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2山东沂源期末)中午时,水绵常成团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
A.植物体较小、较轻
B.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
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
D.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2.【教材变式·P7图片变式】(2023山东鄄城二模)根据如图结构可以判断,该植物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3.(2023山东莱西期中)生活在海水中的秋茄,其种子还没离开母体就已经在果实中萌发,待生长到一定程度才脱离母体。以下最能说明秋茄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A.生活在海水中 B.有果实
C.用种子繁殖 D.种子没离开母体就萌发
4.(2023山东东平东原实验学校月考)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
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不再完整
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
5.【跨学科·数学】(2022江苏南通中考)枇杷是南通地区的特色水果之一,因其果肉柔软多汁、酸甜可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研究温度对枇杷种子萌发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定了10 ℃~35 ℃范围内枇杷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枇杷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0 ℃
B.枇杷种子在35 ℃时不萌发
C.水分对枇杷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D.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
6.【新独家原创】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模式图,其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生长最快的部位和具有分裂功能的部位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2山东东营期末)植物在缺乏磷的土壤中,常会在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有些植物的侧根短而密集,其形状如毛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与图1相比,图2中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毛刷状结构可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缺磷时叶片呈黄色
8.【教材变式·P38图片变式】(2023山东博山一模)如图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构成花的雄蕊
B.受精完成后,③④⑤⑥会继续发育
C.受精完成后,⑥发育成种子
D.桃子的可食用部分是由⑤的壁发育而来的
9.(2023山东邹城郭里中学期末)人们常给移栽的大树打针输液,输入的营养液是( )
A.水和无机盐 B.蛋白质
C.脂肪 D.糖类
10.【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2山东肥城期中)土壤中的水分进入植物体,最后经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依次经历的结构是( )
①根毛细胞
②根内的导管
③茎、叶内的导管
④根表皮内的层层细胞
⑤叶的表皮气孔
A.①④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①③⑤ D.②①③④⑤
11.(2023山东乳山期中)在山区某些地方,人们常在松树茎上剥去一层树皮后,收集松脂。流出的松脂是有机物,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原料。请问流出松脂的结构是( )
A.导管 B.筛管
C.髓 D.形成层
12.(2022山东桓台期末)如果连续出现阴天、雨雪天,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是因为阴天、雨雪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
A.花的传粉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13.【跨学科·数学】(2023新疆中考)如图是草莓种植大棚内二氧化碳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若要使棚内草莓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14.【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周村二模)香果树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植物,自然条件下成苗率低。为促进香果树繁育,科研人员研究不同遮阴程度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CO2表示二氧化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四组幼苗应置于相同环境温度下
B.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C.轻度遮阴时幼苗释放的氧气最多
D.重度遮阴条件最适宜培育幼苗
15.【教材变式·P64图片变式】(2023山东莱西期末)如图为叶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
B.图中B表示水,由导管运输到叶片
C.图中C表示氧气,人们称它为“气肥”
D.图中D表示有机物,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16.【教材变式·P68实验变式】(2023山东河口二模)“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为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课堂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及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温度计示数高,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B.乙组的温度计示数高,蜡烛燃烧,说明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甲组温度计示数高,蜡烛熄灭,说明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D.乙组温度计示数低,蜡烛燃烧,说明煮熟的种子不会消耗氧气,不能释放能量
17.【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市北期末)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摘取某植物的叶片100克,放入烘干机烘干,称其质量为a克。黄昏时,在同一植物上摘取叶片100克,放入烘干机烘干,称其质量为b克,请问a与b的质量关系是( )
A.a>b B.aC.a=b D.无法判断
18.(2023湖南长沙中考)加快粮食烘干设施的建设有利于粮食的储存,原理是种子烘干后能( )
①抑制呼吸作用 ②防止种子萌发
③防止种子霉变 ④促进光合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博山二模)下列叙述与图中实验装置不相符的是( )
A.甲——验证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B.乙——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丙——验证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丁——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0.【跨学科·数学】(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为了探究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晴朗的一天中大棚内某蔬菜释放氧气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
C.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
D.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1山东高青期末)(6分)小明在学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后,构建了植物包含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的共同点是二者都没有真正的 ,体内也没有 组织。
(2)图中B代表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靠 来繁殖。
(3)图中C代表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有 的分化。
(4)图中D代表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通过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桃和银杏都属于种子植物,但是桃的种子外有 包被,因此属于
。
22.[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烟台中考)(16分)盆栽小型瓜果是家庭绿色栽培的新时尚。今年春天,晓艾同学尝试种植番茄。她将番茄的种子种在土壤疏松的花盆里,浇上一定量的水分,放在阳台上培育,观察并记录了番茄生长发育的过程。
(1)7天后幼苗就出土了。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幼苗是种子结构中的 发育成的。
