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0 16: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二)
化 学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Cu—64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8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0年11月,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潜水器外壳使用的钛合金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 耐高压  B. 易与海水反应
C. 硬度小  D. 易与氧气反应
2. 从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较理想的是(  )
A. 煤  B. 汽油
C. 天然气  D. 氢气
3.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Cu  B. NaCl
C. 盐酸  D. 乙醇
4. 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H2  B. NH4Cl     C. CO2  D. K2O
5. 由1.06 g Na2CO3固体配制10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仪器无需使用的是(  )
6. 下列化合物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Na2O  B. SO3
C. NaOH  D. KNO3
7. 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双氧水: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B. 干冰:形态像冰,融化或汽化后没有水生成
C. 熟石灰:将生石灰加热后所得产物
D. 天然气:自然存在的可燃性气体
8.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
A. 颜色不同 
B. 分散剂不同
C. 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D.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
9. 工业上粗硅的生产原理为2C+SiO2Si+2CO↑, 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是(  )
11. 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红棕色气体  B.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 能与水反应  D. 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12. 先进的甲醇蒸气重整—变压吸附技术可得到高浓度CO2混合气、H2,化学反应原理是CH3OH+H2O―→CO2+3H2,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过程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形成H—H键放出能量
D. 断开H—C键放出能量
13.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对其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N2的体积约为22.4 L
B. 标准状况下,1 mol Fe的体积约为22.4 L
C.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D. 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本身的大小
14.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正丁烷的结构简式:
C. 甲烷的球棍模型:
D. 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式:Al(OH)3===Al3++3OH-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18题。
2022年11月,谷神星一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了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包括碳化硅(SiC)等隔热材料、二硫化钼(MoS2)等润滑材料和硅橡胶等密封材料。航天服具有多层结构,包含棉布织成的舒适层、橡胶质地的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和铝合金制成的壳体。
15. 下列关于航空材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耐高温  B. 抗氧化  C. 属于盐类  D. 属于复合材料
16. 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棉布  B. 橡胶  C. 涤纶  D. 铝合金
17. Mo的一种核素为Mo。该核素的中子数为(  )
A. 92  B. 42  C. 50  D. 8
18. 碳化硅(SiC)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俗称金刚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C晶体中硅、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
B. SiC晶体的熔点较高
C. SiC晶体的硬度较小
D. SiC属于分子晶体
1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盐酸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
B. 用加热、称重的方法鉴别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
C. 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D. 用排水法收集NO2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 乙烯与H2反应生成乙烷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D. 乙烯可与HBr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21. 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乙烯与溴水反应:CH2CH2+Br2―→CH3CHBr2
B. 乙醇的催化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C. 苯的硝化反应:
D.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
22. 判断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
A. 氯气能溶于水,硫难溶于水 
B. 常温下,氯单质呈气态,硫单质呈固态
C. HCl的酸性比H2SO3的强 
D. HCl的热稳定性比H2S的强
23.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电子由石墨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
D. 该装置的总反应为Zn+2H+===Zn2++H2↑
24. 硫酸、硝酸是化工生产中两种重要的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浓硫酸能使蔗糖碳化,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 浓硝酸能溶解金属铜,说明浓硝酸具有强酸性
C. 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
D.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金属铝钝化
25. 工业上H2可以发生反应:CO+2H2CH3O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增大H2的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B. 使用合适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
C. 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D. 达到平衡时,CO可以完全转化
26. 对下列家务劳动所涉及原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餐后将铁锅洗净后擦干 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 使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与CaCO3、Mg(OH)2反应
C 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NaCl)进行环境消毒 NaCl具有强氧化性
D 用温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
27. 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发明“联合制碱法”的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是(  )
A. 徐光宪  B. 侯德榜
C. 屠呦呦  D. 张青莲
