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吆喝(yāo) 蜜饯(jiàn) 掺和(cān) 栗子
B.熬汤(áo) 焖饭(mēn) 搅和(jiǎo) 肿胀
C.浓稠(chóu) 窟窿(kū) 敦厚(dūn) 吞噬
D.唾沫(tuò) 汤匙(chí) 响彻(chè) 演译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
B.聪聪很擅长交际,两面三刀的性格让她收获了许多真诚的友谊。
C.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又愿意将自己脆弱的一面示人呢
D.人们一般在过年前添置新衣,以便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3.【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3分)( )
A.【新素材·淄博烧烤】近日,凭着“烤炉+小饼+蘸料”的烧烤“灵魂三件套”,淄博烧烤在社交媒体上突然爆火。
B.今年,本报副刊《花海泉潮》栏目将于各节气期间推出专栏,引领读者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C.5月2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以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身份首次亮相问天阁。
D.你是喜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还是喜欢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B.《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七言律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C.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基本相同,如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D.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对联等。
5.默写填空。(5分)
(1) ,脉脉不得语。
(2)《寒食》中描写春日京城美好景色的诗句是: , 。
(3)《十五夜望月》中描绘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画面的诗句是: , 。
6.【新考法·专题探究】(2023年山东钢城期末改编)本班语文课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6分)
(1)【活动一:赏析标语】组员小思看到图书馆墙上贴着一则标语: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请你帮她分析一下这则标语好在哪里。(3分)
答:
(2)【活动二:修复对联】南京瞻园在文物整理时把一副对联的下联弄乱了,请你对照上联帮助修复。(3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①树边红雨 ②此间有舜日尧天 ③莺唤起一庭佳丽 ④小苑西回 ⑤看池边绿树
下联正确顺序是: 。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2023山东莱州期中)古诗词阅读。(5分)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注]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 吟:吟诵诗文。
7.诗人描写傍晚立于门外所见之景。首句从“ ”二字可以看出,季节正是暮春。柴门落花、昏鸦绕林和 (4字短语)三幅画面,动中有静,生机盎然,使人置身于村野暮春的和谐、静谧之中,也使人感受到诗人 的心情。(3分)
8.结合语境,品析“昏鸦数点傍林飞”中“点”的妙处。(2分)
答:
(二)(2023黑龙江肇源五校联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月光饼
①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各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夹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地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沓。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②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中秋节,她也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沓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了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 ”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①,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笑笑说:“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面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谢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有一张观音面。
③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跟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得比大陆更腻口②,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④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注] ①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②腻口:因太甜或油腻而不想多吃。
9.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的内容,时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3分)
答:
10.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1.结合第②段的内容,分析画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4分)
答:
12.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得比大陆更腻口”,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3.【新考法·开放探究】文中记叙了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世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 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4分)
答:
(三)(2023山东栖霞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4分)
虫子同学
庞余亮
①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月5日至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惊蛰节气宜读《昆虫记》。
②惊蛰至,雷声起。这雷声约等于小学校的上课钟声,可能怕懒虫们睡懒觉睡得太久,忘记上学了,我们的雷公校长就果断敲响了闲置已久的漆红大鼓。鼓声隆隆,称之为“惊”。懒虫们听到了,惊醒了,所以叫“惊蛰”:春雷一声动,遍地起爬虫。
③除了人为的破坏,大自然的考验也很残酷,我看过一份资料,到了惊蛰时节,听到雷公校长的鼓声,能继续上学的,最多七成。如果冬天太寒冷,那只有五成能活到第二年春天。
④但是,惊蛰时节,最先醒过来的“虫子”是哪个 有人说“蜇”字下面的“虫”是“长虫”,即蛇同学,也有不同意见,为什么不是蜈蚣同学 蚯蚓同学 青蛙同学 或者,蚂蚁同学 要知道,这些睡懒觉的同学都在等待雷公校长的鼓声哦。
⑤蛇同学,越冬常常因陋就简,随便将就。我曾在老屋的墙缝里摸到一排蛇蛋,如子弹样的椭圆形的白壳蛇蛋,并排粘在一起。我记得是四枚,我在众伙伴的怂恿下打开了蛇蛋,有蛋清也有蛋黄,蛋黄里已有小蚯蚓一样的幼蛇。这是冬眠前的蛇生下来的。
⑥相比蛇同学的粗心,蜈蚣同学准备得更充分。蜈蚣们会钻洞,钻得很深很深,钻到寒冷无法侵入的深度,有时候,能钻到一米深的地方。不吃,不喝,不动,如此沉睡的时候,蜈蚣最怕的是公鸡。公鸡是蜈蚣的天敌,它们的利爪总是在旷野里扒拉。如果蜈蚣冬眠的地点太浅,正好是公鸡的食物。蜈蚣为五毒之一,为什么公鸡不惧怕蜈蚣
⑦父亲说,蜈蚣和公鸡是死仇。为什么 父亲说不出原因,就像他说不清他如此地辛苦劳作,却依旧喂不饱他饥饿的子女们。
⑧蚯蚓同学与蜈蚣同学类似,它们的冬眠常常会遭遇钓鱼人的暴力拆迁。很多钓鱼人,在那么寒冷的冬天,将浮到水面上晒太阳的鱼钓上来,总觉得有乘人之危的味道。
⑨我和朋友讨论过这事,还没说到蚯蚓们的委屈,朋友就说这世上从来都是田鸡(青蛙)要命蛇要饱。朋友这话用学术语言翻译就是“丛林法则”,可凭什么,不让冬眠的蚯蚓们等到雷公校长的鼓声
⑩作为歌唱家和捕虫专家的两栖界的青蛙和癞蛤蟆,它们冬眠时会异常安静。在我家石头台阶下,我发现过扁成一张纸的癞蛤蟆,真成了张薄薄的癞蛤蟆纸!它们把喉咙里的歌声也压扁了吗 它们的骨头呢 它们的内脏呢 后来学到“蛰伏”这个词,我一下想到了这张扁成纸的癞蛤蟆:最低的生活标准,最艰难的坚持,还有沉默中的苦熬!