(2)20多天后植株长高了。晓艾思考:植物晚上会与卧室里的人争夺氧气吗 她用黑色塑料袋套在番茄植株上,6小时后,用玻璃瓶收集塑料袋内的气体,然后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瓶中,发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播种50天后番茄开花了。番茄花中主要的结构是 。为了收获更多的番茄,晓艾轻摇植株,使番茄花(如图)的花粉落在
[ ] 上。株高约40厘米时,她给植株搭上支架,并将多余的侧枝掐掉(打杈),以保证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更多地运输到果实中。
(4)又过了一个月,果实陆续成熟了。晓艾品尝果实时,发现里面有许多种子,它们是由花的[ ] 发育来的。
23.[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陕西西安铁一中学期末)(10分)以下是某绿色开花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为正在开花结果的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
(2)植物体通过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叶片的水分主要是从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图乙中的气孔是由图中的[②] 围成的空腔。图丙表示同一植物在不同地区受降水量影响而导致叶片上气孔数量的差异,则 地区的降水量最大。
(3)学校实验田中该植物的产量比较低。为寻找原因,同学们将实验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后进行种植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田主要缺少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含磷无机盐 含氮无机盐 含钾无机盐 不施肥
植物的收 获量(千克) 68.11 48.83 47.72 45.22
24.[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历下期末)(18分)图甲中字母分别代表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小明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的A、B、C代表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那么B代表的是
,C代表的是 ;乙图中小明探究的是图甲中 (填字母)活动,实验变量是 。
(2)乙图中,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
。
(3)水浴加热后,叶片变成 色,叶片用碘液染色后遮光部分
(填“变蓝”或“不变蓝”);乙图中的实验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根据所学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农业生产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种方法: 。
25.[含评分细则]【开放性试题】(2023甘肃平凉中考)(10分)2023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森林是“水库”,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森林也是“钱库”,森林每年为我国提供的木材达到5亿立方米,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 。
(3)森林更是“碳库”,绿色植物进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该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作为中学生,该怎样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列举一条即可)。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B 水绵的营养方式为自养,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氧气积存,使水绵常成团漂浮于水面。
2.B 由图可知,该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并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属于苔藓植物。
3.B 秋茄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
4.C 被虫蛀咬过的种子,胚已经被破坏,不再完整,因此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
5.B 根据坐标曲线图可知,枇杷种子萌发率大约在25 ℃时最高,所以萌发的最适温度大约是25 ℃,A错误。35 ℃时,枇杷种子萌发率为0,枇杷种子不萌发,B正确。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水分对枇杷种子的萌发有影响,C错误。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温度,D错误。
跨学科解读 本题用数学坐标图来表示种子的萌发率和温度的关系。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种子的萌发率,需要仔细分析曲线变化,结合生物学知识来解答。
6.A ①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②伸长区,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增大细胞的体积。③分生区细胞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④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7.D 环境中水、无机盐等会影响根的形态,根的不同形态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植物在缺乏磷的土壤中,常会在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与图1相比,图2中的近土壤表层有更多平行的侧根,所以图2中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B正确。毛刷状结构可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更多的磷元素,C正确。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D错误。
8.B ①花药、②花丝构成花的雄蕊,A正确。受精完成后,③柱头、④花柱都逐渐凋落,只有⑤子房会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⑥胚珠发育成种子,B错误、C正确。桃子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是由⑤子房的壁发育而来的,D正确。
9.A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利用。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部的成熟区被吸收,经根、茎、叶中的导管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位。所以给移栽的大树打针输液时输入的营养液是水和无机盐。
10.A 土壤中的水分进入植物体,最后经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依次经历的结构是:根毛细胞→根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部导管→茎部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间隙→气孔→大气,即①→④→②→③→⑤。
11.B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运输有机物的管道。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到根等器官。题干所说的松脂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在松树体内依靠筛管运输。
12.D 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大棚内的蔬菜长时间光照不足,光合作用较弱,制造的有机物会较少,故产量会下降。
13.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图中光照强度在N点以后,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在横轴以上,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得到积累。所以,若要使棚内草莓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N点。
跨学科解读 本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了解坐标轴和曲线走势代表的含义,并结合生物学知识——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综合分析进行解答。
14.D 不同遮阴程度代表了不同的光照强度。此题探究光照强度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其他条件均应相同且适宜,所以四组幼苗应置于相同环境温度下,A正确。此题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由图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不同,光合速率不同,可以得出结论: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B正确。轻度遮阴时,幼苗光合速率最大,所以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氧气最多,C正确。重度遮阴条件下,幼苗光合速率最小,该条件不适宜幼苗生长,D错误。