28. 溶液 X中可能含有如下离子:Na+、K+、NH、SO、CO、Cl-。取一定量该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固体Y和滤液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溶液X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不含K+
B. 取固体Y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X含SO、不含CO
C. 取滤液Z加入足量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X中含Cl-
D. 取滤液Z加入NaOH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X中含NH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16分。
29. (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用于制取SO2,并验证SO2的部分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前要在装置A中先鼓入N2,目的是________。
(2) 为了验证SO2是酸性氧化物,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 装置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4) 请判断该同学设计的上述装置是否合理,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0. (10分)硫酸铁铵是分析化学中常用试剂,其晶体的化学式为(NH4)aFeb(SO4)c·dH2O。实验室模拟用废铁屑[成分为铁和少量铁锈(用Fe2O3·xH2O表示)]制取硫酸铁铵晶体,具体流程如下:
(1) 步骤①中,铁锈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该步骤采用水浴加热,而不用明火加热,原因是________。
(2) 步骤②中加入足量H2O2的目的是________。
(3) 硫酸铁铵晶体组成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取质量为4.820 g固体在酸性条件下溶于水配成100.00 mL溶液A;
步骤2:取25.00 mL溶液A,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得1.165 g沉淀;
步骤3:取25.00 mL溶液A,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并灼烧得到0.2 g固体。
通过计算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江苏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二)
化学 参考答案
1. A 解析:潜水器要深入海底,应具有耐高压的性质,A正确;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强,不易与海水反应,B错误;合金硬度一般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C错误;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强,不易与氧气反应,D错误。
2. D 解析:煤、汽油、天然气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不利于“碳中和”的实现,氢气燃烧生成只生成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有利于“碳中和”的实现,故选D。
3. B 解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铜是单质,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C错误;乙醇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氯化钠属于盐,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NaCl属于电解质,B正确。
4. C 解析:H2是单质,A错误;NH4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错误;CO2是共价化合物,C正确;K2O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D错误。
5. B 解析:用Na2CO3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时,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不使用分液漏斗,故选B。
6. A 解析:Na2O属于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A正确;SO3属于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NaOH属于碱,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KNO3属于盐类物质,不属于氧化物,D错误。
7. C 解析:双氧水即H2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的液态物质,A正确;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形态像冰,融化或汽化后没有水生成,B正确;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将生石灰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即为氢氧化钙,C错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自然存在的可燃性气体,D正确。
8. D 解析: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故选D。
9. B 解析: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10. C 解析:A项是过滤操作;B项是蒸馏操作;D项是分液操作;只有C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中的移液步骤,故选C。
11. D 解析: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A正确;二氧化氮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非金属氧化物,B正确;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C正确;二氧化氮与氧气不反应,D错误。
12. C 解析:由题图能量变化趋势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是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A错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错误;化学键的形成需要释放能量,所以形成H—H键放出能量,C正确;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D错误。
13. C 解析:未标明在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1 mol氮气的体积,A错误;标准状况下,铁为固体,无法计算1 mol铁的体积,B错误;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C正确;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大小,则相同条件下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气体的分子数目以及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错误。
14. C 解析: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应为,A错误;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B错误;甲烷的球棍模型为,C正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电离方程式为H++AlO+H2O Al(OH)3 Al3++3OH-,D错误。
15. C 解析:由“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的主要成分碳化硅、二硫化钼、硅橡胶等可知,它们的熔点高、耐高温、抗氧化,A、B正确;碳化硅、硅橡胶分别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不是盐,C错误; 航天服具有多层结构,包含棉布织成的舒适层、橡胶质地的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和铝合金制成的壳体,故为复合材料,D正确。
16. D 解析:棉布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不属于金属材料,A错误;橡胶的主要成分中没有金属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B错误;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不属于金属材料,C错误;铝合金中含有铝等金属,属于金属材料,D正确。
17. C 解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Mo的中子数为92-42=50。
18. B 解析:SiC晶体中硅、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8∶12=7∶3,A错误;SiC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属于原子晶体,熔点较高,B正确;SiC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属于原子晶体,硬度较大,C错误;SiC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属于原子晶体,D错误。