有精品房的蚂蚁们越冬准备超过了人类。在入冬之前,它们先运草种,再搬运蚜虫、灰蝶等的幼虫,请这些客人到蚁巢内过冬。但它们的友情不是无私的,而是实用的,蚂蚁们将这些客人的排泄物作为越冬的食物,等到贮藏的食物吃得差不多了,雷公校长的鼓声就该响了。
但如此精心如此努力的蚂蚁们,如果遇到我们手中的樟脑丸,如果碰上了我们淘气的一泡尿,它们会立即被淘汰,没有惊呼,也没有叹息,连一声悼念都没有。
生存不易,梦想更不易,都得好好惜生。
春雷响了,正好九九。九九那个艳阳天啊,那久违的温暖总会使所有越过冬天的众生感慨不已。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上课的铃声要响了,众生们背负着自己的命运奔跑着去学校。春耕季节来了,父亲说,没有闲时了。
是啊,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没有闲时忧伤了,也没有闲时快乐了。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恍惚之间,这世间最忙碌的“虫子”,是在这块土地上过日子的人。
(选自2023年2期《视野》)
14.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3分)
动物 越冬方式
蛇 因陋就简,随便将就
蜈蚣 ①
青蛙、癞蛤蟆 ②
蚂蚁 ③
15.文章用“虫子同学”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3分)
答:
16.品读第⑩段画线句子,联系具体语境,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7.【新考法·开放探究】有人说最后两段与主要内容无关,应该删去。请谈谈你的观点。(4分)
答:
三、写作(40分)
18.“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 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不少于500字。
答案全解全析
1.C A.掺chān。B.焖mèn。D.译→绎。
2.B 两面三刀:耍两面手法。用在这里褒贬不当。
3.D 选择问句的前一个问句后应该用逗号。
4.B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古诗。
5.(1)盈盈一水间 (2)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3)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6. (1)(示例)这则标语提示人们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化用现代诗歌,具有文学美,含蓄委婉。
(3)④③⑤①②
解析 (1)这则标语化用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优美的感受。这句话可以提醒人们放轻脚步,给他人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让人们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
(2)“大江东去”对“小苑西回”,“浪淘尽千古英雄”对“莺唤起一庭佳丽”,“问楼外青山”对“看池边绿树”,“山外白云”对“树边红雨”,“何处是唐宫汉阙”对“此间有舜日尧天”,据此顺序为④③⑤①②。
7. 花落 樵渔晚归 闲适与愉悦
解析 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概括分析即可。
8. 因为作者写作的时间是在傍晚,天色昏暗,加上距离稍远,乌鸦又是黑色的,望去确实像“点”一样。同时从全诗的意境来看,在夕阳映照的背景下,乌鸦绕飞林梢,恰似山水画的写意墨点,显得意境幽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 “昏鸦数点傍林飞”的意思是: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将乌鸦称为“点”,是因为距离较远,天色昏暗,望去像“点”一样。从全诗意境上看,用“点”能深化意境,仿佛诗中画面就在眼前,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据此归纳答案即可。
9. 月光饼承载着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寄托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解析 通读选文,可知选文第①②段回忆童年在故乡与月光饼有关的往事,而第③段末说“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结尾段说“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由此可以看出月光饼承载着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寄托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因此,时隔多年仍记忆犹新。
10.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光饼”。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在内容上,深化文章中心。
解析 选文标题为“月光饼”,行文讲述与“月光饼”有关的故事,结尾写想念家乡“月光饼”的味道,抒发思乡之情。由此确定“月光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尾段写中秋节年年有,“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这与开头回忆童年在家乡过中秋节吃月光饼的故事呼应,不仅表达了对家乡“月光饼”的想念之情,更重要的是流露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所以结尾段还起到了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11. 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所以很心疼;说了伤害表姑的话,感到后悔。
解析 结合第②段中的“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把一沓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归纳原因即可。
