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句子中汉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徘徊(pái huí)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B.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jù)的变化,孤独而稠怅的黄昏的到来。
C.我感到母亲惊惶(huāng)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D.想到这里,我噙(qín)着泪。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他们饶有趣味地吃着这道菜。
B.他们的信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C.小明有个坏习惯:总是乱放东西。所以他每次找东西都要翻箱倒柜。
D.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花是好看的,花粉也令空气中 着痒酥酥的香味。
②为了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城管大队最近 了学校周边违规摆放的小摊点。
③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的 ,意境会更加鲜明。
④语文老师通知,“传统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交稿于7月1日 ,请同学们踊跃参加。
A.饱含 整治 感染 截至
B.包涵 整顿 感染 截止
C.饱含 整顿 渲染 截止
D.包涵 整治 渲染 截至
4.(2023山东广饶四校联考)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看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④①③⑤② B.④①③②⑤
C.③⑤①④② D.①③⑤④②
5.综合性学习。(5分)
(1)【新素材·微信社群】初中学生小芳想加入一个微信社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人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社群,她选择哪个最合适 (2分)( )
A.不惑岁月 B.豆蔻年华
C.而立之家 D.弱冠一组
(2)【新考法·微写作】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50字左右) (3分)
答: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新考法·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1分)
[甲]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学弈》
[乙]
昔陈烈先生苦无记性。一日,读《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忽悟曰:“我心不曾收得,如何记得书!”遂闭门静坐,不读书百余日,以收放心。却去读书,遂一览无遗。学者读书,多缘心不在,故不见道理。若是专心,岂有不见!
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朱熹《朱子语类》
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 ( )
(2)非然也 ( )
(3)遂闭门静坐 ( )
(4)多缘心不在 ( )
7.下列各项加点词和“学问之道无他”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一人虽听之 B.通国之善弈者也
C.虽与之俱学 D.使之如止水
8.翻译句子。(2分)
学者读书,多缘心不在,故不见道理。
译文: 9.请你结合乙文,说说甲文中的后一个人怎样才能像前一个人一样专心。(用自己的话或原文语句回答均可)(3分)
答:
(二)(2023山东广饶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6分)
渑池来信
于德北
①就在今年秋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渑池的挂号信,信封里,是一封寄自日本的没有启封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名字。
②那是一封写在樱花笺上的长信,有七八页之多,字体娟秀。“于老师,您好!之所以将给您的信由老家河南邮转,实在是我想唤起您的一段回忆。我刚刚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毕业,近期即将回国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我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您,并把我刚刚翻译好的您的一百二十五篇小小说交由您过目……您还记得吗,那个站在梨树下看您吃梨的河南小女孩……”
③啊!那真是一段温馨的回忆啊!只是时间太久,我几乎把它忘记了。
④二十年前,我由团省委转业,调入《深情》杂志社工作,接到一个采访任务,尽可能全面地采写女孩读书难的问题。这次采访难度大,且辛苦,由甘肃、陕西一路走来,最后来到了河南的三门峡市。本来在这里是没有采访任务的,我只想假公济私转道看看三门峡,感受一下“梳妆台”的宏伟和壮观。我如愿以偿,当面对大坝、面对黄河的时候,我知道,不虚此行。
⑤恕我孤陋寡闻,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便学到过仰韶文化,但如果不是当地朋友介绍,我实在不记得它的初发现地就在河南,更不知晓,它就在三门峡市下辖的渑池县,而我现在距离它也就百余公里的路程。如此大好的机会怎能放过,我十分轻易地原谅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转而为自己的“博闻多识”而沾沾自喜。当下由朋友安排,驱车去看彩陶。人如果过于得意,上天一定会给他一点小小的惩戒吧。车程过去大半,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小车抛锚了。等待修车的时候,我们坐在车里吸烟,初秋的蝉鸣噪耳,一支烟只吸了半截,我便丢在脚下,一个人信步往村庄里看风景。我就这么一个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喜欢四处走走逛逛。
