国主义各国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原因:苏俄被排除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之外;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也没有加入国际联盟;德国复仇情绪蔓延;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没能实现。(2点即可)
(3)世界格局:两极格局(冷战)。
(4)政治军事同盟。
(5)题目: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
阐述: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愈演愈烈,战争不可避免。所以人类的和平离不开各国经济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尊重。要尊重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发展权利,选择的道路。不论是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应当相互尊重。当今世界,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组织,是二战后重要的成果。必须尊重联合国的地位,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在联合国的范围内处理国家间的争端。战争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利于矛盾的解决。所以国家间的争端应当用政治协商的方式,谈判加以解决。任何绕开联合国擅自发动战争,以强凌弱的行为,都是必须反对的。大国在当今世界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国间的合作对合理解决国际争端尤其重要。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能脱离世界来发展,客观上就要求世界各国之间必须团结协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平等,共赢的原则。人类才能避免战争,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避免战争,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加强大国间的合作,发挥联合国的命运共同体。
23.(1)①《独立宣言》;②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③《人权宣言》
(2)明治维新;两极格局形成
(3)政治:南北战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4)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革命或改革能够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独立或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要重视科技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24.(1)手段:市场;说明: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政府干预经济;启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
(2)关系:美苏两国是盟友、合作关系;史实;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诺曼底登陆;
(3)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冷战范围突破了欧洲,向亚洲和美洲扩展;美国把禁运和制裁作为重要手段;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
影响:欧洲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两极格局形成并加强;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世界局势紧张与动荡。
(4)表现: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以及“非友即敌”的观念。
25.(1)一手史料。
(2)不充分。
因为美苏“冷战”对峙除了军事对抗外,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抗内容。
26.(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2)标志: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举例: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倡导不结盟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在资本主义阵营中,欧洲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到20世纪70年代,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在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利,导致国内政局不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两极格局下呈现多极化趋势。(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新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7.(1)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敌对;二战后:由于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中日两国分属两大阵营,两国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两国邦交正常化,此后两国既合作又有摩擦。
(2)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柏林危机”等。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表现在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正式建交等。
(4)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
(5)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等。
28.(1) 《独立宣言》 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人权宣言》
(2)明治维新两极格局形成
(3)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4)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革命或改革能够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独立或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要重视科技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29.【示例一】
观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
论述: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重大贡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总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为外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示例二】
观点: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论述: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随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国家成立了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总之,二战后初期,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冷战政策,试图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