12. 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台湾的月饼与大陆的月饼进行对比。作者感到台湾的各种月饼比大陆更腻口,而离家多年,家乡月光饼的味道仍在嘴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月光饼的思念,进而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作者把台湾的月饼与大陆的月饼作对比,从“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故乡月光饼的思念之情,进而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3. (示例)我们在面对自己的亲人时,总是免不了口无遮拦,让亲人伤心难过,而我们常常会碍于面子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实际上,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才更应该宽容理解,不肆意伤害对方,犯了错应及时改正,不要让隔阂越来越深。
解析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日常生活体验作答即可。
14. ①会钻很深很深的洞 ②蛰伏在地下,坚持、苦熬 ③在蚁巢内贮藏草种,搬运蚜虫等的幼虫,吃它们的排泄物
解析 根据第⑥段的内容可概括出蜈蚣的越冬方式是“钻很深很深的洞”。根据第⑩段的内容可概括出青蛙、癞蛤蟆的越冬方式是“蛰伏在地下,坚持、苦熬”。根据第段的内容可概括出蚂蚁的越冬方式是“在蚁巢内贮藏草种,搬运蚜虫等的幼虫,吃它们的排泄物”。
15. 将过冬的“虫子们”拟人化,生动而亲切,既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生命的喜爱和敬重之情。
解析 题目以“虫子同学”命名,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过冬的“虫子们”当作人来写,这样既显得亲切自然、生动鲜活,也增添了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这些自然界中的小生命的喜爱和敬重之情。
16. 表达了作者对癞蛤蟆顽强生命力的震惊和赞叹。
解析 探究画线句语境,结合上文提到的“真成了张薄薄的癞蛤蟆纸……它们的内脏呢 ”可知,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蛰伏到如此状态的癞蛤蟆的顽强生命力的震惊和赞叹。
17. (示例1)可删去。文章主要表达对冬眠动物存活不易的感叹之情和对生命的赞叹之意,删去不影响主题表达。
(示例2)不可删去。最后两段由“虫”及人,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生存不易,应好好惜生”这一主题的内涵,使文章立意更加高远。
解析 本题是一道主观分析题。回答“可删去”:文章开头至第段都在讲述惊蛰节气来临前动物们冬眠的方式 ,展现动物们顽强的生命力,而第段感慨“生存不易,梦想更不易,都得好好惜生”也是围绕生命力谈的,文章至此已经圆满收尾,所以后面拓展部分可以删除。回答“不可删去”:结尾两段在歌咏动物顽强生命力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升华,由“虫”及人,扩大和深化了“生存不易,应好好惜生”的主题,使文章立意更加高远。据此自选角度,按照“观点+理由”的思路归纳答案即可。
18.[写作指导] 立意上,可以介绍家乡风俗,也可以描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选材上,可以从风俗的特点出发,记叙参加风俗活动的过程,从中体验到的风俗意义,以及对这种风俗的看法,等等。
[例文]
喜看龙灯
元宵节悄然来临,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挂起红灯笼,将整个村子照得十分喜庆。皎洁的月亮高挂在夜空,烟花绽放,为宁静的夜空增添了元宵节特有的热闹与喜庆。
“哇,好长一条龙啊!”游龙灯的队伍从我家门口经过,我兴奋地高声呼喊。“游龙灯马上要开始了,今年的龙比往年的特别,我们快去看看!”爸爸拉起我的手便往街上走。
街上人头攒动,人们一齐涌向游龙灯队伍的所在处。当我们好不容易挤进人群时,游龙灯已经开始表演了——硕大颀长的龙摇来晃去,精神十足。仔细一瞧,龙头可真好看:头顶的龙角仿佛两棵挺立的小树,十分威武霸气;两只铜铃般的眼睛上面镶嵌着金黄的睫毛,一眨一眨的;嘴巴上两根又细又长的龙须,在灯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随着龙头的摆动,整条龙的身体也扭动起来,惟妙惟肖,仿佛真龙降落人间。人群开始沸腾,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游龙灯这个习俗早在汉朝就流传开了,”爷爷不知什么时候凑到我身边,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龙是五瑞兽之首,龙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图腾文化。在古代,人们把龙看作‘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人们通过游龙灯来祈求神龙的保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四季丰收。同时,龙也被视为能够震慑邪恶势力的神灵,人们相信龙能够驱逐邪恶,保护家人平安。因此,游龙灯也成为一种辟邪避灾的方式。游龙灯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想不到,游龙灯还有这样丰富的寓意!
龙灯“游”过村子的大街小巷,所到之处人声鼎沸,欢呼阵阵。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开心地说:“看了龙灯,这一年都没有霉运啦!”“为什么 ”我疑惑地问。“因为龙灯会把你的霉运带走呀!”望着渐行渐远的游龙灯队伍,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此刻,我又开始期盼来年的龙灯了!
[点评] 元宵节游龙灯,是很多地方都有的风俗。全文紧紧围绕“喜”字,描写了龙灯的漂亮外形和游龙灯的喜庆场面,同时巧妙穿插爷爷和爸爸的介绍,让游龙灯的风俗内涵更加丰富,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风俗的关注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