⑥走过几户人家,均敞着门,偶见鸡犬进进出出,对我的到来并不稀奇。河南产枣子,这里几乎家家种有枣树,微风拂过,半青半黄的枣子左右摇动。正漫步间,忽一道明丽的色彩映入眼帘。有一个略显残破的院子,这个院子里没有枣树,却偏偏立了一棵丰茂的梨树,树上的梨子拳头大小,静垂在枝叶间像一只又一只的铜铃。
⑦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怯生生地看着我。
⑧“你好。”我问候她。她并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回头向屋门处望。随着她的目光去寻,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孩子从屋里出来。我赶紧掏出名片递过去,表明自己不是坏人。我指指树上的梨子,做出喜欢的样子。那妇女点点头,我以为得到了她的许可,便摘下一个梨子,擦也不擦地咬上一口。梨子尚未熟透,但香甜的汁液盈了满口。那个女孩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可我并未发现其中的诧异,满心欢喜地坐到她正写作业的小桌旁,翻动她的作业本,做出一副十分关心的样子。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本子呢,正面写完背面写,先用铅笔写,再用钢笔写,字迹工整,却如蝇如蚁,密密麻麻。
⑨我急忙向那中年妇女问询,才知道,这一家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地少不够种,男主人本来会唱蒲剧,农闲时可唱野台子戏,可是两年前,野台班子因车祸而鸟兽散,男主人病倒在床,这人家,风雨飘摇中又雪上加霜……
⑩“那梨子是卖了供娃上学呢。”妇女说。我一下恍然,手握半只梨子僵立在那里。好半天,反应过来什么,奔踏着出门,一路来到村中的小卖店,把这店里的本子和笔全部买了下来。是的,我把这些本子和笔全都送给了那个女孩。另外,还以赔梨为名义,把五百元钱交到那女孩的妈妈手里。
这就是那件事情。
当朋友来寻我,告知车已修好,可以启程,而也即将启程的时候,我们的身后响起了清亮亮的一段唱腔——“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走出来保国良臣……”那女孩一边唱,一边哭,一边向我们跑来,跑到近前,深深地给我鞠了一个躬。朋友说:“老于,娃给你唱蒲戏呢。”
10.文章从一封信写起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11.第⑥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本子呢,正面写完背面写,先用铅笔写,再用钢笔写,字迹工整,却如蝇如蚁,密密麻麻。
答:
13.最后一段可否删掉 为什么 (4分)
答:
(三)(2023山东烟台北部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6分)
在冬天做春天的事
①阴沉的天空,像被谁拉上了灰色的窗帘,太阳和我一样,似乎也病着,躲在窗帘后面。起风了,风猛地吹着那巨大的帘幕,也无法吹开一条缝隙,让太阳露出笑脸来。要下雪了吧
②气温越降越低了,我跟母亲要了小火盆,大盆里的火很旺,可我还是不住地打着冷战。
③“越是闲着,越是怕冷。”母亲说。
④小院里,母亲正忙着给花木御寒,花白的头发在冷风中飘扬。母亲把旧衣服剪开,二层一层缠绕在花枝上,给根部的泥土覆盖上稻草和树枝。体积小的、能搬动的花苗早被母亲挪进了屋内,米仔兰、白兰、红掌这些娇柔的花,母亲给予了更多的爱护,在屋内仍给它们盖上了一层塑料薄膜。茶花、含笑花、杜鹃花、海棠、月季留在院子里,母亲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也给它们披上了外衣。
⑤待冰雪消融、草长莺飞时,这小小的庭院该开出怎样的欢喜呀,那深红的、浅粉的、淡黄的、月白的各色花儿将赶着趟儿奔向春天。而此时,我似乎已闻到了那淡淡的花香。
⑥我也做点儿春天的事吧。
⑦我找出一本旧书,一页一页地翻过。翻到朱自清的《春》,骤然停住。第一次读它是在哪一年呢 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在课文里读到的吧,当时没有特别的感觉,如今读起来,却让我如此震撼。或许是置身于冬天的缘故,我格外惦念春天。
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口气读完,再读一遍,一遍又一遍。那桃树、杏树、梨树仿佛就在眼前,开满了粉红的、雪白的花,一朵,两朵,千万朵,在枝头摇晃着。一大片一大片,嫩绿嫩绿的小草在心尖出芽儿来。我怀想着无数个春天里的自己,那个奔跑在草地上、逐着春风追赶风筝的女孩儿。
⑨不知不觉中,我已忘记了寒冷。
⑩母亲教给我一个道理,想要遗忘寒冷,就在冬天去做春天的事。
母亲以前是不喜欢养花种草的,可是自从去年9月开始,她买了许许多多的花回来,开始像个园艺师一样打理起自己的花来。我还开玩笑道:“妈,咋一下子变得这么有情调了呢 不嫌累啊,下大雨花还得往屋里搬,冬天也都得弄进屋子。”母亲只是笑笑,说:“种点儿花草可以改善改善空气。”但我心里清楚得很,母亲是为了我才这样做的。去年九月,我生了一场大病,为了安心养病,做完手术后,我就住到了母亲这里。而母亲,为了我,把这里变成了一座花园,她希望每一朵花开,都能带给我好心情。
这个冬日的午后,母亲做着春天的事。狂风没有吹开的巨大帘幕,却被母亲的手指轻轻拨开,温暖一寸寸地摊开,阳光照进了我的内心。
1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5.第⑨段加点字“寒冷”有两层含义:浅层是指 ;深层是指 。(4分)
16.联系全文,分析第段的作用。(6分)
答:
17.下列对文章结尾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做着春天的事”指母亲为迎接春天的到来,精心地做各种准备工作。