19. B 解析:Mg、Al均与盐酸反应,应用NaOH溶液除杂, A错误;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可以鉴别,B正确;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干燥氨气,C错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误。
20. B 解析: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错误;乙烯是平面结构,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B正确;乙烯与H2反应生成乙烷的反应为加成反应,C错误;乙烯可与HBr反应生成溴乙烷,D错误。
21. C 解析:Br2拆开成两个Br原子,分别加在两个碳原子上,即CH2CH2+Br2―→,A错误;所给方程式为乙醇的燃烧而不是催化氧化,正确的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B错误;苯与HNO3反应,硝基取代苯环上H,生成硝基苯和水,C正确;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D错误。
22. D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强弱与其单质是否能够溶于水无关,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A错误;元素的非金属强弱与其单质存在状态无关,因此不能根据常温下氯单质呈气态,硫单质呈固态,判断出Cl元素非金属性比S的强,B错误;要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HCl是无氧酸,而H2SO3也不是S的最高价含氧酸,因此不能根据HCl的酸性比H2SO3的强判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Cl>S,D正确。
23. D 解析:由于电极活动性:Zn>C,所以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该装置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该装置为原电池,Zn为负极,石墨为正极,电子由负极锌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石墨极,C错误;负极Zn失去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石墨为正极,正极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将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叠加,可知该装置的总反应为Zn+2H+===Zn2++H2↑,D正确。
24. B 解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蔗糖等有机物中的H、O以水的组成脱去,即使有机物脱水碳化,这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A正确;浓硝酸能溶解金属铜,使其变为金属阳离子,这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B错误;浓硝酸不稳定,光照易分解,因此需要避光保存,C正确;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遇铁、铝时,会将金属的表面氧化而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现象,因此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金属铝钝化,可以用铁、铝质容器储存、运输,D正确。
25. D 解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正确;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正确;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故CO不能完全转化,D错误。
26. C 解析:餐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是由于铁在潮湿环境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导致铁锅生锈,A正确;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具有酸性,能和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因此使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正确;使用含NaClO的“84”消毒液拖地,是由于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其生理活性,因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C错误; 纯碱溶液显碱性,升高温度,溶液的碱性增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可以用温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D正确。
27. B 解析:徐光宪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A不符合题意;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B符合题意;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C不符合题意;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D不符合题意。
28. D 解析:溶液X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有Na+,但不能说明溶液不含K+,因为黄色会掩盖住紫色,应该透过蓝色钴玻璃,如果没看到紫色才能说明不含K+,A错误;固体Y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为BaSO4和BaCO3的混合物,说明溶液X含SO、CO,B错误;滤液Z加入足量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说明滤液Z中有Cl-而不能说明溶液X中含Cl-,因为加入的过量BaCl2引入了Cl-,造成干扰,C错误;滤液Z加入NaOH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NH3,说明滤液Z、溶液X中都含NH,D正确。
29. (6分)
(1) 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4价硫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干扰实验(1分)
(2) 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1分)
(3) 2Fe3++SO2+2H2O===2Fe2++SO+4H+或Ba2++SO===BaSO4↓(2分)
(4) 不合理,缺少尾气处理装置(2分)
解析:(1) 氧气、硝酸根离子都能将二氧化硫氧化,如果装置中含有氧气,会干扰实验,所以排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4价硫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干扰实验。(2) 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3) 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同时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H+或Ba2++SO===BaSO4↓。(4) SO2有毒,会污染空气,过量的SO2需要除去,该同学设计的装置不合理,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30. (10分)
(1) Fe2O3·xH2O+6H+===2Fe3++(x+3)H2O(2分)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明火加热有爆炸的危险(2分)
(2) 将Fe2+氧化为Fe3+(2分)
(3) NH4Fe(SO4)2·12H2O(计算过程见解析)(4分)
解析:(1)步骤①中,铁锈Fe2O3·xH2O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xH2O+6H+===2Fe3++(x+3)H2O;该步骤采用水浴加热,而不用明火加热,原因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明火加热有爆炸的危险。(2) Fe与硫酸反应生成FeSO4,H2O2能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步骤②中加入足量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3) 100.00 mL溶液A中:n(SO)=n(BaSO4)==×4=0.02 mol,n(Fe3+)=2n(Fe2O3)=2××4=0.01 mol,根据电荷守恒有n(NH)+3n(Fe3+)=2n(SO),即n(NH)=0.02 mol×2-0.01 mol×3=0.01 mol,所以n(H2O)=(4.82 g-0.02 mol×96 g·mol-1-0.01 mol×56 g·mol-1-0.01 mol×18 g·mol-1)/18 g·mol-1=0.12 mol,所以n(NH)∶n(Fe3+)∶n(SO)∶n(H2O)=0.01 mol∶0.01 mol∶0.02 mol∶0.12 mol-1=1∶1∶2∶12,该晶体的化学式NH4Fe(SO4)2·12H2O。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