15.C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B水和A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B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A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A、B正确。D有机物和C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气肥”是“二氧化碳”,C错误、D正确。
16.D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出能量,因此甲组温度计示数高,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乙组的温度计示数低,蜡烛燃烧,说明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甲组温度计示数高,说明种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氧气有助燃的特性,蜡烛熄灭说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C错误。乙组温度计示数低,蜡烛燃烧,说明煮熟的种子没有进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释放能量,D正确。
17.B 和早晨的叶片相比,黄昏的叶片多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虽然是取了同等质量的叶片,但去掉水
分后,还是黄昏时的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多,所以a小于b。
18.A 种子烘干后,水分减少,可防止种子萌发,同时水分减少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可防止种子霉变,此外种子烘干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有机物消耗减少,因此有利于粮食的储存。
19.A 甲图中两个种子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因此验证的是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A错误;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将收集到的气体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检验,如果卫生香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正确;将盆中植物的主叶脉切断后,叶脉中的水分不能运输到A区,因此A区与B区形成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验证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之一,C正确;萌发的种子生命力旺盛,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萌发种子的瓶内,蜡烛会熄灭,验证了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正确。
20.D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AB段,氧气的吸收量不变,表示光合作用没有进行,A正确;BD段释放的氧气量增加,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一天中每一个时刻都进行,B正确;C点释放的氧气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即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C正确;DE段,氧气的释放量大于零,所以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应大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D错误。
跨学科解读 本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了解坐标轴和曲线走势代表的含义,并结合生物学知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综合分析进行解答。
二、非选择题
21.(1)根 输导 (2)孢子 (3)茎和叶 (4)果皮 被子植物
【评分细则】 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解析 (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和假根,二者都没有输导组织。所以A代表的是没有真正的根,无输导组织。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依靠孢子繁殖。所以B代表的是靠孢子繁殖。
(3)苔藓植物有茎、叶和假根,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所以C代表的是有茎和叶的分化。
(4)桃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2.(1)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胚
(2)小蜡烛熄灭 植物体在黑暗处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塑料袋内氧气减少
(3)雄蕊和雌蕊(或花蕊) 1 柱头 筛管
(4)3 胚珠
【评分细则】 每空2分,序号和名称算一空,各占1分。
(1)三个条件写不全不得分,多写(例如写光照)不得分。
(2)第二空合理即可得分。
(3)“雄蕊和雌蕊”中的“蕊”和“雌”易写错,写错不得分。
解析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是新植物的幼体,幼苗是由种子结构中的胚发育成的。
(2)由于植物体在黑暗处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塑料袋内氧气减少,所以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收集塑料袋内气体的瓶中,小蜡烛会熄灭。
(3)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传粉是指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为了收获更多的番茄,晓艾轻摇植株,使番茄花的花粉落在1柱头上,提高受粉率。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管道,因此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果实中。
(4)受精完成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晓艾品尝果实时,发现里面有许多种子,它们是由花的3胚珠发育来的。
23.(1)蒸腾
(2)导管 保卫细胞 B
(3)含磷无机盐
【评分细则】 每空2分,错字、漏字不得分。
解析 (1)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各项生命活动,其余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当中去了。
(2)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茎与根、叶等器官中的导管相互贯通,形成了运输水分的管网,可以将水分从根运输到茎、叶等器官。图乙中的气孔是由②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降水量越大,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气孔越多,图丙中B地区植物叶片的气孔数量最多,因此B地区的降水量最大。
(3)由实验数据可知,施含磷无机盐的实验田中植物的收获量最多,施含钾无机盐、含氮无机盐的实验田中植物的收获量与不施肥的实验田中植物的收获量相差不大,所以该实验田主要缺少含磷的无机盐。
24.(1)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 A 光照
(2)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3)黄白 不变蓝 淀粉
(4)合理密植、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写出一种即可)
【评分细则】 每空2分。
(1)第三空要求写字母,填名称不得分。
(2)将“叶片”写成“植物体”不得分。
(4)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1)图甲中A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甲中C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图甲中B表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2)暗处理是指将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3)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到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由此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光照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二氧化碳浓度也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因此可以利用合理密植、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方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5.(1)蒸腾
(2)形成层
(3)光合 叶绿体
(4)植树造林(或爱护花草、不破坏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等)(合理即可)
【评分细则】 每空2分。
(4)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形成层中有分生组织,能够快速进行细胞分裂使茎长粗。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在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作为中学生,保护植被的做法有:植树造林、爱护花草、不破坏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