B.母亲“轻轻拨开”的是“我”心中的阴暗,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C.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已经彻底痊愈。
D.赞美母爱的伟大,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感受到的各种目光吗 温暖的、严肃的、沉思的、焦灼的、顿悟的、澄明的、幸福的、狂喜的、悲悯的……
请以“目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
答案全解全析
1.D A.徊huái。B.稠→惆。C.惶huáng。
2.A 饶有趣味:形容非常有趣味。此处不合语境,可用“津津有味”。
3.C ①饱含:充满。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根据“空气中”可知,此处应该填“饱含”。②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整治:侧重于对不法之人的惩治。根据“学校周边违规摆放的小摊点”可知,此处应该填“整顿”。③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感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此句应该填“渲染”。④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此处应为“于7月1日截止”。故选C。
4.A 第④句摆出一种现象;第①句针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疑问;第③句用“因为”引领对原因的解读;第⑤句从另外角度解释原因;第②句用“所以”总结上文。所以排序为:④①③⑤②。故选A。
5.(1)B
(2)(示例1)赞成。加父母为好友后,可以多一种渠道与父母沟通,让父母及时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能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更融洽。
(示例2)不赞成。我们长大了,需要个人空间。如果加父母为好友,就会时刻受到父母的关注,对我们的个性发展不利。
解析 (1)A.“不惑”指人四十岁。B.“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C.“而立”指人三十岁。D.“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十三四岁,且小芳是女生,所以小芳应当选“豆蔻年华”。
(2)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6.(1)教导 (2)这样 (3)于是,就 (4)因为
解析 (1)联系词语“诲人不倦”,推知为“教导”。(2)结合句意“不是这样的”,推知为“这样”。(3)结合句意“于是关门静坐”,推知为“于是,就”。(4)联系“只缘身在此山中”,推知为“因为”。
7.B “学问之道无他”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表示“的”。A.代词,弈秋的教诲。B.结构助词,的。C.代词,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D.代词,心思。故选B。
8.求学的人读书,大多是因为心思不在,所以不理解道理。
解析 重点词:缘,因为;故,所以;见,理解。
9.让自己的心思像静止的水或明镜一样观照万物,通晓学问。(或: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
解析 甲文中两人学习效果不一样的原因是后一个人不专心,找到乙文中表明要专心的语句,即“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这句话点出了要专心就需要先静心。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 以前陈烈先生苦于记性不好。一天,读到《孟子》中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忽然顿悟说:“我的心思还没有收回来,怎么能记得书中内容!”于是关门静坐,一百多天没有读书,从而收回放纵懒散的心思。再去读书,于是一看就把书中内容尽收眼底。求学的人读书,大多是因为心思不在,所以不理解道理。如果专心致志,怎么会不理解(道理)!
心思不安定,所以理解了道理也没法获得。如今将要读书,必须先安定自己的心思,让自己的心思像静止的水一样,像明镜一样。黑暗的镜子怎么能照出物体呢!
10. ①开篇点题,由信写起,照应题目;②点明故事发生地点,交代事情主人公;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出下文的回忆,采用倒叙的写作顺序,增强文章生动性,交代引起回忆的原因。
解析 开头段中“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渑池的挂号信”照应标题“渑池来信”;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事情主人公;“寄自日本”“上面赫然写着我的名字”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封信引出下文有关女孩的回忆,属于倒叙的开头方式,增加了故事的波澜,交代回忆往事的原因。据此分条梳理即可。
11. ①渲染了村庄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我”好奇的心理;②写院子残破,交代女孩的生活环境,暗示女孩家庭的贫困;③院子中没有枣树只有梨树,暗示梨树对女孩一家的重要性,为下文写卖梨供孩子上学作铺垫;④将半青半黄的枣与梨比较,突出梨的诱人,为后文吃梨、赔钱暗助女孩作铺垫。(答对两条即可)
解析 “均敞着门,偶见鸡犬进进出出,对我的到来并不稀奇”渲染村庄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我”的好奇心;“略显残破的院子”,暗示女孩家境的贫困;“院子里没有枣树,却偏偏立了一棵丰茂的梨树”,暗示梨树对女孩家的重要性,为下文卖梨供女孩上学的情节作铺垫;对丰茂梨树的描写与“半青半黄的枣子”形成对比,突出梨的诱人,为下文吃梨、赔钱暗助女孩的情节作铺垫。据此分条归纳即可。
12.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子上的字迹比作苍蝇、蚂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的密密麻麻。从侧面看出女孩家境的窘迫和她热爱学习的态度。
解析 先通读句子选定赏析点,比如“如蝇如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密密麻麻”运用叠词。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运用比喻或叠词的表达效果,侧面展现女孩热爱学习的态度,也暗示女孩家境贫困。
13. 不能删去。最后一段描写女孩唱蒲戏感谢“我”,体现了女孩的感恩之心;与文章开头收到她寄给“我”的信照应;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紧凑。
解析 先表明观点“不能删去”。然后分析女孩的唱词,以及哭、鞠躬的举动,表明女孩唱蒲戏是感谢“我”,表达感恩之意,也揭开了开头书信的来由,整段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完整交代清楚,所以结尾段照应开头,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紧凑。
14. 动作 写出了母亲小心翼翼给花木御寒的过程,体现出母亲对花木的呵护
解析 “剪开”“缠绕”“覆盖”表明画线句运用动作描写。结合上下文语境看,画线句是写“母亲正忙着给花木御寒”的过程,能看出母亲对花木小心翼翼的呵护。
15. 温度低,让人感到冷 因生病而低落的情绪
解析 从开头四段看,所描述的内容在冬季,“寒冷”是“我”对冬季的体会。因此,“寒冷”的浅层含义指温度低,让人感到冷。另外,根据第段可知,母亲“在冬天做春天的事”是为了让“我”摆脱因生病而低落的情绪,所以“寒冷”深层含义指“我”因生病而低落的心绪。
16. 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精心打理花园的原因,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解析 从行文整体叙事思路看,第段的叙事部分属于对往事的追忆,属于插叙部分。主要补充交代母亲打理花园的原因,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爱。
17.C 结尾部分没有交代“我”的病彻底痊愈。故选C。
18.[写作指导] 写作时,要把“目光”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将它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整个故事。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加追问,明确对象。可以追问这几个问题:这是谁的目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目光 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那目光曾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2)聚焦细节,丰富意蕴。叙事类作文要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对关乎文章主旨的人或物做细致的描摹,使之形象生动,感染读者。就本文而言,要对“目光”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通过多角度、全方位、正侧面相结合来描写“目光”。
(3)回望再现,余音绕梁。“目光”是全文的核心意象,除了情节推进中的细节描绘及开门见山的点题外,文末的回望再现也不能忽视。这样才能给人首尾呼应之感,才能收到余音绕梁之效。
[例文]
目 光
你那清澈的眼神和单纯的目光,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相信你。
记得那个国庆假期,我和朋友们出门逛街。在喧闹的街上,我看见消瘦狼狈的你正在用渴望的目光看着我的棉花糖,于是,我们的目光相遇了。我不由自主地走向你,朋友们好奇地跟上了我的脚步。
“这年头还有人在大街上乞讨,真是新鲜!”一个朋友说道。我看见你默默地低下了头,一动不动。我轻轻地问你:“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你犹豫了很久才抬起头,眼中满是自卑。
我这才得以好好地观察你。你大约十三四岁,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嘴唇紧闭,鼻子小巧,一双清秀的眼睛,本该充满稚气,此时却黯淡无光,眼角还有若隐若现的泪痕。我很难想象你的经历,是什么将一个本该快乐玩耍、开心学习的小姑娘摧残成这副模样
你匆匆看了我一眼,就又低下头,两只手无处安放,脸涨得通红。我拿出仅有的二十元钱放在你面前。你微微一怔,缓缓地抬起了头,惊愕的目光一闪而过,但很快又恢复了黯淡。
“你疯了吗 她一看就是个骗子,你居然真的给她钱!”朋友立刻提醒我。或许是经历过太多这样的恶言恶语,你没有反驳。你的嘴唇微微颤动,可最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又一次默默地低下了头。朋友还想继续说,被我阻止了。你转身的一瞬间,我看见有一滴眼泪落了下来。等你再次转过来,依旧面无表情,像是在努力掩饰着什么。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你,只是说了一句:“你要坚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蓦地,你用感激的目光看向我,噙满泪水的眼里流露出隐忍和坚强。
我不知道你遭受过多少鄙视的目光、伤人的恶语,可你还是保持着纯真和坚强。你那清澈的眼神和单纯的目光,让我选择相信你!
至今,你那倔强的身影还依稀出现在我眼前……
[点评] 本文独辟蹊径,描写日常生活中易被人们忽视的小人物,足见作者视角的与众不同。作者还巧用“朋友”的话语来衬托,增添文本的张力。“你”虽因种种原因不得已行乞,但“清澈的眼神和单纯的目光”折射出了“你”的与众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